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名人傳》讀後感精選範文800字

讀後感2.01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名人傳》讀後感精選範文8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名人傳》讀後感精選範文800字

《名人傳》讀後感精選範文800字1

站在自認爲都達到不能再大的土地上,擡起頭,卻被更大的天空所震撼,心裏默唸道:好大啊;飛翔在廣闊無邊的藍天下,靜靜地俯視行走在大地上的人們,淡道:真是渺小。

總是在黑暗的生活之中看向那耀眼的光輝,心生羨慕,卻總是抱怨爲何自己的生活如此悲慘?但事實上他們的生活又幸福些嗎?

貝多芬是受全世界尊重的偉大之人。人們愛他的音樂,學習他的精神,可是有體會到他內心的那份無可比擬的痛苦?

他的童年是痛苦的。一個酷愛藝術的少年而言,過早地挑起生活的重擔。以至於爲生計奔波,無疑內心是淒涼的。革命爆發,席捲全歐,也佔據了貝多芬的心,他用藝術去造福窮人、造福全世界。一七九六年,他的病痛開始叩門,且一聲身邊不再離開。耳聾症開始肆虐,耳鳴不分晝夜的折磨他,內臟也疼痛不已,聽覺逐漸衰退。他避免與人交往,怕自己的毛病被人發現,他將之藏在心裏。他出了肉體的困擾還受景色很難的折磨。他對愛總是充滿熱情,一八零一年他鐘情的對象是珠列塔,兩年內他第一次享受幸福的時光,可是最後,朱列塔竟嫁給了侖貝格伯爵。真是世事難料!一生中,這次他似乎來到了死亡邊緣。

真實值得人們“羨慕”的生活。

我們不過是學習上苦了、累了點;不過是面對別人的專橫與不理解的悲涼;不過是犯了小小的錯誤就被父母誇大的責備而不甘;不過是看不懂這個是是非非的環境。那又有什麼呢?

面對貝多芬的經歷,我對他深感同情,那令人耀目的光環是絕對屬於他的。

“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這句話真的很對。石灰不經歷一次粉身碎骨的磨打,怎能造福任內?怎能讓世人都無法離開它而歌贊他呢?樹木不忍耐一年又一年的風吹雨打,怎能在它們的年輪又刻上一筆又一筆呢?讓人們來驚歎它的年歲呢?

美好的未來是靠現在的錘鍊來構成的,沒有現在的次次考驗,和能看見明亮的未來的道路呢?

面對生活中別人的責罵、白眼、不理解,不應該憤怒的反抗,而應有調不絮的看待、解決;遇到生活中難以逾越的坎,不應氣得跳腳而亂悠,應靜下心,慢慢思考……

生活,一個人人都要面對的,她很公平。若先苦而後甜,若先甜而後苦,一切都看自己的選擇了。

《名人傳》讀後感精選範文800字2

以前,我一直以爲“自信”、“堅毅”和“偉大”是用來形容那些飽經風霜的參天大樹的,但自從看了《名人傳》之後,我深深地明白了,像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一樣的偉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看了這本書後,我的感受頗深:貝多芬伴着失聰雙耳譜寫千百名曲;米開朗琪羅懷着喪母悲痛雕琢百千佳作;托爾斯泰捧着滿心怒火馳騁無情戰場……或許許多人都會感慨他們的非凡成就,但是,鋼鐵又是怎樣煉成的呢他們付出了比常人多之又多,甚至於無法達到的境界!他們的巨大痛苦和孤獨磨練了他們堅強的意志,不平凡的事蹟創造了不平凡的人!

是呀!這些偉人就像手捧一面面放大鏡,而我們呢,就像擁有一個個芝蔴點似的羞恥,在衆多放大鏡面前,羞恥無疑會放大千千萬萬倍,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面對《名人傳》,我寧願去讚美他們的作品而不願去感受他們人格的偉大!或許,這些尷尬也能讓我們清醒一點兒吧!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並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要堅定自己的信仰……

深思,作爲二十一世紀的一名中學生,社會的競爭更加激烈,學習上的困難也越來越多,面對重重地困難與壓力,我們是不是也需要這種對命運永不妥協的精神呢是!在遇到難題時,在學習成績下降時,就讓我們接着貝多芬的光芒,再一次擦亮自己的眼睛吧!用堅定的信念去面對挫折,用頑強的毅力去實現理想,艱難與挫折纔是對命運和人生最好的錘鍊!

《名人傳》給予了我心靈崇高的昇華:每個人的身上都會降臨苦難與災害,我們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奮鬥;與其羨慕偉人,不如學習偉人人格的偉大!欲要一夜成名或急功近利地索取曇花一現的成就,不如堅持自己的信念,爭取擁有自信的力量,堅毅的意志與最偉大的精神!

《名人傳》讀後感精選範文800字3

今年暑假,我買了一本《名人傳》,這本傳記中有三位人:一位是音樂家貝多芬,一位是雕塑家、兼畫家米開朗琪羅,一位是小說家托爾期泰。他們在人生又換困頓的征途上,爲了尋求正理和正義,爲創造能表現真、善、美的不巧傑作,獻出了畢業精力。

他們經受過病痛的折磨,遭遇的悲慘,內心的惶惑矛盾,深重的痛苦。這使幾乎毀滅了理智,但他們一直堅持自己的艱苦歷程,靠的是他們對人類和信心。其中貝多芬傳使我感觸很深。

貝多芬,他全名叫做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年12月16日生於科隆附近的波斯,一所破舊屋子的閣樓上。他是弗蘭芒族的。他一開始的人生就像一場殘暴的鬥爭,他父親想開拓他的音樂天分,便讓貝多芬從4歲起天天“釘”在鋼琴邊或小提琴關在家裏。貝多芬沒有厭惡這樣的生活就已經十分萬幸了,但他父親還用一些暴力的手段來迫使貝多芬學習。在1787年,貝多芬喪失了疼愛他的母親,在貝多芬心目中母親就是他最好的朋友。他與他的母親一樣,都有肺癌,但他仍舊堅持着成爲了音樂家,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家!

我看完了貝多芬傳後,我覺得,我比他幸福到哪去都不知道了。貝多芬他渴望母愛,而我有母愛,但還覺得不足;貝多芬渴望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而我雖然有時會生點小病,但至少沒有像貝多芬那樣,一病爲好一病又來,一生中不知患了多少種疾病;貝多芬他因爲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而我,有朋友,但有時還要嫌棄朋友西嫌棄朋友東的。所以,我覺得,貝多芬身上有太多我要學習的了!

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鬥。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鬥。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

《名人傳》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

《名人傳》讀後感精選範文800字4

讀過《名人傳》,我爲書中三位名人的不幸遭遇感到同情,但他們堅韌的精神更讓我敬佩萬分。

這本傳記裏主要敘述了三位名人的偉大事蹟,一個是德國的音樂家貝多芬,一個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畫家、詩人米開朗琪羅,另一個是俄國作家、思想家、文學家托爾斯泰,雖然各自的事業不同,貢獻不同,所處時代和國家也不同,但他們都是偉大的天才,都是各自領域裏的偉人。他們在肉體和精神上經歷了人生的種。種磨難,卻爲創造不朽的傑作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誰也無法戰勝我,我要死死扼住命運的咽喉。”這是着名音樂家貝多芬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他出生於一個貧寒的家庭,年幼時的生活就非常困苦。青年時,好不容易有了一次珍貴的愛情,然而,卻因爲他的耳聾與這來之不易的愛情擦肩而過。此時的他,承受着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摺磨,但他沒有就此一萎不振,而是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音樂創作中,誕生了不朽的名曲,被世人所欽佩。

貝多芬用苦痛寫作樂曲用性命對抗音樂,爲後世留下了享用不盡的精神糧食;米羅開朗其羅用一輩子的心血和精力創編了永不磨滅的作品;托爾斯泰則在他的小說中描畫了萬千性命的藐小和偉大。面對人生的劫難、種。種的不幸和世上的哀苦,他們從來沒有一絲的驚慌害怕與顫動。他們偉大的精神告訴了我們:困境成就真英雄!

巴爾扎克曾經說過:“苦難是人生的一塊墊腳石,對於強者是筆財富,對於弱者卻是萬丈深淵。”的確如此,挫折如同苦難,可能是我們奮進的號角,也可能是我們前進的絆腳石。人生的長河對於弱者將會乾涸,但,對於強者會奔流不息。即使路之迢,山之高,也要披荊斬棘奔赴理想,永不輕言放棄。

在我們現今的生活中不免會遇到一些的不如意,它們會使我們變得灰心喪氣,失去前進的動力,失去鬥志。這時,你一定要靜下心來,細細思考,與貝多芬相比,我們這些困難又算得了什麼呢?我們有什麼理由不能重新昂起頭顱,再次重拾希望,開始一次全新的旅程呢?

無論山有多高,路有多遠,未來有多麼的`艱辛,只要擁有一顆百折不撓的心,堅韌不拔的意志,那麼成功的曙光不會離我們太遠。

《名人傳》讀後感精選範文800字5

讀完了羅曼?羅蘭所寫的《名人傳》片段後,我才真正地找到了我們所需要的東西。貝多芬——一位著名的德國音樂作曲家,他的一生是多麼艱難:他10歲喪母,獨自一人外出謀生。當他二十多歲的時候,戀愛失敗,又患上了耳聾的疾病,這對作爲音樂家的貝多芬來說無疑是無法彌補的災難。這不僅影響了他的工作,是他從此只能過着孤獨淒涼的生活,還可能是他受到敵人的污衊和滿懷敵意的城市維也納的攻擊……然而,他卻並沒有因此而放棄音樂。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還坐在鋼琴前,創作了不朽的《歡樂頌》。

我國先哲孟子曾說過:“天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確,貝多芬是在經歷了超越常人的磨難之後才成爲偉人的。這就像羅曼?羅蘭所說的一樣:“英雄的偉大並不在於他的體魄,而在於他的心靈和品格。”是的,唯有真實的苦難,才能使人們不去抱有幻想,直麪人生;也爲有與苦難搏鬥,才能是人經受住菜枯的命運。爲人之所以稱之爲爲人,就是因爲他們的生涯往往是長期飽受磨難的,身心常常遭受到悲慘命運的折磨。然而正是吆喝一切的憂患才促使他們成功,才造就了他們的偉大!

1858年,瑞典的一個富豪人家生下了一個女兒,然而不久孩子就染上了一中無法解釋的癱瘓症,喪失了走路的能力。然而那女孩並沒有灰心,一直努力着。在一次次地從輪椅上站起又一次次地摔倒在地上後,她竟然成功了,她終於能獨自站起來了!從此,孩子的病便痊癒了。女孩長大後,又忘我地投入到文學創作中,儘管她經理了許多難以想像的挫折與磨難。最後終於成爲了第一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她就是茜爾瑪?拉格蘿芙。

就像梁啓超所說的:“患難困苦,是磨鍊人格的最高學府”,他們之所以被稱爲“偉”,不僅僅只是因爲他們的一生是苦難的。真正的偉大則是他們勇於、敢於植棉曲折、苦難的人生的精神。夜種精神就好比一隻大手,緊緊地握住了名譽的咽喉,是生命的爲大得以展現,是生命的價值得以昇華!

這精神就應該是我們所尋找的吧!這精神也應該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吧!有了這種精神,我們定能衝出黑暗;有了這種精神,我們定能走向成功!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