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最後的莫希幹人讀後感範文

讀後感7.86K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最後的莫希幹人讀後感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後的莫希幹人讀後感範文

最後的莫希幹人讀後感1

首先要感謝非凡的庫伯,正是因爲他的寫作,我們今天才得以接近那個被歷史塵封的年代、一窺哈德遜河兩岸壯闊的原始風貌,以及品味這部充滿自由精神的英雄史詩。

一、壯麗的自然

庫柏一向以描寫驚險場面和自然景物見稱。

在《最後的莫希幹人》中美國西部邊疆廣袤肥沃的土地,巍峨挺拔的羣山,原始茂密的森林,淙淙不斷的流水,都被賦予瑰麗的色彩,不再僅是上帝所賦予這片土地上人民的神祕禮物,而且還寄託着理想人物純潔精神的永恆嚮往。

這裏,河水被夾在兩岸高聳的懸崖峭壁之間,小船停歇的地方就在一塊這樣的懸崖腳下 由於懸崖上長滿了參天的大樹,而且巖壁上的樹似乎都搖搖欲墜似的,使河水看起來彷彿流經一座又深又狹的峽谷奇形怪狀的枝幹和參差不齊的樹梢,朦朧地佈滿在星空,它們下面的一切,則處於一片昏暗之中,背後,河流曲曲彎彎,被黑魆魆樹木遮擋着看不見了 但在面前,在離開不遠處,河流彷彿直上天空,河水傾瀉而下,衝灌進岩石洞,發出傍晚時聽見過的那種沉悶的聲響。”

庫柏將這西部蠻荒之地描寫的如此純潔和神祕,似乎是在守望一方虛無美麗的淨土,似乎在儲存着童話般聖潔純淨的世界。

但現實是殘酷的,原始森林的幽美、神祕以及白人殖民者、印第安人之間錯綜複雜的矛盾衝突構成了故事的框架和背景。

千家古與恩卡斯是最後兩個莫西幹人,他們“曾是鹽湖邊大片土地的主人”,在白人殖民者的欺騙下,與別的印第安部族相互仇殺,逐漸喪失了自己的土地和人民。

他們相貌堂堂,尤其是恩卡斯,魁梧英俊,書中描寫他“猶如古希臘雕塑被賦予了生命”;他們都品格高尚、淳樸善良、機智勇敢。

最後一個莫西幹人在書中其實是秦加茨固。

作爲一個桀驁不馴的荒原之子,主人公納蒂·邦波的外貌描寫頗費筆墨:那個白人,從他沒有被衣着遮住的那部分軀體看,顯然是一個從小就歷經辛苦的人他的肌肉雖然發達,但並不豐滿,而是顯得有點瘦弱 但是,他的每一根神經,每一塊肌肉,看來都是因長年歲月的餐風飲露和茹苦含辛,鍛鍊得十分堅強和結實 儘管他看來一貫多疑,可是他的面容不但毫不狡黠,而且此時此刻,還有一種剛毅誠實的表情在他身上,沒有一絲柔弱的痕跡,他給人一種堅韌、耐勞的印象。

他們敬慕神靈,只爲生存而狩獵。

在改變的電影中一開始就是三個壯碩的男人奔跑在森林裏,追逐着一隻垂死掙扎的鹿的鏡頭。

大森林裏的追逐廝殺驚心動魄,但又富有詩情畫意。

緊急的腳步,輕快的在林中穿梭,不畏懼野生的一切生物,彰顯着自然賦予他們的勇氣和力量。

最後在鹿的屍體旁,他們禱告:不得已,願來生你遠離殺戮吧。

這種殺戮後的柔情與對神明的敬畏很符合大時代的精神,就像千家谷在片尾那些話,說的很有深意。

白人會來到印第安人的這片土地,當一個個本地民族消失,同化,殖民這個概念其實也不復存在,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你可以預見,但不可抗拒。

也許,只有在死亡的狂歡之後的寬恕,才更能彰顯出生是一件多麼殘酷的事情。

二、英雄、戰爭、死亡和愛情

戰爭造就英雄,也許戰爭就是一部英雄的史詩。

英雄救美的傳奇無數次在歷史中上演,愛情之於英雄是必不可少的點綴。

而死亡則如影隨形,它使戰爭露出猙獰的面目,使愛情超越生死的限制,使英雄成爲英雄。

《最後的摩根戰士》中有很多血腥的鏡頭,雖然你沒怎麼看到血,但是,你耳邊充斥着斧頭撞擊人骨的聲音,炮聲,槍聲。

莫西幹人是正義的擁護者,爲了莫西幹族與殖民者和外族侵略者做頑強的鬥爭,他們不隨波逐流, 不助紂爲虐,他們有自己的原則, 有自己的是非觀念,爲了維護正義,他們勇於奉獻一切,乃至生命。

最終,馬瓜也死於千家谷刀下。

而千家谷也成了最後一個莫希幹人。

其實,英雄主義彰顯的崇高價值,除了一般的具體社會意義外,在生命人格的塑造上更值得重視。

古羅馬文論家朗吉弩斯在其名著《論崇高》中曾將這種人格培育喻爲“偉大心靈的迴響”,並認爲,如果人一旦失去了這種對偉大心靈的感應、體悟,麻木、冷漠、委瑣就會接踵而至,人生必然因此陰暗卑下,與“自由”無緣。

所以,我們完全可以說,真正的英雄主義精神,永遠都不只是一種過去式的歷史陳跡,不只是少數英豪的個人行爲,而是與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涵養、人格提升息息相關。

一句話,只要我們還對自由、尊嚴、高貴的人生價值心存嚮往,英雄的心靈迴響就不會斷絕。

三、自由精神

在血腥的廝殺和浪漫的愛情背後,作者其實想表達的是一種自由。

在充斥仇恨、兇殺、貪婪、欺詐、愚昧的世界,三個莫希幹人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他們能認識到這些,卻同時也知道自身的無能爲力,所以他們只能在他們小小的能力範圍之內,保留住那麼一丁點的純貞。

當殖民地拓荒者爲英國主子加入殖民地民兵時,當休倫族人爲法國主子攻打堡壘時,只有這三個莫希幹人是清醒的、自由的。

他們從不成爲別人利用的工具,他們爲自己、爲自由而戰。

最讓人震撼的是,愛麗絲被人帶走,恩卡斯爲救愛麗絲與馬瓜在懸崖上展開的殊死搏鬥。

險峻的懸崖邊,涼風習習伴着刀子刺穿空氣的唰唰聲,無聲的戰鬥震撼人心。

恩卡斯悲壯的被馬瓜殺死,屍體掉下懸崖。

他的殞命讓人唏噓,同時也讓人不禁要睜大眼睛仰視他英雄行爲。

失去愛人的愛麗絲站到了懸崖邊,兇手馬瓜右手緩緩收起屠刀,向她伸出了沾滿恩卡斯鮮血的左手。

面對沾滿愛人鮮血的手,愛麗絲望了一眼身後的峭壁,毅然決然地轉身跳了下去,留下的只有懸崖峭壁間悲鳴的松風。

也許英雄並不是無所不能的神明,但英雄一定是無所畏懼的勇士。

就像一個士兵在被俘的時候選擇自殺,一個少女在遭遇不幸時選擇自殺。

儘管那看起來像是以卵擊石,但我相信那是不能承受之輕,就像軍人的榮耀與少女的尊嚴。

如果說恩卡斯的行爲是一個勇士無悔的選擇,那麼愛麗絲則是以一個天真柔弱的女子的生命捍衛了愛情最後的尊嚴。

在莫西幹人身上, 看到的不再是一個失落的民族,而是這個民族頑強不息的生命品質。

從他們身上,無時無刻不透露出一種追求自由嚮往自由的生活觀念:人可以一無所有, 但是不能沒有自由; 人可以放棄一切,但絕對不能放棄內心深處的精神和信念。

最後的莫希幹人讀後感2

《最後的莫希幹人》是一本驚險刺激的叢林冒險故事,合上它,我眼前便出現了兇狠狡猾的麥格瓦,美麗動人的科拉和艾麗斯,英俊的海沃德,正義的欽加哥和恩卡斯的形象,久久不能退去。

這本書的主要事情都圍繞着一片原始森林展開,那裏居住着兩個家族:莫希幹人和休倫人。莫希幹人正義剛毅,休倫人奸詐狡猾,休倫人試圖打敗莫希幹人,稱霸原始森林。莫希幹人爲了保衛自己的家族,酋長欽加哥和他健壯的兒子恩卡斯與保護威廉·亨利堡司令孟羅上校的兩個女兒的`海沃德上校,還有他的英軍偵查員鷹眼一起,和兇殘的休倫人首領麥格瓦進行了殊死搏鬥,最後,恩卡斯不畏麥格瓦的威脅,與他拼了命,兩人同歸於盡。

我覺得,邪惡永遠戰勝不了正義,正義的人永遠是英雄。就像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七七事變,細菌戰役,這些等等罪行成爲了中國人心中永遠抹不去的陰影。中國人民浴血奮鬥十三年,“起來,起來!”這句話成爲當時人們最大的心理支撐。十三年,中國人終於挺直背脊站了起來,伸張了正義,打擊着邪惡,發展出了一個繁榮富強的新中國。

邪惡會被正義所打敗,邪不壓正,願我們的明天沒有邪惡,沒有黑暗!

最後的莫希幹人讀後感3

《最後的莫希幹人》寫了在英法戰爭時期,孟羅上校的女兒科拉和艾麗斯以及少校海活德在前去看望的路上,遭到印第安人的一支——休倫人的襲擊,同行的偵察兵“鷹眼”——莫希乾的大酋長“大蟒蛇”和他的兒子“快腿鹿”恩卡斯帶領他們,與休倫人拈花惹草 首領——老奸巨滑的“刁狐狸‘麥格瓦周旋的故事。

猛然一看,這不是活生生的一個“英雄”式故事嗎?再仔細想想,就全然不是那麼回事了。麥格瓦對白人無止的連綿恨意、印第安人的兩族相殘,甚至科拉和艾麗斯兩位姑娘的無故捲入……都來自於什麼?答案是北美殖民者對印第安人的殘暴!以及冷酷無情的.戰爭!

因爲殖民者,才導致了休倫人的殘忍;因爲殖民者,才導致了莫希幹這個強大部落的破滅,只剩下了“在蟒蛇”和“快腿鹿”;因爲殖民者,才導致印第安人的自相殘殺,並犧牲了最後的莫希幹人——勇猛的“快腿鹿”恩卡斯……

透過這些,我看到了戰爭的無情冷血的一面,以及殖民者的張狂、霸道、狡詐。到了《最後的莫希幹人》尾聲,金色的陽光照在恩卡斯的棺材上,大雁南飛,彷彿在訴說着恩卡斯生前的功績。秋風徐徐,一股別樣的滋味纏繞在人們心頭……

因爲萬惡的殖民統治,纔有的這一切的一切,我體會到了印第安人那深深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