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走一步再走一步讀後感15篇

讀後感1.68W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走一步再走一步讀後感15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讀後感1

捧讀莫頓·特《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我心中感慨萬分、回味無窮,一團濃濃的感悟久久縈繞在我腦中。

本文主要講了自幼體弱多病的作者小時候和小夥伴去爬懸崖時遇險,結果在父親的鼓勵與指導步步脫險的經歷。從而使作者產生了巨大的成就感,並從中悟出了一個道理。在之後,每當他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時,便會記起以前在小懸崖上學到的經驗並應付一切。

但作者在之後得以克服一切障礙,不全歸功於自我,因爲有了父親當日的指導,纔有作者輝煌的今日。

每次朗讀這篇文章,其資料都會把我帶入到當時的環境,把那會兒的情景出神入化、活靈活現生地浮此刻我雙眸之前。而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一步步脫險的情景,他由毫無信心到萌發信心,至信心大增,清楚地感悟到——不要想着遠在下頭的岩石,而要着眼於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一步,直到抵達自我所要到的地方。

落葉爲舟,駛入回憶的港灣。

兩年前的夏天,知了的鳴聲撫睡了家人,而兩天前把腿摔傷至今還沒康復的我則在一樓發呆,連“上三樓書房看書”也只是癡心妄想。這時,《走一步,再走一步》中作者一步步脫險的事有力地推動了我,使我一步步到達目的地。

這篇文章帶給我們一個道理,這個道理似乎是撥開陰雨的一抹陽光,給迷茫的人帶去期望,重拾對未來生活的信心。

我們就好像將要獨飛的小鳥,僅有戰勝暴風雨之後,才能飛向那更廣闊、更燦爛的天空。而當我們遇到艱難險阻時,僅有把困難化整爲零,再逐一克服,方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走一步再走一步讀後感2

莫頓亨特,一位著名的美國作家,可稱的上是文武雙全。曾經寫下了600多頁的長篇小說,也曾開着飛機到德軍營地的上空偵查,這樣的他之所以能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靠的是童年在懸崖上父親給他上的一課 。

那年8歲的他,和朋友們一起去爬懸崖,可是對於身體狀況一直不好的他來說,那簡直是一座高不可攀的險峯,從最初的猶豫到後來的恐懼,他一直在努力地跟上夥伴,可是,在他快爬上懸崖的時候,夥伴們卻爬上了更高的崖頂,然後順着崖頂的小路回到了家。就這樣,他孤獨地趴在一塊大石頭上,既不敢往上爬,也不敢往下走,直到暮色蒼茫的時候,他的好朋友傑利才帶着父親來找他。因爲長時間趴在石頭上,他的全身都麻木了,但見到父親,他安心多了。這時候父親用平靜的語氣對他說:“不要想着距離有多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亨特聽了父親的話,一小步一小步的慢慢往下爬。最後,他終於脫險了。從此,亨特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會想着父親的話,一步一步慢慢走,最終,戰勝困難。

這篇文章讓我很有感受,以前我遇到困難,只會逃避,不會想辦法去戰勝它,經常找些理由來給自己做藉口,比如數學沒考好,我就說題目很難;英語單詞沒背出來,我就說要背的太多了,記不住;總之任何我沒做好的事情我都會給自己找藉口。其實這些都不是難事,以後學習上我也要一小步一小步的戰勝困難,現在我們的年齡是學習的最好時間,我要好好珍惜。

人生難免會遇到困難,我們要冷靜樂觀的去面對,並且要善於分解困難,將困難一點一點擊破,化整爲零,最終一定能成功。

走一步再走一步讀後感3

今天,我閱讀了莫頓·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作者在57年前七月時,在懸崖遇險後,受到父親鼓勵和指導後,脫險並獲得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從而明白了要逐步分解困難,從而贏得人生的道理。

有些人會想:“困難那麼大?我該怎麼去戰勝。”隨之抱着這種思想,不戰自退。困難真的很大嗎?其實困難並不大,只是心理作用而已。我們要學會分解困難,把困難分爲一小塊一小塊解決。困難沒什麼大不了,關鍵是要靠我們怎麼去做。有時困難來臨了,我們可以試着一步步走下去,取得成功時,我們可以驚奇地發現自己所走過的路是多麼漫長!

生活中常有人膽怯而遇事畏縮不前,也有人分解困難,從而贏得人生。還記得這樣一個故事,曾經有個人參加馬拉松長跑,並奪得冠軍,事後有人問他長跑的祕訣,他回答說:“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三處標誌是一座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後,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衝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後,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40多公里的賽程,就被我分解成這麼幾個小目標輕鬆地跑完了。起初,我並不懂這些道理,我把我的目標定在40多公里外的終點線上的那面旗幟上,結果我跑了十幾公里時就疲憊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

是呀,我們也要學着分解困難,這樣才能贏得人生,作者不正是這樣做的嗎?

假如作者沒有這樣做,而是趴在懸崖上的那塊大岩石上無助的哭泣,等待爸爸把他抱下來,那就算是爸爸怎麼去鼓勵,作者也不可能脫險吧!我們在困難面前不應該不戰自退,而要冷靜分析困難,化解困難。一步一個腳印循序漸進,這樣就能積小勝爲大勝,促使困難得以解決。

是啊,我們要分解困難,贏得人生!

走一步再走一步讀後感4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說作者和她的朋友一起爬懸崖。作者剛爬了一半就因害怕而蹲在石架上。朋友們在一盤嘲笑他後就走了,丟下作者一人在懸崖上。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暮色開始四合。在一片寂靜中,作者的父親來了,但他沒有直接把作者從懸崖上救下來,而是在一盤指導作者,讓作者一步一步走下來。作者第一步走得很穩重,但邁出第二步時卻停住了,因爲他怕高,怕摔下去。經過幾番周旋,作者終於邁出了第二步,穩穩當當走了下來。此時,作者內心也產生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在生活中,我們也是如此。面對困難,我們其實有辦法克服它,但我們已被困難嚇倒,不敢站起來,繼續向前邁進。直到有人來救助。

其實我們都知道困難是有辦法克服的,但就算辦法都出現在你眼前,你又是否有勇氣用這些辦法去戰勝困難呢?你又是否有勇氣在困難前走一步呢?你又是否能超越自己再走一步呢?我可以肯定地說,在這個世界,只有極少數人能全部回答"是"。

我們那的一位叔叔,他家境貧困,但他在那種家境下,還努力工作,報效國家。我可以說他"邁出了第一步"。他是掃街的,有些人都嘲笑他,但他還是非常努力地工作;有人嫌他髒,但他卻說:"我髒沒關係,只要你們不髒。"我可以說他"又邁出了一步"。

困難不可怕,因爲我們要知道;"解決困難的辦法一定比困難多"。只要你有勇氣、有信心,就一定能戰勝困難。

這就是我讀完《走一步,再走一步》後的感受。

走一步再走一步讀後感5

今天,我學了《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篇文章。之後,我感慨萬分,我再也抑制不住我心中的那份激動的情懷,記下這篇文章。

讀了《走一步,再走一步》之後,我的心裏涌出一大堆問題:作者明知爬懸崖會有危險爲什麼還要去冒險?作者是怎麼脫離險境的?在那個懸崖上作者所學到的經驗,在他的人生道路上會有什麼用處?作者從這件往事中,感悟到了什麼樣的人生哲理&hllip;&hllip;這麼多的問題像錄像一般,在我的腦海裏重複播放,使我無法不去探討這些有趣而有深奧的哲理。

經過一番推敲終於揭開了謎底。原來,作者很想和小夥伴們在一起玩耍,與他們一樣爬懸崖。但是,因爲小時一直生着病和母親的訓誡,使作者不知所措。但最後,還是在夥伴們的召喚下一同去爬懸崖,因此陷入了險境。暮色茫茫,父親在好朋友傑利的帶領下找到了作者。父親又讓作者按他自己說的做,使作者脫離了險境。事後,每當作者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時,只要想起很久以前在那座小懸崖上學到的經驗,便能應付一切,他時刻的提醒自己:不要想着遠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於最初的一小步,走完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他要抵達的彼岸。每當這時,作者便會驚訝而自豪地發現自己走過的路程是多麼的漫長。

是的,在人生的道路上,遇事無難易,而勇於敢爲。前程萬里,全要個自去努力。大家都認爲有困難是件壞事,但我認爲困難也是件好事,因爲困難會逼着人想辦法,只有在困難的環境中才能鍛鍊人的才能,進而,戰勝困難。的確,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是可以隨隨變變就成功的,所有的人都是經歷過風風雨雨才獲得了最後的成功,所以沒有勞動就沒有成功!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過來人的經驗之談,在人生道路上,艱難險阻並不可怕,大困難可以化整爲零,化難爲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戰勝一切困難。

走一步再走一步讀後感6

讀《走一步,在走一步》有感,人的一生如夢如煙,一晃而過。在這一生當中,我們會歷經坎坷、痛苦。有的人會坦然度過,由此走向了光明大道;而又的人卻被這些坎坷擋住了前進的腳步,在原地徘徊。以致最後一事無成,遺憾終身!

學了《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篇文章後,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文中作者在其父親的引導下將困難一步一步地踩在腳下,最後戰勝了困難。

而我們的生活中,卻很少有人像作者那樣,面對困難勇敢的走出了自己的第一步。

從小到大,父母對我們嬌生慣養,是我們養成了養尊處優的壞習慣,成天過着王子、公主的生活。有時我們還對父母的給予不滿足,跟他們嘔氣……而當我們正式踏入社會時,才發現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只要一遇到丁點挫折,我們就經不起打擊,而埋怨命運的不公。

而那些從小就刻苦學習、歷經波折的人。這些困難對於他們來說就好像是磨練他們意志的養料,讓他們變得越來越強大。這些差距,都取決於我們從小不同的經歷。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從小養成一種自力更生的好習慣。面對困難,我們首先想到的不是退縮,而是想着如何去將它化解;走出自己的一小步,從而也就踏出了自己的一大步,那我們今後的人生必將是美好的!

人生在世,遇到挫折是在所難免的,沒有經歷過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如果說生命是一把披荊斬棘的“刀”,那麼挫折就是人生當中不可缺少的一塊“礪石”。要使人生之“刀”更加鋒利,就必須經得起這塊“礪石”的打磨。

從而也就促使我們像文中作者那樣,面對困難,不要畏懼;勇敢地踏出一小步,也就等於踏出了人生當中的一大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讀後感7

只看眼前的一小步我們學習了《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篇敘事散文,這篇散文觸動了我的心絃,讓我流連忘返……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這是毛澤東的《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裏的句子,這兩句詞發表議論,揭示了一個道理:只要不畏艱險,敢於攀登,就能克服前進路上的一切困難。

一篇文章好,主要是在這篇文章背後有着一位好作家。所以,我先來介紹一下本文的作者:莫頓·亨特,美國作家,專業心理學家。曾發表百餘篇短文,並著有《宇宙間》《可憐的動物》《痛擊》《心理學的故事》等作品,是美國文化學術界聲望極高的專業作家。

本文講有一次作者和五個小男孩一齊爬懸崖,好不容易爬到一處岩石架上,爬到了?3的高度,再也上不去了,要下也下不來了。之後他照父親說的,一小步一小步下來,最終脫險了。

文中有幾個地方,我覺得十分值得賞析一下,譬如:第七段的最終一句——這是作者對懸崖最初的感覺,感覺攀爬有困難,認爲是"險峯",爲後文寫作者的害怕作鋪墊;第十三段第一句——寫出夥伴們簡便迅捷地爬上崖頂,而作者卻停留在了石架上。他們以戲耍、嘲弄的眼光回望着,貼合八九歲兒童的心理,也表現出作者困窘恐懼的內心感受;最終一段的第二句——畫龍點金之筆。由作者小時候爬懸崖一事感悟出的人生道理:對待人生中所遇到的困難,只要一步一步地去戰勝,終會取得成功。……

經過這篇散文我也懂得了許許多多的道理:

①生活中要善於發現和感悟,要善於從事件中悟出道理。

②在人生道路上,不管應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成小困難,一個一個的認真去解決,終將戰勝巨大的困難,贏得最終的勝利。

我們以後在生活中,也要像作者這樣:把大困難分解成小困難,只看眼前的一小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讀後感8

《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講述了當年一個8歲的小男孩莫頓。亨特與夥伴們冒險爬懸崖,然後遇險到脫險的經過。

讀了着篇文章,讓我很受感動。特別是父親的那種對小孩的教育方式:當眼看小孩面對困難和危險的時候,作爲一個父親,他沒用最直接的方式去幫助小孩脫離危險,而是用了一種對小孩成長有幫助的方法--鼓勵。當小孩遇到困難時,父親鼓勵小孩自己去獨立克服困難。也正是因爲這樣,事後亨特自己也學到了不少;反之,如果當時亨特的父親只是爬上懸崖把亨特抱了下來,那亨特也不會從中悟到什麼,反而更加強了對父親的依耐性。也是從這一點,我很欽佩這爲偉大的父親。

要是把這種事情放到現在的父母身上,可能大多數的家長只會選擇一種方式,那就是自己親自上去抱。這就是父母和父母之間的不同。不過,他們的這種方法並不錯,因爲不管是選擇哪種方法,其出發點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對小孩的愛。只不過他們用的是不同的兩中方式在愛小孩。

我之所以喜歡這1篇文章,不僅僅只是他的事件,還有一點就是文章的寫作方法。本文中就使用了多種寫作方法,主要有“三美”:1、哲理美。作者透過對童年的一件往事的描寫,悟出了一些人生哲理,是值得每一個人銘記的人生經驗。2、描寫美。文中的心理描寫最爲精彩、生動、細緻、真實。值得學習和借鑑,特別是在描寫脫離危險部分表現的尤爲明顯。3、照應美。文中多處用了這一寫作方法。比如,開頭寫懸崖的環境,交代自己身體病弱,還有幾處提到傑利,都是作者精心埋下的伏筆。算命,勵志,命理

這就是我讀《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感受。你們呢?

走一步再走一步讀後感9

一次,我翻閱試卷時,無意中看到了一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章。這篇文章主要講了“我”忘了母親的告誡和小朋友一齊去爬懸崖,小夥們都上了崖頂,而“我”因害怕被困在石架上,最終,在爸爸的引導下,“我”成功地爬了下來,在這次事情中“我”獲得了啓示。

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淺。主人公在困境下先走出了一小步,然後又走出了一小步,最終實現了一大步。這告訴我們不要老想着上頭的岩石,而要着眼於最初的一小步,我們不要小看每一小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一小步好比一座房子的地基,一眼清泉的泉眼,一塊巧克力的可可豆,走完這一小步再步走下一步,直到我們要到的地方爲止。到了目的地,回頭一看,原先自我走過的路是漫長而遙遠的。從

這又讓我想起了我們班上的應凱辰。他原先十分膽小,成績也不是很夢想,可是自從一次教師請他回答問題後,他完全變了,性格越來越外向,上課回答和舉手的次數明顯提升了許多,就連他的聽寫、默寫、閱讀也好了很多,不久後的一次測驗,他像砌牆的磚頭之後居上,竟然擊敗了“老將”何心洋。穩居全班第一的寶座,至今都沒人超過他的成績。他的作文更是好上加好,一篇作文被我們傳誦好幾,在一次“採訪”中他道出了心得:“要不是那次他回答教師的問題,走出了一小步,那麼此刻我還可能是一個無名小卒哩”。之後,他又以勢如破竹之力評上了班長,大隊委員,甚至在期末考試中考出了語文99分,數學100分,英語100分的超人成績,這難道不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嗎?

如果文章中的主人公不走出那充滿勇氣,令人興奮的一小步,怎樣能從高高的石架上爬下來呢,也許這就是“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精髓吧!”

走一步再走一步讀後感10

我們漸漸地長大了,越來越關注生活,也開始思考生活,探究成長的奧祕。有人曾說,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有時成長是一種恍然的頓悟。《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從一件往事中感悟到一個人生哲理,成爲一筆精神財富。

《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講述了當年一個8歲的小男孩莫頓。亨特與夥伴們冒險爬懸崖,然後遇險到脫險的經過。

讀了着篇文章,讓我很受感動。特別是父親的那種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當眼看孩子面對困難和危險的時候,作爲一個父親,他沒用最直接的方式去幫助孩子脫離危險,而是用了一種對孩子成長有幫助的方法──鼓勵。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父親鼓勵孩子自己去獨立克服困難。也正是因爲這樣,事後亨特自己也學到了不少;反之,如果當時亨特的父親只是爬上懸崖把亨特抱了下來,那亨特也不會從中悟到什麼,反而更加強了對父親的依耐性。也是從這一點,我很欽佩這爲偉大的父親。

要是把這種事情放到現在的父母身上,可能大多數的家長只會選擇一種方式,那就是自己親自上去抱。這就是父母和父母之間的不同。不過,他們的這種方法並不錯,因爲不管是選擇哪種方法,其出發點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對孩子的愛。只不過他們用的是不同的兩中方式在愛孩子。

我之所以喜歡這篇文章,不僅僅只是他的事件,還有一點就是文章的寫作方法。本文中就使用了多種寫作方法,主要有“三美”:

1、哲理美。作者透過對童年的一件往事的描寫,悟出了一些人生哲理,是值得每一個人銘記的人生經驗。

2、描寫美。文中的心理描寫最爲精彩、生動、細緻、真實。值得學習和借鑑,特別是在描寫脫離危險部分表現的尤爲明顯。

3、照應美。文中多處用了這一寫作方法。比如,開頭寫懸崖的環境,交代自己身體病弱,還有幾處提到傑利,都是作者精心埋下的伏筆。

這就是我讀《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感受。你們呢?

走一步再走一步讀後感11

今天,我讀了《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這篇文章給我感受很多。文章作者是莫頓·亨特,採用第一人稱“我”的寫法,寫了小時侯體弱多病的“我”,和四個小夥伴玩彈子游戲玩厭了,都想找些新鮮的花樣來玩。於是其中一個孩子提議爬懸崖。“我”不想因爲不敢也無力爬懸崖而被小夥伴們說成膽小鬼,就應和着跟着他們去爬懸崖。當爬到三分之一的路程,就氣喘吁吁,終因體力難支,既爬不上去,也下不來,被困在了懸崖上。也同時被夥伴們扔在了懸崖,孤苦、惶恐、啜泣。直到天黑盡了,好友傑利叫來我父親,我便在父親的電筒光引導下,走下懸崖。“從不要想着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這是父親“救助”我走下懸崖時說的話。這句話有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在人生的.路上會常常遇到意想不到的困境和挫折,我們只有着眼現實,着眼當前,走好眼前的第一步,就能逐步邁向成功的彼岸。

人們不是常說,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嗎?“不要想着遠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於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這是文章中父親指導“我”爬下懸崖時說一句話。這讓我想到,人生路途艱險,困難重重。凡事只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走好,走穩,只有認真解決掉眼前的一個個困難,最終能攻克巨大的困難,贏得最後的勝利。文中的父親是一個明智、負責人的父親,是懂得教育的好父親。文中的父親完全可以爬上懸崖,將“我”從懸崖上抱下來,可他沒有。而他是耐心地指點“我”,讓“我”自己克服體力、心理等障礙走下懸崖。倘若他把“我”抱下了懸崖,“我”不會體驗到人是怎麼走出困境的心境,再遇上這樣的險境,會同樣顯得手足無措,毫無辦法,“我”將變爲一個懦弱無能的人。讀罷文章,我覺得應該感謝文中這位偉大的父親,是他讓我們明白了許多道理,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總伴有坎坷與磨難,只有充滿信心,細心紮實走好每一步,才能抵達幸福的人生彼岸。

走一步再走一步讀後感12

捧讀莫頓·特《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我心中感慨萬分、回味無窮,一團濃濃的感悟久久縈繞在我腦中。

本文主要講了自幼體弱多病的作者小時候和小夥伴去爬懸崖時遇險,結果在父親的鼓勵與指導步步脫險的經歷。從而使作者產生了巨大的成就感,並從中悟出了一個道理。在後來,每當他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時,便會記起以前在小懸崖上學到的經驗並應付一切。

但作者在後來得以克服一切障礙,不全歸功於自己,因爲有了父親當日的指導,纔有作者輝煌的今天。

每次朗讀這篇文章,其內容都會把我帶入到當時的環境,把那會兒的情景出神入化、活靈活現生地浮現在我雙眸之前。而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一步步脫險的情景,他由毫無信心到萌發信心,至信心大增,清楚地感悟到——不要想着遠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於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一步,直到抵達自己所要到的地方。

落葉爲舟,駛入回憶的港灣。

兩年前的夏天,知了的鳴聲撫睡了家人,而兩天前把腿摔傷至今還沒康復的我則在一樓發呆,連“上三樓書房看書”也只是癡心妄想。這時,《走一步,再走一步》中作者一步步脫險的事有力地推動了我,使我一步步到達目的地。

這篇文章帶給我們一個道理,這個道理似乎是撥開陰雨的一抹陽光,給迷茫的人帶去希望,重拾對未來生活的信心。

我們就好像將要獨飛的小鳥,只有戰勝暴風雨之後,才能飛向那更廣闊、更燦爛的天空。而當我們遇到艱難險阻時,只有把困難化整爲零,再逐一克服,方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走一步再走一步讀後感13

暑假裏,我津津有味地讀了《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篇文章,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啓發。

文章主要講了作者回想了一件成長過程中親身經歷的小事。身體一向虛弱的小作者參加了攀巖的“冒險”行動。儘管小作者“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膛裏怦怦亂跳”,還是成功地攀上了岩石架。但是在新的一輪高峯攀登中,他畏懼不前了。暮色四合,傑利和父親來找他,在父親的殷切希望和鼓勵下,他先走好眼前的一小步,再走下一步,終於走了下來。

這件事告訴我們,信心和勇氣是我們獲得成功的動力和源泉。不要想着遠大的目標,而要着眼於那最初的小小一步。只有走好這一個個小步,才能抵達遠大的目標。記得有一次,我高興地對媽媽說:“媽媽,我長大後想做一名出色的畫家!”“孩子,你有遠大的理想很好,但是,你總想着以後,現在不努力,理想怎麼會實現呢?你要知道,“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啊!”媽媽語重心長地告誡我。我聽了媽媽的話爲之一震,慚愧地低下了頭。從那以後,我像變了個人似的,別人在嬉戲玩耍的時候,我頂着酷暑去參加暑期繪畫培訓班;別人在甜甜地午睡時,我在家苦練繪畫基本功;別人在遊山玩水欣賞美景時,我拿着畫板在寫生……我盡力地朝着目標“走一步,再走一步”,慢慢地靠近。

每次拿到透過我的努力而獲得的一張張榮譽證書時,我便可以驚奇而自豪地回頭看看,自己所走的路是多麼踏實而遙遠。每當我因爲看到前途遙遠可怕以致灰心喪氣時,我只要記起這個故事以及媽媽對我說的感人肺腑的話,我便能應付一切。

走一步再走一步讀後感14

這篇文章透過講述一個平凡的故事,一個體弱多病的孩子戰勝了對一座懸崖的恐懼,折射出了許多道理。走一步,再走一步,這一句看似簡單的話,卻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收穫。

一個年僅八歲,又十分瘦弱的孩子,跟隨着夥伴們一起攀爬懸崖。因爲膽小,被捨棄在懸崖上不敢離開,最終被朋友請來的父親就走。這看似只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一個孩子被父親所救,但從中能看出一位父親善於教育孩子,費盡心機想讓孩子理解一個生活道理。

這個道理便是着眼於眼前的一小步,不要總想着遠處的困難。或許許多人都會將它理解成“不做長遠考慮,只注重眼前利益”,但事實上並非如此,要想真正理解它,可能還需要理解一句名言——萬事開頭難。的確如此,人們往往在面對一件事時,想到的都是潛在的風險,可能發生的意外,卻沒想到只要把眼前的第一步做完,後面的東西就會水到渠成。許多寶貴的機會,就這樣白白浪費掉了。

在現實中,許多人在年輕的時候,就因爲遲遲不敢走出那第一步而悔恨終生。或許做出重要的決定是應該謹慎考慮,慎重選擇,但我們不該遲疑,該出手時就出手,因爲我們還年輕,有的是機會從頭再來,計算最終失敗了,也是幫助我們認識了世界。

在生活裏,我們不僅要回顧過去,把握現在,更要展望未來,如果已經失去了一次機會,就絕不能容許自己再錯一次,世界上沒有後悔藥。你踏出的第一步,總是最艱難的哪一步。當你邁出了這一步後,剩下的,就是一步一步朝着最終的勝利走去。只要能堅持下來,最後的贏家總會是自己。等到你自己終於戰勝了這無比艱難的路途後,你就會慶幸自己當初選擇了勇敢的走下去這樣一條路。

走一步再走一步讀後感15

只看眼前的一小步我們學習了《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篇敘事散文,這篇散文觸動了我的心絃,讓我流連忘返……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這是毛澤東的《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裏的句子,這兩句詞發表議論,揭示了一個道理:只要不畏艱險,敢於攀登,就能克服前進路上的一切困難。

一篇文章好,主要是在這篇文章背後有着一位好作家。所以,我先來介紹一下本文的作者:莫頓·亨特,美國作家,專業心理學家。曾發表百餘篇短文,並著有《宇宙間》 《可憐的動物》《痛擊》《心理學的故事》等作品,是美國文化學術界聲望極高的專業作家。

本文講有一次作者和五個小男孩一起爬懸崖,好不容易爬到一處岩石架上,爬到了的高度,再也上不去了,要下也下不來了。後來他照父親說的,一小步一小步下來,終於脫險了。

文中有幾個地方,我覺得非常值得賞析一下,譬如:第七段的最後一句——這是作者對懸崖最初的感覺,感覺攀爬有困難,認爲是“險峯” ,爲後文寫作者的害怕作鋪墊;第十三段第一句——寫出夥伴們輕鬆迅捷地爬上崖頂,而作者卻停留在了石架上。他們以戲耍、嘲弄的眼光回望着,符合八歲兒童的心理,也表現出作者困窘恐懼的內心感受;最後一段的第二句——畫龍點金之筆。由作者小時候爬懸崖一事感悟出的人生道理:對待人生中所遇到的困難,只要一步一步地去戰勝,終會取得成功。……

透過這篇散文我也懂得了許許多多的道理:①生活中要善於發現和感悟,要善於從事件中悟出道理。②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成小困難,一個一個的認真去解決,終將戰勝巨大的困難,贏得最後的勝利。

我們以後在生活中 ,也要像作者這樣:把大困難分解成小困難,只看眼前的一小步。

標籤: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