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讀《昆蟲記》有感(彙編15篇)

讀後感7.61K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昆蟲記》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昆蟲記》有感1

這是一個神祕的世界;這是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這是一個只屬於昆蟲的世界。而這個世界就藏在一本書中,這本書就是《昆蟲記》。

《昆蟲記》是一部世界名著,出自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之手,他將他畢生對的昆蟲研究的成果以散文的形式記錄下來,用生動的語言形象地描繪出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讓人們學會各種有關昆蟲的知識。

在法國 ,有一本關於動物寓言故事的書,其中有一篇《蟬和螞蟻的故事》,讓我印象深刻。 故事中的蟬真是太懶了,光顧着唱歌也不先儲存一些糧食,最後只能向其它昆蟲乞討了。但螞蟻雖然只有一點點大,但是它卻非常勤勞,總會先吃些苦去搬一些糧食儲存起來,好過一個寒冷的冬天。我們要像螞蟻學習,做一個勤奮的好孩子。

可當讀了《昆蟲記》後,發現真正的答案簡直出乎我的意料,原來這和我想的正相反:事實上,肆無忌憚、厚顏無恥的掠奪者是螞蟻,而憨厚老實、勤懇工作的是蟬。蟬從來不會需要別人的幫助,反而是螞蟻,爲了不斷地尋找糧食過冬,有時也充當一位掠奪者。

在乾燥少雨的季節,地面上會出現一些裂縫,動物們疲憊無力地尋找着食物。即使這樣,蟬還是非常輕鬆悠閒地使用它那長長的吸管,扎進樹枝那無盡的甘泉中,一邊放聲歌唱,一邊從樹上吸取香甜的汁液。當汁液的香味從洞口飄溢出來,四處尋找食物的昆蟲就會被立刻招來,大胡蜂、蒼蠅等很多的昆蟲,但最多的就是螞蟻。螞蟻爲了接近泉水而鑽到蟬的身子下面。善良的蟬就會擡起身體,讓這些不速之客穿過,和它共享着甜美的泉水。讓其它昆蟲從旁邊繞過來,享受這頓免費的食品。在這裏它們也會你擠我搶,毫不客氣。其中螞蟻的臉皮最厚,它們會用各種無賴的手段霸佔這個地方,讓這個地方成爲它們的地盤。

而且當蟬唱了兩三個星期的歌后生命就會結束,當蟬的軀體枯乾後,就會一點不剩地運到巢穴中,連它們的同伴也會有一樣的結果。

看來我們要做一個勤奮的好孩子是沒錯,但不要像螞蟻一樣,成爲一個掠奪者。要像蟬一樣,成爲一個寬容大度、不小氣的人。這就是《昆蟲記》這本書給我的啓示。

讀《昆蟲記》有感2

“法布爾”,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特別是他寫的的《昆蟲記》。他把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觀察昆蟲上,寫出了這部哲學著作,他用擬人的手法,用幽默易懂的語言撰寫出了這本老少皆宜的文學經典。

說起來,這本《昆蟲記》還是在我上三年級時媽媽買給我的。一開始我並不喜歡這本書,買回來後我碰都沒碰,任它在角落裏“生悶氣”。原因是:我討厭蟲子!雖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可我還是不忍去看書裏那栩栩如生的蟲子畫像。

在我眼中,蟲子都是那種,那種長長的,軟軟的,慢慢蠕動的傢伙,還時不時打個卷兒,圈個圈兒……咦——太噁心。還有那蜘蛛,那麼多。只要看到它,我的腦海裏就會浮現出它們一個接着一個爬到我身上的樣子……掉下來再爬,掉下來再爬。雖然我很欣賞它們那契而不捨的精神,但是我想在那時候,我就不會這麼樂觀了。這種一見到蟲子就想跑的衝動一直到了五年級纔有所好轉。現在我已經完全不怕蟲子了,還能拿起來逗它玩。

就在六年級的一個暑假,我才記起來我還有一本書沒看。於是,我翻開了《昆蟲記》。我完全被裏面的昆蟲世界吸引住了,讓我完全對昆蟲產生了極大的改觀。法布爾先生讓我知道蟬的真實面貌。在《伊索寓言》上,蟬都是懶惰的,整個夏天除了唱歌什麼也不幹。愛勞動的螞蟻在儲備過冬的糧食,勸蟬也開始準備,可是蟬不聽。到了冬天蟬沒有東西吃,餓死了。可實際上,蟬是活不過秋天的,而且蟬是爲了表達自己的喜悅才唱歌。當他在一個無比黑暗的環境下生活了四年,終於破土而出,這難道不令它感到高興嗎?

在現實生活中,螞蟻纔是最不講理的那一個。由於其他昆蟲都沒有蟬這種在樹上打洞的能力,但又沉醉於樹汁的美味,於是開始搶奪蟬好不容易打出來的“樹井”。其中螞蟻是最不知羞的傢伙,它們有的咬它的翅膀,有的則拉扯它在樹幹裏的嘴。蟬被弄得實在煩了,就飛走了,而那甜美的“樹井”就這麼被螞蟻們佔領了。

有的昆蟲看上去遊手好閒的,可是讀了以後才發現原來它們爲了生存在進行着無比激烈的競爭啊。是法布爾先生令我領悟到那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昆蟲其實是非常神祕偉大的存在。只有我們用無限的愛心和不懈的努力才能獲得自然界寶貴的真理。

這裏充滿着最真實,最自然的世界。雖然殘酷,但卻神祕,雖然危險但卻無時無刻不在吸引着我們進一步探索這奇妙的昆蟲世界。

讀《昆蟲記》有感3

每當夏夜來臨,什麼是必不可少的?那有些涼意的晚風,乘涼的人們,西瓜和冰棍當然,還有那些蟲叫聲。

但你知道它們叫什麼嗎?那去讀《昆蟲記》吧!

在草叢間,有着一個昆蟲王國。而作者亨利·法布爾則把它們寫的栩栩如生。例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着兩排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兩排鋸齒後,生長一些大牙,一共三個,螳螂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殺戮者。它們愛吃活昆蟲,它們會用軟頸、大刀、鋸齒捕殺獵物,甚至還會捕殺同類,這真是昆蟲界聞所未聞的,但同時它們在捕殺之餘,總會兩手舉起,仰望天空,如祈禱的女神。

還有螢火蟲在吃蝸牛時的細緻描寫,用它們的彎鉤輕輕插入蝸牛體內,注入毒液,然後再把蝸牛液化,一般會有許多螢火蟲來幫忙,作者稱之爲賓客,本來毫無人形的昆蟲也彷彿成了人。但作者爲什麼描繪的如此生動細緻活潑?那是因爲作者的仔細觀察,有時爲了一種昆蟲,他甚至要花一個月的時間,有時更長,而且還要反覆觀察,所以,描繪纔會如此生動,這也在教會我們要仔細觀察,也許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事

還有作者的恆心和毅力,以及獻身事業的崇高精神。一般人是很難一生保持同一個興趣的,但法布爾卻是畢生都在研究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

例如,他不顧危險的捕捉黃蜂;耐心觀察捕蠅蜂處理獵物的方法;爲了研究大頭黑步甲的假死,用天牛、拋光金龜等來輔助,經過很多實驗,一次往往都是幾十分鐘,但他依舊沒有放棄,這也是我慚愧的地方,毫無耐心,很不嚴謹,畏首畏尾,但法布爾讓我決心改變,他終其一生只爲研究昆蟲,寫下了《昆蟲記》。

還有法布爾對昆蟲的關愛,書中許多地方都是擬人的手法,對於我來說,食糞蟲、糞金龜等滾糞球的蟲子是不願多看的,更別提用擬人手法寫了,但法布爾卻細緻觀察,它們如何滾糞球,如何繁衍,用了許多擬人化的寫法:幼蟲大吃大喝,匠心獨運等。這讓我明白了:不要去輕易傷害任何動物,它們活着都有它們存在的意義,我們要愛護它們。

除此之外,法布爾嚴謹的實驗方法,大膽的質疑精神,勤勉的`作風都值得我們學習:法布爾他一步一步推斷高鼻蜂毒針的作用、時間和效果;孔雀蛾的遠距離的聯絡以及許多

法布爾的文字帶我走進了昆蟲世界,愛上了昆蟲世界,徜徉在昆蟲世界。

讀《昆蟲記》有感4

隨着《昆蟲記》,我進入了昆蟲的世界,隨着《昆蟲記》,我遨遊了昆蟲的海洋;隨着《昆蟲記》,我明白了世間的道理。

人們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而我便是“讀昆蟲記,曉世間理”。《昆蟲記》教會了我不要懶惰,教會了我從不同的角度看事物,教會了我要敢於質疑與實踐,教會了我不能自以爲是。

昆蟲小小的世界,社會大大的道理。

看了《昆蟲記》後,這本書使我十分着迷, 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的奧祕

我知道了:凌晨,蟬是怎樣脫殼;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還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錯誤的,蜂抓青蟲不是當成自己的兒子養,而是爲自己的後代安排食物,螳螂是一種十分兇殘的動物,然而在它剛剛擁有生命的初期,也會犧牲在個頭兒最小的螞蟻的魔爪下。豐富的故事情節使我浮想聯翩。 看着看着,這些蟲子們漸漸地清晰起來。

昆蟲學家法布爾以人性關照蟲性,千辛萬苦寫出傳記,《昆蟲記》讓我眼界開闊了,理解問題的深度也將超越以往。我覺得 《昆蟲記》是值得一生閱讀的好書, 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閱讀一下 《昆蟲記》,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讀《昆蟲記》有感5

《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鉅著,也是一部十分宏偉的詩篇。法布爾也由此獲得了“科學詩人”、“昆蟲荷馬”、“昆蟲世界的維吉爾”等稱號。

我很喜歡法布爾優美的文章。其中有一篇寫蟬向螞蟻乞討食物的文章,他是這樣描寫的:螞蟻站在門檻上,身邊放着大袋的麥粒,正掉着臉去背對着乞討食物的蟬,那蟬則伸着爪子……這樣的描寫真是惟妙惟肖。讀着這些奇妙的文字,我不由自主地對法布爾產生了莫大的敬佩之情。

我敬佩法布爾的頑強,他把畢生從事昆蟲研究的成果和經歷以散文的形式記錄下來,使昆蟲世界成爲人類的知識樂園。可他爲了完成《昆蟲記》,犧牲了一切。他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的一生是家人的偏見中度過的,是在貧窮中熬過的,但他從未放棄對昆蟲的研究,安於清苦,坐盡了冷板凳,最終成爲傑出的昆蟲家、文學家。

法布爾留給我們的不僅是一本傳世鉅著,還有“追求真理,執着探索”的科學精神。

讀《昆蟲記》有感6

今天,我懷着極大的喜悅和欽佩讀了《昆蟲》。法布爾是法國和世界聞名的著名昆蟲學家。他一生孜孜不倦地研究昆蟲學,並在昆蟲學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欽佩和喜愛。

法布爾對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充滿了純粹的愛。他從小就很窮,但他仍然努力學習生物。憑藉他的勤奮精神和非凡的毅力,他在世界科學發展方面取得了更大的突破。

法佈雷加斯透過努力和汗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功人士背後的道路是如此艱難。有一次,法布爾讀了一篇關於昆蟲的論文。他懷疑論文的結論,於是翻山越嶺去找這隻蟲子。經過無數次實驗,他終於得到了正確的答案。還有一次,爲了收集更多的標本,法布爾不厭其煩地多次登上海拔1912米的王鐸山,最後從收集到的標本中獲得靈感,寫了一本200多萬字的鉅著《昆蟲》。

我多麼渴望永遠像法布爾一樣在知識的海洋中游泳,用我的成就造福世界。但是,和法佈雷加斯比起來,我是極其慚愧的。連跑短路都是斷斷續續的,一點毅力都沒有。有時候做數學題不小心,不經過大腦思考就不小心把公式寫了下來,然後沒檢查就搞定了。

《昆蟲》這本書讓我深刻認識到,只有努力,才能成功。

讀《昆蟲記》有感7

夏天來了,我最先想到的不是西瓜、雪糕、冰飲,而是每個夏天從不落伍、伴我們成長的聲聲蟬鳴。

蟬在幼時便會挖個洞,好像氣象觀測站一樣,到了好天氣時纔會出來蛻殼。炎炎夏日對蟬來說就是最好的天氣,這纔有了我們在夏日中聽到的轟轟烈烈的蟬鳴。

蟬洞是幼蟲用耐心一點點構建起來的。不知道他究竟一生中爲了蟬洞搬運東西走了多少趟。這一切的努力都是爲了爬上枝頭蛻殼,然後在太陽的照耀下盡展歌喉。

現在我才知道,我們不以爲然的蟬鳴是蟬在地下忍受許久的孤獨寂寞才換來的。書上說它的地下生活大概是四年,日光中的歌唱不到五個星期(我查了相關資料,不同種類的蟬情況不一樣,有的蟬在地下潛伏期長達十年甚至更久),之後蟬便從樹枝上落下來,就像落葉般化爲樹的養分。在這轉瞬即逝的日子裏,他們用盡在黑暗中攢下的力氣,在烈日下高聲歌唱,爲酷熱的夏天添了一抹鮮活。

小時候,家門前的枇杷樹上總是有幾隻蟬站在樹枝上一唱一和的。爺爺總說這幾隻蟬叫起來,和外國佬的交響樂曲似的。蟬鳴此起彼伏,停下來時我總是對着枇杷樹大喊:這怎麼還帶偷懶的呢?繼續啊,咋停了呢?爺爺看着我哈哈大笑:你寫作業比這停的可多了去。

蟬用有限的時間展示自己,同樣的道理,我們爲什麼不可以像它一樣?青春很短,我們更應該在這有限的時間中盡情的揮灑這一腔熱血。

我們學生奮鬥12年,只爲高考金榜題名。目的和蟬一樣,但是路徑似乎不同。蟬更努力,它從來沒有停止爲蛻殼做準備。我們應該像蟬學習,哪怕目標離我們很遠,也絕不放下追逐目標的腳步。無論何時,無論何地,都要爲自己負責。所以中學6年,盡力積攢吧!也許會枯燥乏味,但若能在高考中一鳴驚人就是最好的答卷,就像童年夏日裏那蟬鳴。

讀《昆蟲記》有感8

今天,我看了一本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昆蟲記》中的神奇獵人---節腹泥蜂的書,我很受感動。

文章主要內容是這樣的:一隻雌性節腹泥蜂名叫阿布,她生了一羣小寶寶,爲了能讓她的寶寶健康地成長,阿布到處尋找食物,在路上,阿布看見受傷的象鼻蟲、聖甲蟲、糞金龜------,阿布都搖搖頭,說:“這些東西都不新鮮,我纔不會讓寶寶吃這些骯髒的東西。經過一段時間的尋找,阿布終於找到了一隻大大的斑點象鼻蟲,這是節腹泥蜂幼蟲最好的食物,雖然,那隻斑點象鼻蟲體形比阿布大得多,但阿布爲了她的寶寶們,還是飛下去捕捉,經過一番殊死搏鬥,阿布終於刺中了象鼻蟲的要害。 爲她的寶寶帶去了新鮮又肥美的食物。

節腹泥蜂阿布爲了她的寶寶們,歷盡了千辛萬苦,尤其讓我感動的是,阿布抓到斑點象鼻蟲後,在返回的途中,自己身陷困境,卻還在擔心她的寶寶因得不到食物會餓死,最後利用機會逃了出去。這讓我想起了我的媽媽,在我生病時給我無私關懷的情景。記得有一次,我發高燒,媽媽不顧白天上班的勞累,衣不解帶服侍於我的左右,最後我的高燒退了,媽媽卻病倒了。不僅如此,媽媽對我的關愛還表現在學習上給我無私幫助,生活上讓我衣食無憂。爲了我能健康,快樂地成長,放棄了她的業餘愛好,把業餘時間都花在教育我的身上。

不管是節腹泥蜂,還是我的媽媽,她們爲了子女的成長,無私奉獻的精神充分表明了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母愛!

讀《昆蟲記》有感9

19世紀末,在法國,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書出版了,這本書共十卷,剛一問世就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它就是法國著名的生物學家法布爾耗盡畢生心血著成的一部昆蟲學的鉅著《昆蟲記》。這本書是法布爾懷着對生命的尊敬和敬畏之情寫成的。法布爾用人性關照蟲性,又用蟲性反觀社會人生,這是本書中的精華。因此, 時至今天《昆蟲記》仍被公認爲是跨越時間的不朽經典。

我讀了《昆蟲記》這本書後,深深地被它所吸引住了。法布爾以其充滿愛的語言,向人們描繪了一個異彩紛呈的昆蟲世界。這裏有善於僞裝的螳螂,一直爲未來做準備的天牛,勤勞有條理的舍腰蜂,爲孩子盡職盡責的母蜘蛛,有團隊合作精神的松毛蟲......每一種昆蟲的習性、工作、繁衍、死亡都活靈活現,充滿了靈性與智慧!

正這是這樣一部描寫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他們有的兇殘,有的溫柔;有的堅強,有的軟弱。法布爾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到放大鏡、潮溼、星辰、昆蟲氣味的存在。

讀完這本書後,原本對昆蟲一點兒也不感興趣的我,也開始對昆蟲的世界充滿了好奇,開始留心起身邊的昆蟲。漸漸的發現這些小生靈真的很可愛。他們雖不如人類高等,但卻有自己的情感。先來說說狼蛛吧。

狼蛛是有毒牙的蜘蛛中的一種,它們咬獵物的時候很精準。它們會咬住獵物身上的活動神經,讓獵物停止活動,然後再把它們殺死,吃掉。不僅如此,它的外表也極其可怕。狼蛛有一個又小又圓的頭,頭上長着八隻眼睛和恐怖的毒牙,還有八隻長毛的長腿。真是讓人望而生畏!雖然它的外表很可怕,獵食也很殘忍,但卻有強大的母愛。當狼蛛產完卵後,它把那張不成形的網用腳輕輕推到一邊,把卵袋往身上一背,卵帶就成了它的無價之寶。狼珠媽媽把它的卵保護得嚴嚴實實的,無論行路、休息、捕獵、逃跑,狼蛛媽媽與它的卵袋每分每秒都不離開。如果卵袋意外脫落了,狼蛛也會飛速地拾起卵袋。狼蛛的母愛真深啊!

法布爾把昆蟲當成人類來友好的對待,在他看來,昆蟲與人相等。他心中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之情和對自然萬物的讚美之情,值得我們學習。

《昆蟲記》雖然是一部昆蟲的研究記錄但卻教會了我許多。 作者對昆蟲研究的執着,也讓我深受感觸:我們應該有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應該有始有終的去把它做好,相信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哪怕你的追求在別人看來是枯燥的,寂寞的,乏味的,只要你有恆心,就一定可以創造出奇蹟。

讀《昆蟲記》有感10

不久前,我讀了《昆蟲記》這本著作,僅開篇的幾頁,就讓我感觸很深,也激發了我極大的閱讀興趣。

法國近代文壇上,有多位擅長以自然界動植物生活爲題材的散文作家,影響最廣的就是《昆蟲記》的作者亨利·法布爾。他的十大卷《昆蟲記》,不僅奠基了他在法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也確立了他在法國自然科學史上的價值與意義。

著名作家巴金曾說過:“《昆蟲記》融作者畢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爐,以人性觀察蟲性,將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取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的確,《昆蟲記》是一部概括昆蟲的種類、特徵、習性的昆蟲學鉅著,同時也是一部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學寶藏。《昆蟲記》法文直譯爲《昆蟲學回憶錄》,它的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語調輕鬆幽默詼諧。法布爾將昆蟲的多彩生活與自己的人生感悟融爲一體,用人性去看待昆蟲,全書都透露出法布爾對生命的尊敬與熱愛。

這本書的開篇就讓我收穫了驚喜——荒石園。

荒石園,在別人眼裏是一塊“偏僻荒蕪的不毛之地,無人問津,又遭日頭的暴曬”,可在法布爾眼裏,它卻是法布爾的“鍾情寶地”,因爲它是“刺莖菊科植物和膜翅目昆蟲們所喜愛的地方”。

可爲什麼這麼一塊“鍾情寶地”卻無人問津?

因爲如今人們都忙於自己工作,爲生計操勞,即便有時間去休息,他們也選擇了打遊戲、刷微博,或是去某個娛樂場所玩一番。他們把這些消遣活動稱之爲享受生活,可這是享受生活嗎?不,這並不是,這些消遣活動反而會讓那些工作勞累的人更加疲憊。我曾經在公園裏看到過這樣的一幕:一對夫婦坐在長椅上看手機,他們的孩子坐在旁邊打遊戲,還不時激動地叫着。看到這樣的場面讓我倍感心酸,公園本是人們享受自然生活、散心的場所,可人們卻只一味地沉迷在手機的虛擬世界中。

可他們快樂嗎?曾在網絡上看到過這樣的一句話:沒有手機時代的我們比現在更快樂。的確,沒有手機時候的我們是在小溪邊抓魚,濺起一滴滴的水花;我們是在樹底下捉蟲子,歡快地叫喊;我們是在一起聊天,談心。如今的孩子們是可憐的,也是不幸的!他們沒有感受過無手機的時候的快樂、自由、無慮,他們沉浸在那個虛擬世界裏,卻忘了擡頭看看現實世界!

他們快樂嗎?他們以爲的快樂是虛無的!是空的!他們幻想着現實生活中能上演虛擬世界裏劇情,可他們錯了,他們或許能在虛擬世界裏稱霸,能在虛擬世界裏暢聊。可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呢?有的人甚至不願與別人交談,其實他們是活在那個虛擬世界裏了,他們不願在現實生活中交談,不願爲現實生活努力奮鬥。

如今的許多大人也都只是沉浸在虛擬世界中,他們認爲現實生活枯燥、煩人,他們在虛擬世界裏尋求快樂。可他們忘了,那個世界是虛擬的!他們忘了做家務,忘了照顧孩子,忘了服侍老人……醒醒吧!那不是真的!放下手機,到現實生活中去尋找快樂,享受生活。我想,那一定更快樂。

放下手機,走出虛擬的世界,享受生活,享受自然的快樂。

讀《昆蟲記》有感11

“昆蟲史詩”記錄的不僅僅是小小蟲豸庸碌而短暫的一生,它所包含的,更多的是在那平凡甚至有些許醜陋的外表下的寶貴的精神財富與人生哲理。

——這便是我讀完《昆蟲學札記》之後最大的感受。

可曾記得那蟬,便是那潛於地下四年,最終只有那僅僅五週陽光的卑微生命。

共蟬從幼蟲蛻變之後的每一天都撕扯着嗓子叫喊着,咿咿呀呀的,像極了場敗了的戲,聽了怪讓人心煩的,可誰又料想其所經歷過的,他不過只是爲了作曲求偶,傳承後代罷了。或許於你看來,如此不等的交換,所換來的五週陽光有何意思?但事實上,我們也不過是如此活着。這個年紀的我們,正是剛剛於地中甦醒的幼蟲,只有自己的雙手將基礎一點一點打好,纔有機會在未來的社會中立足。如那蟬,無毅建穴者,定死於地中。

當你建好未來棲息之地後,或許你可安適度過這段日子,或許你會發現周圍有的只是那枯枝敗葉,不足供給自己的生活,這怪不得誰,要怪,也只能怪命。此時,你不能怨天尤人,而須自己努力開鑿,才能用後天的努力補足先天的不足。這不足,於我們而言,可能是天賦,也可能是家室……但只有你可以改變“命”。

誠然,若你在不適時的時候就妄圖破土而出的話,只會被天氣擊潰你弱小的身軀。

若你不能與時俱進,改變自己,你的優勢也將成爲你的劣勢,當你還揣着自己的臆想刨開鬆軟的泥土時,卻發覺上方是堅固的水泥……

人生如蟬,四年蓄力,只爲五週光芒萬丈。多年努力,只爲人生巔峯之戰。

毫不起眼的秋蟬落地,嘴中好像微弱的說這些什麼……

“唱一場‘敗戲’,活過一生付出。”

讀《昆蟲記》有感12

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所作的《昆蟲記》,是我最欣賞的一本書之一。今天,當我再次合上這本書,感慨便不由地涌上心頭……

在科學的世界裏,優秀的著作浩如煙海,爲何只有這本書,這本單單給小蟲子“立傳”的書,受到了青少年的狂熱追捧?我認爲,這與它的諸多優點密切相關。

首先,它是一部蘊藏着豐富知識的科學寶典。不瞞你說,在讀這本書之前,我還真不知道那些小巧可愛的蟲子的存在呢!就拿舍腰蜂來說吧,這種“孤僻”而難以令人捉摸的蜜蜂,寧願冒着被人類“追殺”的危險,也不肯和家人共享天倫之樂,非要獨自“闖蕩江湖”;而找個寬敞乾淨的住所也就罷了,他們偏偏要窩在黑乎乎爐竈旁……我知道蜜蜂是不太可能有人類的“青春叛逆期”的,轉念一想,才明白了真實原因——舍腰蜂喜歡炎熱的地方,黑乎乎的爐竈就更是他們的“雅座”,這樣,一切疑難就迎刃而解了。

不僅是“不走尋常路”的舍腰蜂,《昆蟲記》裏還有着許多個性各異的角色,“精通幾何題”的蜘蛛、“貌美心惡毒”的螳螂、“尾上掛燈籠”的螢火蟲、“穿衣趕時髦”的被管蟲……都是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扣人心絃。哦,說到“扣人心絃”,就不得不提《昆蟲記》的文學價值了。

其實,看看我剛纔說得眉飛色舞的樣子,你就大概能感受到這本書語言的生動形象了。沒錯,的確如此,《昆蟲記》這本

書,按照法國著名戲劇家羅丹的話來說,是“像文學家一般地寫”的,它的描寫,細緻入微;它的語言,趣味十足……如果你讀過這本書,定會覺得,現今爲止人們對它那文學成就的讚頌之言,都顯得蒼白無力……

話說回來,我雖是個對未知世界充滿好奇的、又偶爾喜歡舞文弄墨的人,但我卻是更熱衷於哲學的,這也是我愛上《昆蟲記》,而不喜歡讀其他科學著作的原因。怎麼說呢,書中雖沒有明確點出什麼“至理箴言”,但從字裏行間,我卻總能淡淡地品出一些頗富有哲理的“味道”。例如,從黃蜂不辭勞苦“白手起家”的行爲,我明白了不應坐待成功、空耗流年,而應勤奮鑽研,自力更生;從螢火蟲巧妙捕食蝸牛的故事,我知道了做事要有針對性,找對方法、對症下藥往往可以事半功倍甚至一勞永逸;從蝗蟲縮身蛻皮的經歷,我悟出了想要成功,要學會忍耐,學會從“彎曲”種聚集力量,來創造下一次“伸直”的輝煌……

《昆蟲記》這本書,就是一席盛宴,給了使我前進的知識動力,賦予我樂於思考的鑽研精神,啓示我以發人深省的精妙文字……它似乎有一種魔力,纏繞着你的手,在它的每一頁、每一行留下指紋……

這本書,值得一讀!

讀《昆蟲記》有感13

“四年黑暗的苦工,一月日光中的享樂。”

蟬,它的一生,如自身的翼股輕薄,短暫。而又在那被日光照亮的翼尾透着不甘平庸,透着對初心的執着。

漫長。無趣。在無盡的探索之中,只爲等那一個時刻。在某個落日餘暉之中,在某個樹冠之項,在一瞬之間,羽化飛天。去驕傲地展示,屬於自己的獨特與高貴。

這是蟬,堅持的理由。

夏日的午後,父親聽着蟬鳴,睡在躺椅上。他緩緩睜開眼睛,問我:“外面,是蟬來了嗎?”

“是啊,今年的蟬倒像是比去年叫的更響亮些呢。”

“因爲它在賣力地告訴別人,‘瞧啊,這是我堅持的結果'。”他又緩緩閉上了眼睛。

“讓中年人維續努力的理由,太少,越來越少。”

親情,友情,愛情在成年人的生活圈裏顯得有些蒼白無力。事業,金錢,家庭,人脈,讓人感到空息。它時常不間斷地讓你退到無路可走,卻又在某一一個瞬間給子不斷往前的理由。

再等等吧。再堅持一下吧。讓自己有一個開始新旅程的勇氣。博瑞爾馬卡姆說:“雖然未來藏在迷霧中,叫人看來膽怯。但當你堅持向前,踏足其中,就會雲開霧散。”

堅持的理由有兩個:一個是“到達”,去努力爭取想要的未來;另一個是“初心”,只要還記得,就不會允許自己放棄。我們雖然常常身不由己、求而不得,但生活不就是這樣,一關關難過,關關過。正是每一次的“不放棄”,纔有了今天的你。

成年後,每個人都直面着太多的不易,卻也有了更多向前的理由:是和伴侶一同計劃的下個月旅行:是在你下班回家還未踏進家門時,聞到飄出來的飯菜香:是父母在微信給你發來他們去旅行拍的照片,跟你說出去玩真開心;也可能只是某個很喜歡卻有點小貴的餐廳,需要努力工作賺錢才能每次都不肉疼地去吃。

這些都可以成爲你繼續堅持下去的動力。

因爲那份牽掛,因爲那份責任,也因爲那份愛。

我們,都直面太多的不幸,卻也有了更多向前的理由。

讀《昆蟲記》有感14

當我輕輕地捧起《昆蟲記》這本書,細細地讀完下去時,我深深地感受到大自然是多麼地神奇啊!作者亨利·法布爾透過一個個精彩的小故事,生動形象地描寫了各種各樣的昆蟲的特點以及生活習性,可以說是面面俱到。

當我讀到“螳螂”這一章時,我深深地明白了一個道理——看人不能看外表。“螳螂的體形不大……它的雙手微微向上擡,眼神裏充滿了哀傷,好象在祈禱着什麼,所以稱它爲‘祈禱的昆蟲’”讀到這,我一直在想:“螳螂真可憐,一定是被其它昆蟲欺負,又搶不到食物,纔會這樣的,如果我見到螳螂,一定要好好幫助它。”如果你也這樣想,那你就大錯特錯了。“而事實並非如此,螳螂的鉗子上有許多小刺,幾乎沒有什麼昆蟲敢傷害它們,而且它們的眼神很恐怖,能讓其它昆蟲不戰自敗,它們甚至連自己的兄弟姐妹都吃,如果它們當了媽媽,一生下孩子就會離開,連理都不理,多麼狠心呀!”天啊,它們連兄弟姐妹都吃,真是狠毒到了極點,我真是看錯了它。外表溫柔的它,內心卻如此狠毒,這就是對“看人不能看外表”最好的解釋。

在如今的社會上,許多人外表美麗,而卻是那種斤斤計較、對人不理不睬的人;而許多人雖然外表醜陋,但它們樂於助人,對人友好。所以說,外表的醜美並沒有關係,只要你內心美,一切都會更“美”。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培養優良的品德,做一個表裏如一的好人!

讀《昆蟲記》有感15

很早就聽老師和小朋友們推薦《昆蟲記》這本書了,趁這個寒假我從頭到尾讀了一遍,真的是很吸引人,愛不釋手。這本書的作者讓·亨利·法布爾是法國著名的博物學家,晚年多次獲得了諾貝爾獎提名。

不久前,我剛學習了法布爾所寫的《綠色蟈蟈》,文中生動形象的描寫了蟈蟈的叫聲、外形和習性。頓時激發了我去拜讀原著的興趣。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昆蟲記》是一部在自然科學史和文學史上都影響深遠的傑作。《昆蟲記》中介紹了毛蟲、蟬、蠍子、蟑螂、蜘蛛等幾十種昆蟲。但其中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昆蟲的“自殺”》這一節。法布爾聽說蠍子遇到危險就會自殺,於是,他用燒紅的木炭圍城一個圓圈,再把一隻個頭最大的白蠍放於圈中,熱浪使蠍子倒退着反捲鉤子,一會兒伸直,一會兒收卷,動作快的使人看不清。緊接着,蠍子一陣抽搐,竟身體平躺在地上不動了。法布爾用鑷子夾起蠍子,放在一層清涼的沙土上,一個小時後,蠍子卻突然復活了!這個實驗證明,說蠍子自殺的人,一定是被它那突然失去生命力的假象給矇騙了,蠍子根本就不知道什麼叫自殺。

嬌小的樵葉蜂,卻有這麼大的本領:把葉子修剪成圓形或橢圓形的碎葉。而且還是整整齊齊的!真令人讚歎!不,是叫人不可思議呀!嬌小的樵葉蜂,沒有圓規,沒有模子,沒有精密的儀器,它到底是怎樣剪成這些小碎片的呢?

大自然的奧祕真是讓人不可理解呀。法布爾認爲樵葉蜂是用幾何計算的,到目前爲止,吸有這個解釋、答案了。但我認爲,只要更加深入大自然,瞭解大自然,一定會有更多的解釋!

正如法布爾在這章中所說:“除了進階動物——人以外,任何具有生命的生物都不具有自願結束生命的這種視死如歸的精神力量,然而,我們一旦真的把這種精神付諸行動,實際上則是一種懦弱的表現。”我們總會看到許多學生因爲成績或家長之間的矛盾而自殺的報道。我認爲,他們的勇氣太小,甚至沒有一隻小蠍子勇敢。所以,我們應該學習蠍子勇往直前的精神,做一個堅強勇敢的人!從哪裏跌倒就要從哪裏站起來,失敗乃成功之母。

透過閱讀法布爾的《昆蟲記》,我感觸很深。《昆蟲記》不僅僅充滿着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涵着追求真理的求真精神。在生活中,我們要學習法布爾勇於探索世界、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爲了理想而不斷奮鬥!正如法布爾所說:“生命是一種嚴肅的東西,不能因遇到點艱難困苦就心煩意亂,輕易地就把生命拋棄。我們不應把生命視爲一種享樂、一種磨難,而是應該把它視爲一種義務,一種只要一息尚存都必須全力以赴地去盡的義務。”

我很喜歡昆蟲,爸爸媽媽帶我參觀過上海大自然野生昆蟲館和中科院上海昆蟲館,我最喜歡的是大閃蝶,還在昆蟲館製作了蝴蝶標本。

《昆蟲記》裏講了很多常見而有趣的昆蟲,有藝術家聖甲蟲、冷血殺手螳螂、節能先鋒螢火蟲、歌唱家蟋蟀,還有毛茸茸的松毛蟲、噁心的綠蠅、長着長觸角的天牛、火爆脾氣的蠍子等等。這本書把昆蟲們的生存環境、生長過程、生活習性、特殊本領等介紹得很細緻,彷彿這些昆蟲就在我的眼前。給我很深印象的是狼蛛,雖然它的外表很可怕,但它有一顆慈母心腸。你知道嗎?狼蛛不會織網,而是像老虎和獅子一樣活捉獵物。別看小小的螢火蟲很可愛,它可是肉食動物!它的美味是蝸牛,先麻醉了獵物,它纔開始享受。

小時候,舅舅帶我抓過知了猴(蟬的幼蟲)、粘過知了。看過《昆蟲記》以後,我才知道,蟬要在地底下生活四年,它的洞穴像個氣象觀測站,在地下它們就能探測到外面的天氣情況。

這本書描寫得很生動,讓我瞭解到原來昆蟲世界也這麼豐富多彩,就算是同類昆蟲也可能“脾氣”完全不同。作者觀察得很仔細,還透過很多次實驗來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而不是想當然地描寫。作者讓·亨利·法布爾還很虛心,他自己不懂的地方也會毫不隱瞞地告訴我們,比如螢火蟲的尾燈有什麼作用。

《昆蟲記》讓我認識了許多昆蟲,滿足了我的好奇心,開闊了眼界。從作者身上,我還學到了很多優秀的品質,比如仔細觀察、精心實驗、虛心好學等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以後也會主動去學習、探索和總結,增長自己的知識和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