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人生》讀後感11篇

讀後感2.36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人生》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生》讀後感11篇

《人生》讀後感1

路遙的《人生》是看完一陣之後,感觸纔來的越發強烈,當下浮躁現實的社會,讓我們越來越能感受得到巧珍給的那份純真善良愛情,是那麼的不容易,給我個人感受最深的是,當我們面臨人生的未知和選擇時,我們或許迷茫或許糾結。如果走錯,願歸來你還是少年。尤其是愛情裏,希望我們每個人遇到的愛情都是純潔的美好的不摻任何雜質的,對待那個將要陪伴你一生的人,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拿出最起碼的尊重和最尊貴禮遇,善待。不將它褻瀆,不將它利用。

封面上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柳青)。這句話正是對高加林人生的概括,從民辦教師到農民,從農民到新聞幹事,從城市到農村,高加林的人生正是他一步一步選擇出來的。

主人公高加林讓人又愛又恨,他身上有知識分子的優越感,他在物質或出身上或許不如他人,但他在精神上超出他人太多了。從民辦教師到農民,他的人生遭遇了巨大挫折,他沒有放棄,他在掙扎。

生在農村,他渴望去看外面更廣闊的世界,他代表了城鄉三角地帶的知識分子,他是那個時代的產物。但他又有知識分子的傲氣與虛榮,去縣城賣饅頭卻不叫賣,在大街上遇見同學很尷尬,去掏糞卻怕遇見同學家長。

從農村到城市是主人公人生的轉折點,也是小說上下篇的分界點。我讀到這的時候,莫名的鬆了口氣,感覺自己的命運和高加林聯繫在一起,高加林出人頭地了,像自己出息了一樣。

高加林的愛情和他的人生軌跡聯繫在一起,巧珍代表了理想的戀愛:完美、純真。黃亞萍代表成功人士的伴侶:家庭好、有文化。高加林人生重大抉擇正是愛情。

小說的結局呢,高加林奮鬥的結果是又回到了農村,事業、愛情都失去了。一切回到了起點。前後的巨大反差讓人唏噓、惋惜。可如果讓我們選擇結局也一樣,這因爲人的侷限性和知識分子的侷限性。

路遙關注了城鄉交叉地帶的知識分子的迷茫,這也是現代應該關注的問題書中還有利己主義的黃亞萍、趨炎附勢的馬佔勝、手先富起來的劉立本和因爲關係當上民辦教師的三星、淳樸的高玉德夫婦,那個時代在離我們遠去,但那些人、那些事在重演,這就是人生。

讀路遙的書莫名有種向上的力量,讓人思考,讓人拼搏,然後去奮鬥自己的人生

《人生》讀後感2

人生是什麼一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人生就是你站在十字路口時,你是會跟隨自己的心繼續向前走,還是屈服於現實的重壓;人生就是你每一次的選擇。

《人生》的主人公高加林是一個因高考失利而在農村任教的年輕農村人,後因高明樓的兒子走後門頂替了他的教師職業,他只能被迫繼續當農民。後來又和一個美好的女子劉巧珍開始了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然而,幻想終究被現實打破,高加林的叔父從部隊轉業回鄉當官,高加林就透過“走後門”當上了縣裏通訊組的記者,又遇到了對自己有好感的高中同學黃亞萍。黃亞萍是一個有學問的知識分子,而劉巧珍是一個善良淳樸的農村女孩,高加林在糾結中放棄了巧珍,選擇了亞萍。最後劉巧珍選擇嫁給了老實人馬栓,而高加林被揭發透過關係到縣城工作,一切又回到了原點,他離開了黃亞萍,再次回到了農村,只是癡心的女孩劉巧珍已經不屬於他了。

得到一樣東西的時候就註定要失去另一樣,人生就是如此。面對人生的岔道,我們可能會迷茫,可能會困惑,但這就是人生的魅力所在,總是讓人充滿着希望。主人公高加林的人生無疑是失敗的,他爲了選擇更好的出路,而背叛了自己的良心,最終屈服於現實的重壓。

人生的道路上沒有對錯,即使有,錯了再改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一旦一個人背叛了自己的良心,那麼即使你的人生走得再風光無限,那你也不再是你了,你終究變成了一具行屍走肉。所以我們要保留好我們最真實的一面,不能被環境所改變,遵循自己的本心去選擇。人生的美麗與珍貴就在於他的無邪與無暇,在於他的可遇而不可求,在於他的永不重回。(王藝傑)

《人生》讀後感3

一本好書是可以讓人細細品味,每一頁都會散發出陣陣書香韻味。最近,我看了一本名叫《成長·感悟人生3》的書,它那一個個激勵着人們的小故事讓我感悟至深。

看書前,首先引入眼簾的是一幅和諧又溫馨的插畫:一位老人回頭看着自己走過的路,地上的腳印還依稀可見。非常符合書名。

這本書分爲八個章節,分別是:生命芳華、浮世彩繪、真愛琉璃、人間暖情、梳理心靈、智慧流光、品茗得失和善心清泉。每一個故事背後都一個令人歎爲觀止、五彩繽紛的美景,你能感受到不同的風味。

我第一篇看的是智慧流光中的《人生三願》,這個故事非常簡單,可是他背後折射的而是一種社會現狀。

一位中學生被老師佈置了一個採訪父親的作業,問題是:“你最想實現的三個願望是什麼?”,這位中學生的父親的回答讓這位中學生驚訝萬分:第一:吃得下飯、第二:睡得着覺、第三:笑得出來。當我讀到這裏時也很奇怪,難道這位爸爸沒有自己的夢想嗎?這可是要交到學校的作業呀!這三個只不過是生活中的小細節而已,這也能成夢想嗎?可是,下文給了我一個具有說服力的解答:“實現這三個願望時最不容易的”

現在,大城市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工作上、家庭上、學習上、社交上等一系列的壓力將每個人弄得精疲力盡,要想每天達到“吃得下飯、睡得着覺、笑得出來”確實不容易,學生可能還好,可是家裏的大人呢?他們需要支撐這個家庭,照顧晚輩。

讀完這篇文章,我悟出了一個道理:人生最簡單的快樂不外乎能吃能睡能笑,往往也是最不容易實現的。

這本書中還有像這樣一個個豐富多彩的哲理故事,它們就像閃爍的智慧星星,當你閱讀完並真正讀懂它想告訴你的人生哲學時,這些星星自然會被收入你的智慧流光中,這就是這本書想告訴我們的道理~。

《人生》讀後感4

曾看過《人生》這本書,這本書對我感觸很深。我感覺很多人、很多事可能冥冥之中自有天註定。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有時候一個人剛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可能會遇到很多不順,可能會遭到這樣或那樣的打擊。但我們不能因此而氣餒,應該勇於接受挑戰,做最真實的自己,讓自己活的更加精彩善良。

每個人生下來都不可能是最優秀最完美的,一個人的優秀大部分是靠自己後天的努力去實現的。機會從來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想要過上更好的生活,就要付出比別人多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努力。就像馬雲、比爾蓋茨等出名的人,他們本身條件並不是很好,他們憑藉着自身的努力,並根據當時社會發展的情形,利用一切可創造的條件,來實現自己的價值。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每個人身上都有屬於自己的閃光點。或許在別人看來是那麼的微不足道,但對於自己來說就是不容小覷的優點。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給你關上一個門,就一定會給你開啟一扇窗。有的人天生就長得美,可能她會做事笨手笨腳,或者是心靈不美,會做一些出格的事情;有個人可能長得不是那麼的漂亮,但是她有一個善良的心,美麗的心靈,總是會做出讓別人感到心暖的事情;有的人一出生就含着金鑰匙,家裏會爲他鋪好未來的路,出現困難挫折,有爸媽頂着,一直生活在甜蜜中,不知道苦的滋味,當有一天該他自己去面對生活的一切時,會顯得是多麼的一無是處;有的人出生在寒門,從小過慣了苦日子,就顯得很懂事、很獨立,會想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改變現狀,逆境讓人成長的更快嘛。我對此感觸很深,這幾年家裏出現了一些變動,說實話有時候真的有點艱難,但正因爲這樣,讓我成長了許多,讓我獨立了許多,讓我有機會參加了很多的社會實踐,有了鍛鍊自己的機會。困難總是暫時的嘛,因爲我相信雨後總會遇到彩虹的。只要自己有一顆上進的心、不怕困難的勇氣,和一個長遠的.眼光,就會越來越好的。

《人生》讀後感5

“夢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夢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夢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夢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人生如蠟,夢想如芯,沒有了夢想,人生還有何意義有夢想縈繞的日子是寶貴的,有夢想相伴的感覺是充實的。夢想,驅散了人生路上的每一處黑暗!

歷史上,無數能人志士、文人墨客、能工巧匠都是因爲擁有夢想,才使得人生更加有意義,作出更多非凡成就。

夢想是沙漠中的綠洲,給予你生存的期望。司馬遷年輕時遵從父親遺願,立志寫一部能夠“藏之名山,傳之後人”的史書。在他着手撰寫這部史書期間,受李陵案牽連被捕入獄,受盡酷刑,司馬遷一度打算自殺,卻因撰寫史書心願未了而頑強地活下來,歷時18載,最終完成《史記》這部着作,史料豐富翔實,備受後人推崇,開創了我國紀傳體通史的先河。

夢想是大海中的燈塔,給予你前進的方向。王羲之酷愛書法,自小立志成爲大書法家,每一天勤學苦練,教師卻將他的字稱作“死字”。爲此王羲之曾一蹶不振,之後受父母勸導,迷惘間入山拜師學藝,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練習,直到他寫完第十八缸水後,師傅才允許他出師。自此其書法已成氣候,字型端秀清新,“飄若浮雲,矯若驚龍”,被後人傳贊爲“書聖”。

夢想是風雨中的港灣,給予你無窮的鬥志。魯班出生工匠世家,從小耳濡目染繼承了精湛的技術,並立志要將它發揚光大。一次,國王下達任務,要求20天內建造一座宮殿,可完成宮殿需要300根巨木,憑當時的工具根本無法按時完成。魯班一度意志消沉,讓弟子們離開,準備一人承擔罪責。

但想到自我未競的夢想,又重新燃起鬥志,經過反覆實踐研究,最終制造出“鋸”,大幅提高了採伐速度,按時完成了任務。從此,魯班信心大增,遇事不再頹喪,經過仔細觀察生活,又陸續發明了刨子、雲梯等工具,其美名在民間廣泛流傳,對後代工匠技術的提高產生了深遠影響。

沒有夢想,人生就如荒漠般沒有生機;沒有夢想,人生就如黑夜般沒有光明;沒有夢想,人生就如迷宮般沒有方向。讓我們用夢想的明燈驅散生活的迷霧,照亮人生的路途,讓我們在崇高夢想的指引下,一路披荊斬棘,努力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人生》讀後感6

昨天欣賞了《感悟人生》,我不禁陷入了沉思。看來人生都有不同的經歷,都有一份說不清的苦衷。所以只能用笑聲緩解內心的脆弱和茫然。 雖然在現實生活中,曾體會到破碎之痛。我們還應當樂觀的,微笑地看待它。要知道人生的賽場,贏家極少。 我們每一個人應當擁有豁達樂觀的胸懷,才能從痛苦中走出,失去的算什麼,他不過是我們衣服上的一粒塵土。 只有善待自己,纔會善待別人。發自內心的微笑纔會燦爛美麗。心中的喜樂纔會川流不息,纔會被快樂佔有,爲快樂陶醉。

?? 在我還沒看過嗜血狼的《談人生感悟》之前我總認爲自己對人生及生活都有着很深切的感悟。在我的世界裏,對悲傷的,喜悅的,心痛的以及一種說不明道不清的"無可奈何"的感悟,還有對愛情,親情,事業及世間的人情冷暖都充滿着一種所謂的"感悟"。 ?? 曾幾何時,在我還沒進紅袖之前也嘗試寫了一篇類似《談人生感悟》的文章,疏不知當我提起筆想寫的時候腦袋突然一片空白,空白到我找不出一字,一詞,一句來形容我內心的感悟,思考了許久也就勉強的拼湊了些零零碎碎的字眼來詮釋自我的"人生感悟",而在當時我落筆後不是還深感自己的文筆不賴嗎?不是也感到如此歷練的"人生感悟"在自己的筆下也詮釋得如此的"淋漓盡致"嗎?直至今日看到了嗜血狼這篇文章之後,才清楚的知道我對"人生"的感悟是那麼的膚淺,對此我深感慚愧。 ?? 在文章裏他說的對,"人生的感悟是一種點滴積累的過程,既非三言兩語所能表述,又非幾度春秋所能收穫。"以及"感悟能驅散走人生中的渾渾噩噩,理順人生中的千絲萬縷,揭開人生的真面目"。這兩句就足以成爲深奧的"人生感悟"的一個精髓。 ?? 認真細緻的看完嗜血狼的這篇文章,我感觸很深,確切的說更多的是認同。從此對《人生感悟》這深奧的四個字我也另有更高的一層認知,這些重新的認知都是來源於那篇文章裏的字字句句,那字字句句帶給我的是從內心深處的"震撼"!

《人生》讀後感7

很難以想象,一個本該無憂無慮的小女孩竟會寫下這樣的標題,但即使難以想象,這還是出自一個十二歲小女孩之筆。

“早熟”,或許只有這個詞能解釋我爲何寫下“微笑面對生活”這樣的標題,也的確是這樣,我的心理年齡絕對比我的實際年齡多那麼幾歲,或許我的心智已經成年,但,我實際還是個小學生,一個不被看重的小學生。

“生活壓力太大”,或許在許多大人以及家長來說,是很荒謬的,但是在同齡人眼中卻是真真切切、明明白白!無論是學習上還是處事上,甚至是對一件事物的決定權,家長們總是有他們來做主,對我們的建議完全是以一種無所謂的態度來對待,無論建議的好壞,都只有很小的機率被採用,甚至不會被考慮是否要用,他們完全忽視了我們存在的意義!他們難道忘了,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新新少年?!

學習上,家長們一開始是因不讓我們輸在起跑線上而逼着給我們報各種補習班、訓練營、聲樂班等。

曾看過一則漫畫,畫上畫着兩個家長舉着一根比孩子還高一截的竹竿,大叫着:寶寶快跳!而孩子卻在竹竿前迷惘的躊躇不前。看到這則漫畫,相信很多同齡人是頗有感觸吧是啊,家長們總是給我們定下一些有點不切實際的目標,讓給我們挑戰,但是家長們卻不知對於我們這是多大的一個難題啊,我們不是機器人,做不到讓家長處處滿意,現在不比以前,以前家長們做孩子時會有家長逼着他們報補習班嗎?以前的要求也沒有現在高吧?是什麼讓我們早熟?不就是家長們的逼迫嗎?

一首海子的詩,讓我學會了堅強: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告訴他們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我將告訴每一個人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爲你祝福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是心底徹底寧靜之後,只屬於自己的那種溫暖而美好的幸福,一種私人化的感受。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多美的詩句啊,對人生的態度是否也要這樣坦然呢?我想是的。微笑面對生活,對呀,這不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嗎?我們要學會在無法改變的“艱難”環境中堅強啊!

《人生》讀後感8

買這本書,起先是因爲作者是寫出了《平凡的世界》的路遙,但當我看完第一遍這本書的時候,作者是誰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這個故事給我帶來的體驗。

故事是平鋪直敘的,沒有多麼華麗的詞藻,也沒有多麼晦澀高明的哲理,它就像一杯白水,遇到什麼樣的人,就自然的散發出什麼氣味的"生活氣息",以及什麼程度的"生活營養"。更沒有條條框框的灌輸你一堆客觀的道理和規則,而是讓你自發的從中思考總結並且吸收其中的"經驗"。

我想這也是小說在哲學方面的魅力所在吧。

故事階段性分明,總共三個階段:高加林回到土地;高加林離開土地;高加林再次回到土地。

我是個小衆讀者,不會過多的去關注小說體現的社會矛盾,但我喜歡關注故事中人物在人性上的表現,去體驗這些表現中體現出的人物的心理,再將這些心理與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包括我自己)相聯繫起來,以此得到我想要的收穫。

故事中,最吸引我的,有四個地方。

一是,高加林強烈的自尊心、遠大的抱負以及融入縣城的強烈慾望與現實狀況的劇烈衝突下,劇烈的心理反應。

二是,劉巧珍在對高加林飛蛾撲火般的愛情中,那種只付出不索取的心理描述。

三是,德順爺爺的生活態度。

四是,黃亞萍在高加林進入縣城到離開縣城這個過程中,激烈而直白的心理活動。

每每讀到這四個地方,我都可以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朋友的影子,父母的影子,甚至是名人的影子,因爲人性是相似卻又不同的呀。

從中,看到故事人物面臨着和自己相似的困惑時,心裏也跟着矛盾困擾,作出決定後,又跟着人物內疚難受並且難以執行決定,當結果證明決定錯誤的時候,也跟着人物懊悔無助,又有那麼一絲慶幸那種經歷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

初次讀完之後,那極其濃烈的人生滋味聚集於腦海,隨着每一分每一秒的持續發酵,趨於濃稠,就差一壺清水,將其稀釋成一壺清酒。而這盛着我一字一句的一席白紙,便是清水了。

真真是:“我有故事,你有酒嗎?”

答:“你有故事,我便有酒。”

人生若清酒,萬般皆滋味。

《人生》讀後感9

一次微笑換來一份快樂,一份真誠便可以打動別人的心靈。微笑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

在《我用九次微笑改寫人生》中,一位在酒店工作的服務小姐奉獻出自己善良而真誠的微笑改變了自己的人生。文中,因這位服務小姐纔來沒幾個月,就好評如潮。酒店老總便扮演了一位富有的港商來考驗服務小姐。因爲沒有按時完成任務,服務小姐十分愧疚,對這位特殊的客人深感抱歉。老總便擺出財大氣粗、目中無人的姿態,說話極不中聽,因爲服務小姐知道顧客就是上帝,所以她並不在意,臉上始終掛着甜甜的微笑,這位特殊的客人在意見簿上留下了意見,寫了對服務小姐的不滿意和對她糟糕的差評,但這位服務小姐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僅沒有撕毀這位“港商”的留言,而且她對這位很難伺候的客人一邊耐心地解釋,一邊認真服務,先後九次綻放出真誠的微笑,給客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刁蠻的客人態度漸漸發生了改變,眼睛露出了一絲暖意,就是這些善良而真誠的微笑打動了老總,從而改寫了她的人生。

回憶起以前,記得有一天,天公不作美,陰沉沉的,爸爸駕車帶我回家,我因爲一點小事不太順心,我坐在副駕駛的位置上獨自生悶氣,在一個十字路口等紅燈時,碰巧一輛粉紅色的大巴緩慢地停在了我們的前面,我瞟了那輛車一眼,暗暗想道:這車主真沒品味,竟然開一輛粉紅色的車,真難看。我的心情差到了極點。大巴車尾部的剎車燈早已亮了起來,兩個又圓又亮的紅色燈泡下本應是一條直線,可這條直線像是被敲彎了,彎得恰到好處,形成一個優美地弧度,就像一張甜美的笑臉,彷彿告訴你——微笑無處不在,生活中要有好心情。面對前方大巴綻放出的迷人的微笑,我的煩惱也被漸漸地驅散了,想着生活中的諸多美好往事和親人們、同學們留給我的美妙回憶,嘴角不由自主地向上翹了翹,微笑換來了我的快樂。

如果同學之間發生矛盾時出現一份微笑豈不比打鬥、吵架好?如果人人都可以綻放出自己真誠的微笑,奉獻出自己的愛心,那我們生活的世界將變得更加美好。

《人生》讀後感10

讀《人生》,深刻領悟那一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我想故事的結局一定像我們每天所走的路一樣,一樣的實在。其實孫少平就是高家林未來的寫照,一個有韌性血氣方剛且能屈能伸的男子漢。無疑孫少平是完美的,是讓每個讀者都讚揚的那種;而高家林卻是那種桀驁浮華愛慕虛榮的,自視過高患得患失的,讓人感覺恨鐵不成鋼的那種形象。可,難道孫少平心中就沒有過波瀾,他就不想田曉霞死後能再擁有像金秀這麼漂亮女人的愛情。我想那是不可能的,這就像是在問一個結過婚的人是不是就沒有愛的慾望一樣,答案是顯然的,可是有一種比愛更重要的責任壓在他們身上。他一定也是想的,可他知道自己以不配去擁有這份愛,他沒法給她一個溫馨舒適的家,沒法不讓她每天不擔心害怕,所有他選擇了拒接,選擇了煤礦那一個破敗卻溫馨讓人留戀的家。而巧珍,是當時樸素善良農村婦女的寫照,她和平凡的世界中的郝紅梅一樣,一樣有一種對愛情的追求。她甚至比郝紅梅更癡迷,更陷的深,對愛情更執着。可人生的道路上是沒有平坦的,摔倒了,失敗了,丟失了,她們站起來,看着那愈來愈遠的背影,最終她們都選擇了一種屬於自己的生活,一種更熱愛土地的生活。對於黃亞萍來說,這場戀愛只是一次野外漫遊的邂逅,只是春天裏的一場夢而已,雖然美的讓人落淚。

人生這部作品是段樸實而又悽美的愛情悲劇,而這段悲劇之所以悽美,就是因爲有劉巧珍的存在。高加林的背叛,對於她來說是一種致命打擊,但是,“剛強的姑娘,她既沒尋短見,也沒神經失常,人生的災難打倒了她,但她又從地上爬起來了!”因爲“她留戀這個世界,她愛太陽,愛土地,愛勞動,愛清朗朗的大馬河,愛大馬河畔的青草和野花……她不能死!她應該活下去!她要勞動!她要在土地上尋找別的地方找不到的東西!”這一是體現出她的堅強、堅韌;又體現出她對生活,對土地,對自然,對家鄉的深厚感情。這正透露出路遙對土地、勞動對故鄉自然的深切熱愛和依戀。

人生,多麼沉重的字眼,有誰能在這條道上一馬平川。人生是我們沒法邁過的檻,而人必須生活着,愛才有所附加!

《人生》讀後感11

這本書寫的是真好,很快就看完了,中篇小說吧算是,高加林是個鄉村老師,被同村姑娘劉巧珍暗戀,高加林被村書記兒子頂了工作,一個人煩悶消沉,劉巧珍姑娘勇敢表達愛情,兩人慢慢走在一起,因爲家庭差距比較大,不被看好,兩人都在偷偷堅持,後來高加林叔叔從新疆軍隊專業回來在當地當了勞動局長,下面人拍馬屁安排他去縣裏當了幹事,出訪總結記者一類的活,一下子提高了身份,算是真正的城裏人,恰巧城裏有他兩個同學黃亞萍和什麼克男,這兩個同學畢業後慢慢走在一起,其實黃亞萍一直喜歡高加林,只是高加林回村裏兩人差距太遠,來了城裏之後,黃亞萍敢愛敢恨拋棄了什麼克南跟高加林表白,高加林兩面爲難,思慮再三,其實內心已經偏向了將要去南京的黃呀萍,對劉巧珍更多的是愧疚,克男老媽見不得未來兒媳婦跑掉,找關係舉報高加林走後門,後來高加林被踢出城市,滾回農村,這時候,劉巧珍已經死心,雖然深愛高加林,也不想拖累他後腿,答應了農村老實娃黃栓還是馮栓,三五天迅速簡單的舉行了婚禮,高加林外出學習一月,意氣風發的回來縣裏才知道自己的一切都沒有了,跟黃亞萍斷了關係,因爲根本不是一路人,狼狽回到村裏,一直在想劉巧珍的好,劉巧珍的姐姐本來要在村裏鬧口給高加林難堪,被劉巧珍下跪懇求方式勸回,並積極找村支書明樓和自己老公想辦法讓高加林再回到教師崗位上,而不用去當農民。高加林最終難過後悔,愛人已爲他人妻子,縣裏風光早已如夢,一切如幻影一般,可惜沒有挽回餘地。

本來以爲還有續集,沒有了。故事到寫就結束了。

假如沒有克南他媽舉報,高加林和黃亞萍應該會如願去南京體驗新城市生活,也不能說高加林選擇錯誤,如果高加林選擇劉巧珍,遲早生厭惡之心,人只有在落魄時候纔會患得患失,得到了會想得到更好的,失去了只想要回原來的。

標籤:人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