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老人與海讀後感11篇

讀後感1.03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老人與海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老人與海讀後感11篇

老人與海讀後感1

這是一位“老是走背運的老頭兒”,他的名字叫“桑提阿果”,是一位經驗頗豐的捕魚專家。在美國文豪海明威的筆下,他有足夠的膽識、勇氣與信心,他從不在乎打到魚的多少,他注重的是享受過程。

他已經連續八十四天沒有釣到一條魚了,他需要去遠海碰碰運氣,他知道這樣會費些時間和力氣,但一定能釣上大魚。這種好事還真被他說中了,他創造了一個了不起的奇蹟,他捕到了他有生以來最大的一條魚,也是他所居住的小漁村中從未有過的大魚。

在隔壁的孩子幫他準備了一切需要的東西之後,他就帶着希望出發了。在深海區,他憑經驗把幾個釣鉤下在不同的水層,以便釣上不同的種類的魚。不一會兒,他就釣上了一些小魚,他用這些小魚做魚餌,又把魚鉤下得很深,這下,他的大魚上鉤了。

這條魚就像縴夫一樣無休止地拉着他走了兩天,把他帶到了更遠的海面。老人無法休息,一直挺着身子拽着釣繩,他不時地與自己說話,給自己安慰,他也想看看那條大魚的模樣,但更多的時候,他在回憶中消磨時間。他想起他早年捕魚的經歷,還有與隔壁孩子一起出海的好運氣。現在,他一個人孤獨地被這條魚拉向更遠的地方,他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上一個人忍受着釣繩摩擦肩膀的疼痛。終於,經過一番努力,他結果了這條倔強的大魚,將它綁在船舷上,揚起帆向回走。

當他快到港灣時,遇到了鯊魚羣,這些鯊魚貪婪地吃光了大魚身上的肉,老人也把所有能用的物品丟到了海里,他說他這次打了一個十足的敗仗。

但是,他真的失敗了嗎?絕對不是。當他與大魚在周旋,用盡渾身解數與鯊魚搏鬥時,就已經註定了他是這場戰鬥的最後贏家。雖說他最後一無所有,只帶會一副魚骨架。他敗了,那只是表面的,但在精神上他永遠不會失敗!

老人說:“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給打敗的,你可以消滅它,卻不能打敗他。”鼓起勇氣去打敗仗,仍是一種極高的精神境界。

這是他的海,他是真正的勝者。

老人與海讀後感2

老人與男孩的默契我瞭解你的所有秉性,我願意爲你傾我所能。——男孩

在打魚的前四十天裏,我靜靜地坐在小船的一側,隨他們出海,遊海,返回。從黎明到黃昏,從興奮到頹廢。每天老人都用強有力的臂膀拉動着船帆,看風向,找目標,等待着大魚的出現,即使捕不到大魚,老人依然精神抖擻,好像什麼事都不會磨滅他捕到大魚的意志。我覺得在捕大魚這件事上他都可以用“老頑固”來形容了,他卻樂此不疲。男孩在與老人的交往中建立了特殊的默契。

在與男孩的閒聊中,我得知了他與老人心照不宣的祕密。從未吃過的魚煮黃米飯、已經賣掉卻時常提起的漁網、昨天的報紙、他們信奉的揚基隊,還有經常欠着的咖啡。有次,我男孩,誰是最好的漁夫,他毫不猶豫地說是老人。老人會爲他講捕魚的技巧,會他與老人心照不宣的祕密。從未吃過的魚煮黃米飯、已經賣掉卻時常提起的漁網、昨天的報紙、他們信奉的揚基隊,還有經常欠着的咖啡。

有次,我男孩,誰是最好的漁夫,他毫不猶豫地說是老人。老人會爲他講捕魚的技巧,會情願成爲男孩的鬧鐘,會和他聊棒球隊的事,和他討論狄馬古奧。給他講很多道理,如拿了別人的東西要致謝,人要時刻學會辨別對你好的人。

男孩從心底裏由衷的欽佩老人,他始終相信老人一定會捕到一條大魚並制度它。很多時候,我們都坐在老人房間裏的地上,屋子裏有一張牀,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個燒土炭的土竈。據男孩說靠牆的架子上原本擺着他妻子的照片,後來因爲老人害怕看到照片孤獨便用襯衫蓋住了照片,放到一邊去了。聽到這,我無法想象老人是如何排遣孤獨的,也許就是捕大魚的信念給了他繼續生活的支撐吧。

第四十一天,男孩走了,我看的出他強忍着悲傷上了他父母爲他找好的漁船,男孩像一個小大人一樣,轉身對老人說:“祝您好運,老爺爺。”“也祝你好運”兩人倉促道別,男孩開始了新的捕魚生活,但我知道他的心是在老人這的.,他們一直都有心照不宣的祕密!

老人與海讀後感3

書,帶給我們許多知識;書,帶我們走進書的世界。我最喜歡的書是《老人與海》,這本書是一個同學推薦給我看的,我看了這本書後覺得老人非常勇敢、堅強。

這是一個平平凡凡的老人出海打魚故事。有一個老人,他一連84天沒有撈到魚,別人都說他十分倒黴,都不願意和他在一起,到了第85天,他遇到一條大馬林魚,雖然在捕捉那條魚的時候經歷了許多困難,但他憑着頑強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難,捉到了魚,在回去的途中,他又遇到鯊魚的襲擊,但他還是憑着頑強的鬥志活了下來。

這個故事讓我感受很深,也讓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那件事情。一天早晨,我早早起牀穿好衣服,去公園運動,因爲太興奮,所以不小心被石頭絆倒了,一下摔在地上,摔得都沒知覺了,不知有多痛,嗚……我哇哇大哭起來,公園裏的人聽到哭聲都目瞪口呆地望着我。我不知所措,心想:這麼多人看着我,我不能這樣,一定要站起來。可是摔到了腿,實在站不起來。突然,一位漂亮的阿姨看到我,把我扶了起來,她扎着一個高高的馬尾辮,穿着一身粉紅色的連衣裙,水靈靈的大眼睛把我迷住了,好像一位美麗的仙女,她給了我一張紙,我擦了擦眼淚,那位漂亮的阿姨對我說:“遇到什麼事情不要哭,哭解決不了問題,要勇敢地去面對。”

我和文中的老人相比,沒有他那麼堅強和勇敢,所以在以後的生活中遇到什麼難過的事情要勇敢地去面對,不可以被困難和挫折打倒,要勇於和困難作鬥爭,這樣你纔不會被別人的一些話語或事情打倒,你就會在以後的生活中不斷取得成功。

老人與海讀後感4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我覺得,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蜜蜂沒能採到花蜜一樣,我讀過很多書,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本書是《老人與海》,講述的是一個十分簡單卻又回味無窮的故事:一個年邁的老人已經84天沒有打到一條魚了,以前跟他一起打魚的小夥子因爲父親的命令離開了他。但他仍不認輸,決定出海捕魚,在第85天終於捕到了一條身長十八英尺,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馬林魚。但好景不長,馬林魚被鯊魚吃光了。雖然老人只拖着大馬林魚的骨架回來了,可他卻憑着他那不屈服於失敗的精神,成功贏得了大家的尊敬。

海明威因爲在小說中體現了人在“充滿暴力和死亡的現實生活中”表現出來的勇氣而獲得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原因是:“因爲他精通於敘事藝術,突出地表現在他的近著《老人與海》中,同時也由於他在當代風格中所發揮的影響。”這一稱讚,對於海明威來說是當之無愧的。可想而知,海明威爲世界文學開啓了一扇光輝的大門。

故事的老人拎着一條馬林魚的骨架回來,他不是最後的勝利者,但他依然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他雖然失敗,卻仍然戰勝了自己。他是一個永遠都不會被打敗的勇士,是一個真正的超越了自我的人。我在他的面前,顯得多麼渺小,我從來沒有挑戰過我的極限,遇事都只會求助他人或是逃避。其實人是有自己的極限的,是可以挑戰自我的。不論聖地亞哥失敗或者勝利,他都是挑戰過自己極限的第一人,是永遠站在大海中一艘小小的船上即將揚帆遠航的人。

人是有上進心的,我相信任何人都會因此改變自己。我們要走的路就是一片汪洋大海,無數次的抉擇,無數次的挑戰都讓我們對自己有更清醒的認知。這就是我讀這本書所收穫的,我在讀完這本書後,也才認清自己,原來我在聖地亞哥面前是這麼渺小,我也要向他學習,多讀書,挑戰自己的極限。

老人與海讀後感5

輕輕合上這本《老人與海》,我不禁思緒萬千,我的心早已隨着這本書飄到那波濤洶涌的大海。這本書,給了我生活的信心和麪對困難的勇氣,它使我明白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老人與海》主要講述了一位老人連續八十四天出海都沒捕撈到魚,但他未曾放棄過,當他第八十五天出海時終於捕撈到一條大魚。然而不幸的事同時發生,在汪洋大海中,老人受到鯊魚的襲擊,勇敢的老人與鯊魚展開了激烈的搏鬥,最終打退了鯊魚,安全回到了岸上。

當我看到“老漁夫想:這裏離海岸實在太近了,也許在更遠的地方會有更大的魚”時,我不禁有感而發:雖然老漁夫已經捕到了一些魚,但他並沒有安於現狀,而是有着更遠大的目標。而我們呢?取得了一點點成績就沾沾自喜,得意忘形,沒有奮鬥的目標,又何來成功呢?“失敗是成功之母”。老漁夫在84次的失敗後,終於在第85次時捕到了大魚,嚐到了成功的喜悅。

書中還有一個情景使我難以忘懷,老人在漆黑的夜裏,在汪洋大海中與兇猛的鯊魚進行激烈的搏鬥,最終憑他的智慧和勇敢打退了鯊魚。我爲老人的勇敢所折服。我也懂得了怎樣去面對生活中、學習中的困難與挫折。遇到挫折時要像老人一樣樂觀地去面對,遇到困難時要勇於戰勝、設法排除,這樣才能將逆境變成順境,才能達到理想的彼岸。

對照書中情節,想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因考試的失敗而情緒低落,對自己失去信心,從而缺乏拼搏的勇氣。也會因爲一道難題的阻擋,就輕易放棄,不再堅持。讀了《老人與海》後,想想這個老人,再想想自己,就覺得我們所遇到的困難根本不是問題。

同學們,人生誰沒有失敗過,最重要的是在失敗過後重新勇敢地站起來,積極地去面對,去尋找失敗的根本原因,並勇於拼搏。“人生能有幾回搏”,在困難中,在逆境中,我們要全力以赴,以堅定的信念去挑戰,堅信成功將不再遙遠。

老人與海讀後感6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真正的大師都是用最簡單的語言來表達最深刻的道理。讀完美國著名文學家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與海》之後,我深有感觸,受益匪淺。

《老人與海》講述了一個老漁夫桑迪亞哥的故事。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打到魚,旁人譏笑他的情況下,老人毅然出海捕魚。經過重重困難坎坷,一條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馬林魚上鉤了,老人與大魚激烈爭鬥,最終老人制服了大魚。可就在老人返航過程中,大馬林魚鮮美的肉數次遭遇鯊魚的掠奪。最後,武器用盡,精疲力竭的老人帶着一副魚骨架回來了。

小說中,最後老人並沒有成功帶回大魚的肉,看上去,在這場博弈中他輸得一無所有,然而,他真的失敗了嗎?我覺得並沒有。你看,面對困境淡然樂觀的他,不正是個精神上的強者麼?即使大魚被吃乾淨,面對不可逆轉的命運,他並沒有自怨自艾,自暴自棄,仍是從容面對,這不更能體現他強大的精神力量嗎?從這一點看,更是讓我們敬佩。他的堅強,還有他的寬厚,仁慈,樂觀等等精神品質也在感染着我,啓發着我。

我們在生活中,不也一樣會遇到許多困難嗎?當生活的重擔壓迫着我們時,我們有沒有像老人一樣保持一顆勇敢堅強的心呢?面對困難,我們要冷靜鎮定,積極樂觀地面對,勇敢地與困難作鬥爭,尋找克服困難的方法。

人生,就好比大海一樣,有起有落,不會一帆風順。在人生之海中,我們就好像漁夫,乘風破浪,追尋着像大馬林魚一樣的美好的理想,但也要小心像成羣的鯊魚一樣的種種噩運。我們也要做個像桑迪亞哥一樣的“硬漢子”,堅持與強大勢力搏鬥。不論結果如何,我想,只要去挑戰了,就不算是敗者。

“人可以失敗,但不可以被擊敗,外在的肉體可以接受折磨,但是內在的意志卻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這是桑迪亞哥的生活信念,我想,這也應是我們該去追求的。

老人與海讀後感7

在這個暑假,我讀了《老人與海》一書。這本書是被稱爲美國20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迷憫的一代”作家的代表、“新聞體”小說的創始人歐內斯特海明威寫的。

《老人與海》這本書主要講了古巴老漁夫桑地雅哥出海了八十四天一無所獲,在開始的前四十天還有一位小男孩同老漁夫桑地雅哥一起出海的可是過了四十天還是捉不到一條魚。那男孩的父母便讓男孩到另一條上去船上去,男孩聽了父母的話。在第八十五天裏,桑地雅哥釣到一條大魚,可是大魚並不願意束手就擒,經過桑地雅哥的不懈努力,終於捉到了大魚。但是在返回的途中,遇到了鯊魚羣的襲擊。經過了一場激勵的搏鬥,桑地雅哥安全了,但是大魚卻被鯊魚吃掉了好多肉。讀完了歐內斯特海明威寫的《老人與海》,主人公桑地雅哥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的精神令人敬佩。我不禁想起了我自己:就說桑地雅哥堅持不懈和堅持不懈和兩個優秀品質吧。可我自己呢,沒有幾件事是堅持做完的。記得有一年暑假我在家裏練字,那時屋裏就像一個正在燃燒的大火爐似的,熱得要命。剛開始的幾天,我還在書桌上認認真真地練字。可是到了後來,我練的字越來越潦草了,在我的練字本上面再也看不到一個工工整整的字了。

後來我覺得練字沒有什好的。不僅熱得要命,而且手還又酸又痛。到最後呢,我就不再練字了。唉,想起了這件事,我的臉不禁紅了,這時我暗下決心以後做什麼事都不能半途而廢。

讀了《老人與海》我明白了,只有目標專一、持之以恆、堅持不懈以及永不放棄,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輝煌的成就和顯著的成績。

老人與海讀後感8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人儘可以被毀滅,但卻不能被打敗”。這是《老人與海》中一句讓我影響很深的話,也是海明威給予他筆下的老人聖地亞哥的一個完美的詮釋。

老漁夫在海上毫無收穫地漂流了84天后,終於釣到了一條巨大的馬林魚。在經過兩天兩夜的奮鬥,老人終於將這大傢伙殺死。但在回程的路上,大魚不幸引來了鯊魚。於是又經過一番殊死的搏鬥,老人才精疲力竭地回到岸上,但那巨大的馬林魚卻被鯊魚咬得只剩一副骨架。

雖然海明威沒有給故事一個完美的結局,但卻爲讀者描繪出精神的強者那堅強不屈的品質。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人儘可以被毀滅,但卻不能被打敗”。這是老人的信念,也是《老人與海》所表達的思想。一個人在人生的道路上爲一個目標而奮鬥時,往往遇到許多挫折,就像老人爲了帶回馬林魚,而與鯊魚苦難地搏鬥一樣。許多人往往因爲對苦難的望而生畏和屈服,而使自己在苦難面前臣服。但是老人沒有,並且堅持地拼搏了下去。儘管最後老人失敗了——馬林魚被鯊魚吃得精光,但老人卻是一個“打不敗的失敗者”。他在精神和行動上始終沒有屈服。失敗並不可怕,人生中誰沒有失敗?有人會在失敗中向命運屈服,而老人會在失敗中成長。老人“可以把他消滅,但就是打不敗他”的硬漢形象在他身上充分體現,讓人不禁對老人產生深深的敬佩。

再從老人身上回到現實。現實之中,我們也常常像老人一樣,遇到這樣那樣的挫折,有時候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然而”現在不是去想缺少什麼的時候,該想一想憑現有的東西你能做什麼”。弱者和強者的區別在其中充分體現。想成爲人生之路上的強者,我們就必須像老人一般,做一個“不會被打敗的人”。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不斷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長,坎坷。但只要能夠勇敢地去拼搏,那麼就會是一個永遠的勝利者!

老人與海讀後感9

《老人與海》的作者海明威曾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這本書的確是一本好書。

它講述了一個老人出海捕魚,但直到第八十五天才在遠海中捕到了一條大馬林魚,與其搏鬥兩天兩夜後終於殺死了它。然而,等待老人的是更大的考驗。在歸途中遇到鯊魚的圍攻,筋疲力盡的他,在一無幫手二無武器的情況下,仍不服輸,最後鯊魚們吃光了大馬林魚,老人憑着頑強的意志勝利返航,而拖回的卻是光禿禿的大馬林魚的骨架……

老人這個形象告訴我們:不管做什麼事都要堅持、努力、執着,哪怕面對的是失敗……

記得三年級時,父母在鋼琴老師家旁租了房子,爲的是讓我能考入音樂學院。六月初,老師突然要求我考十級,但只給兩個月時間。我內心很牴觸,每天在媽媽的督促下,渾渾噩噩地練琴八個小時……以前,我覺得練琴好玩,沒想到會這麼艱鉅。練了幾天後,我累到極點,整天在家欲哭無淚……這時,我讀了《老人與海》,內心一震,不禁質問自己:書裏的老人八十四天打不到魚,仍不肯返航;打到魚後,與鯊魚搏鬥了兩天兩夜,雖然魚在歸途中被吃光,可他仍把魚骨頭拖回岸邊!——你只是考鋼琴十級,這點困難都克服不了?我幡然醒悟,決定改過自新。在此以後的一個多月,我專心致志地狂練,忘乎所以地一遍遍麼復琢磨……儘管我的手指隱隱作痛,但我透過吮吸它減輕痛感,仍堅持每天練琴八小時,媽媽心痛極了。

在考級當天,我信心滿滿地步入了考場,琴彈行雲流水,譜也倒背如流!最終,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就考出了十級……今後若再遇困難,也以老漁翁爲榜樣,不服輸,堅持到底。

老人與海讀後感10

“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句話我們早就已經背的滾瓜爛熟了,但是,又有誰真正的找到了書中的黃金呢?人們常把: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掛在嘴邊。但是有誰能理解這句話呢。我自豪地說:我之所以出類拔萃,是因爲從書中找到了成功的祕訣!

《老人與海》這本書出自著名作家海明威之手,內容講述了一個老人有一身捕魚的本事。有一次出海,老人的魚鉤鉤住了一條大魚,展開了一場搏鬥,老人在海上漂泊了三天,那條大魚拉着小船跑了三天,最後,老人堅持了三天,終於殺死了大魚,但是出海太遠,老人急忙往回走,而大魚流了好多的血,使海上的鯊魚垂涎欲滴,老人與鯊魚們搏鬥了一番,最後,大魚被鯊魚咬得一點肉也沒剩,但老人沒有被打倒,他準備着下一次的再出海!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堅持不懈其實就是成功的關鍵,《老人與海》一文中的老人並沒有輸,他打敗了鯊魚,雖然大魚沒有了肉,但老人能堅持下來,在精神上早已打敗了不計其數的人!我以後也會傳承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讀了《老人與海》一文,使我想起了以前。我曾經幫媽媽幹家務活,總是幹着幹着就不耐煩了,覺的一點意思也沒有,於是便不幹了。因爲總是這種態度,我不幸獲得虎頭蛇尾的稱號。讀了這本書,我深受老人的影響,今後一定會改正半途而廢的壞習慣,下決心要成爲一個像文中的老人一樣的人!

《老人與海》這個故事激發了我讀書的興趣,讀書讓我明理,讀書讓我成長,讀書讓我思考人生……今後我一定去讀好書,讓我成爲書之國的訪客!

老人與海讀後感11

最近閱讀了美國著名專家海明威的著名短篇小說《老人與海》,深有感觸。

這部小說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老漁夫聖地亞哥連續84天出海捕魚,但每次都空船而歸。在第85天出海時,他遇到了一隻非常大的馬林魚,可這條魚卻將老人和船脫向了深海。老人忍傷負重並付出極大的代價與這條大魚搏鬥了三天三夜,最終殺死了它。然而,在返程路上,死魚的血引來了大批的鯊魚。老人不得不用棍子、刀子這些簡單的工具來對付他們。當老人把船駛回海灣之時,那條大魚也被鯊魚啃咬殆盡,僅剩白骨。老人拖着疲憊的身軀走到了小漁屋,趴着身子便沉沉睡去。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給打敗的,你可以消滅他,卻不能打敗他。”這句名言大家都很熟悉。這種永不言敗的精神深深感動並激勵着我。

那些農民工、小販、修補匠……都在艱苦的環境下努力生活着。爲了家、爲了自己、爲了社會,無論生活怎樣艱苦他們都不會倒下。他們在打拼的同時也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他們就是《老人與海》的一種現實演義,他們也是那麼的堅強,對生活充滿了無比熱愛。

反觀我們自己,我們實在是沒有生活的壓力,我們也許真的沒有受到過那些可以成爲挫折的東西。我們的煩惱、挫折,只能說是少年時代的那小小的不如意而已。近期在各大短視頻平臺上常有一些小學生髮布一些價值觀不正確的視頻,抱怨所謂學習生活中的“艱難”。他們每日雖然學習很累,我也深有感觸,但是過早的抱怨生活,以後你該怎麼過?正如老人一樣,他在海上與馬林魚、鯊魚勇敢鬥爭了三天三夜,甚至到頭來一無所獲。但他在睡夢中仍然夢到了青年時去過的非洲與那裏的大獅子。這點證明他對生活並未失去希望。老人直面的是生活的困難,而我們面對的只是學習上、生活上那點甚至微不足道的事。我們應當變得堅強勇敢,並學會面對現實、面對困難,將自己變得更加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