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讀《愚公移山》有感 3篇

讀後感1.3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愚公移山》有感 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愚公移山》有感 3篇

讀《愚公移山》有感 3篇1

《愚公移山》記敘了愚公家門前的兩座大山讓交通受阻,他想要移走大山,愚公和家人們的堅持與不懼困難的精神感動了天帝,命誇娥氏二子將山移走的故事

能看得出,愚公是一位堅定替子孫後代鄰居們着想,有遠大志向的一位老者。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愚公的打算是值得讚揚的,但是從現實可行性的角度來看,移山力量的渺小,工具的簡陋,人數少,山也會因爲地質上的變化而增高等方面,想移動兩座大山的機率是非常小的。從這方面看,愚公確實是愚蠢的,智叟是明智的。

但換一個角度來說,從對待困難的精神上看,從對事物認識的角度來看,愚公是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而智叟的眼光只侷限在一人一世一生。愚公確是在智力上更勝智叟一籌。這則寓言用了這種反襯的手法,更加突出強調了智叟不智,愚公不愚的特點,並對世俗的看法加以諷刺。體現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定毅力,告訴了我們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奮鬥的道理。

《愚公移山》這則寓言同學們早已非常熟悉了,這次學習的是《列子》的古文原版,透過朗讀和背誦,同學們增強了對古文的語感,瞭解了更具體的細節,體會到言簡意賅的古文之美。尤其是二位主要人物愚公和智叟的思想對比分析,讓同學們對萬事萬物的變化發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懂得了新時代的愚公精神非常值得肯定、它會教我們更快成長爲更好的自己。課後的三百字小感悟,讓我看到了同學們的思辨精神閃現出的火花。

讀《愚公移山》有感 3篇2

小時候經常聽大人講愚公移山。愚公移山的,卻不知什麼是愚公移山,直到初中才在語文課上學習了《愚公移山》這篇課文。記得小時候我會很不理解愚公的做法,還不時與老師爭辯,非常堅定的認爲愚公的做法是錯誤的,是愚蠢的,我甚至我想到他爲什麼不搬到山前去住呢?

當我上完《愚公移山》時,我有着深切的體會,我以前常常有着種思想,認爲我只要學一點,就能考出好的成績,然而事情卻不是我所預料的,考試完了,成績卻是出奇的差,這使我想到了《愚公移山》。

愚公一心想要透過自己的勞動去改變現狀,去搬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精誠所致,最終“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使得“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由此看來,我深深的感受到愚公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

如果愚公怕麻煩,想省事,安於現狀的.話,完全可以搬到山前去住,就不必被當代人稱作“愚公”了。但是如果沒有人去將這兩座山搬走,子子孫孫將會受“出入之迂迴也”之苦。所以愚公帶着家中的男子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去搬山,當智叟問到愚公怎麼可能搬得完時,愚公回答道:“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生子,子又生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我才體會到智叟不智,愚公不愚了。

相比之下,我的失敗就是因爲想着不費力就能獲得理想的成績,就跟故事中的智叟一樣,而我現在就要學習愚公搬山一樣,去挑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

看來“愚公精神”並沒有過時,恰恰相反,它還能教會我們學習的方法。

讀《愚公移山》有感 3篇3

今天,我看了愚公移山。它講的是愚公家門前有兩座大山擋着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外一個“聰明”的智叟笑愚公太傻,認爲做不到,愚公老爺爺不顧嘲笑,仍然堅持平山,還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盡也,只要堅持會把山平掉的。”他的言行感動了天神,天神幫他搬走了大山。

平時的我很愛玩,做什麼事情都是一時興起,卻往往是虎頭蛇尾,爲此捱過不少批評。讀了這篇故事以後,我才知道我欠缺的就是愚公老爺爺的堅持不懈的精神和決心,我一定要努力改正自己的這個毛病,向愚公老爺爺一樣搬走我學習道路上的座座大山。

標籤:愚公移山 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