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馮學成先生著作優秀讀後感

讀後感2.22W

最早讀馮學成先生的著作,應該是《〈寶鏡三昧〉筆參》,雲在青天水在瓶——馮學成先生著作讀後感。當時剛剛接觸佛教,看到好文章就收集起來,不過那時候迷迷糊糊,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後來龍江書院開了網站,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登陸網站,看到了那一段宣傳語——“弘揚國學,拒絕偏激;推崇儒術,但不獨尊;養和氣,養喜神,構建和諧社會”——從此我與馮老師結下了不解之緣。後來又發現馮老師就如就是《〈寶鏡三昧〉筆參》的作者,當時真的又驚又喜。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只是覺得馮老師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國學行者,但對馮老師的著作並沒有細讀。留餘大姐給我寄來了馮老師的許多著作,如:《趙州語錄壁觀》、《洞山良价傳》、《中峯大師——明本和尚》,以及《〈報任安書〉講記》等。但我那時候心浮氣躁,根本沒有往下看。

馮學成先生著作優秀讀後感

當時,馮老師在講《莊子》,很多講記已經整理出來,即將出書,當時擬的名字是《莊子禪解》,這令我想起了明末藕益大師的《周易禪解》。因爲當時我對禪宗現狀有很多的誤解,所以也沒認真看。以至於在南京初見馮老師,馮老師問我對他的著作有什麼看法的時候,我無言以對。

馮老師在新書出版的時候,囑我寫幾篇宣傳的文章,我嘴上答應,卻力不從心。寫了幾篇發在龍江書院的網站上,同學們都笑我言之無物,應該多看看留大姐是怎麼寫心得的。後來,在講莊子講到“荅焉”的時候,馮老師對我說:“你寫的那些,看着都沒味兒。就那篇寫我‘荅焉’的短文還不錯。”去年在南華書院,聽馮老師重講《齊物論》,忽然有感覺了。在龍江書院的時候,我曾經參與《禪說莊子·齊物論》的校對,可以說一字一句看過了。但當時如墜雲裏,雖然校對了一些字句,但對全文大意,確實渾然不知。這次重聽《齊物論》,卻有“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覺,總算是略窺門徑了。回家後,我清點了一下現有的馮老師的著作,還沒有的,上淘寶、上孔夫子舊書網,逐漸補全。現在,我已經搜全了馮老師已經出版的著作,包括在臺灣出版的兩本。這些書,我每一本都翻過,有泛讀,有精讀,我想我可以寫一個總的讀後感了。《〈趙州禪師語錄〉壁觀》(河北省佛教協會虛雲印經功德藏)《〈趙州禪師語錄〉壁觀》是馮老師應淨慧老和尚之邀,歷時三年寫成。將趙州從諗禪師的六百多條語錄,一一加以評述。這是禪宗史上第一次全文評述趙州禪師的語錄,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平常心是道”既是趙州禪師的悟道因緣,也是趙州禪師一生行持所在。“平常心是道、本分事接人”的精神也完全體現在《〈趙州禪師語錄〉壁觀》一書中。現在講禪的有兩種人:一種是講很簡單、很平常的事,講得很玄妙、很有禪味,就像時下很多著作;另一種是將很玄妙的外殼剝去,爲讀者呈現最簡單、最平常的道理,比如馮老師的著作。《巴蜀禪燈錄》(巴蜀書社)如果說《〈趙州禪師語錄〉壁觀》是一個禪者的妙悟的話,那麼《巴蜀禪燈錄》就是學者的辛勤。前者是靈性的流淌,後者是智性的律動。《巴蜀禪燈錄》的基礎是《錦江禪燈》。

馮老師在《錦江禪燈》的基礎上,將巴蜀的禪脈一直敘述到現代。這是一部區域性的禪宗燈錄。中國禪宗史上,巴蜀一直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馬祖道一、圭峯宗密、破山海明等一系列禪者大師都出自巴蜀。所以,《巴蜀禪燈錄》同樣意義非凡。關於《巴蜀禪燈錄》還有一個傳奇故事。佛源老和尚聽人介紹馮老師,就問:“是不是那個寫《巴蜀禪燈錄》的馮學成?”回答很簡單:“是!”從此馮老師和佛源老和尚結下了不解之緣。《雲門宗史話》(南方日報出版社)《雲門宗史話》是馮老師受佛源老和尚之託寫成的。之前出版過一次,後來南方日報又再版了一次。據說,此書寫完後,佛老拿着書稿看,看到感動處,佛老竟忍不住哭了。隨後,佛老就把雲門宗的法脈傳給了馮老師。馮老師由此成爲虛雲老和尚恢復雲門宗以後第一個具有云門宗傳承的在家居士。《雲門宗史話》是第一部禪宗雲門宗的專史,這又開創了禪宗史寫作的先河。

雖然是專史,但在每一章的綜述裏,馮老師都將這個時期禪宗的整體狀況和盤托出。當你讀完之後,不但對雲門宗有了深入的.瞭解,對整個禪宗的概括,也會有一定的瞭解。《明月藏鷺——千首禪詩品析》(四川文藝出版社)《明月藏鷺》的書名是由南懷瑾先生題寫的。出版社最初是想找袁煥仙先生的女兒袁淑平女士來寫,但袁女士把這個任務交給了馮老師。這本書的含量非常大,共有千首禪詩。其中有歷代祖師的傳法偈、禪師的悟道偈、禪客的禪詩、禪門宗派的綱宗等,讀後感《雲在青天水在瓶——馮學成先生著作讀後感》。

馮老師寫此書之前,已經創作了《〈寶鏡三昧〉筆參》,在寫此書時,重新解讀了《寶鏡三昧》。《心的世界》(南方日報出版社)《心的世界》最初是兩本書:《心靈鎖鑰》和《棒喝截流》,是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叢書裏的兩本。《心靈鎖鑰》的副標題是《佛教心理世界》。從《心經》、《大乘起信論》、《大乘百法明門論》等書切入主題,講述了佛教的心理世界。這本書比較接近與“唯識”。馮老師曾說:“現在很多學佛的人都去學心理學。卻不知道,佛教的唯識就是心理學。西方的心理學主要研究心理疾病,健康人格的研究遠遠不夠。唯識研究的範圍要廣大得多,不但研究普通人的心理,還研究六道衆生的心理,乃至研究聖賢的心理,羅漢是怎樣的、菩薩是怎樣的——這些都是世間的心理學家們無能爲力的。”據說,陳兵先生的《佛教心理學》就是受了馮老師的《心靈鎖鑰》的啓發後編著的。《棒喝截流》的副標題《禪林奇韻》,敘述了禪宗五家七宗的概括,包括綱宗、簡史等等。此書對《寶鏡三昧》的解讀似乎又是重新闡釋。經過反覆錘鍊,《寶鏡三昧》早已成爲馮老師的看家法寶了。《四季禪——禪宗公案365則》(漢湘文化)馮老師精選了365則公案,加以評述。一共四本,以春、夏、秋、冬分冊。我認爲,這本書還可以以行事曆的形式出版。人手一本,每天翻閱。

《生活中的圓滿法》(巴蜀書社)這是馮老師以佛教禪宗的思想,針對現代社會和人生創作的一本普及型小冊子。這本書的裝幀非常簡陋,如果是現在,在裝幀上花一點心思設計一下,一定會是本暢銷書。《信心銘》(南方日報出版社)《信心銘》是適合所有人看的書。不學佛的人,可以當作閒書看;初始禪宗的人,可以當作入門書來看;自認老參的人,不妨把他當作一面鏡子,看看自己到底怎麼樣。

《信心銘》的受衆極廣,所以南京的明願師兄、廣州的立中師兄,都自備了很多本《信心銘》,專門用他來和人結緣。這本書最初叫做《漫談〈信心銘〉》,是三祖《信心銘》的講稿,後來不知爲什麼,直接叫做《信心銘》了。馮老師曾說:“《永嘉證道歌》是講境界的,文字又美,內容又精彩,但裏面很多話,不懂禪的人也可以拿來用,拿來顯擺。《信心銘》不同,《信心銘》是講功夫的,裏面的話,拿出來沒什麼好顯擺的,句句落到實處,都是教你如何用功。”《禪說莊子》(南方日報出版社)馮老師差不多將《莊子》三十三篇講了一個遍。有些章節如《齊物論》,更是反反覆覆地講。當然,“禪說莊子”的發明人還不是馮老師,之前就有憨山大師的《莊子內篇注》和奇儒方以智(出家後名爲“藥地”)《藥地炮莊》,民國時期,章太炎用唯識註解《莊子·齊物論》,寫出了《〈齊物論〉釋》。但以講座的形式,反反覆覆禪解莊子的,馮老師還是第一人。

最初看到“莊子禪解”這個標題,我還覺得很突兀。但隨着對《莊子》瞭解的深入,發現莊子和禪宗竟然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如果從文獻學上考量,禪宗的“禪”字,應該是最先出現在《莊子》的《山木》篇中,原文如下:仲尼曰:“化其萬物而不知其禪之者,焉知其所終?焉知其所始?正而待之而已耳。”“禪”,全稱“禪那”是梵文Dhyana的音譯。爲什麼從南北朝開始翻譯佛經時,就要將Dhyana翻譯爲“禪”呢?一是音近,一是莊子所說的禪,也有造化執行變動無拘的意思在裏面。也許正是因爲這兩個字有相通之處,纔會用莊子的“禪”翻譯佛經裏的“Dhyana”這個詞。當然,禪不是Dhyana這個梵文,也不是“禪”這個漢字,如果糾纏在文字上,那就成了文字禪,糾纏不清了。另外,如果你翻開《莊子》,講其中一些對話摘出來,去掉說話者的名字,把這些話混在禪宗語錄裏,可以說是渾然一體,很難看出他們有什麼區別。《洞山良价大師傳》、《中峯和尚——明本大師傳》(佛光山)這兩本是馮老師受邀爲佛光山撰寫兩本小說體裁的高僧傳,屬於《中國佛教高僧全集》系列。

洞山良价是曹洞宗的祖師,本書以洞山良价的父親俞烏有(應爲化名)和船子德誠和尚的交談爲引子,鋪陳了洞山良价禪師的一生,在書中,馮老師將《寶鏡三昧》翻譯成白話文詩歌,算是又一次創新。中峯明本是元初的著名禪師。他和他的師父高峯原妙,都是禪宗臨濟宗“師子正宗派”的開創者。蒙古人篤信喇嘛教,卻把中峯明本奉爲國師,這也充分證明他的禪法高妙。(清代的玉林國師與之類似。)《急鳴的警鐘---當代環境憂思錄》(四川人民出版社)《環境憂思錄》是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世紀末反思錄”叢書的第九本。是馮老師和張鳳祥先生合著的。這本書馮老師手頭也只有一本了,我在孔夫子舊書網上淘到一本,現在孔夫子舊書網上已經沒有此書了。馮老師從老莊的自然觀入手,講述了中國古代對待環境的態度。閱讀後,你會發現,老莊的自然觀纔是真正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可惜相信的人太少了。馮老師未出版的書籍還有《走近論語》、《體會中庸》、《碧巖錄語》、《通書講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