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讀《地震中的父與子》有感(15篇)

讀後感8.2K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讀《地震中的父與子》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地震中的父與子》有感(15篇)

讀《地震中的父與子》有感1

今天,我學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從這篇課文裏,就可以體會出父愛與母愛的堅強、偉大,並油然而生一種敬佩的感情。

課文記述了1994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嚴重地震,全市一百多萬人裏死傷近三十五萬人,有一個年輕的父親爲了救學校裏的孩子,他連續三十八個小時不吃不喝,空手挖掘磚礫,有許多來營救孩子的父母都放棄了,但這位父親卻把兒子連同十四個人一塊兒救了出來。

父母對孩子的愛往往高於一切,從這篇課文裏我們就可以感受到。是啊,一個普通人在三十八個小時裏承受不了不吃不喝不眠,而這位父親卻是因爲愛的力量,完成了歷時三十八個小時的營救工作,爲此,我被父愛的偉大力量所折服。

其實,這種事已經發生過何止千萬。1998年,某地發生纜車斷繩事件,全車的28人中,只有一個叫潘子浩的兩歲男孩兒活了下來,因爲他的父母死後還保持着把他舉起頭頂的姿勢……另一個故事發生在一個遊輪上,一位父親的心臟受了傷,但他捂着胸口,陪着女兒三天三夜,直到遊輪靠岸,他才閉上了眼睛…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父母把太多的愛給了我們,所以我們要珍惜,因爲父母的愛是最偉大的!

讀《地震中的父與子》有感2

今天,我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讀過之後,我心底深深感到這種濃濃的父愛。父愛雖然沒有母愛那麼細膩、柔軟,但比母愛更加偉大。當年輕的父親得知7歲的兒子阿曼達被埋在了廢墟下,他並沒有放棄,不時像其他家長一樣大哭一場然後離去,而是堅信他的兒子還活着,沒日沒夜地進行挖掘,不顧爆炸的危險。

看到這兒,我的淚水已奪眶而去,衣服溼了一大片,我頓時被這種父愛感動了,淚水又一次佔領了我的眼眶。

當這位年輕的父親挖了33個小時後,廢墟下終於傳出了兒子的聲音,那時這種高新市無法用言語來描繪的。

我也爲阿曼達先人後己的精神而讚歎,一個只有7歲的小孩尚且如此,再看看現在有些大人都十分自私,他們就不爲自己的行爲而感到羞愧嗎?

讀了這篇文章,對我的幫助很大,我要向阿曼達學習!

讀《地震中的父與子》有感3

學習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以後,我的心靈被深深地震撼,爲堅強而善良的兒子,更爲有強烈責任感而恪守諾言的父親。

《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講述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主人公阿曼達和同學正在教室裏上課,房頂塌下來架成個大三角形,因此沒被砸着。在黑暗中,阿曼達勇敢地安慰同學不用怕,爸爸肯定會來救自己和大家。課文中,最令人感動的是阿曼達父親的行爲,他冒着危險,不顧勸阻,抱着堅定的信念,歷盡艱辛,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於從瓦礫堆底下救出了兒子與他的同學。

由此,我想到了我的母親:記得,在我小的時候,我發了一次高燒。媽媽看見我很不舒服,就摸了摸我的額頭,發現非常燙,媽媽連忙揹着我,開着摩托車把我送到了醫院去了。來到醫院,媽媽着急的跟醫生說:“我的女兒的頭非常燙,是不是發高燒?”醫生從抽屜裏拿出了一個溫度計,醫生把溫度計放在了我的腋窩裏面。時間慢慢的過去了,醫生從我的液把溫度計拿了出來,用手甩了甩,然後看了看,跟媽媽說我的體溫是40度。媽媽趕緊叫醫生把我開藥、打針,然後就去幫我買粥給我吃。那時候,我才知道什麼是愛。

我們生活幸福,快樂成長,每個人都是在父母的愛中長大。當我們認爲父母的愛是慈祥的笑容,是親切的話語時,我們會感到父母之愛是那麼寬廣;當我們認爲父母的愛是熱情的鼓勵,是嚴格的要求時,我們會感到父母之愛是那麼深沉。我的母親是多麼偉大,天下所有的母親又是多麼偉大!

讀《地震中的父與子》有感4

今天,我讀了一篇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令我感觸非常深。

文章主要寫了:1994年1月12日,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一位父親不顧任何危險去救他七歲的兒子,消防隊長和警察都勸他趕緊離開,但他爲了救兒子,絕不退縮,因爲他對兒子說過:“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但是,他的付出有了回報,在他挖到第38小時的時候,他找到了兒子。如果這位父親不遵守他對兒子的諾言,兒子也許已經葬身在瓦礫中了。

這個故事讓我看到了父愛的力量,並讓我想起一個故事。一天回到家,我拿出《數奧難題道道解》這本書開始解題,就在我解出了第一道題,沾沾自喜的時候,突然神經短路,卡住了,正在我不知所措的時候,爸爸突然降臨,我告訴了爸爸我碰到了困難,他便立刻坐在我身邊,耐心地給我講解起來,最後,我終於弄懂了,爸爸說:“立立,遇到難題不要着急,要有耐心,知道嗎?我相信只要你有耐心、勤動腦,什麼難題都能攻克。”

是呀,父愛是何等的深沉,是何等的無私,又是何等的偉大。

讀《地震中的父與子》有感5

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我無比的感動。

一位年輕的父親在美國洛杉磯大地震發生後,以自己最快的速度衝向他七歲兒子那已經變成廢墟的學校,他的兒子被埋在裏面。他不顧旁人的勸阻,冒着生命危險,堅持尋找他的兒子。他挖了整整38個小時,居然就出了他的兒子和他兒子的同學!

這位偉大的父親,在大家都勸他放棄時,他卻依然堅定救兒子的信念!他不是神,他只是個救子心切的父親!一羣危在旦夕的孩子,就在他的堅持和執着下,回到了父母的懷抱。他堅守對兒子的承諾,不見到兒子就絕不放棄。但事實上,這並不是稀奇的事,換作任何一位父親都會堅持下去的,因爲他愛孩子,想要救孩子,這是一種無法撼動的父愛!是人最原始的本能!

這篇文章讓我想起了樓下的一家人。這家的孩子成績不太好,樓下總是傳來他婆婆的責罵聲,他的媽媽總是早出晚歸。但他的父親隊他卻不同,他的父親很仔細,總是在他睡覺前爲他檢查作業,總是問他早餐想吃什麼,總會在他做作業是遞上一杯牛奶。他經常抱怨作業多,作業難,他的父親總會坐在他旁邊,悉心指導,仔細回答。年年如此,日日如此,我想,他是幸福的,能夠有這樣一個不以成績爲重,深深愛着他的父親,那是一件多幸福的事!

父親做的愛的舉動太多,可能是肚你的一個承諾,一分堅守,也可能是一句問候,一個微笑。

讀《地震中的父與子》有感6

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後,父母的愛令我震撼。

在地震中,文中的父親爲了兒子的生命,不畏各種困難來救兒子,冒着生命的危險。儘管有很多人勸阻,儘管有餘震或大爆炸,儘管這位父親是多麼的偉大,多麼的令人震撼啊!38個小時中,父親不休息就已近很累了,再加上各種瓦礫、等破碎物品都有可能傷到父親,可是父親去不顧一切的去他的孩子。

這讓我想起一次我看過的一片文章,在一次大洪災中,洪魔迅速的撲了過來,父親首先想到的是僅有一歲的女兒,把女兒放進了洗澡盆裏,但因自己腿上有傷,力不從心,所以只好順流而下,突然,父親發現了一個樹幹,是三角樹杈!父親把女兒卡在中間,以求暫時的休息,但是,洪水一直在不斷的上漲,父親想:如果再在這裏停留的話,我們父女必將葬身洪流!父親爲了女兒的生命,用自己的衣服把女兒綁在樹杈上,自己犧牲了生命。

而在我的生活中,經常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可是,學完這篇課文後,我的心徹底的被淨化了,以前,我總是讓媽媽幫我找衣服,現在我都是自己找衣服;以前都是媽媽幫我端飯,現在都是自己端飯。這篇課文,讓我們學會了孝敬父母,讓我們學會報答父母。

從中我學到了:生命是有限的,而父母對孩子的關心是無限的。

讀《地震中的父與子》有感7

今天,在學校的時候學習了《地震中的父與子》,讓我不禁讚歎父愛的力量真偉大呀!

《地震中的父與子》主要講了:有一年發生在美國的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着生命危險,抱着堅定的信念,不顧勸阻,歷經艱辛,經過38小時地挖掘,終於在廢墟中救出了兒子和同學的故事。歌頌了偉大的父愛,讚揚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讀完後,我不禁讚歎父愛的偉大,就因爲父親靠着自己對兒子的諾言,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也因爲兒子對父親的信任,才能在廢墟里等待父親36小時,這樣的父子之情讓人催淚,父子倆擁抱的時候,這是多麼感人的畫面呀!我在想,在父親挖掘的時候,兒子又在想些什麼,做些什麼呢?兒子是靠什麼活下去的呢?這些都讓我疑惑不解。

其實,這樣深厚的父愛,在我們生活中也常會有,只是我們沒有發現。

有一次,我的數學只考了89分,被老師叫了家長,回家後我害怕極了,生怕爸爸訓斥我。但相反,回家後,爸爸溫和地說:“你這數學沒有考好,我知道不是你沒有用心複習,畢竟你那天覆習到一點才睡。”回房間後,我躺在牀上睡覺了,爸爸輕輕地進來關上了窗戶,又給我蓋上了被子,才踮起腳尖輕輕地出去了。我想:有時候父愛並不是表面的語言,而是在背後默默地照顧你,呵護你。

是啊,父愛就像一棵大樹,一個溫馨的家,他可以爲你遮風擋雨,在你遇到困難時,他總是第一時間幫助你;在你遇到挫折時,他總會第一個去鼓勵你;在你受到欺負時,他總會第一時間去保護你……

讀《地震中的父與子》有感8

《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講述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地震後,一位父親爲了救自己的兒子而在廢墟里挖了38小時,最後終於救出兒子的動人故事。

看到這篇課文,我不由想起了那件事情:那次,媽媽帶我去逛交流會。我蹦蹦跳跳的,可高興了,一會跑到這兒,一會跳到那兒。媽媽提醒我說:“慢點,人很多,小心走丟。”我漫不經心地回答了一聲:“知道啦。”後來,我告訴媽媽我要去看書,媽媽爽快的答應了。我到書攤前,哇!好多書啊!沉浸在書海里真是件幸福的事情!咦,十五分鐘過去了,媽媽怎麼還沒來啊?難道媽媽拋棄我了?我抱着懷疑的態度,找了起來。我轉了整整一圈,都沒找到媽媽。我鼻子一酸,傷心的淚水奪眶而出。我心裏想:哼,你不要我,我也不找你,我去找爸爸!正當我準備走的時候,耳邊又響起了那個熟悉的聲音:”欣欣!欣欣!”原來是媽媽在找我,我順着聲音傳來的那個方向看去,媽媽正焦急的喊着我,滿臉汗珠。她快要哭出來了。很明顯,她的腳很痛,但她還是一路小跑着,邊跑邊喊着我的乳名,我的鼻子又是一酸,眼淚又一次的奪眶而出,我不顧一切的衝了過去,撲進了媽媽的懷抱。我看見,那酸酸的東西也正從媽媽的面頰上悄無聲息的落下來……

後來我才知道,媽媽爲了找我,腳都磨起了泡,而我卻……想到這,我又一次的哭了,因爲在看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一課之後我才明白,媽媽愛我愛的太深了,爲了我而付出的也太多了……

父愛、母愛是什麼?是指南針、是依靠、是幸福、是靠山。當你迷失方向時,只需他們在前方輕輕呼喚着你的乳名;當你失敗時,只需他們對你說些鼓勵性的話語;成功了,他們會警告你,讓你不要驕傲,繼續前進;遇到危險了,他們會在身前爲你抵擋,抵擋住那可怕的危險。

父愛、母愛也許是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但你有沒有想過,爲了這份愛,他們付出了多少?沒有想過嗎?不,不是。不是沒有想過,而是想過之後覺得他們爲了子女這樣做是人之常情。那我告訴你們,是錯的。父母爲了我們而付出的,真的是太多了……

同學們,無論是《地震中的父與子》中的父親,還是我們自己的父母親,要知道,他們爲我們而付出的愛,都是用盡全力的。

讀《地震中的父與子》有感9

書是我們成長的階梯,是我們生活的營養品,《十萬個爲什麼》給了我們無窮無盡的的知識;《一千零一夜》讓我們展開了幻想的翅膀;《三國演義》讓我們認識了許多古代個個英雄好漢,在這麼多的書籍裏,其中有一篇《地震中的父與子》令我流連忘返,久久不能忘懷。

那是發生在一九九四年美國洛杉磯的一次8.2級的特大地震的故事,這場地震在短短的四分鐘的時間裏,奪走了三十多萬人的生命,並把整個洛杉磯夷爲平地。其中,有一位父親把自己的妻子安頓好後,突然想起了自己對兒子的諾言:不管發生什麼事,我永遠都會在你身邊。所以努力尋找自己的兒子,他看學校已變成一片廢墟,他憑着每天送兒子上學的必經之路,努力回憶着,終於在那幢建築物後面找到了教室。有些家長來到這,便失聲痛哭,隨後就離去了,而那位父親卻一個個在那裏挖掘自己的兒子,他挖了八個小時,十二個小時,二十四小時,三十六個小時,三十八個小時,終於在一塊巨大的石頭下找到了自己的兒子,並且救出了那十三個小夥伴。

我看了這篇文章後,感動得熱淚盈眶。父親爲了堅守諾言,不顧自己的安危,努力尋找自己的兒子,最後終於得到了成功。我感慨於其中深深的父子情。

父親與兒子這種濃厚的情感是無法用金錢買到的。父親一個人在廢墟中整整挖了三十八個小時,而那裏不是青青草原,也不是安全地帶。父親他用自己的雙手救出了兒子。他不顧時間有多長,心裏只有一個念頭:“就是要救出自己的兒子。”可想而知,他是多麼愛自己的兒子。然而,他的兒子現在不是閒着的,而是努力的活下去,他信賴自己的父親。當寒冷時,父親就是他心裏的一團火;當感到黑暗時,父親就是他的一盞燈;當他飢餓時,父親就是他精神的食糧,正是因爲這種濃濃的父子情,才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讀了這篇文章,使我聯想了汶川大地震中的母子情。那位偉大的母親不顧自己的安危,用瘦小的身軀救出了自己剛滿三個月的兒子。救援人們發現他時,她正安然入睡,救援人員從她的襁褓中找出了手機,發現了一條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還活着,請記得媽媽永遠愛你。”這短短的幾個字打動了在場的個個工作人員,這就是母愛的力量。也正是這種力量,讓這個才三個月大的孩子安然無恙地度過了這場災難,創造了又一個神話。

人間有多少災難,隨時會奪去人類脆弱的生命,但是人間有如光般強烈,燈般溫暖的父母情,正是有了這樣的感情,便創造了奇蹟和神話。

讀《地震中的父與子》有感10

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我非常感動。文中寫的是一位父親安頓了母親後,去兒子的學校,學校成了一片廢墟,他爲了找到兒子,挖了三十八小時,終於找到了兒子與十四位孩子。

大家都知道,地震能引發爆炸、火災、樓房坍塌,造成很大的傷害,這位父親不顧危險,在廢墟里挖了三十八小時,找到了他的兒子,這使我感到敬佩。

地震中的父親使我想起了小時候,奶奶帶我去小區裏玩,突然,一輛電動車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朝我開來,我來不及躲閃,奶奶護住了我,我愣住了,奶奶對我的呵護戰勝了一切,她爲了我,擋下了電動車,半響,我急忙問:“奶奶,您沒事兒吧?”“沒事。”奶奶擡起頭,衝我笑了笑,“不好意思,阿姨,對不起……”阿姨話沒說完,我就插了一句:“對不起有什麼用,你沒有眼睛嗎?你知道這有多危險嗎?說一句對不起就可以啦?”我的心裏火辣辣的,要知道,奶奶是我最愛,最親近的人。“睿睿!對不起,小姑娘,小孩子不懂事,別見怪。”“哪裏啊,我撞了您,應該是我說對不起。”這件事我深有感觸,知道了奶奶對我深厚的愛和呵護,也感受到了奶奶對阿姨的寬容。

讀《地震中的父與子》有感11

前個星期,我們學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學了以後,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下來。

課文講的是發生在1994年美國洛杉磯的大地震中,兒子的學校成了一片廢墟。父親抱着"不論發生了什麼事,我總會和你在一起”這樣的一個堅定的信念,不顧別人的勸阻,不怕別人的誤解,最後,父親挖到第38小時的時候,終於在瓦礫堆下救出兒子和他的14個同學的事。

“不論發生了什麼,我中總會和你在一起”這句話文中出現了3次,它是父親對兒子的承諾,是父親堅持到底的原因,也是兒子在瓦礫堆下堅持下去的力量源泉。由此可見,他是多麼愛他的兒子,父愛多麼偉大啊!

我的父親也很愛我,從一年級起,我有什麼不會做的題都是爸爸教的。有一次,我有一道題目不會做,想了好一陣,還是不會。我跑去問爸爸,可爸爸卻說:“ 自己做,不要一有不會就跑來問我。讀多幾次題目。 ”我委屈極了,想,有什麼了不起的,反正下午老師會講,大不了不做,過了一會,爸爸進來,問我那道題做了沒,我冷冷的說了聲:“沒”爸爸便交我做了。

學了《地震中的父與子》,更加深了我對爸爸的愛。長大後,我一定會好好孝敬爸爸的。

讀《地震中的父與子》有感12

文章寫了當地震發生後,在混亂中,這位父親以第一時間衝向兒子的學校,可發現那個三層教室樓已經變成廢墟,便在地上大哭一陣後,想起自己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麼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於是他不停地挖掘,在他挖掘的過程中,不斷有其他孩子的父母來到這裏,痛苦的喊“我的兒子!”“我的女兒!”喊過後便絕望的離開。有些人過來拉他說:“太晚了,沒希望了,可被他拒絕了。但這位父親的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着我。他不停的挖掘了38小時後,聽見了兒子的聲音,並開闢了一個安全出口,救出了兒子和兒子的14個同學。說明了父親偉大、堅定、和臨危不懼精神。

讀完文章後,我想到了我遇到學習中和生活中的困難,我就會退縮,比如說應用題吧,有時老師佈置的比較難,我就叫爸爸教,自己不動腦筋,總是依賴爸爸,自從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後我絕不會叫爸爸教我,有自己動腦筋。

《地震中的父與子》讓我懂得了,不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有一個良好的信念,不要放棄希望那麼你就會成功。^-^

讀《地震中的父與子》有感13

我們學習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愛是多麼偉大啊!

在1994年的一天厄運正悄悄來臨美國。只聽一聲巨響,洛杉磯已變成一片廢墟。許多家長佼幸逃離後,來到孩子的校園尋找孩子但卻一無所獲。可阿曼達的父親卻不顧生死徒手挖了38小時終於救出了14孩子。我被他們那種偉大的愛爲知感動。

地震讓許多人失去生命,損失慘重。地震儘管奪去了我們的生命,但是它奪不去我們的偉大的愛。愛是什麼?我認爲那有可能有時顯得那麼微不足道,但是它在關鍵時刻顯得尤爲重要。它能使人在絕望中不低頭折節,滿懷信心地面對現實。這股決不放棄的力量源泉就是愛,它是多麼偉大!這是我從“無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句話中體會到的。爸爸在刻不容緩地徒手挖殘垣,從來沒有停下來在,愛的力量鼓舞下終於找到了14位同學。因爲有了巨大的精神支柱阿曼達在廢墟里顯得十分勇敢,還臨危不懼讓同學先出去,是人百感交集。我深深地感受到:愛的力量是多麼堅不可催啊!

學完這篇文章後讓我浮想聯翩,讓我想起了前不久發生的汶川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是全世界人民舉世哀痛的一天。14時28分大地再也壓制不了自己的情緒,發生了8。8級大地震,讓汶川一帶變成一片廢墟。許多人在廢墟里堅持着,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是什麼創造了奇蹟?那毫無疑問—就是愛!這不正像文中那對父與子嗎?全世界人民爲之感動都獻出了自己的一份愛心渡過難關。作爲中華人民的`一份子,我和爸爸義無返顧地將一百塊錢投入募捐箱。這也算我們的一點愛心吧!

如今地震已去,人們又過上了平靜的生活。地震無情,人有情。大災有愛,讓我們堅信:奇蹟的出現來自於偉大的愛!

愛是多麼偉大啊!願愛揮灑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讀《地震中的父與子》有感14

爸爸是船,媽媽是帆,載着小小的我駛向彼岸,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我才真正瞭解到父愛的無私和偉大。《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講述了在一次美國洛杉磯的大地震中,年僅7歲的阿曼達和13個同學被埋在了廢墟下,阿曼達的爸爸來到廢墟前,挖掘了38個小時,終於救出了兒子,譜寫了一首愛的頌歌。讀完了這篇文章,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當我讀到阿曼達和他的夥伴們被困在廢墟下,心裏不免一陣擔心:在漆黑的瓦礫堆下,沒有水,沒有食物,有的只是14個同齡小朋友共有的恐懼,這可怎麼辦呢?他們會不會有生命危險?然而,七歲的阿曼達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堅持生的希望,當得到爸爸的救援時,他首先想到的是“讓我的同學先走吧!”阿曼達對生存的希望,對他人的關愛,崇高的人格魅力,使我深深地感動了。文中有這樣一句話:“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讀到這兒,我感覺我的心微微顫動了一下:連續38小時,爸爸不吃不喝,不眠不休,雙手恐怕早已被瓦礫以及其他倒塌的利器磨出了血泡,甚至血肉模糊。有這種無私而偉大的父愛,誰也不可能堅持這樣長時間的、希望渺茫而危機四伏的挖掘,兒子也許便因爲人們的放棄而葬身於瓦礫堆中……讀完《地震中的父與子》,我不禁掩卷沉思、浮想聯翩。

爸爸那慈祥的面龐是那樣地親切,爸爸這個叫了千百遍的稱呼是那樣讓我激動。鋼琴架邊爸爸怕我一個人寂寞,一站就是幾個小時,雖然一首曲子,爸爸已聽過上百遍,可爸爸仍然聽得那樣津津有味。我每一次鋼琴過關的階梯上都有着爸爸的攙扶和推送,每一張鋼琴考級證書都滲透着父親默默的關愛,冬天他怕我手冷,爲我送來暖爐,夏天怕我炎熱,爲我送來冷飲,氣餒時爲我送來鼓勵,寂寞時爲我送來笑聲……人們都說:“母愛慈祥偉大,父愛深重如山”。高爾基也曾說:“父愛是一部震撼心靈的鉅著,讀懂了它,你也就讀懂了整個人生!”總有一個人將我們支撐,總有一種愛讓我們心痛,這個人就是父親,這種愛就是父愛。

是呀,記得剛學鋼琴時,我想着玩沒練好琴就偷頭溜出去了,是爸爸的一巴掌把我打醒,當時是那樣記恨爸爸的的一巴掌,現在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我才知道,那就是父愛。人們都說世上只有媽媽好,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我才明白父愛和母愛同樣偉大。同時也懂得了感恩父母。親情是無條件的,就算全世界沒人會幫你,但你的父母絕對不會嫌棄你,人長大才會知道,母愛和父愛是最偉大的,可以說是超越生死的吧。

我想,我們現在取得好成績,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回報。

讀《地震中的父與子》有感15

爸爸是帆,媽媽是船,載着我駛向成功的彼岸,是愛的動力,是愛的決心,才能使 我到達成功的彼岸,成爲現實的夢想!

自從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之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它深深的吸引着我,使我讀完一遍又想讀。每次讀的時候,我就會幻想自己也在裏面幫助他們。

讀完這篇文章的我可以說是對這篇文章瞭如指掌了。當我讀完一遍,我對這篇文章就有了一個新的發現,新的知識、新的理解。

全文講述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的時候,有一位父親不管別人的勸阻,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堅持尋找自己的兒子阿曼達。經過38個小時不停的挖掘,他的兒子和其他13名同學終於獲救。歌頌了偉大的父愛,讚揚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我的父親也一樣,他每天勞累的工作着,還擔心我的學習,還想着幫我的未來鋪上一條成功、幸福的路。他爲我付出了這麼多,不求回報,讓我在美好的環境中快樂成長,這難道不是對我的愛嗎?

在生活中,父母的愛,無處不在,這種愛藏在慈祥的笑容,親切的話語、熱情的鼓勵、嚴格的要求……這種愛時我感到十分溫暖,溫馨。

這篇文章告訴了我:父母之愛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因爲愛是無價的,愛是無私的,所以正是這種愛的力量支撐着我。父愛如船,母愛如帆,載這小小的我,到處遨遊。在這艘船上,我懂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