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初中生讀後感15篇

讀後感1.6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初中生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生讀後感15篇

初中生讀後感1

上次媽媽在整理書櫃時,送給了我一本書,書名是《簡愛》。書很舊很舊,紙已經泛黃了,還有一股黴味,在粘滿透明膠帶的書脊上,還有編號和日期。媽媽說這是她上初中時自己攢錢買的一本書,那個編號就是第幾本的意思,日期就是當時的購書日期,一直保留到現在。

一開始,我不喜歡看,因爲裏面的字很小,又沒有圖片,覺得很沒意思。但是在媽媽的監督下,我只好當做是完成任務,硬着關皮看下去,但越往後看覺得越有意思,我漸漸的對這本書愛不釋手了。

《簡愛》是十九世紀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它主要講述了小說的主人公簡愛從小父母雙亡,變成了孤兒,寄住在舅媽裏德太太家裏。可是裏德太太的兒約翰經常無緣無故的打她、欺侮她,裏德太太發現後不但不制止,把而支援約翰,把簡愛關進了紅屋子。裏德太太讓簡愛幹各種各樣的活,像個灰姑娘一樣,但簡愛還是在磨難中反抗、回擊,不斷追求自由與尊嚴,堅持自我,最終獲得了幸福。

我很喜歡《簡愛》中的“我們是平等的,至少我們透過墳墓,平等地站到上帝面前。”這句話,可見簡愛崇高的精神和人格魅力。

我也很喜歡簡愛這個人物,她不向困難低頭,敢於和命運作抗爭。當受到別人的欺負時能勇敢的回擊。簡愛視金錢如糞土,寬容大度,原諒裏德太太。我也希望能成爲像簡愛那樣的人,寬容大度、勇敢頑強、堅持自我。

讀了這本書以後我知道了,遇到困難不能退縮,要勇敢的面對和戰勝困難,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我要好好的把這本書珍藏起來,向簡愛學習。

初中生讀後感2

偶然的一次,我找到了《昆蟲記》這本書,隨便翻開一頁,裏面的精彩內容一下子吸引了我,我下定決心,一定要把這本書讀完。

《昆蟲記》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法布爾的著作,花費了他十年的時間,它不僅是一部文學鉅著,也是一部科學百科。

瞭解了這麼多關於《昆蟲記》的知識,我便細細品味。第七章的”螳螂的大腿簡直就是兩排刀口的鋸齒“。這句話體現出了作者觀察得很細緻,這樣細緻的描寫在書中還有很多處,這些細緻的描寫讓整本書的內容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讓讀者不由自主跟着作者繼續。越讀越有趣。

讀完這本書之後,我學到了很多,我知道了昆蟲世界的奇妙:管蟲會穿衣服,鬆蛾蟲會預測天氣,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要高: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會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給食物“免費”保鮮了。大象使用一種特殊聽覺技術來跟蹤同伴,它們的腳精美地適用於交流及聆聽頻率低於人類聽覺的次音,動物有高水平的智力,有時甚至超過一般人,比如猩猩。

作者寫了這些,都是因爲他認真觀察了,而我卻不一樣,我不善於觀察,對身邊的事物漠不關心,這是我的個人缺點,有的小蟲子我看了害怕,看來得對它們有個新的認識了,它們也是有生命的,需要我們來保護,昆蟲的世界其實很有趣。沒想到小小的昆蟲也蘊含大學問,法布爾描寫的昆蟲很具體、很形象,運用了很多修辭手法,讓我對昆蟲世界有了新的認識,我一定要向法布爾學習,熱愛生活,認真觀察,走進大自然,做一個開朗、樂觀、熱愛生活、善於發現的女孩。

初中生讀後感3

龍應臺生活在一個我看不到的地方。對現在的我來說,我永遠無法理解她。

對我來說,她和我分別在兩座孤島上。我的叫:天真。她的叫:滄桑。這兩座島間有一座斷橋。她曾在我的位置懷着和我一樣的對長大的憧憬和期盼造橋,終於造好後,她迫不及待地衝了過去;但當她興奮地衝過去後,橋就斷了。

她回不來,她被隔絕了,她只能用筆在空中畫出一道道虛擬的橋,畫成星星閃爍在空中,讓所有人都能看到。她孤獨地站在島上,看着我——和千千萬萬無憂無慮地在天真的孤島上玩耍的孩子,懵懂着、嬉笑着造橋。

橋的名字叫時間。龍應臺看見自己稚嫩的影子走過這道橋,在孤島上的自己就顯得愈發蒼老。她看見自己的孩子在橋的另一端呆呆地望着她,無奈地望着她,然後悄悄轉身。

她目送他們向其他孤島造橋。他們背對着她,聽不見她的呼喊、看不見她的目光,他們被流水般的光陰向前推搡,沒有回頭望。

她默默地轉身,吞下留戀,望着自己即將去到的孤島。

那座孤島,就是衰老。

她的父母都在上面。她的母親目光呆滯地望着地面,望着混亂的記憶和再也找不回的童年。她的父親,只留下一座斷橋。

父親已經抵達終點,只留下一座斷橋。

龍應臺提起筆,把孤獨與心酸畫成星星書寫在天空,把沿途看見的風景書寫在天空,把心底的留戀書寫在天空,使所有人擡頭都能看到。然後她向母親揮手,低下頭,慢慢地苦澀地造橋。

在她身後很遠的地方,有一個天堂般的孤島。我——一個孩子,站在小島上,懵懂地嬉笑着造橋。

初中生讀後感4

前幾天,我看了一個故事,故事名叫《秋天的懷念》,看了後,使用權我深受感動。

這個故事,主要寫了:一個男人,他身體不好,常常發脾氣,他的母親看見他這樣自暴自棄,傷心極了,母親常常叫他一起到公園裏看花,他一次也沒有答應。有一天,男人把家裏的電器全部損壞,他的母親躲在一個牆角里傷心地哭了。她忍不住,終於跑到兒子的身前,跑下來說:“兒子不要這樣。”過幾天,男人終於想通了,他答應和母親一起去看花,但是母親已經身懷絕症,過沒多久,母校去世了……讀到這裏,我感動得留下了眼淚。

我們的媽媽也是十分關心我們的,平時哆嗦一點,也是爲我們好。我小時候,媽媽總是讓我從小培養,讓我做家務,掃地、拖地……,我覺得媽媽很偏心,直到有一次,讓我完全改變這個看法。有一次,學校開展了藝術節,我們這個年級的主題是炒菜,正好,我剛剛學會炒菜,正想在這次活動上表演一番,我按照媽媽給我講的方法,把菜做出來了,在老師們的試味下,我這道菜最終得了一等獎,同學們,老師們都誇我廚藝高超。

我明白了媽媽這是爲我好,這是爲我以後的生活上鋪路,媽媽終有一天會離開我們的,讓我們自己生活下去,不要等到失去的時候才懂得去珍惜。

點評:母愛是最無私、最偉大的,而又最易被我們忽視,文中末句“不要等到失去的時候才懂得珍惜”道出了作者對母親的理解

初中生讀後感5

《明朝那些事兒》是媽媽給我從網上買的新書,我一讀,就一發不可收了,太好看了。一看到《明朝那些事兒》那古色古香的封面,就彷彿進入了大明王朝的歷史之中了,翻開眼前浸着墨香的書,就被這幽默風趣的筆觸吸引了,完全是以小說的形式來寫歷史的,其中又感人的情節,有壯闊的場面,作者用幽默搞笑的.筆調把歷史寫的生動有趣,全本一氣呵成,讓我不能自拔。

此書寫了明朝300來年風雨飄搖、又蕩氣迴腸的歷史,從朱元璋起義,到崇禎帝在煤山上吊自殺,從朱棣北京起義到萬曆亂綱滅紀,從王守仁到張居正,一位位傑出的人才,一次次轟轟烈烈的大事,充分顯現了大明王朝從強盛到腐敗衰落的整個過程。朱棣同學是我最喜歡的人物之一,他英武善戰,謀略過人,在朝廷之中獨攬大權,事無鉅細,一概自己親力親爲,他招才納賢,所以身邊涌現出了一大批人才,如朱能、張玉、張輔、解縉等,於是在這位永樂大帝的統治下,搖擺不定的大明王朝漸漸顯示出盛世的景象。

朱棣之所以成功,除了他過人的軍事指揮才能和超凡的智慧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大臣姚廣孝,這個和尚,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燕王朱棣的成功,他功不可沒。朱棣生於戰火,死於戰火,金戈鐵馬是他所向往的,他的性格雖冷酷,但卻嚴格按照紀法辦事,並多多采納下屬的意見,他不是好人,一生殺戮無數,但他是一位開明的皇帝,因爲他一手開創了大明王朝的新篇章。

初中生讀後感6

人的一生有限,不可重來。但往往會有人說,時間太少,來不及做。每個人都想利用有限的時間做無限的事,一生過得精彩,不後悔。其實這沒有答案。每個人的追求不同,方法不同,努力程度也不同。所以導致結果也不同。

“所謂的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的目送她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的告訴你:不必追。”這是來自書中的原文,作者的這段話,不知打動了多少人們的心。但作者想要表達的,卻是一個又一個的大道理。

當一個人的一生步入中年,年輕時所追求的名利、地位、金錢都身在何處?但平靜下來才發現,自己的父母已漸漸的老去,年輕時答應讓他們過上好日子的願望已煙消雲散,允諾要把他們接到身邊來住的話語已拋在腦後。自己的孩子已慢慢地長大,不再願意呆在家裏,想要自己出去探索,獨自飛翔。所以現在回想以前自己所做的一切,有多少時間和日子花在了根本記不得在做什麼的事情上。爲什麼不花一些時間與父母一起聊聊天、說說話。不多花一點精力陪孩子一塊玩耍。反而把時間放在工作裏,放在手機上,放在發呆中。

想讓自己的一生不留遺憾,其實不是掙到許許多多的金錢,不是得到多高的名聲和地位。反而是與家人們一起談天,一起玩耍,來一趟說走就走的美妙旅行。我相信,這一定是會永遠記在腦海中的回憶。所以,我們要從現在開始,好好的陪伴在家人朋友們身邊,好好的珍惜當下的時間。讓自己的一生不留遺憾!

初中生讀後感7

讀完《童年》後,我深有感受。

阿廖沙是個可憐的孩子,在他的童年裏,充滿了邪惡,充滿了競爭。父親很早就離開了他,但對還不懂事的他來說這並不痛苦。父親去世後,母親改了嫁,阿廖沙則跟着外祖母過日子。我本以爲阿廖沙會幸福,但誰也沒想到他的外祖父不僅是一個吝嗇鬼,而且還是一個殘暴,狠毒的人。有一次小小的阿廖沙竟被他打的昏了過去。舅舅們也經常毒打自己的妻子,有時他們爲了爭奪家產而大打出手。

即使在這種黑暗邪惡的環境下,阿廖沙也不缺少快樂,他的外祖母和藹可親,經常給他講故事。獻身科學的好事情也經常和他玩耍,這使孤獨的他從黑暗中走出來,漸漸地阿廖沙變的開朗起來,活潑起來。

阿廖沙在文章中說:“是她把我從黑暗中叫醒,帶我走向光明。”沒錯,是外祖母把他從黑暗的“沼澤”中拉回來,不然弱小的阿廖沙很有可能陷入黑暗,走錯人生之路。

小小的阿廖沙是那麼的勤勞懂事,他竟然爲了過上好日子去撿破爛。有時他還會幫外祖母做些家務。阿廖沙幾次看到外祖母自己躲在角落裏一邊看自己的手一邊哭,雖然阿廖沙年紀小,但他心裏也不是滋味啊。看到這裏,我又難過又氣憤,阿廖沙的童年如此的悲慘,爲什麼他的家人就不疼愛他呢?

我本以爲結局是完美的,可我看到最後,阿廖沙的外祖父竟讓他到人間混口飯吃,我一氣之下把書給撕了。

經過幾天后,我又回味了一下那本書,得到了一個道理:

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我們都要保持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勇敢面對,堅強地活下去。樂於助人,接受幫助。

爲了孩子的成長,家長們應該爲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爲孩子做一個榜樣。另外家長們應該履行父母及其他監護人的義務

初中生讀後感8

談論祥子,總離不開駱駝。他,像駱駝一樣肯幹,紮實,可總也逃脫不了世俗的宰割。

我對於祥子,由破產農民成爲市民,最終又被社會拋入流氓之流的過程感到震驚,感受到了社會道德淪落與心靈的腐蝕。

祥子從農村失魂落魄來到北平,自食其力,吃苦耐勞。他三年省吃儉用,終於買上了自己的車,成爲上等車伕。可軍閥混戰的中國容不得他喘息,他的洋車被逃兵掠走。他想東山再起,可積蓄又被偵探敲詐一空。

當祥子第三次買上車時,妻子虎妞又難產而死。他又人車兩空,三起三落,連遭生活的打擊,他變得自私,貪婪。

祥子,一個社會病態的產兒,個人主義的末路鬼。他成了城市的垃圾,一具失去精神的行屍走肉,這是多麼可悲,又是多麼可鄙!內憂外患的中國,使底層的人民更加苦難,而城市也是一片黑暗的圖景。在兩股勢力的碰撞中,造就了祥子的悲劇。這不是個人的悲劇,而是社會的悲劇!正如張養浩所說“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可再說回祥子,被生活捉弄後,也開始愚弄生活。他厭惡拉車,吃喝嫖賭,出賣他人換錢,這難道不該被人藐視嗎?

更讓我氣憤的是,當被祥子出賣的人遊街處死時,人們那庸俗,愚昧,麻木的表現,真是令人髮指。

馬路上,一座“肉壁”擋住了人們的視線,當人們看到死囚時,“眼睛全發了光”,激動的罵,千刀殺,萬刀殺。傳統禮儀之邦的中國人,那麼熱烈的欣賞着殺人的場景,生怕別人擋住了自己的視線。沒有好歹,不懂善惡,辨不清是非,攥着點禮數,厚顏無恥地稱自己是“文明人”!這是心靈的缺失,文明的病態!

禮教之都的北平,悲慘的祥子,映射出混沌的時代。

初中生讀後感9

讀完雨果的《悲慘世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不知是被書中冉阿讓那種博大的胸襟所感動,還是對沙威的認識有了一種質的飛躍,又或者是對米里艾主教一心爲主,一心爲民着想的精神,感到震撼。

我認爲,冉阿讓自始至終一直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人。他爲了姐姐的孩子不捱餓,冒着坐牢的危險去偷麪包。四次入獄,都顯示了他善良的品質,即使後來他偷走了主教的盤子,我認爲這也不足爲過,這十幾年的牢獄之苦,可不是說着玩兒的。當時的法國,社會秩序的混亂,人們的冷酷與貪婪,促使他憎恨一切,直到米里艾主教的出現。

米里艾主教用他自己的寬容和大度,溫暖了冉阿讓。主教曾認真地對冉阿讓說:“冉阿讓先生,你的靈魂已被我洗淨,你是好人。”正是這句話激勵着冉阿讓一心向善,不做傷天害理之事。

與冉阿讓相比,我捫心自問,我每天在做什麼?爲我的同學,爲我的班級,我的學校做過什麼?奉獻過什麼?我實在不及冉阿讓的萬分之一。一張紙,一塊果皮,難道我就不能撿起?一句“您好”,一聲“抱歉”,難道我就不能說出口?不是,是我太過自我,根本不顧身邊的人和事,這種想法令我恐懼,說不定幾十年後的我們會像書裏的人一樣冷酷無情,沒有一絲一毫的溫暖。

幻想中的冉阿讓應該是個高個兒男子漢,寬寬的肩膀十分結實,穿上雖舊但洗得乾乾淨淨的衣裳,拄着一根柺杖,眼神裏透出一絲堅強,一絲溫柔和一絲對美好未來的憧憬,稍稍捲曲的頭髮,戴着頂灰色的禮帽。一旁乖巧的柯賽特挽着他的臂彎,慢慢地在夕陽下散步。

初中生讀後感10

讀了《瘋娘》這一篇文章我的心一直沒有平靜下來,心裏一直爲瘋娘哭泣着,那瘋娘是多麼的讓人感動,爲了孩子她什麼也做得出來,最後瘋娘還是爲了她的孩子落入了百丈深淵的懸崖峭壁之間。

《瘋娘》這篇文章主要寫了: 23年前,有個年輕的女子流落到了一個小村,並和一個35歲的男人結了婚。然後生下了一個孩,可是不久以後,那孩子的奶奶把可憐的瘋娘趕走了。但在那個孩子六歲那年,離家5年的娘居然回來了,第一次看到她,那和孩子大叫道:“這個瘋娘我不要了”,奶奶和父親卻把娘領進了門。在XX年的一個夏天,瘋娘爲了給孩子再好吃的桃子,而由於不慎墜入了懸崖之中。是我最感都得是最後的三段,這三段使我感動的是瘋娘爲了他孩子,而不管生命的在懸崖峭壁上摘桃子,最後調入了懸崖。

在這幾段中是我最感動的是這一句話:我悲痛得五臟俱裂,緊緊地抱住娘,說:“娘啊,我的苦命娘啊,兒悔不該說這桃子甜啊,是兒子要了你的命……娘啊,您活着沒享一天福啊……”我將頭貼在娘冰涼的臉上,哭得漫山遍野的石頭都陪着我落淚……和只一句。那孩子雖然是知道他的娘是瘋子,可他還是愛着他的母親的。瘋娘我們永遠的記住你,因爲你的母愛是偉大的,你是雖然是個瘋子,但是還是愛着你的孩子的。

初中生讀後感11

在作者曹文軒的筆下,大麥地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它孕育了可以看清“潭中魚可百許頭”的河水,孕育了無邊無際雪白的蘆葦蕩,孕育了永遠面朝陽光的向日葵,孕育了幾代樂觀善良的大麥地人。

女主人公葵花是個城市女孩,隨父親來到大麥地。這個文靜瘦弱,惹人憐愛的女孩從不因父親缺少陪伴而訴說她心裏的孤苦,他只是喜歡坐在青石旁,坐在河水邊,仰望天空和星空。因爲一次意外,她變成了一個孤兒,所以便被大麥地一個叫青銅的家庭收養。青銅不會說話,他是大麥地最自由的孩子,他機智勇敢,爲妹妹製作了純淨而華貴的冰項鍊;他懂事孝順,爲供妹妹上學,犧牲自己對知識的渴望,像北斗星一樣永遠守護着他的妹妹葵花,女孩也彷彿在一夜之間就融入了這個家庭。在歷經洪水,蝗災等一系列的磨難,這個家庭依然在傳遞着善良,堅守着家園。全家人一起編蘆花鞋,父子倆一起割草蓋房子,妹妹撿杏葉賺錢給奶奶治病,奶奶放棄治療等等。我相信:愛,是相通的卻又是不可理喻的。全家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家人的關心。

在享受主義盛行的今天,《青銅葵花》卻發出了另一種聲音。它是對苦難痛苦的詮釋,同時也向讀者描繪了蘇北農村少男少女刻骨銘心的至純摯愛。

“在苦難面前,人渺小而又無力,但人性的光輝尤在,人對溫潤靈魂的追求仍在。人間的真善美,可歌可泣!”

初中生讀後感12

《愛的教育》告訴我們: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爲真誠的教育。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都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只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爲可能不同而已。是的,人們總是那麼在乎一些大恩大德,但是卻讓一些平凡溫馨的瞬間,在自己的心中偷偷地溜走了。“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爲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但是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東西啊!如果人生是一場戲,我覺得應該給這些平凡而又難忘的瞬間一個特寫。儘管我知道時間不會給我多餘膠捲,這些瞬間也許只會成爲我們心中無足輕重的片段,被時間剪掉,那些瞬間,永遠只是我們波瀾壯闊的人生歷程中的一朵小小的花。但,我仍願意用自己的心去迎接幸福。儘管幸福那麼短暫。

《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爲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

初中生讀後感13

對與高聳入雲的大山,一望無際的草原,美麗壯觀的銀河來說,我們是這麼的渺小,沒有存在感。有時我們甚至認爲自己一點也不重要。

但讀了這個故事後,我發現事實卻是相反的,我們一個人的價值勝於整個世界,細細想想也的確是這樣,對於我們的父母來說,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可替代的。無論我們有多少個兄弟姐妹,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如果我們生病了,父母便會整夜是在我們的牀前,不停地去詢問醫生我們的狀況。對於金黃色的沙漠,一望無際的草原來說,每一粒沙子每一棵小草都是他們的一部分,都是不可缺少的。如果少了沙子少了小草便永遠也形成不了沙漠和草原。

在上次運動會上,我參加了拔河比賽,因爲比賽是在下午所以我們在操場上等了好久,我和我的好朋友董新怡東走走西看看,最後索性追逐起來連比賽開始都不知道,還是大家打我們叫到比賽地點的。第一輪比賽結束了,我們戰勝了對方。王老師笑着對我們說:“如果你們沒來,那我們就把第一名白白送給別人了。”於是休息時間裏我們那裏也沒去,怕比賽開始時我們又不在隊伍裏,後兩場比賽,大今年認真賣力的拔,最後我們得了全年級第一。如果缺少我們班的那個同學,我們怎麼可能拿第一呢。

所以請大家相信“我很重要。”

初中生讀後感14

整本書瀰漫着一股濃烈的思子之情,這是我這個長期與父母待在一起的人所不能感受的。讀傅雷的信就好像聽一個父親在嘮叨,這個父親把一切都安排得很詳細,告訴自己的孩子你該這樣,你不該這樣。

傅雷是一個在各方面都很出色的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但從他的涓涓話語中,我只知道他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父親,還有那麼一點像嘮叨的婦女。但他的嘮叨卻不同於一般人的水平,涉及到了許許多多方面。

這些點點滴滴的嘮叨匯成瞭如潺潺清溪般的《傅雷家書》,也培養出了出色的鋼琴詩人傅聰。父親在我們的眼中或許就是一個嚴肅而又高大的形象,但在傅聰的眼中一定不是這樣,傅雷既像傅聰的朋友,又像傅聰的老師,有時傅雷還會向傅聰傾訴自己的煩惱。他們的關係早已超出了父子而已。傅雷給傅聰的信裏這樣說道:“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寫信的,總覺得落了寫些什麼,收信的也總盼着信早點到。寫信的這種感覺真的很好,而我們早已拋棄了這種文藝的辦法。濃濃的親情也被日益發達的網絡給沖淡了。

孩子永遠是父母的牽掛,而父母永遠是孩子的避風港。愛,將我們串聯。

初中生讀後感15

最近,我讀了《童年》這本書的(第二)。高爾基令人憐憫的童年故事,讓我心裏久久不能平靜。

《童年》(二)是寫了幼小的高爾基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和醜惡,被臭罵、捱打;幸好也有慈祥的外祖母在細心照料他。阿廖沙那幼小的心靈因受到許多許多次沉重打擊而深深震動,我也感到了陣陣悲痛。他的家又舊又爛,小染坊也毀了,家庭環境越來越差。你啊,不管遇到外祖父的毒打,還是遇到家人的笑話,你都勇敢面對;從不軟弱,也不會輕易被人嚇倒……阿廖沙,你比我們堅強一萬倍!

當我寫到這兒,我便想起我的生活:住在大城市裏頭,環境幽雅,房屋整潔、寬敞明亮;擁有豐富的玩具和讀物……並沒有阿廖沙家裏那麼亂。而且,我的生活比他更有趣,在家中不用受毒打,也有同學玩;可以上學,學到更多的知識。阿廖沙也沒有我們這麼富有,穿的只是舊衣服!我更想起一些事:週末,我和爸爸媽媽去逛街,眼花繚亂,應有盡有。還去了圖書館借書看,課外讀物真多呢!回到家,能看電視,做作業等。

哎,我多麼幸福啊!我也得努力學習,報答父母對我的期望!不能辜負他們。

阿廖沙的生活並不完美,和我們相比,可真是差十萬(wang)裏遠!雖然你的童年沒有其他孩子那樣幸福,但是,你要堅強活下去,長大後,我相信你們家會越來越好的。

標籤:初中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