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蘇東坡傳讀後感範文

讀後感2.11W

讀書時要深思多問。只讀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淪爲書本的奴隸;或者走馬看花,所獲甚微。下面是小編爲你帶來的蘇東坡傳讀後感範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蘇東坡傳讀後感範文

蘇東坡傳讀後感範文一

在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可謂是幾千年來才一出的奇人,他曾這樣評價文壇的鉅子:“李白,一個文壇上的流星,在剎那之間壯觀驚人的閃耀之後,而自行燃燒消滅,正與雪萊、拜倫相似。杜甫則酷似彌爾頓,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學富而文工,以古樸之筆墨,寫豐厚之情思。蘇東坡則始終富有青春活力。”“蘇東坡雖然飽經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厚和厚道,並沒變得尖酸刻薄。”

縱觀蘇軾的一生,在才華畢露的背後,幾度升遷的辛酸卻只有他獨自品嚐。他一生爲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鬥智鬥法。至於王安石的變法究竟是對是錯,我們暫且不管,但要和當朝的得寵人物、位高權重的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顆博大的心鬥那種善於剪除異己,心胸狹窄的小人,在封建的宋朝,也許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氣的。類比蘇子由——蘇東坡的同胞親弟,在才華上,可能不及蘇軾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

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當當,官職也扶搖直上,最終也能夠安享晚年。說到底,在於蘇軾面對邪惡,面對錯誤,有敢於提出、敢於批評的態度。也許富貴榮華、安寵榮辱在他看來,只不過是一己的私慾,這是十分卑微的事情,他的人生,他的奮鬥目標是定位在百姓身上的,他的雙眼,更多關注的是他們的愉悅或是疾苦。只要他認爲變法脫離了實際,與救百姓於水火發生了牴觸,他就要反對到底,甚至於在他管轄的州府裏,這些所謂的強國措施他概不搭理。

雖然蘇軾的人生道路上有許多的泥濘,可從他的詩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見聞中能夠發現,他的人生態度是樂觀、是積極向上的。即使是雙足深陷的時候,他依舊能唱着小調,邀上三五個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爲藝伎提詩,他和和尚趣談,他爲百姓求雨,他四處遊歷。蘇東坡的詩詞良篇裏,即能寫出《赤壁賦》這樣恢弘的文章,也能寫出“天涯何處無芳草”這樣富有深遠意義的詩句

拿林語堂作結時的話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纔是萬古不朽的。”用我自己的話說就是:蘇東坡已去,其浩然之正氣,必當永存。

蘇東坡傳讀後感範文二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一首膾炙人口的《念奴嬌》讓我認識了蘇東坡,但確切的說,是在看完林語堂老師的《蘇東坡傳》之後,纔對這位不朽的傳奇人物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蘇東坡過得快樂,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但連林老先生都說自己無論如何都無法用詳盡的語言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說他是自己“萬分傾倒”,而又“望塵莫及”的。但有一點可以確認:蘇東破是一位人格完整,可以駕馭自己心靈的高士。再加上他曠古無今的文學造詣,敢做敢爲的正直作風,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造就了一個浩然不朽的偉大生命

從出生到架鶴西去,他的足跡遍佈中國的大江南北。他每到一處,都會給當地人帶去他所獨有的深遠影響。他憂天下之憂,嘗黎民百姓之苦,在艱苦的環境依然生活愜意;他在官場沉浮,受盡小人排誹,依然潔漱一生;他敢於嘗試,勇於實踐,做工程,學瑜伽,煉仙丹。“伸手摘星,未能如願,但它不會弄髒你的手。”同樣,他嗜酒成癮,還喜歡月下漫步。他一生都在實踐他的理想,他是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的結合體。

受其樂觀的性格影響,蘇東破的.文學作品可以在精神上取悅於人,他最在意自己文章的“自然與真醇”,他說做文章“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他說他最快樂就是寫作之時,“我一生之至樂在執筆爲文之時,心中錯綜複雜之情思,我筆皆可暢達之。我自謂人生之樂,未有過於此者也。”

蘇東破的一生飽經憂患,但他的人性更趨溫和厚道,並沒有變得尖酸刻薄。我們之所以喜愛蘇東坡,也是因爲他飽受了人生之苦的緣故。中國有一句諺語,就是說一個人如何,要“蓋棺定論”。人生如夢,一齣戲演得如何,只有在落幕之時纔可以下斷語。

蘇東坡的一生充滿希望和浩然之氣。人的生活就是心靈的生活,這種力量形成人的事業人品,與生俱來,由生活中之遭遇而顯示其形態,正像他在一處碑文中所說:“浩然之氣,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矣。故在天爲星辰,在地爲河獄,幽則爲鬼神,而明則復爲人。此理之常,無足怪者。”

這本書,我前後共讀了六個月,每每沉浸其中,好像我有一雙翅膀,就飛翔在蘇東坡的上空,注視着他,與他同樂同悲。但在我心中,卻始終無法呈現出他清晰的容貌,只有一個高大概直的影像,在我視線的下方遊走。

正如作者所言,在讀《蘇東破傳》時,我們一直在追隨一個具有偉大思想,偉大心靈的偉人生活,這種思想和心靈,不過在這個人間世上偶然呈現,曇花一現而已。蘇東坡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纔是萬古不朽的。

蘇東坡傳讀後感範文三

如果說有誰最與百姓爲友,誰的詩最樸實,誰最生性愛開玩笑,誰是最仁慈的官員,那便是蘇東坡了。

蘇東坡亦名蘇軾,一生可謂坎坷,青年時中進士,後又因王安石而謫居黃州,元祐年間因太后攝政,步步進升,是朝庭的翰林學士,後又因反對派掌政,一貶再貶直至海南儋州謫居,窮苦之至,太后再次攝政,用她獨具慧眼發現了蘇東坡的才華,在徽宗年間,調升至常州,因已垂垂老已逝世在途中。

他最大的優點是樂觀、行善,這卻也是他最大的之缺點。因爲他過分了,沒能識破小人。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他的眼裏沒有任何壞人,導致媚顏奴骨之輩對他打擊至深,雖爲一朝忠臣,卻不能安己,這又有何用?我覺得,所謂忠臣,不僅要忠於皇,亦要忠於己,纔是立根之本,否則滿肚子好計良言卻不和時宜。太過強烈的愛國之情了,導至最後在朝庭上竟孤立無援單槍匹馬爲百姓所付出,太浪費!依我看,因找對火候,該下手時出狠點,不有半分軟弱,言則保己打敵,不言則守口如瓶,讓敵人找不到任何可趁之機。

可蘇東坡正好相反,因爲是詩人,把自己的忠腸散於詩中,包含攻擊諷刺,這使政敵奸臣搞文字獄,這裏的字有忌諱,那個字角觸犯聖上,使得很長一段時間蘇東坡不得翻身。但也許正是他的這種執着,這種慈善樂觀的風格詩文,使他的名聲越來越大,朝庭立即壓迫他,可他卻更出名了,人人都以多有他的詩文而相誇,士大夫不能誦東坡詩,竟覺氣索,可謂膾炙人口。

讓人覺得有趣的一點是,那些個宋朝之太后卻總是充當蘇軾的救命星,每當他窮苦之極,沒落之極,太后一掌政便步步高昇,朝政整治一新,也是宋朝國家的大救星,還因太后們,那些奸人侫臣才得已平息。

總之蘇東坡的詩也好,人也罷,帶給我們的是一個文學史上的里程碑,如同一場大雪過後的春天,清新的,怡人的,儘管飽受打擊挫折卻百折不撓,樸實無華背後保留着他特有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