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七年級《三國演義》讀後感8篇

讀後感5.65K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三國演義》讀後感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級《三國演義》讀後感8篇

七年級《三國演義》讀後感8篇1

假期裏,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常常拿着它,一看就是幾個小時,所以只用兩天我就看完了整本書。連媽媽都覺得特別神奇。

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就屬諸葛亮了,他在我眼裏就像一個下棋的人。周瑜、蔣幹、蔡瑁、張允等人都是他的棋子。赤壁之戰、草船借箭等是他佈下的“棋局”,全都在他的英明指揮下取得了勝利。

讀到諸葛亮答應周瑜在三天內造十萬支箭這段時,我在心裏都替他捏了一把汗。然而事情的發生總是出乎我的意料。沒想到他只是很輕鬆的只讓魯肅給他二十隻船,每隻船再配備士兵三十人,並在船兩旁立上成束的稻草。然後,他趁着夜色和霧氣把船靠進曹操的水寨,利用曹軍不習水性等缺點,抓住曹操多疑的性格特點,在沒有摸清狀況的前提下,讓士兵對着船隻猛射。而那些箭都射在了稻草上。最後,每隻船上的草靶子上都插滿了箭矢,每艘船上有將近五六千隻,二十隻船不就十萬支了嗎?順利地在三天之內完成了任務,化解了周瑜對他的爲難。

讀到這裏,我被他的足智多謀給折服了,他爲什麼如此聰明呢?因爲他博覽羣書,知識面很廣,又善於觀察,所以知道那天的天氣非常適合行動。他對對手也很瞭解,知道生性多疑的曹操不會在這種天氣下冒然出兵,並且極有可能會採用射箭的方法擊退敵人。原來,聰明和智慧也要靠多閱讀各方面的書才能積累起來!原來,遇到困難也要勤動腦才能想出辦法來解決!

當然,我也要像諸葛亮那樣遇到困難絕不退縮,勇敢面對,努力想辦法解決。正因爲他不畏懼困難,自己去想辦法才借到了箭,完成了這個任務。而平時,我遇到不會做的題時,就有點畏難情緒,想放棄。想想假如當初是我面對對手給出這樣的難題,我肯定完成不了任務,並且只有死路一條了。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以後,讓我明白,今後如果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我定要努力想辦法解決,實在想不出就請教老師,絕不把難題丟在一邊兒。

讀了這本書,我不僅被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深深地吸引住了,更被諸葛亮的一個個妙計所折服。我從他身上學到了博覽羣書的重要性,也懂得了做一個學識淵博的人是多麼的重要。

七年級《三國演義》讀後感8篇2

讀《三國演義》一書,說實話,頭是暈的。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爲成功的有曹操、劉備、諸葛亮、關羽等人。《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政治治集團相互鬥爭爲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忠厚的魯肅,氣量狹隘的周瑜,庸主獻帝劉禪等等,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印象稍微深刻一點的還數以下幾位。

三國演義讀後感: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有着一顆肯吃苦的心。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回趕。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仍算是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三國猛將張飛,單騎救主,智奪瓦口,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且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狀況一落千丈。真不知該如何評價。

最開始我自然而然地把曹操當成了多疑的壞人,可能是書中的英雄差不多都在蜀國,且這書以劉備開頭,讀者很自然的就把他當成主人翁,加上現在對劉備的仁慈之類的讚美太多,當然就把曹操發動的戰爭說成不仁不義的侵略。這也是作者的一大妙筆呀。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讓我明白誠信絕對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

七年級《三國演義》讀後感8篇3

《三國演義》爲中國四大名著之首,故事描述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天下大亂,諸侯割據。董卓廢少帝,擁立獻帝,獨掌朝政。曹操與各路諸侯會師討伐董卓,後董卓被呂布所殺。曹操趁勢迎獻帝遷都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官渡一戰曹操大敗袁紹,統一了北方。幾經周折的劉備,三顧草蘆終得諸葛亮出山相助,遂聯合東吳孫權,赤壁一戰大敗曹操,形成了三分天下之局面。後孫權爲奪回荊州,與曹操結盟。劉備難敵孫曹聯軍,關羽張飛亦相繼戰死,劉備病逝白帝城,臨終託孤於諸葛亮。諸葛亮六出祈山欲收復中原,惜最後病歿五丈原。後主軟弱無能,終爲司馬氏所滅。魏自曹睿死後,政權落入司馬氏手,司馬炎廢魏帝自立,建立晉朝。280年,西晉滅吳,三國歸於一統本片氣勢磅礴,真實地再現了三國時期戰事連綿,哀鴻遍野的戰爭場面及人才輩出、各領風騷的英雄時代。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曾數次爲古人的智謀所折服。其中最讓人歎服的便是此書中的三絕:智絕——諸葛亮,義絕——關羽,奸絕——曹操。

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當之無愧爲智絕。

關羽,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卻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義絕便是如此。

曹操,一個令我又愛又恨的人物。他集功罪於一身,也集褒貶於一身。既是掃蕩羣雄,逐步統一北方的英雄,又是殘酷鎮壓農民起義的兇手;既是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的功臣,又是“所過多所殘破”的罪人;既是善於廣泛收羅.人才,“不念舊惡”的創業之主,又是奸詐忌刻,隨意置人於死地的不義之徒,當真是奸雄。

《三國演義》中還有許多令我敬佩的角色,許多令我驚歎的故事,更有無數值得我學習的智謀與道理。讀這本書,我彷彿置身於那個時代,經歷了當時悲壯的戰爭。總之,讀此書,我受益匪淺。

七年級《三國演義》讀後感8篇4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作爲我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以如椽大筆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以其波瀾起伏的情節、氣勢磅礴的畫面在古典文學中佔據着極爲重要的位置。

《三國演義》顧名思義描寫了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爭霸的歷史事件,它生動地演繹了三國時期尖銳的社會矛盾與諸侯爭雄的歷史畫卷,數百年來爲人們所喜愛與推崇。細觀三國,你會發現無論從人物、情節或是場景上來說,這都是部舉世無雙的佳作。就拿人物來說:劉備作爲一代梟雄縱橫於亂世之中;曹操作爲一代奸雄叱吒風雲,稱霸天下;周瑜作爲青年才俊,盡顯智謀與驕傲;諸葛亮更是有着“隆中便曉天下三分,曠世奇才死而後已”的經緯之才與赤膽忠心……而其中最令我欽佩的是五虎上將之一的趙雲。

趙雲人稱“常山趙子龍”,在二十八回會古城主臣聚義中他初次走進我的視野,也讓我看到了他投奔劉備時的赤膽忠心,於是我開始留意他在三國中的一舉一動。說起趙雲就不得不提他長阪坡救阿斗的英雄事蹟,於十萬萬大軍中七進七出,浴血奮戰斬殺曹操數員大將與無數曹兵,此等耿耿忠心使得劉備“擲兒慰臣”。他身經百戰,所向披靡,無論遇到多大的危險,都不曾退縮,直到白髮蒼蒼仍爲蜀國四處征戰,堪稱忠義之楷模。

三國中猛將雖多,但智勇雙全者可謂寥若星辰,趙雲即是其中之一。猶記馬謖大意失街亭之時,趙雲奉命斷後,他沉着冷靜地帶領軍隊擊退二十萬曹軍並繳獲大量軍資,使得孔明與諸將喜不自勝,曰:“真將軍也!”趙雲以智謀取勝的戰績不計其數:計取貴陽、漢水勝衆、力斬五將……一生征戰,立下赫赫戰功。他去世時蜀帝劉禪哭倒在龍牀上不能自已。正如劉禪所說:“雲昔從先帝,功績既著。朕以幼衝,涉途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趙雲之忠心,讓我爲之敬佩,而他去世後,其子趙廣也馳騁沙場精忠報國,可謂滿門忠烈,家風怡人。

也許,有人會說論才幹趙雲不及孔明、周瑜;論武功不及呂布、關羽;論威嚴不及曹操、孫策;論仁德不及劉備、陶謙,無可敬之處。但在我看來,趙雲智勝兩分,武勝兩分,威勝兩分,仁勝兩分,義勝兩分。儘管每一項都不是那麼的出類拔萃,但若論綜合能力,趙雲可謂全才,無人可比。

此等英雄,怎能不尊,怎敢不敬!

七年級《三國演義》讀後感8篇5

《三國演義》,一本我極其喜歡的名著,裏面飽含了各種各樣的人物形象,有謹慎多疑的曹操,有誠實守信的魯肅,還有心胸狹窄的周瑜。每一個人,都是現實生活中一類人的縮影,而我最喜歡的,是“鞠躬精粹,死而後已”的諸葛亮。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國的宰相,也是蜀國的智慧擔當,一生爲蜀國出謀劃策,“草船借箭”、“空城計”、“赤壁之戰”,都有諸葛亮的身影。可以說,如果沒有諸葛亮,蜀國和東吳極有可能生存不了多久,就會被魏國完全吞併。而且,諸葛亮還很會寫文章,《戒子書》、《出師表》都出自於他的筆下。

然而諸葛亮最讓我傾佩不已的,並不是他的`才華和謀略,而是他對國家的尊敬和他的信仰。

我們都知道,劉備離世後,繼承他的是“扶不上牆”的劉禪。然而諸葛亮卻始終輔佐着他,一點也沒有“取而代之”的意思。因此,很多人都笑話諸葛亮,說他“愚忠”,不爲國家考慮。其實我認爲他是最尊敬國家的人。他一共輔佐了兩代君主共27年,一心只爲匡扶漢室,而非統一全國,所以諸葛亮寧願不取代阿斗,也不願違揹他的信仰,這,也就是諸葛亮的過人之處,也是我最欽佩他的原因了。

之前,我在《把欄杆拍遍》中發現了一片寫諸葛亮的散文,叫做《武侯祠前的沉思》,樑衡先生回憶了諸葛亮的那些瞬間,回憶了他離世後人們瘋狂地爲他修建祠堂的故事,他也有着和其他人同樣的疑問:“爲什麼諸葛亮不取代劉禪呢?”他在書中是這麼說的:“假如上天再給他十年的時間,他也許會再造一個盛漢;假如他少一點愚忠,真按劉備的遺言,將阿斗取而代之,也許會又建一個什麼新朝。我胸中四海翻騰做着着許多‘假如’,擡頭一看,諸葛亮還是那樣安靜地坐着,目光更加明淨,手中的羽扇像剛剛揮過一下。我不覺可笑自己的胡思亂想。我知道他已經這樣靜坐默想一千七百年,他知道天命不可違,英雄無法再造一個時勢。”

是啊,諸葛亮深知這一切已成定局,他無能爲力,所以他盡他所能地做了,可終究還是失敗了。

寫到這裏,我不禁覺得《三國演義》似乎就是爲諸葛亮寫的,這是一個悲劇,一個關於諸葛亮的悲劇。

願諸葛亮,永垂不朽!

七年級《三國演義》讀後感8篇6

夜,靜悄悄的,我翻開《三國演義》,想再次回味那位令我疑惑的“神機老人”的風采。

忽然,燈滅了。四周漆黑一片。一股涼風撲面而過。不一會兒,桌上多了一根點燃的蠟燭。在搖曳的燭光中,我發現我的對面坐着一個人。

手執羽扇,頭裹素巾,坐在一張木製花椅上,猶如仙人一般。我立即明白過來,便走上前去。

“前輩,”我開口了:“我不明白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你決走出茅廬輔助劉備呢?”

他一點也不遲疑,甚至用一種愉快的口氣回答道:“先帝乃一守信講義之人,心胸寬廣,有王者風範。能夠放下身份來請教我,已是很難得了。而我受他三顧之恩,又豈有不助他一臂之力的道理呢?”

“那,你既然爲其效力,在華容道時,你應派其他將領埋伏於此,將敗將曹操一舉殲滅纔對呀。”我說。他聽了,笑一下,接着說道:“我若在此時將曹操一舉殲滅,那曹操的後方一定大亂,使百姓又遭受戰亂之苦。而關將軍在此前,曾受恩於曹操,故我送關將軍一順水人情,借他之手,放了曹操。於敵於我,都是有利的。”

我沉思了片刻,又問了一句:“那你有沒有料到,日後的蜀國會被滅掉呢?”聽了這個問題,我竟發現他的臉上不再有愉快的光輝,取而代之的是不盡的惋惜。他嘆了一口氣,說道:“天意弄人。先主創下的基業就這樣毀於一旦,我也很痛心啊!可是,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我在受先主拜訪之前就已猜到會有這樣的結局。”

我很驚訝,他卻絲毫未停頓:“先主的實力在當時是很弱小的。雖然後來有所發展,但實際上,力量根本無法同魏國相抗衡。魏國接受了漢的領地、兵力,大小諸侯多聽命於他,這是我們所不及的。”

“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後主實在令人失望。他的所作所爲根本無法同先主相提並論。這兩點原因,是蜀被滅的根本原因。這不是我一個人能改變的。我曾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我點了點頭,明白了他的意思。原來,歷史永遠是向前發展的,它不會因人的主觀意願而改變。

他見我沉思,便又補充了幾句:“其實,歷史的車輪不停地轉動,沒有誰能夠阻止車輪前進或是改變它的運動方向。在這個世界上,歷史是唯一不能改變的。”

我知道,沒有人能夠改變昨天的故事。

又是一陣涼風吹過,蠟燭滅了。他,走了。

昨天過去了,是不能改變的。那麼今天呢,是否能改變?

靜靜地,我深思着……

七年級《三國演義》讀後感8篇7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頓時有感於懷。人們都認爲三國是在公元190年到公元280年這90年裏,實際上真正的三國是在“三分天下吳蜀魏”那個時候,但要是隻寫真正的三國,那麼曹操和其他三國名人就沒有出場的機會了,《三國演義》也就沒有那麼好看了。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梟雄,也就是兇猛的英雄,但我們肯定最先想到的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更令他威風八面,加上他平時南征北戰,在人們心中自然會成爲梟雄。他的基本策略是招降納叛,因此他得到了人才和武將還有許多他想要的東西,但是,曹操隨着自己的發展,野心也開始膨脹,從梟雄搖身一變成奸雄,從騎都尉升到丞相,就差沒當皇帝了。當我看完曹操的事蹟後,再回顧他以前的事,我不得不承認他很了不起,是一個真正的梟雄。

其中,我還喜歡關羽,他一生獲得了許多的戰功,比如說: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等等,他爲了與劉備會合,便不遠千里來找劉備,斬顏良,誅文丑,結果魯莽的張飛以爲他背叛了劉備,準備要殺他,然後又看見他跟敵方打仗,這才明白。於是關羽和張飛準備一起去找劉備,最後終於與劉備會合,想象着那令人激動的場面,真爲他們而高興!在書中描寫關羽的一句話是: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手拿青龍偃月刀,還有赤兔馬。這樣搭配,簡直是無人能敵!

有很多人都說劉備是梟雄,我卻不這麼認爲,曹操每次打仗都是衝在前面,劉備就很少出馬,但他戰黃巾,鬥呂布時,他打的很英勇。劉備是靠着諸葛亮和那一羣大將奪得了一片天地,皇叔的稱號和攜民渡江的事再加上他的武將豐功偉跡,在人們心中真不知道他的人氣和地位飆升到什麼層度。

孫權是個好皇帝,可“藉兄父之基業”這幾個字使他很難堪,但他帶兵打和政治方面都很卓越。在《三國演義》裏孫權既沒有曹操那麼兇猛,也不像劉備那麼懦弱,因此名聲比較好,活得比曹操和劉備長,使得吳國的壽命長。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這三國正所謂:一步走錯,滿盤皆輸。

七年級《三國演義》讀後感8篇8

在校的學習生涯裏,除了有學習陪伴我們,在課餘時間裏,我們可以看一些有趣的書籍啦~討論一下生活中的未解之謎啦!做一些有利身體健康的運動啦……但是更多的同學都選擇了沉浸在書的世界裏當中,然而在這龐大的世界裏,有千千萬萬本有趣的書籍。在這其中,我挑選了本考驗人物兵法、計謀、才能並戰爭不斷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羅貫中所著。《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也是我國章回體小說的開山之作,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並且它的思想成就和藝術價值是不容低估的。

“書中自有黃金屋”,看完《三國演義》後,我在其中找到了許多金礦,更是在金礦裏,找到了許多的黃金。

在書中有很多真實的歷史故事和人物,它們以反面教材或值得學習借鑑的形象出現在人物對話中,作者以形象生動的語言,將人物描述的淋漓盡致,這語言好似一根魔法棒,將一個個歷史人物點活了,將他們展示在眼前。曹操在書中的形象是奸詐貪婪,詭計多端,爲達目的而不擇手段。但與歷史中形象卻相反,現實是生活節儉,勳勞宜賞,他還是中國歷史第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劉備在書中形象是:總是以淚洗面,膽小怕事,做事優柔寡斷,武功也單是比劃幾下,卻又很溫文而雅。與現實中形象大大相反,現實中的他是勇敢,氣血方剛,武功高強,在歷史上的黃巾起義中勇敢作戰,怒鞭督郵等。孫權:紫髯碧眼,膽略過人,但又夾雜了些狡猾,與歷史形象差不多,有勇有謀,頭腦冷靜,深謀遠慮而又雄心勃勃。三位都是歷史上著名軍事家。不僅是在歷史有所發現,政治方面也有所感受。

政治方面:在書中作者的政治思想是擁劉貶曹。劉備在書中是救世主,大善主,十分仁慈,但在書中發生的一些事例使我覺得劉備“仁”中有些虛僞,如:趙雲在長阪坡奮力殺出重圍,才救出了阿斗。劉備見了阿斗,並不是看一下他有沒有受傷,而是用力把阿斗摔在地上,並罵之:“爲汝這子,幾損我一員大將”。所以故有‘劉備摔阿斗——收買人心’,還有戰敗拋妻棄兒,甘夫人剛亡又娶了孫夫人……這卻是爲是展示他以事業爲重,以百姓爲重,愛民愛臣的好形象。二曹操在書中重用賢能,下禮賢士,才智多謀等好方面卻被忽略了。

《三國演義》我看到了政治的波詭雲譎,敵人的險惡用心,智者的能言善辯,慧者的大局精神。妙哉,人生得意盡如此,幻化夢中我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