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春秋左傳讀後感

讀後感2.15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秋左傳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秋左傳讀後感

春秋左傳讀後感1

春秋佳作,道破諸侯爭霸,寫盡滄桑歷史,推究天地之本。入德之門,透橋風雲戰事,彰顯聖人之禮,探求民生之基。此書妙也,凝聚諸子風流,體悟世事變幻,有言道,“左氏敘事,紛者整之,孤者輔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運化之力,斯爲大備”。果真如此。

《春秋左傳》這本書記敘了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時期各重要歷史事件,從東周遷移到三家分晉,春秋時期雖然互相爭戰,但不失禮信德行,這是我對春秋時期感興趣的原因。各諸侯互相爭戰,才成爲霸主,但他們時刻不忘修身,修行,修德,這是難能可貴的。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重耳落難時受到楚國的優待,當上君主也不忘諾言,避三舍,晉文公就做到了守信。

《春秋左傳》中每一個故事都有一個道理。在爲人處事時這些道理就會發揮用處,像“晏嬰叔向論齊晉季世”這篇文章,透過齊國疋相晏子與大夫叔向的交談來反應春秋末期的社會現象。晏子說:“山上的木材運到市場,價錢不比山上高;魚鹽蜃蛤運至市場,價錢不比海邊高,百姓的人才財一分爲三,兩分歸於公室,只用一分維持生計。”而叔向也嘆息“我們公室也是末代了。戰馬不駕戰車,卿不統領軍隊,公室的戰車沒有御手和車右,步兵沒有得力的長官,而王室愈加奢侈,百姓睏倦疲病,昔日能隨便發出萬餘的百金,王室卻還用着千金、萬金之類的額票。”作者透過幾句話便寫出了不用賢者的後果,實爲妙筆,也讓世人知道一心貪圖享受,即使再多的財力也早晚會枯竭的。

《春秋左傳》,實爲絕筆,不得不看。

春秋左傳讀後感2

《春秋左傳》,剛開始看的時候,這本書實在晦澀難懂,看着一個又一個的文言文,我想當然地理解着,可是看着看着就看不通了。好在有註釋與翻譯,理解倒是沒問題的,就是閱書進度緩慢,還特別消耗精力。

書中的前幾任君王,在描繪上可以說是平凡無所奇。畢竟是編年體的史書,一件動搖國之根本大事,只用幾行字就講完了。而那些文字背後的腥風血雨、謀權弄術、前恩後怨,我總是放下書本再緩緩回味時,才品嚐得到。

書裏人物你方唱罷我登場,你一句,我一句,你一槍,我一劍,勾勒出一樁樁連綿的王朝恨事,那些恨事讓我一點一點地着迷,一點一點地淪陷,恨不能一窺所有。

書中鄭莊公給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它是一位亂世梟雄,是一位傑出的謀略家,也是一個滿懷野心的君王。從權利慾望的角度看,鄭莊公是一個成功者,是一位能人。可是在道德上,書中卻給了他一個“有失教誨”的批評,批評他在對待叛亂的弟弟身上有失教誨。

由此可見,春秋時期就已極重視道德的修養。史書沒有因爲鄭莊公在處理他弟弟的叛亂之事上是勝出者,而大肆諂媚褒揚。史書從道德的角度客觀、公正地批評了鄭莊公有失教誨。

的確,書中在記載鄭莊公與其弟的事情上,完全沒有鄭莊公對弟弟的教誨的記載,哪怕是隻言片語都沒有。有臣子曾提醒鄭莊公,‘其弟弟自幼受寵,又有母親扶持,且還心懷大志,日子久了畢生異心,讓鄭莊公提早提防與教導’。而莊公對臣下的提醒只回應了一個意思“多行不義必自斃”。

莊公成竹在胸,其弟弟的.一切他早已瞭如指掌,他甚至完全不正視其弟弟的威脅,反而給人這樣一種感覺“他故意放縱弟弟謀反,最後一鼓而破之,讓他的弟弟最後遠走他鄉”。

這就是莊公的人格,從權利角度看,他沒什麼問題,可從道德的角度看,他有僞君子之嫌。因爲,假如他對弟弟加以控制並引導教誨,或許他與弟弟之間能避免一戰。

現今,莊公是很多的。組織之中不乏有一種人,當他明知你所做的是錯的時候,他不提醒你,而當你錯到盡頭的時候,他纔來批評你、指導你、美其名曰:“拯救你”。誠然受恩於人,不該枉自揣測,可這樣的現象還是有的。很多做事的方式於理可通,於德卻未必通透,莊公真是發人深省。

德於內,而彰於外,無論做人做事是多麼世故圓滑,多麼無可挑剔,最終仍逃不過道德的品評。君子、僞君子心自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