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高效能人士讀後感

讀後感1.62W

讀完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掩卷沉思,感觸頗深。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高效能人士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高效能人士讀後感

高效能人士讀後感篇1

本書將七個習慣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個人的成功,個體如何從依賴走向獨立;第二部分則是公衆的成功,如何從個體的獨立走向羣體的互信互;而第七個習慣則是要求透過不斷的更新來尋求更多的成長。簡單說七個習慣爲:

積極主動

那當我們回首往事的時候,我們會羞恥嗎?或許會,因爲也許你要怪自己當時爲什麼沒有積極主動的去爭取機會,而是在空等機遇垂青。當看完積極主動這一習慣時,有一種心得很簡單:不用等往前走了那麼一大段路再來扼腕回首,現在就該積極主動地去爭取機會。

在學會做到積極主動的同時,不要忘了遵循原則,沿着上一棒傳遞的方向:學會自我領導、清晰個人使命。

列一張使命宣言、定一個生命中心,這是實現自我領導的第一步: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以終爲始

“以終爲始”的習慣可以適用於各個不同的生活層面,而最基本的目的還是人生的最終期許,它是以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創造的原則爲基礎的。所有的事物都有心智的即第一次創造,和實際的即第二次創造。我們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心中構想,然後付諸實現。

要事第一

工作生活中我們會有很多事情,響不停的電話鈴聲,回不完的電子郵件,理不清的來龍去脈。作者在書中畫出了四個象限,提供了六標準和四步驟,指明瞭要分清什麼是重要的事情,告誡說要把重要的事情擺在第一位。希望透過學習和實踐,我們這些讀者能夠找到實現自我管理的好方法。

積極主動添加成長動力,自我領導指明成長方向,自我管理理清成長重點。當培養出前三個習慣的時候,一個人的成長也就從依賴走向了獨立。

雙贏思維

我們有雙贏思維,我們要雙贏。但,有一點很重要,你理解對方想要的"贏"嗎?你的"贏"又被對方理解了嗎?可見,彼此間的相互理解對成長及成功是多麼重要。

學會傾訴與聆聽是理解他人、被他人理解的很好的方法。在一個可以充分表達自己、自由溝通的環境中,很難想象還會有多少人出來高呼"理解萬歲"。

知彼解己

人們高呼"理解萬歲",是因爲還有太多的"不被理解"隱藏在背後。我們有雙贏思維,我們要雙贏。但,有一點很重要,你理解對方想要的"贏"嗎?你的"贏"又被對方理解了嗎?可見,彼此間的相互理解對成長及成功是多麼重要。

學會傾訴與聆聽是理解他人、被他人理解的很好的方法。在一個可以充分表達自己、自由溝通的環境中,很難想象還會有多少人出來高呼"理解萬歲"。

統合綜效

我們要雙贏,我們開始相互理解,我們該開始協同合作。綜合分析你我的方法和我們共同的目標,然後協同研究達成目標的最佳途徑。這時候,1+1就不僅僅是等於2。協同合作可以取長補短,博採衆長,變阻力爲助力,最終實現雙贏的結果。

當許多獨立的個體抱着雙贏的態度,彼此傾聽理解,然後協同合作一致努力,他們所產生的向心力將爲他們帶來公衆的成功。

不斷更新

企業先開發出一個資訊化系統,然後在實際應用中不斷優化、完善,最終滿足企業的資訊化的需求。當企業的需求發生變化時,這一資訊化系統再透過不斷的優化、完善來滿足新的需求,如此循環發展。人生的成長又何嘗不是如此。當我們達成某種成功,畫好某個成長的圓,我們又得透過不斷的鍛鍊、磨礪,再爲某種成功努力。

七個習慣是關於個人成長和管理的,這是一般教育裏所沒有的;七個習慣在於強調品德,讓我們以富足的心態看待世界,以雙贏的意識與人合作,以傾聽的方式與人交流;七個習慣鼓勵人們確立自己的使命宣言,爲自己建立在原則的目標基礎上而奮鬥!所以,請,開啟這扇“改變之門”吧!讀書的根本目的是爲了學習前人和他人的經驗,是爲了把握更多有用的知識和技能。

只有把從書中學來的東西用到實踐中,才能真正達到讀書的目的。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會透過不斷的努力和探索,透過培養這七個習慣,我相信我可以循序漸進地獲得不斷的進步,逐漸成長爲一位真正高效能的優秀人才。

高效能人士讀後感篇2

讀完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掩卷沉思,感觸頗深。俗話說:“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極大的影響,因爲它是一貫的,在不知不覺中,經年累月影響着我們的品德,暴露出我們的本性,左右着我們的成敗。書中論述的七個習慣不僅僅對於高效能人士有價值,也是人生自我修煉的信條,是非常精闢和正確的人生道理。它表達的是一種新的思想水平,強調以原則爲中心,以品德爲基礎,要求“由內而外”地實現個人效能和人際效能。

作者把習慣定義爲“知識”、“技巧”與“意願”相互交織的結果,知識是理論範疇,指點“做什麼”以及“爲何做”;技巧告訴我們“如何做”;意願促使“想要做”。要養成一種習慣,三者缺一不可。所以說如果想養成一個好的習慣,要透過不斷地閱讀和觀察總結來學習更多的規律和方法論,同時也要注意多實踐,來獲得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打破思維定式,積極向上,讓自己有意願去做一些應該做的事。

書中所論述的七個習慣是密不可分的整體,相輔相成。

習慣一:主動積極——個人願景的原則,即採取主動,爲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爲負責,並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創造改變,積極面對一切;

習慣二:以終爲始——自我領導的原則,個人、團隊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願景和目標,並據此塑造未來,全心投注於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係及目標之上;

習慣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要事第一即實質的創造,是你的目標、願景、價值觀及要事的組織與實踐;

習慣四: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雙贏思維是一種基於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意,鼓勵我們解決問題,並協助個人找到互惠的解決辦法,是一種資訊、力量、認可及報酬的分享;

習慣五:知彼解己——移情溝通的原則,當我們改變以回答的心態,而以瞭解對方的心態去聆聽別人,便能開啓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關係,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氣,能平衡兩者,則可大幅提升溝通的效率;

習慣六: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統合綜效是創造第三種選擇,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種遠勝過個人之見的辦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使整體獲得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效。

讀書使人進步,這本書讓我學到很多東西。僅有事業成功只能算成功了一半,唯有兼顧事業、家庭、人際關係、個人成長等人生其它層面的和諧發展纔是真正的成功。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一定要有一個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做任何事情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把要事時刻作爲第一位,避免被偏見、情緒所左右。

另外要有雙贏的思想,做到誠信,成熟和自信。在工作中要注意與人的交流合作,如遇到兩人意見不同時,要多與人溝通,在分歧中尋求收穫。因此,我們在學習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時,重要的是一天一點實踐,一天一點努力,才能提升自己成功的高度。最怕看書時一陣激情,結果轉眼就又恢復了原來的自己。

在不斷實踐“七個習慣”的過程中,完善自我。自我提升和完善是一種原則,也是一個過程,一個在成長和轉變之間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一個人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

高效能人士讀後感篇3

時間過的真快,一晃兩年過去了,這兩年,馬不停蹄的畢業、工作、戀愛、生活。從一個職場小白變成一位都市白領,從不懂生活到現在開始學着去平衡工作和生活。期間,有過挫折和無奈,有過驚喜和歡快,經過生活的洗禮,身上的書卷氣少了很多,迭代成對生活的堅毅和熱愛。這兩年,一切的經歷和閱讀都內化爲一個詞——閱歷,這些閱歷讓我突然懂得:比成功更重要的是塑造性格。

提到成功這個詞,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名利和物質,諸如腰纏萬貫,揚名立萬,拜將封侯,卻極少有人會提到身體的健康、人格的完善、個人的成長、家庭的和睦,畢業兩年混跡職場,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工作究竟是爲什麼,難道僅僅是找一份養家餬口的事情做,還是有其他?直到有一天聽到一句話看到一本書,讓我瞬間頓悟,我渴望成功,但是年輕人要追求的更多應該是:持久成長的能力。

這一句話是我的直屬主管告訴我的:你還小,只要不斷成長,學到了本事,賺錢,賺大錢那是遲早的事情。

習慣一: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我們都喜歡積極主動的人。

剛剛入職那會兒,作爲一個新人,什麼都不懂,但是領導吩咐下來的事情是一定是要辦妥的,剛剛畢業,多少有點年少輕狂,當時記得很清楚,當接到任務的時候,一個人坐在工位上自己琢磨,但是怎麼着結果都達不到領導的要求,這個時候,我的師父直截了當的告訴我:你一個大老爺們,做事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觀意識,你自己不積極主動的請教,難道還等着我反過來找你不成。這一下如醍醐灌頂,馬上抱着個本子,也不怕別人說我無知,到處請教,自己悶了3天的問題,經過別人的指導,半天就給搞定了。

經此以後,積極主動成爲做事的第一法則,採取主動對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爲負責,並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正如書中所說:積極主動的人是改變的催生者,他們摒棄被動的角色者,不怨天尤人,發揮了人類思想獨特的稟賦,自覺,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識,同時以由來愛的方式來創造改變,積極面對一切,他們選擇創造自己的人生,這也是每個人最基本的決定。

習慣二:以始爲終,我們都喜歡大小事宜都有個。

我們的身邊總是有這樣的人:嘴巴上說的好好地,什麼時間要把什麼事情給做好,可是總是沒有下文;我們也經常遇到這樣的事情,剛開始的時候各種勢頭,各種計劃和願景,可是最後的'結果卻是,不了了之,連一個失敗的結果都沒有。我們老祖宗有一個經典的詞來形容這種事情:虎頭蛇尾。

誠如書中所言: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的創造,先是在腦海裏醞釀,其次纔是實質的創造。大事小事,都要有個結果,做事,我們最想要的狀態是,凡事都要形成閉環。這樣,我們才能從成功中得出經驗,從失敗中獲取教訓。性格塑造,我們需要以始爲終。

習慣三:事分輕重緩急,我們當下要做的永遠是要事第一。

剛剛入職那會兒,事情繁雜,忙忙碌碌,恍恍惚惚,每天像個陀螺似的不停的在轉,可是就是效率低下,做不出來成績來,還被領導和客戶兩頭訓,簡直是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後來被領導訓了一次,但是也教了我不少:重要而且着急的事情馬上做;重要但不着急的事情次要做;不重要且着急的事情可以協調資源讓別人幫忙做;不重要且不着急的事情最後做。瞬間頓悟,至此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有一個神奇的定律是“二八定律”,我們回過頭去看,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些決定,以及關鍵性的事情占人生的20%,而剩餘的80%的事情是次要的;對於一個企業而言,有80%的效益是由20%的關鍵性人創造的。不管是生活還是職場上,我們一定要樹立要事第一的做事原則。

正如書中所言,你的目標,願景,價值觀及要事處理順序的組織與實踐,次要的事不必擺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到第二,無論迫切性如何,個人與組織均要更多聚焦要事,重點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

習慣四:共享經濟的時代,每個渴望幸福都要有雙贏思維。

我們的生活中更多的人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在思考別人的心理,評價別人的行爲,真正意義上做到換位思考的人幾乎都是自帶魅力的,在人羣中他們也更加受到歡迎,因爲明白換位思考的人都是“雙贏思維”的積極踐行着。生活中這樣的例子真的是不勝枚舉,史蒂芬·柯維在書中就舉了一個自己經歷過的事情:

有次他去坐地鐵,有幾個孩子不停的在打鬧,根本一刻都不得閒,而坐在他旁邊的家長對孩子的這種行爲既不阻止,也不言語,乘客對此嗤之以鼻,柯維忍不住說了一句:“先生,你的孩子太鬧了,可否請你管管他們?!”

那人擡眼看了看柯維一眼,如夢初醒般說道:“是啊,我該管管他們,他們的母親一個小時前過世了,我們剛從醫院出來,我手足無措,孩子們大概也一樣吧。”

就在這一瞬間,他的思維轉變了,並積極的詢問他:“您的夫人剛剛過世麼?我感到很抱歉!您願意和我談談嗎?或者我能爲您做些什麼?”就這幾句話,這一切都變了。

生活和職場中,不是隻有敵人和自己人,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針對這紛繁複雜的世界,雙贏思維是一種基於互敬互求互換的思考框架與心境,目的是分享更多的機會,財富及資源,鼓勵我們解決問題。

習慣五:知己知彼不僅僅可以百戰不殆,知彼解己。

市面上“成功學”大行其道,在競爭的充分引導下,我們看重的永遠是“輸贏”,不知道有多少回,我們不能夠和同事同學、至親至愛的人坦誠的分享我們的成功與失敗,尤其是工作之後,因爲利益和競爭的關係,我們不能直面我們的內心,在談話中我們也沒有全神貫注的聽別人在講什麼,而是急於思考我們接下來應該怎麼回答,輸贏在我們的心目中佔據了太多的位置,導致我們不能好好的去卸下心理防備,坦然而談,不懂得別人,也更加不能直面自己的內心。

如柯維所說,當他不再急切回答,以誠心去了解和聆聽,別人便能開啓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關係,對方獲得理解後。會覺得受到尊重與認可,雙方對彼此的瞭解也就更能促進溝通,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氣,能平衡兩者,則可大幅提升溝通的效率。

習慣六:世界上不是隻有非此即彼,綜合綜效有時高效。

由此去和客戶談點事情,因爲一個條款雙方不能滿足對方,僵持不下,儘管氣氛還算緩和,但是這個事情已經快到了談崩的狀態,就在上洗手間的期間,我打電話彙報了這個事情,直接了當的問老大:這個條款還有沒有變更的可能?他直接回答:完全變更是不可能的,但是在原則不變的情況下,可以酌情修改,你就按照這個態度再談一次,要是對方也可以讓步,就直接簽署吧。

按照這個方式,我再去聊,最後對方都作出了讓步,促成了這件事的最終達成,從目前來看,正是這次雙方的讓步,讓雙方更加信任對方,也促成了後續更多的訂單。

這個方式,柯維將其定義爲:綜合綜效,這種方式談的是創造第三種選擇積分,不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創造第三種更好的辦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瞭解了彼此,甚至還稱讚彼此的差異,欣賞對方,解決問題及把握機會的手法,個人的力量是團隊和家庭統合綜效的基礎,能使整體獲得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效實績。

習慣七:每一個人都是有一個操作系統,需要不斷更新。

每個人的“操作系統”,大概由概念與關聯、價值觀與方法論、實踐與踐行三個板塊組成,人的大腦是神奇的,不僅“軟件”可以升級,硬件也可以自主的升級,任何一個心智健全的人,都有一個自己一套的“操作系統”,可是時代在變化,我們要是不更新自己的操作系統,那邊會被時代這個大的背景所拋棄。

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工作組成了我們生活的基本面,我們剛剛提到了7個習慣,只有不斷更新自己這個習慣,才能提升其他六個習慣的實施效率,方可打造一個完美的自己。

我們的世界每時每刻都在發生着巨大的變化,生活和職場變得更多元,更緊迫,對我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上的七個習慣,希望可以幫助你塑造性格,擁有高效和幸福的人生。

標籤:讀後感 高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