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合集10篇

讀後感1.32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相約星期二》讀後感合集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合集10篇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合集10篇1

這個暑假沒什麼事做,就打算像老師說的開始來沉澱自己。起初,拿到《相約星期二》,應該在必然之中吧,因爲它在網上被評爲教師必讀的書籍之一。

我特意選了星期二來讀這本書,早上看了五頁就困得要死,於是睡覺了。直到下午,周圍安靜下來,我又毫無睡意就又拿起這本書來讀。

一個老人,一個年輕人,一本講述人生的書.作者米奇.阿爾博姆在畢業以後忘記了曾經的夢想,也忘了自己在畢業典禮後曾答應莫里教授要保持聯絡的諾言。在畢業後的十幾年裏不斷地工作,不斷地做兼職。直到有一天,在廣播裏聽到曾經熟悉的名字,知道莫里教授的時日不多了。於是前往莫里教授家裏探望,兩人相約在莫里教授活着的每個星期二,兩人見一次面,由莫里教授親自授課,學生是米奇,課的內容是討論生活的意義。

他們一共度過了十四個星期二,但並不是每個星期二談論的內容我都有感觸,可能是我的經歷還不夠,未能貼切地感受到作者的用心。莫里教授對死亡的態度真的很讓我敬佩。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想到如果我在這美好年紀要怎樣面對死亡。如果我離去,沒有愛人,沒有朋友知道我離開,沒有過孩子,沒有過努力,甚至可以說我還沒有見識到社會就已經離去,是會有遺憾的,因爲我對這個世界沒有一點的體會。而書中講到的最後一天是這樣度過的:早晨起牀,進行晨練,吃一頓可口的,有甜麪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後去游泳,請朋友們共進午餐。然後去公園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麗的小鳥,盡情地享受久違的大自然。我還在羊皮卷裏讀到過相似的最後一天。最後一天,這些智者都選擇過最平凡的生活。最平凡的生活,正是很多人都忘了的生活,人們總是在追求着一些東西,覺得如果沒有了追求生活就回歸於平淡,就是一種躲避,於是我們沒有問問自己這是我們想追求的嗎?還是人云亦云?在盲目的追求過程中漸漸地忘記了更重要的東西。在生命走到盡頭的時候,繁華褪盡,迴歸真我,原來平凡的生活纔是我們想要的生活。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合集10篇2

沉默,無限的沉默。一個老人,或者說一個社會學教授,臨終前的十四堂人生課。在這裏我將它簡單的羅列一下:第一個星期二——談論世界、第二個星期二——談論自憐、第三個星期二——談論遺憾、第四個星期二——談論死亡、第五個星期二——談論家庭、第六個星期二——談論感情、第七個星期二——談論對衰老的恐懼、第八個星期二——談論金錢、第九個星期二——談論愛的永恆、第十個星期二——談論婚姻、第十一個星期二——談論我們的文化、第十二個星期二——談論原諒、第十三個星期二——談論完美的一天、第十四個星期二——道別。我不知應當如何形容這本書,因爲它富有太多太多的東西了。

有一位悲觀學家說:“人一出生,就是爲了走進墳墓。”我想如果每一個人都那麼想,那麼這個世界將是何等的冷漠。我們就像一個個牽線的木偶,在人生的大舞臺上匆匆走過。莫里教授,不,我錯了,莫里教練——以一個樂觀豁達的心態詮釋了人生的美麗,否定了那一句:“人一出生,就是爲了走進墳墓。”剛開始看的時候,我還可以平靜的觀看(我是在網上看的),之後就再也平靜不下來了。我同步的開啟我的博客,一看到好的句子就記錄下來。在以後,我的心靈防線完全崩潰,開啟音樂盒,藉着音樂,讀完了全文。我這才體會到書中作者爲何會放棄自己的一切,並不止一次透露——“我被融化了!”是的,不僅僅是作者,我也如此!

人一生匆匆而過,想要銘記的太多太多,我想如果你有像莫里教練一樣的豁達開朗,一切就夠了,就夠了!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合集10篇3

《相約星期二》這本書,是一位七旬的社會心理學教授莫里老人,在罹患ALS纏綿病榻的十四周裏,生命垂危之際,給他的學生米奇講授的一堂有關生死、家庭、感情等的人生課。相信,每個讀到的人都會有自己的感悟。

而我,最深的感動是在看到書裏,學生米奇向莫里老人提出一個問題:

如果你現在健健康康,你夢想中完美的一天,你會做些什麼?

“我想想……早晨起牀,進行晨練,吃一頓可口的、有甜麪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後去游泳,請朋友們共進午餐,我一次只請兩個,於是我們可以談他們的家庭、談他們的問題,談彼此的友情。然後我會去公園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麗的小鳥,盡情地享受久違的大自然。晚上,我們一起去飯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麪食,也可能是鴨子——我喜歡吃鴨子——剩下的時間就用來跳舞。我會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後回家,美美地睡上一個好覺。”

米奇問莫里,“就這些。”

就這些。

我在那份感動裏,腦子裏來回飄着的是毛不易唱的《平凡的一天》這首歌,截取一小段歌詞:

每個路口花都開在陽光裏

小店門前出來好聽的戀曲

不用太久就能走到目的地

人來人往滿是善意

這是最平凡的一天啊

你也想念嗎

不追不趕慢慢走回家

就這樣虛度着年華

沒牽掛

只有晚風輕拂着臉頰

日落之前斜陽融在小河裏

逛了黃昏市場收穫很滿意

朋友打來電話說他在等你

見面有聊不完的話題”

人生的話題太過深廣,書看過後的感觸沒多久可能就會被生活的慣性沖淡,但,我們可以牢記睿智的莫里教授告訴我們的臨別贈言:生活中從來沒有”來不及“這個詞。他直到說再見的那一天都還在改變着自己。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合集10篇4

也許是人生的卷軸剛剛翻開的緣故吧,我總是問自己:“人爲什麼要活着?”、“人生的意義在哪裏”,“爲什麼我活着,有的人卻死了?”這是十幾歲歲左右的人最愛問的問題。到了爸爸媽媽的年齡,人們大多已經爲家庭奔波的不成樣子了,不屑或不敢再問這樣的問題。但是,在一些意想不到的時刻,它還會悄然從心底冒出。這千古之謎,有誰能說得清楚呢?就是那些大哲學家,他們的回答也常常十分高妙“仙答”卻並不解決我們凡人的問題。一位老人,在臨終之前,透過他的學生,向我們提供了一份人生的答卷。

當時買這本書時,並不是因爲寫着餘秋雨的推薦做序,而是這個問題深深地吸引了我,人生剛開始,更渴望瞭解人生。

有的人在突如其來的災禍中死去,或在某個黑夜裏靜靜地離開,中國人會面無表情地說地說:好,好,至少不是在開膛破肚時去的。但是,當得知了自己在某一天會離開這個充滿眷戀的世界時,這時他的心理大概可想而知,有人顫抖,有人飲泣,有人崩潰,有人在癡癡的笑,也有人未服從命運的安排,自己在大限之前解決了自己。因爲,人們所說的“受罪”不僅是病痛的種種折磨,更是等待死亡的種種心態,因爲等死的時候,心裏永遠比死的一剎那更痛苦。所以,中國傳統文化中提及的因果報應,如果有個人此生成就了種種善舉,那麼他最好的結局就是“無疾而終”。

當我們兩隻腳踏上人生的起點時,終點就是死亡。無論偉人還是凡人,終究是會死去的。後來莫里老頭兒很瀟灑地走了,而他爲了學生做的備課內容還沒有教授結束,他在天國看着人們,看着人們是否在翻看他的備課筆記,也在看着人們是否接受了他教授的精神。

所以,這本書的最後一句,作者留下的文字是:

“這門課仍在繼續。”

“我已經踏上了最後的旅程——人們要我告訴他們該怎樣打點行裝。”莫里說。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合集10篇5

我不喜歡莫里,儘管他那樣的人很難得,如果碰到的話我肯定也會爲那樣的人所觸動、引發各樣的情緒,被他的魅力所折服。還好書籍給了“離他很遠”這種理所當然的心理距離。他看似完美,因爲他正是非常邪惡,他的真誠爲目的服務:永生。一個終生的教師,這看起來很感人,我在其中看到的卻是“一個總是試圖教化他人的人”,這是很危險的。人必然會受自己的經歷所限,也總有與主流追求的價值觀相悖的時刻,“沉迷物慾”與“追求情感”並不總是主流,甚至“成爲一個正直的人”“幸福的人”也不總是主流。人們在現實裏多有掩飾,一個追求精神的人也可能表現出沉迷物慾的樣子,說到底用語言將行爲道德化分類本就是不合理的,那意味着總有人被否定。

這本書讓人不安的也在於此:看似你無法否認的真理,又時常顯示出對另一些的壓迫。而作爲擁有話語權的人,他的聲音必然使另一些聲音被淹沒,即便另一些聲音並不主流,甚至卑劣,那也是人類的情感,並且某個時刻表現出不被主流認可的卑劣的人,並不是那個人的全部,他也不應該因爲那樣的時刻而被予以一種俯視的同情。舉個例子大概是:你覺得嫉妒不好,爲了幸福我應該避免將它看得太重。而我理解的是:你覺得嫉妒不好,我也覺得,但爲了幸福我不會選擇避免與它接觸,而是爲擁有這份人類的情感而感到一絲甜蜜,不幸是人的一部分,不幸的情感也是,究竟是承認它更容易達到幸福還是否定它更容易,就像“爲什麼非得追求幸福”一樣,如果將語言用於純粹分類,而與道德分割開來,一切會不會變得更加容易呢?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合集10篇6

“一個老人,一個年輕人,和一堂人生課”。這是寫在封面上的一句話。這句話言簡意賅,是畫龍點睛之筆。而我覺得,這不僅僅是屬於莫里與米奇的人生課,更是我們應必修的一門課。

這本書講述了一位名叫莫理的老教授,在知道自己身患絕症後,他把他的學生米奇叫來,在他最後的一段日子裏,給米奇上了最後的課程,相約在星期二上課,他們談論的話題有很多:有愛情、工作、社會、年齡、原諒以及死亡……

若在你生命中有完全健康的一天,你會怎麼做?這是米奇在莫里臨終前幾天提到的問題。對於我們,可能要回答:“當然是玩,痛痛快快的玩上一天,或睡上一天懶覺。”而莫里的回答讓人們無法料到:“我想想……早晨起牀,進行晨練,吃一頓可口的、有甜麪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後去游泳,請朋友們共進午餐,我一次只請一兩個,於是我們可以談他們的家庭,談論他們的問題,談談彼此的友情。然後我會去公園散步,看看自然的顏色,看看美麗的小鳥,盡情地享受久違的自然。晚上,我們一起去飯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的麪食,也可能是鴨子——我喜歡吃鴨子——剩下的時間就用來跳舞。我會跟所有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後回家,美美的睡上一個好覺。”現在我明白了,莫里爲什麼能在最後的日子中仍保持一種健康向上,樂觀的心態,透過他的回答,我已明瞭。

而我們,能否向莫里學習。不要對自己的得失那麼關心,不要對金錢那麼在意,當我們仍沉溺於追夢的幻想中時,多少時光偷偷的從我們身旁溜走,而我們卻渾然不知。正如朱自清在《匆匆》裏寫的那樣:“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裏,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裏的我能做些什麼呢?”是否能夠仔細地思考一下現在,努力把握現在,只有現在,纔是成功的關鍵。只有把握住現在,纔有可能把握住未來。

而莫里與米奇談論的,不僅僅只是這些,還有更多的人生話題需我們仔細思考……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合集10篇7

在韓國電影《奇怪的她》裏面,有個老人咖啡廳,一位老奶奶總是悉心打扮,努力表現自己,要贏得一位老爺爺的'歡心,而那位老爺爺,一直默默呵護、追求着另一位奶奶,他也不會在女兒面前掩飾自己的情感。聽結束美國遊學的朋友講述她的體悟,最難忘的是她說見到一位“烈焰紅脣”的時髦老人,自信地從她身旁走過。在日本旅行,我常常會有“偷拍”的慾望,那種時刻通常在我遇見一位穿着淺色系襯衫或裙裝、抹着口紅、描着淡眉的老奶奶時發生,“偷拍”不成,我就乘坐車的時候,仔細端詳她們,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老者可以如此賞心悅目。

這些關於“美麗老人”的場景與認識在我以前的見聞裏是未曾出現的,在我們的文化裏,“老”通常是“年老色衰”,是“累贅”,是“恐懼”,那句“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俗語也不常聽人提起。想想等到自己到了黃髮之年,如果也被視爲“負擔”,或是自怨自艾,等着生命逝去,甚是悲涼。年輕時努力善待自己的我,如何善待年老的我?

試着享受做嬰兒的過程吧,試着告別二十二歲的淺薄,享受衰老帶來的成熟吧。《相約星期二》的莫里教授用他一生的閱歷,在死亡將至時,優雅地展示出一位長者的智慧。因爲知死,所以懂生,因爲想要看到六十五時豐盈的自己,所以纔在年輕時認真過活得充實而有意義。

渡邊淳一在耄耋之年時疾呼:請將經歷了漫長人生和歲月磨礪,心靈深處潛藏着光芒的人們稱爲——“白金一代”!並喊出白金一代的誓言:我們,不被世俗左右,充滿好奇心態,追求人生所愛;不惜讚美他人,不忘自賞自愛,優雅灑脫有點“壞”!他自己便是“優雅老去,愛到一百歲”的踐行者,77歲時仍在戀愛。

不以年老爲桎梏,不因年老生偏見,生命之火未熄滅,生活的權利就不該被丟棄。誠然無論是日本還是美國,“白金一代”的價值體現有其經濟依託。我們的社會“恐老”也是在恐“養老”。但我還是相信,如果不想象另一種可能,怎麼能讓今天有所改變,哪怕只是變好一點點呢?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合集10篇8

《相約星期二》寫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主人翁是一個叫莫里的老教授,年邁之時得了絕症後,老教授所感受的不是對生命即將離去的恐懼,而是希望把自己許多年來思考的一些東西傳播給更多的人將這輩子最後的一堂課教給了自己的得意門生--米奇。米奇是一個體育專欄的主持人,在大學畢業十五年後的一天,在電視上偶爾得知自己在大學時期最要好的教授得了絕症後,米奇匆匆趕去看望了這位十多年沒聯繫過的老師,而老師卻決定將自己人生最後一堂課教給自己的得意門生,二人相約每個星期二上一堂課。於是,每星期二,這位學生坐飛機飛行七百英里,趕到病牀前上課,這門課教授一共講了十四個星期。在這十四個星期裏,他們聊到了人生的許多組成部份,如何面對他人,如何面對愛,如何面對恐懼,如何面對家庭,以及感情及婚姻,金錢與文化,衰老與死亡,最後一堂課便是莫里老人的葬禮,整個事情的過程,以及這十四堂課的筆記便構成了這本《相約星期二》。而這本書在美國一經出版便轟動一時,曾經連續四十週被列入圖書銷售排行榜。

書裏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莫里老教授所呼籲要擯棄的東西,正是我們社會所追求的,包括作者米奇,他畢業後努力追求的正是老教授宣佈要擯棄的。莫里老教授告訴米奇要建立自己的小文化,真的很佩服這樣一位老人,在這個人人都在追求物質,權位,虛名的社會,他能在遵循文化的一般性生活準則上建立自己的文化,而且在臨死之前還能爲呼籲阻斷這種文化灌輸而努力。當然,此書裏面莫里老教授還提到很多值得讓你深思生活的意義的話題。就是這樣一位普通的老師,將了一輩子課,把最後一堂課留給了後人,深思人生的意義…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合集10篇9

這種問題,那些大哲學家也不能解釋出來我們平凡人的問題。(正如餘秋雨在序言中所說:大多數智者都躲避人生這個問題!正因誰也不敢說自己是人生問題的專家。)

莫里用自己生命的殘燭照亮了米奇,光亮照進了米奇的心裏,米奇爲這微弱的光感到悲傷。

可莫里幽默親切的話感染了米奇,讓米奇對死亡沒有了恐懼。

莫里的燭光越來越弱,米奇心中對生命的熱情越來越旺。

莫里漸漸影響着米奇,影響着周邊的人,還有讀了這本書的人!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合集10篇10

曾聽說,有一本叫做《相約星期二》的書在美國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我慕名看了這本書。沒想到,我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故事其實很簡單,作者米奇,像許許多多有事業心的人一樣,努力工作,拼命賺錢,逐漸在對金錢的慾望中迷失了自己,直到他遇見了大學裏的教師,已身患絕症的莫里,兩人相約於星期二,共同繼續從前的課程。

莫里老人用瀕臨死亡者的內心體驗,指導着人們如何面對生活。他說,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與生活講和;愛是人類一生都該追求的最高感情;最完美的一天並不要怎樣的奇異、奢華,而是簡單、輕鬆和快樂;他還告訴人們錢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的真實感情

我不知道怎樣形容我的感受,我只是覺得在看多了江湖中的恩愛情仇,催淚彈似的偶像書籍後,這本書給了我不一樣的感受,我開始明白了這本書爲什麼如此受歡迎。因爲現實社會有時候太浮躁了,人們都在忙碌、彷徨,爲功名利祿而奔波,忽略了內心深處真正的感受,所以內心空虛卻又不知道爲什麼,而莫里的生活恰巧填補了他內心的空擋,所以莫里與他的人生觀,就開始被人們接受和喜愛了。

而且,莫里也給我們帶來了對生命的反思,真正的智者不僅僅勇往直前,還要不時停下腳步,回頭看自己走過的路,反思一下從前的生活。莫里也說,很多人在忙着工作,他們有了錢、房子、車,可是他們在精神上卻一貧如洗。

書的高潮以莫里的去世而結束,人雖然已去,而話語猶存,這本書讓我知道怎樣在平凡中尋找快樂,讓我知道如何在繽紛的世界裏永遠保持一顆純潔而寧靜的心。

莫里已去,但我知道他的生命正在以另一種方式延續,我想,我會用自己的一生去學習、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