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夜鶯與玫瑰》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

讀後感5.54K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夜鶯與玫瑰》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夜鶯與玫瑰》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

《夜鶯與玫瑰》讀後感1

前幾天,我看了些王爾德的作品,名叫《夜鶯與玫瑰》。我發現王爾德這個作家寫的童話都是按實際情況寫的,比如,在《自私的巨人》裏雖然巨人是假的,但是最後那個巨人老死了,我們可以把這理解爲死是真的。王爾德的作品不像卡爾維諾寫的童話,每一次都是快樂圓滿的結局,比如,王子和公主結婚之類的事。

看到一段王爾德的軼聞,上面寫道:“那時還是夏天,是在城堡裏吃茶的時候見到的。公爵夫人當時從一個大花瓶裏拿出了一枝盛開的玫瑰花。她聞了一下玫瑰花的清香,就把花輪流往下傳,花香馥郁,色彩豔麗,使每一個人都聞之銷魂。當輾轉傳到了王爾德的手裏時,陽光正好從窗子直射過來,花兒更顯得分外嬌豔,詩人猛烈地嗅着花香,但突然間,他將花瓣片片撕碎隨手扔出了窗外!對他這種大不敬的舉動,大廳裏頓時激盪一股憤怒的情緒。王爾德面對人們的不滿,說道:‘眼看一株玫瑰花行將凋謝,難道你們不感到太淒涼了嗎?’人們頓時寂然無語。”

從這段文字裏看得出來,王爾德還是一個做事情一點也不猶豫的人。別人與他都很欣賞的東西,王爾德卻會用一種不同的思維來對待它,他的思想也不會一直留戀在這樣東西上。

在《夜鶯與玫瑰》這一篇作品裏,作者在寫的時候,肯定一點也不猶豫地直接安排在故事裏的夜鶯應該爲了一個男人要一朵紅玫瑰獻給心上人的慾望而犧牲自己。王爾德不會想:讀者要是看了會不會就不喜歡我的作品了呀,或者覺得這完全是個悲劇呀……他都沒有想過,他只想他怎麼寫才能讓自己滿意。

他又是一個很古怪的人,在那篇軼聞裏他突然把一枝美麗的玫瑰撕碎了,大部分人肯定也不知道是爲什麼,所以會表現得很憤怒,這是爲什麼我覺得他很古怪。比如在《夜鶯與玫瑰》裏,爲什麼王爾德就非要安排故事裏的那個夜鶯爲一個男人死去呢?爲什麼最後男人高高興興地向女人請求讓她和他跳一支舞,女人卻拒絕了呢?這樣夜鶯不就是白白地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嗎?最後男人和女人誰都不高興。女人覺得男人把她想的地位太低,男人又覺得女人違背了諾言,本來答應如果他給她一枝紅玫瑰,他就可以和她跳舞。我就一直不懂該怎麼理解王爾德的思想。

爲什麼最後不能是一個圓滿結局呢?王子和公主不需要必須結婚,只要沒有人白白地死去就行!

《夜鶯與玫瑰》讀後感2

我讀了《夜鶯與玫瑰》這個故事後,十分感動,裏面的夜鶯實在上太感人了。

這個故事主要講:一個年輕學生愛上了教授的女兒。女孩說,只要學生送她一枝玫瑰就答應與學生跳舞。這個場面被一隻夜鶯看到了。它決定幫幫這個學生。夜鶯找到了玫瑰樹,可玫瑰樹因爲冬天的風雪已無法長玫瑰了。只有用夜鶯的胸扎進樹的一根刺裏並給樹唱歌才能長出紅玫瑰。夜鶯想:拿死亡換一朵玫瑰,這代價實在很高。可它又想:愛情勝過生命,再說鳥的心怎麼比得過人的心呢?

於是夜鶯飛向玫瑰樹,用胸頂着刺唱了整整一夜。突然,一朵玫瑰長了出來。可樹說,如果不再紮緊點,玫瑰花是不可能在天亮之前變紅的。於是夜鶯又紮緊了點,它的歌聲也越來越響了。玫瑰花的邊上紅了。可花芯還不夠。樹說,要讓刺扎進心臟裏。夜鶯把玫瑰刺扎進了心臟裏。一陣劇痛襲擊了它的全身。最後玫瑰花變成了深紅,花芯也紅得像一塊寶石。玫瑰花紅了,可夜鶯的歌聲變弱了,最後倒在可草叢中。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就算是小鳥也有感情。這隻夜鶯爲了學生的愛情,不惜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夜鶯與玫瑰》讀後感3

《夜鶯與玫瑰》講述的是一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一個年輕人非常想同自己心愛的人一起跳舞,而她曾經答應過,只要他送她一朵紅玫瑰,她就會同他跳舞。於是年輕人四處尋找。可是找遍了整個花園也沒找到一朵,他心碎地哭了。夜鶯知道了學生的煩惱,決心幫助學生。她用自己的胸脯抵着玫瑰刺,在月光下唱歌。玫瑰刺着她的心,她的歌聲越來越高昂,最後玫瑰被她的血染紅,而夜鶯也死在高高的青草叢中。當年輕人發現那朵由夜鶯心血染紅的玫瑰,便拿着它送給他心愛的人。可是她卻不再欣賞。而是更願意跟送她珠寶的上校好。年輕人由失望、痛苦至憤怒,將玫瑰丟進了路溝,一個車輪碾過了美麗的花……學生不再相信愛情。

一個殘酷的童話,由潔淨清新的語言表現出來,讓人感受到的是,對人生,對世界的思考以及由思考帶來的淡淡的憂傷。“我到底找到一個忠誠的情人,每夜我都在歌唱忠貞的愛情,可是我從來沒有見過忠誠的情人。每夜我對星星講述忠貞的愛情故事——現在我終於看到了一個忠誠的情人!”“我只求你做一件事,就是要你做一個忠誠的情人。”夜鶯把胸脯抵在玫瑰樹的一根刺上爲樹唱一夜的歌,這根刺將刺穿她的心,她生命的血也一定要流進樹的身體變成樹的血。這樣痛苦的犧牲,換來一朵比鮮血還要紅的玫瑰,可是她卻義無反顧地靠了上去。只因爲她相信愛情比生命更可貴,比博學更聰明,比權利更強大。所以她無悔。

可是,那朵玫瑰最終的結局,卻是少女的一句“它和我的衣服不相配,上校已經送給我很多漂亮珠寶,我要去和他跳舞,誰都知道,寶石比花更值錢”。於是它被扔到了路溝,被車輪碾過。

整個故事裏,相信愛情的也許自始至終都只有夜鶯一個。她堅信,最可貴的愛情是忠誠的。她之所以願意爲了幫助年輕人而付出自己的生命,是因爲她希望且相信年輕人對愛情忠誠。“不管哲學是怎樣的聰明,愛情卻比她更聰明,不管權力怎樣的偉大,愛情卻比它更偉大”。正因爲這時間忠誠的愛情太可貴了,夜鶯才願意獻出她的生命換來一份忠誠的愛情。就這樣,她的.生命就這樣被年輕人的輕浮浪費了。這似乎在這個故事中是必然的。因爲人類並不把愛情當一回事,而是更在乎實際。而愛情,被他們看成是“無聊的事情”。而正是因爲這樣結局的必然性,才更顯得可悲。人們心中對美好事物的嚮往與追求在實際利益前,更顯得如此渺校甚至人們內心深處本來存有的一絲春節也在現實的壓迫下被消磨殆盡。

這個憂傷的故事,是爲了喚醒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這個殘酷的故事,是爲了向人們揭示當時社會人與人之間出利益的關係的冰冷無情;這個美麗的故事,是爲了歌頌爲了心中的信仰而甘願付出一切包括生命的無私精神。這樣一個童話,用兩個極端拼出和諧的完美,給人震撼,引人深思。

《夜鶯與玫瑰》讀後感4

王爾德的《夜鶯與玫瑰》是我在一篇故事中看到的。讓我來爲你這個悲慘絢麗的故事。

其故事梗概是這樣的:一個青年學生在大橡樹下徘徊,痛苦地自言自語,說他多麼需要一朵紅玫瑰花,才能與他心愛的姑娘——教授的女兒跳舞。可是在寒冷的冬天,他是無法找到這樣一朵紅玫瑰的,因此也就無法滿足姑娘的要求和自己的願望。正當他在絕望之際,樹上的夜鶯聽到了他的哭訴,以爲這個青年是一個真正的戀人,真正懂得愛情,因此決定幫助青年。夜鶯千辛萬苦去找玫瑰樹借紅玫瑰,可是第一次和第二次碰到的是白玫瑰樹和黃玫瑰樹,第三次才找到學生窗外的紅玫瑰樹,可是紅玫瑰樹告訴它,冬天已凍僵了它的血管,霜雪已摧殘了它的花蕾,如果想要一朵紅玫瑰花,需要整夜地歌唱來造出,並用它胸中的鮮血來染紅,即用死亡來換一朵玫瑰。這個代價實在是太大了,可是夜鶯認爲愛情勝過生命,“愛情真是一件奇妙無比的事情,它比綠寶石更珍貴,比貓眼石更稀奇。用珍珠和石榴都換不來,是市場上買不到的,是從商人那兒購不來的,更無法用黃金來稱出它的重量。”因此它毅然地選擇了犧牲自己。整整一夜,它唱個不停,並用胸膛頂住花刺,一點點兒刺進心臟,用自己的鮮血成就了一朵象徵真愛的玫瑰,而它卻躺在草叢中死去了,心口還扎着那根刺。

青年學生早晨起來,發現了這朵紅玫瑰,馬上摘下它跑去見教授的女兒,根本沒去想玫瑰花的來歷。可是那女孩卻拒絕了他,說玫瑰花與她的衣服不配,而且宮廷大臣的兒子已送她珍貴的珠寶,人人知道珠寶比花更值錢。青年非常氣憤,順手把玫瑰花扔到大街上,玫瑰落入陰溝裏,一輛馬車從它身上碾了過去。他一邊說着愛情是一件多麼愚蠢的事,一邊回到自己的屋裏,拿起滿是灰塵的書,讀了起來。

這個故事篇幅不長,內容也淺顯易懂,但卻蘊含着深刻的寓意從《夜鶯與玫瑰》的結局我們可以看出夜鶯的犧牲,並不能換來真正的愛情,這種愛情本身就是悲劇的種子。

《夜鶯與玫瑰》讀後感5

《夜鶯與玫瑰》文短,好讀,引人發醒。單從愛情方面說,學生、女孩、夜鶯,三個角色三個切入點,三種愛情觀。夜鶯是一個殉道者的形象,它爲了它所信仰的愛情不惜犧牲生命,而且男學生並不是夜鶯心中所愛,夜鶯只是因爲相信男學生是個有情人,就甘願獻出生命。

夜鶯是執着的,也是理想主義的,以生命換取一朵被人取之悅人的紅玫瑰。有人說夜鶯的犧牲不值得,但換個思路去想,夜鶯爲了自己的理想與信仰獻身,莫不是一種榮耀或者歸宿。它死後,躺在亂草叢中,尖刺尚在,這莫不是一種陳述:心之所念,無關外物。

就像男學生那麼輕易的就把玫瑰扔在了街心,任由這珍貴的玫瑰被車輪碾壓。孰不知,夜鶯之信仰,本就與你無關!就像男學生當初評價夜鶯是無感情的,像藝術毫無意義,一點不實用。其實,夜鶯之感情厚重豐沛,並不以讓誰理解爲念。所以,夜鶯的犧牲,不與誰有關。

再說說女郎——女孩子,最該學會的是果斷的拒絕。男學生以自己得到了紅玫瑰爲有理,說女孩子答應過他,有紅玫瑰可以跳舞。從夜鶯找紅玫瑰的過程可知,當時當地,沒有紅玫瑰,女孩子以爲出個難題便叫做拒絕,這是不體面的,也是不禮貌的,更是一種愚弄與戲耍,如果男學生是個暴徒,女孩可能會爲這朵紅玫瑰付出代價。

所以,女孩子該慶幸,男學生能夠輕易的放棄,畢竟一直以來,情感問題最容易導致傷害與暴力。《夜鶯與玫瑰》最珍貴之處,我認爲便在於此——我們可以不追求夜鶯那樣的理想主義的愛情觀,但必須要懂得果斷拒絕,不以任何條件做任何迂迴。

《夜鶯與玫瑰》裏男學生並非真愛女郎,女郎更不是真要與男學生跳舞。男孩表面上鄙視表面功夫,但他其實也並不追求內裏,也只做表面功夫。女孩變相拒絕男孩,但卻留有餘地。這兩個人,都是自私的,也是浮躁的,更是不誠懇的。《夜鶯與紅玫瑰》告訴我們,真正的愛,既不是物質,也不是取悅,更不是犧牲與想當然。

問世間,情爲何物?大約愛情對人而言,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之物,因爲得到了,便心有玫瑰;未得到的,便常常要推倒重來或委曲求全。但如以《夜鶯與玫瑰》爲鑑,至少該明白——清醒——該算是愛情重要一課。夜鶯之想當然,男學生之表面功夫,女郎之虛榮隨便,若說個共同點,我想大約是均無清醒之意。

愛情,越是用心,越該清醒,清醒的珍惜,珍惜到可以裝糊塗,糊塗到微微一笑勝過天堂。

《夜鶯與玫瑰》讀後感6

今天,我讀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夜鶯與玫瑰》,從中,我學到了深刻的道理,懂得了許許多多的美德。

故事是這樣的:一隻心地善良的夜鶯看見一個學生正在哭泣。原來,王宮要舉行一個盛大的晚會,學生的戀人要求學生送給他一朵紅玫瑰,才答應和他一起跳舞。可是,現在已經晚秋時節了,哪裏還有紅玫瑰呢?夜鶯看到學生如此傷心,便不顧一切的去幫助他。

夜鶯用自己的鮮血創造了世界上最美麗的玫瑰。第二天一大早,學生髮現了散發着香氣的玫瑰,卻沒有看到玫瑰樹下凍僵的夜鶯的屍體。當她送給那位公主時,卻發現公主已經愛上了另一位富有的人。他一氣之下把玫瑰丟在路邊,任人踐踏。她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是,這是扔掉了一個小生命啊!

這雖然是英國作家王爾德寫的一篇童話故事,但是卻給予我深深的啓發……

文中那個學生,正是代表了一些忘恩負義的人,他非常的自私,只知顧到自己的利益,卻看不見別人的付出。這種人,既是善良的人幫助了他,他也會置之不理,拋之腦後,這種人,能接受別人的幫助嗎?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有這樣的人的。比如,在大街上,有些人吃完食物,就隨手往地上一扔,他們只是覺得有這一時的痛快,卻不管不顧環衛工人的辛勞。環衛工人在冬天寒冷的時候,爲人們工作着;在夏天酷熱的時候,還是在勤勤懇懇的掃地。他們長年下去,累彎了腰,卻不叫一聲苦一聲累,而這些人,不就是爲他們增添更多的負擔嗎?

另外,還有一些相反的例子。在秋天來臨時,金色的果田裏,農民伯伯辛勤的彎着腰,老坐着,爲的就是讓人們吃上可口的果實……我們不要學習那個學生。我們一定要學會珍惜,懂得感恩。

《夜鶯與玫瑰》讀後感7

最近重新讀了一遍王爾德的《夜鶯與玫瑰》,第一次讀是好幾年前的事了,當時其實並沒有讀得很明白,只是單純的覺得句子很優美,還有一點點哀傷。但現在再讀,已是不一樣的心境。

《夜鶯與玫瑰》講述的是一個平凡的青年學生愛上了教授的女兒,他爲了討得教授的女兒的歡心,想要爲他採一朵紅色的玫瑰,可是花園裏面並沒有紅色的玫瑰。住在橡樹上的夜鶯聽見了,想要幫助青年學生,於是它按照玫瑰書的要求在它的胸口插一根尖刺,爲玫瑰花整夜的歌唱,用它生命的血液流進玫瑰花樹的心房,這樣乾枯的玫瑰花樹才能開出一朵美麗的紅玫瑰。

青年學生如願得到了美麗的紅玫瑰,將它獻給教授的女兒。可是教授的女兒根本看不起這紅玫瑰,她更愛珠寶。青年學生由此感到懊惱,認爲這就是愛情的真相,於是他將紅玫瑰扔掉了。並且自語道愛情是多麼無聊啊,遠不如倫理學實用。

青年學生就這樣隨意將玫瑰花丟在塵土裏,它全然不知這是小夜鶯用生命爲他換來的。小夜鶯用生命爲青年學生換來了紅玫瑰,她只期望青年學生能做一個忠貞的情人。因爲小夜鶯相信愛情,它認爲哲理雖然充滿智慧,但愛卻比哲理更加智慧。權利力雖然雄偉,但是愛比它更加雄偉。小夜鶯認爲愛勝於一切,可是青年學生卻輕易將它放棄。這何嘗不是一個愛情悲劇。你用真心對待他人,而他人卻不把你的真心當回事。

再思考當下社會,在這個物質橫流的時代,還有多少人相信愛情尊重愛情?人們只關心權利,地位和金錢,愛情與這些相比較起來一文不值。有多少信仰愛情的人卻被一些不把愛情當回事的人戲弄傷害,最後把自己弄得遍體鱗傷。

記得王爾德曾經說:生活中有兩個悲劇,一個是得不到想要的,另一個是得到了不想要的。面對愛情,我們既不能像青年學生和教授女兒那般當做兒戲,也不能像小夜鶯那般爲不值得的人癡狂甚至爲之付出生命。愛情需要人們的尊重,只有人人都尊重愛情,相信愛情,真正愛情纔會降臨,纔會給予人們幸福與期待。

愛情是美好的,容不得一點醜惡;愛情是乾淨的,容不得一點骯髒;愛情是神聖的,容不得一點褻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