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想

讀後感1.05W

《挪威的森林》中展現的就是一羣人在冷酷的現實社會面前的困惑與苦惱。以下是挪威的森林讀後感想,歡迎閱讀以及參考!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想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想1

早在高中時期就已拜讀過村上的《挪威的森林》,最近又不由自主重拾此書,品讀一番。每讀一次,內心都感到現實世界如此地虛無縹緲,恍然如夢。

主人公總是一副與外人無交集的狀態,少有的朋友也是死亡、失蹤、不滿,兩位摯友皆以死亡告終,主人公卻依舊平靜生活,雖然內心難受,卻以平淡對人生,在孤獨與面對中體驗生活。

“把過去的東西全都處理掉,也好獲得新生。”過去已是過去,未來尚需憧憬。我們坐在現實的長椅上,唯有望向那時光的盡頭,又怎有時間回望以往,正如你所說“不翻頁,生活如何繼續?”只要不被頁面的灰塵迷溼了眼,我們依舊前行。

“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鄙懦夫作的勾當。”自己無需同情,無能就是無能,失敗就是失敗,沒什麼好說的,沒什麼好推脫的,自己不夠格那就用努力去彌補,沒啥大不了,拼搏自佳,我們不要做懦夫,人當頂天立地,存於宇宙。

“努力,指得是主動而有目的的活動,我們要明確自己需要的是什麼,如何獲得,主動去營造機會,並且要有針對性,這樣的努力方能不白費,但要做到光而不耀。人,成功要更加虛心,不能耀眼,老子言:方而不割,廉而不害,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要對等的”不對等的關係都是不健康的,只能是短暫的,只會讓低微的人對處於關係優者產生厭惡。沒有人能永遠守護另一個人因爲那是不平等的,可惜直到畢業前我們才領悟,不過至少還不算太遲,對等才能健康。

“朋友也是要記住的,在記憶被沖淡以前,我們需要永銘記。”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想2

路漸漸的遠去了,心卻還在開始的地方掙扎着,這種痛一如離開母腹的嬰兒,非要那麼痛徹心菲的哭上幾聲才能證實自己真的存在。

直子就這樣無聲的啜泣着,雖然她很想哭出聲來,可是女性的虛榮在阻止着她,不想成爲衆人取笑的對象,唯一所能做的就是壓抑。

曾說過以前我是這樣活過來的,往後也只能這樣活下去。一旦放鬆,就無可挽回了。是的曾經的目標在今天如果一旦放鬆,那麼往後的希望就將不復存在,活着就是爲了那一虛渺的幻想,儘管窮盡一生也未必能夠完成。

喜歡直子,喜歡渡邊君,喜歡《挪威的森林》,這種喜歡讓我覺得迷失,因爲沒有任何的一個人可以讓我知道只要跟着他就不會落入枯井,因爲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像愛直子的渡邊一樣深愛着我的一切,包括思想,包括文字。於是就在那樣的地方,就在那個陰慘慘溼漉漉的枯井裏一個人孤零零一分一秒地掙扎着死去。

而我的記憶,最終也將在記憶堆那個昏暗場所裏化爲一攤爛泥。

一直喜歡描寫死亡,那種生活終結時的無奈而又放鬆,那種莫可名狀的心緒,我既不能將其排遣在外,又不能將其深藏於內。於是只能自己壓抑着對死亡的恐懼及向住,把它化解成我的文字,以此來證實我此生的目的。

愛是那樣的一個博大精深的字眼,可是無數的人卻在褻瀆着它,我愛是因爲我心崇拜,女人因崇拜而愛此時卻是多麼的虛無,可許每個人都很平凡,平凡就是像一頁書上的一張白紙。圖然有着忘卻的失落,卻也只是無力去挽回的空白着,像迷失方向的魂靈,在漆黑厚重的夜幕中彷徨。

永澤說:“人生中無需理想這種東西,需要的不是理想,而是行爲規範。”他又說:“紳士就是:所做的,不是自己想做的事,而自己應做的事。”然而我們這個社會,在這樣的冷漠的人羣中,圖有網絡的溫暖,卻不需要紳士,我們只需要一個真正的男人,一個有血有肉有愛有恨的脫離了社會性那樣的一個單一的人,如此而一。

正是因爲這樣,死的陰影才一步一步侵入生命的領地,等察覺到的黑乎乎的什麼也看不到了。這樣的後悔着,也無事無補。於是直子死了,活着的渡邊親身將摯愛的直子送進了墳墓,送到了木月的身邊。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想3

世界變大了,心卻變小了,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把生活塑造得越來越完美,卻把心雕刻得越來越粗鄙,把社會變得越來越繁華,而心卻在這種繁華中漸漸落寞。

《挪威的森林》中展現的就是一羣人在冷酷的現實社會面前的困惑與苦惱,他們孤獨,寂寞,卻無法排遣,於是便開始把玩孤獨,把玩寂寞,把玩無奈……《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佳作之一,他給我們展現的就是一個孤獨,腐化,墮落的世界。作家藉此來表達現代人在機械化、科技化的現實社會中生存的悲哀與生存的困惑。

“我真的太寂寞了,非常非常的寂寞……”阿綠總是像一頭黑夜被遺棄在荒漠中的狼向世界發出最沉痛的哀鳴。他們都很寂寞,所以需要被在乎的感覺,而這種在乎不一定是喜歡和愛,在乎只是寂寞中的人急切需要、時刻需要的鎮痛劑,僅此而已。在他們的世界裏,愛情不再是愛情,愛情是被褻瀆被蹂躪的對象,他們只是打着愛情的幌子獲取上的滿足與快感來融化寂寞,腐蝕孤獨。他們只靠啃食那點可憐的低級的肉體的快感在世上苟延殘喘。

像永澤與初美,初美從來不管他多麼濫情,她只需要他在她身邊,陪伴她,哪怕他是一具行屍走肉的軀殼,而她相信這只是暫時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因爲事情到最後只能變好!所以她在腦海中獨自編織美妙的夢想,夢總是美的,而悲哀的是一個人在把夢編織好之後要被現實壓迫得不得不萬念俱灰地親手撕碎自己的夢,然後惡狠狠地告訴自己這永遠只能是夢。明知道在扭曲變形的世界裏,愛情只是一個人寂寞時的玩物,而她卻要冒險。很長時間之後,當初美髮現她與永澤之間的愛情除了肉體上的佔有外,其他的全是一片令人絕望的慘白時,她呆滯的眼神向永澤發出絕望的質問:難道有了我,你還不能滿足?他冷冷地說:“並非不能滿足,在我的心裏面有某種東西渴求那樣做。但我只能活在那種飢渴感之中。這就是我,有什麼法子?”他無法把愛情當愛情,他只有把玩孤獨把玩無奈,他才能活。

而女人天性的善良與軟弱終究決定了她們沒有勇氣與毅力去陪男人玩這種遊戲,所以初美選擇走向死亡,用死來詮釋生的另一種方式。初美選擇了死,永澤選擇了生,人不論是生還是死,都會有一種信仰,一個人之所以死,是因爲她(他)相信死比生更好,而一個人之所以選擇生,哪怕是痛不欲絕地生,是因爲他(她)相信好死不如賴活着。而對於渡邊君、直子來說,生活的信仰就是那些最低級的肉體性行爲所拼湊起來的碎片,他們飢餓的時候啃“寂寞”,獨孤的時候玩“寂寞”。渡邊君一直放不下直子,可在放不下的同時卻又玩弄阿綠,兩個女人便是他的世界。直子在療養院那段時間,他在和阿綠玩“寂寞”的同時又在心裏想像直子回來之後生活會有多麼多麼的美好,而支撐着這些信念的只不過是那些碎片拼湊的庸俗。這,也是愛情嗎?

直子,是因爲適應不了這種扭曲的社會,所以她到療養院來,把自己扔進和她一樣需要寧靜與安然的人羣裏,而療養院的主治醫生告訴她們:“你們之所以不能在外界生活,是因爲你適應不了那種扭曲,既然不能改變,你們就應該讓自己有一個適度的心理空間去接受那種扭曲……。”直子,她在努力啊,她想活着,簡單地活着。可事與願違,她適應不了那種扭曲,所以她越是強迫越是更糟,後來出現嚴重的幻聽。她沒有片刻的安寧,她崩潰了。在一個寂寞的深夜,她走向了茫茫的森林,用一根寂寞的布帶讓自己告別了世界,一個人孤苦地咀嚼着死亡……是的,對她來說,死亡纔是最輕易的割捨。

《挪威的森林》的旋律開始在浩渺的黑夜中哀鳴,久久沒有散去。而當渡邊君知道直子死了之後,他深知,他與直子徹底地永別了。茫然苦楚之時,他想起了阿綠,他撥通了阿綠的電話,阿綠在電話的另一端沉默了好久,可最後還是低沉卻平靜的聲音:現在你在哪裏?“我現在在哪裏?”渡邊君自問道,如今他在什麼地方?他猜不着,到底這裏是哪裏?映入他眼簾的只是不知何處去的人蔓,神色匆匆地從他身邊走過去,而他只能站在那個不知名的地方,不停地呼喚阿綠的名字……也許他已經不需要知道自己在哪裏了,只知道或許從阿綠那裏可以獲得某種讓他排遣寂寞、無奈的鎮痛劑,繼續活下去。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想4

“真的永遠都不會把我忘掉?”直子耳語似的低聲詢問。

“是永遠不會忘。”我說,“對你我怎麼能忘呢!”

作者的筆觸開展於五六十年代的日本。主人公渡邊因朋友木月的死而陷入了痛苦迷茫的境地,期間兩位女性給了他不同的感官體驗,如天使般柔美純潔的直子和像小鹿般活潑生動的綠子。直子最終也無法與這個世界好好相處,選擇了自殺。摯愛直子的渡邊將帶着無法彌合的悲痛與綠子一同生活下去。書中關於青春的描寫像一片充滿神祕氣息的森林,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讀者涉足,走出走進之間,經典的魅力就這樣在人們心中氤氳開來。

直子在沒有進入療養院之前,每到週末都會與渡邊一起行走。那真的是行走,在東京街頭,無言的行走,亦沒有目的。兩個人分享着木月的死帶給兩人的迷茫與不知所措。彷彿原本鮮活而明麗的歲月瞬間被染上了濃重的灰色,年少輕狂卻背上了生離死別的沉重。唯有不斷行走,走到盡頭,走到我們都忘記。直子“像是被人硬推了一把似的”來到20歲,終不能打破自己與世界的隔膜,她選擇了用自殺結束生命。對直子而言,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爲生的一部分永存。生在此側,死在彼側。我在此側,不在彼側。

綠子像春日陽光裏的一頭小鹿。就這樣闖進了渡邊的世界。她有着少女的鮮活與張揚,卻也連續經歷了家人死亡的悲劇,亦有着樂觀而堅韌的性格。記得渡邊去醫院探望綠子父親的時候,表現的是對疾病和死亡的不知所措和牴觸,而綠子在此時卻展現了她不屬於少女的.冷靜。也許是見慣了生離死別的場景,也許是這個堅強的姑娘已然將死亡看作了生活的一部分。活潑而堅韌,就像春日裏生機勃發的草地,卻總讓人覺得莫名的心疼。對渡邊而言,直子是屬於過去的,綠子是屬於現在和將來的。綠子的出現如一道明媚的春光,讓渡邊因木月的死亡而籠罩的陰霾恍然散盡,彷彿是一道連接自我與這個世界的橋樑,使渡邊君與世界的隔膜不復存在,能順利與世界相處。在作者描寫的世界裏,每個人都有自己堅固的堡壘,有的人大門大開,有的人從視窗窺視這個世界,還有人乾脆封鎖了城堡。或溫柔或殘酷,這一切都是屬於生活的面目,誰又有資格去評論這些本該姿態各異的人生呢。

書中還有一些不起眼的角色也給故事帶來了不少色彩。渡邊的室友外號名爲敢死隊,他每天早上一定要做有跳躍運動的廣播體操,過着像上了發條的鬧鐘般勤勉而規律的生活。因爲與周圍人格格不入,經常遭到大家的嘲笑,可是,如此認真的活着誰又有資格去不尊重呢?永澤是書中少見的“優秀”人物,他有着良好的家境、優秀的成績,看似是最能與這個社會融洽相處的人,實則也在用自己方式對抗着世界,他不在乎衆人的眼光,生活作風隨性,與渡邊成爲朋友也是因爲某些共性吧。直子的姐姐和初美雖然是人們眼中出類拔萃的典範,卻也因有着難解的心結而走上了不歸路。不同的道路最後卻殊途同歸。

合上書頁,心中一直有一陣衝動在翻涌。在村上春樹的困惑和迷亂中,我們輕觸到一顆纖細易感的心,一如我們自己。誰的青春沒有經歷過如此的掙扎與迷茫,也唯有如此,年輕的軀體經過傷痛才能漸漸走向成熟,漸漸體會生命的盛大與恢弘。如同航船駛過大片迷霧,終能尋得明媚的陽光。船依舊平靜地在海上穿梭,像從未被傷害過一樣。故事裏每個人身上彷彿都能覓得自己的影子,那是他們的故事,也是屬於我們的人生。直子、綠子、渡邊、玲子、永澤,他們彷彿是彼岸的自己,揹着我們無法展現的表情與世界交談,用固執地姿態繼續行走。幽深寂靜的森林裏,生活着彼岸的自己。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想5

文學是比鳥飛得還遠的夢想、比花開得還美的情感、比星閃得還亮的智慧、是我們到一百歲還忘不掉的信念。讀名著,發感想。自古至今名著一直是一種文化的延續,不同時期的大家都對名著有所解讀。然而我們寫的讀後感可能達不到那麼高的境界,但是可以從名著中吸取到一些自己受用的東西就好了,這也是名著傳遞給我們的思想。

提筆之際,《挪威的森林》還置於我桌子的左邊,作文 那一口尋不着的井——《挪威的森林》讀後感。最初趨使我去閱讀它,是它的不可忽視般的知名度。名著名作,大多都得經過時間的洗禮,沉澱下來的,十幾年二十幾年甚至更久遠的時間裏,仍能被人所稱頌所推崇的作品必定有它的過人之處。

花開了四次,落了四次,樹葉綠了四次,又黃了四次。當我重新翻開這本書至後記時,腦子裏勾畫出人與人之間若即若離的又欲罷不能彼此依偎的不完全的人性的善與惡,並且忍不住拿來對照自己。 按照正常的思路,下一步應該把我生命裏的每一個女孩以回憶錄的格式寫下來。可我不會那樣做,因爲我不是在寫言情小說,況且我還沒有缺心眼到那個地步。 每一個不管以什麼樣的方式進入我生命的女孩,也不管咱們是不歡而散還是逐漸平淡還是你只是路過或者說是現在還持續着持續着。我都要深深的感謝你,感謝你能陪伴着我的生活不寂寞這感謝是真心的且不矯情, 好了,煽情到此爲止,本文的正題是《挪威的森林》讀後感。 馬克思說,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在物質的世界裏,你是遵循現世的規則還是尊重自己的選擇?是追求外部的認同還是直面內心的感覺?是迷茫在人羣的道德還是清醒於內心的呼喚? 內心的感覺經常會和規則,外部,道德相沖突。徘徊之間,幾乎會喪失對自己感覺的認同—不知道那到底是感覺還是慾望?不清楚自己到底該守還是該退?甚至會認爲自己內心的真實感覺與人羣格格不入,爲社會所不容。

木月以爲放棄自己就可以贏得世界,於是他把管子一頭接到了汽車排氣筒上,另一頭接入汽車,然後發動汽車,以忽略自己感覺的方式換來世界的一小塊位置。 渡邊尊重自己的感覺愛上了直子,他遵循等待直子的諾言,而直子卻自殺了。“如果木月還在人世,我想我們一定仍在一起,相親相愛,並且一步步陷入不幸。”渡邊只是木月的影子。所以這句話可以換成“如果渡邊君仍在等我,我想我們一定會走到一起,相親相愛,並且一步步陷入不幸。”直子的幸與不幸在於她敢不敢,能不能尊重自己的感覺,而不在於有沒有人愛她。 那些不尊重自己感覺的人,經常會戴着面具和另一羣戴着面具的人交換污穢混濁的髒空氣。尊不尊重自己的感覺事關生命和輪迴。《挪威的森林》裏,人物可以分爲兩類:死者和生者。村上春樹讓不尊重自己感覺的人都選擇了自殺。可能他認爲不尊重自己感覺—失去自我的人只有死路一條,或者說失去自我的人雖生猶死。 從某種意義上講,世界沒有客觀,只有主觀,因爲只有自己才能讓客觀世界存在有意義,除卻自己,世界再怎麼精彩怎麼無聊都與你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