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最新的龍應臺回家的讀後感

讀後感2.82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最新的龍應臺回家的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新的龍應臺回家的讀後感

龍應臺回家的讀後感1

夕陽西沉,帶走天際的最後一抹紅霞;葉落飄渺,春去冬來終究是白駒過隙之間;深邃的夜,找不到黎明又在何方……歲月荏苒,悄然間黑髮竟已佈滿白雪。雙眼迷離,淚眼婆娑,再也看不見時光彼岸了。

曾天真地認爲“回家”,不過是在外忙碌後找到放鬆身心之地,所以不禁納悶於龍應臺爲何以“回家”爲這段文字命名。後來才恍然大悟,文中的“家”,不是空間,而是一段時光。作者敘述的是帶年老的母親坐火車回鄉的事,因爲很久沒有離開過家,母親沒走多久就想回家了。但經過安慰,還是坐上了火車,誰知母親上了火車後更想家,甚至差點落下眼淚。作者知道,她再也不能帶母親回她想去的那個“家”了。

合上書,忍不住潸然淚下。時光有時很美妙,但更多時候卻是殘酷甚至無情的;它能給我留下美好的回憶,但若是沒了回憶那什麼都將消失殆盡。我的母親生我時已經三十歲,現在已經步入更年期,而我還保留着孩童時的純真。在閒暇時,我總愛拉着媽媽的手讓她帶我去騎車,可她總是搖了搖頭將雙眸轉向窗外,淡淡地嘆了口氣。我不喜歡老氣橫秋的她,但我識趣地不告訴她。庭院裏擺放着一大一小兩輛自行車,小的那輛還是嶄新的,可大的那輛卻積滿了灰塵。我知道那是因爲長年不騎的緣故。也不知從哪日起,我再也沒看到那輛大的`自行車;也不知從哪日起,我看到媽媽的頭上有了些許白髮;也不知從哪日起,媽媽開始喜歡講一些陳年舊事了……記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遙望時光的彼岸,猛然發現時間正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媽媽再也不年輕了,而我,也不再會是那個搖籃裏咿呀學語的小孩了。時光不會倒流,唯有珍惜時光,珍惜當下,纔不會在未來某一天裏後悔莫及啊!

天已擦黑,空中星羅棋佈。月夜下,我獨自一人坐在窗臺下,低低吟唱着母親教我的那首古老的童謠:茫茫蒼穹,終有耗竭之時,卻是在許久以後……

時間沒有彼岸,也沒有盡頭。漫漫時光長河中埋藏着無數生靈的靈魂,只爲他的一生,他的短暫而有限的一生中最美好的那一刻。在時光的彼岸,埋沒着每個靈魂的記憶,然而我們卻永遠無法再到達那兒……

龍應臺回家的讀後感2

今早,走在去往圖書館的路上,無意間聽了《回家》的朗誦,止不住激動的流下了淚水。

聽着朗誦,我想到很多,我心中高大健壯無所不能的父母,必將逃不過老去的命運,像書中的母親,留下清瘦的佝僂的背影。我試圖說服自己萬物輪迴,終將有一天,可紅了的眼眶和呲呲的鼻塞,證明了我的拒絕。我無法想象這一天,我真想馬上去工作,減輕你們的負擔,拜託一味汲取23年的無知與盲目。

不止如此,我還想到了前年應病去世的奶奶,兒時的我和奶奶一起,在我眼裏的她,總是那樣的無所不能,彷彿都操練過無數遍,只需輕輕重複即可,手腳麻利,家裏裏裏外外都打理得僅僅有條。誰都無法想象,6個月的時間,就將你換了個樣,帶着陌生而又熟悉的容顏,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彌留之際在醫院的你,總是想着回家,回家,什麼是家?是有兒有女,有親人的地方。

《回家》中作者老年癡呆的母親使我一次次的揪心,爲母親清瘦的背影,小心翼翼的步伐,一再要回家的呢喃;也爲作者強忍的淚水,和回不去的時光的悲痛。

是的,如果世上有一種時光穿梭機,再多的付出,讓爲我們付出一輩子的父母快樂那一瞬,又有何妨?

在這裏,我忽然想到了馮小剛導演的《私人訂製》,沒有時空穿梭,若有需要,演一場私人訂製來圓你的夢,這又何嘗不可?

龍應臺回家的讀後感3

媽媽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個有郵遞區號、郵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間,而是一段時光,在那個時光的籠罩裏,年幼的孩子正在追逐笑鬧、廚房裏正傳來煎魚的滋滋香氣、丈夫正從她身後捂着她的雙眼要她猜是誰、門外有人高喊“限時專送拿印章來”……

媽媽是那個搭了“時光機器”來到這裏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車的旅人。

——龍應臺《回家》

文中的兄妹四人,在清明節陪母親回別離半個世紀的湖南老家。然而無論兄妹如何悉心照顧,母親卻是故土難尋、神色悽惶,兒女們也終於明白,所謂的回家,不過是自欺欺人。那個家早就不存在。它只存在於記憶裏。人生之無奈,不過如此。更進一步想,那個家,其實只是一種象徵:我們被時光拋棄,成爲孤兒。不是母親一個人回不去了,是我們所有人,回不去了。

孩子不想回家,也許是他們覺得家裏雖有父母,卻沒有了歡笑。

情人不想回家,也許是他們覺得家裏那人雖在,卻失去了溫馨。

而暮年的父母,那屋還在,然物是人非。面對垂垂老矣的父母,一臉不屑的我們,早已不是他(她)記憶中的那個追逐笑鬧的孩子了。老人眼前的現實,恍惚得猶如一個憂傷的夢,而他們心裏的那個家,卻真實得難以尋覓。老人,成了這個世界裏最可憐的孤兒。

年幼時,父母是我們可以依偎的大山,我們覺得溫暖。而長大後父母老了,我們是不是他們安全的棲息地呢?也許是,也許不是。成長的.蛻變讓我們遺忘了年幼時依偎大山時的溫暖,世界的紛繁讓父母成了我們心裏一個模糊的符號。面對孑然一身的父母,我們卻讓他(她)沒有了大山的感覺。在那漫長的孤燈相對的日子裏,他們期許的僅僅只是衣食無憂嗎?面對一個業已糊塗的父母,我們是不是該像龍應臺那樣懂得感恩呢?也許,只有兒女們滿心的感恩,纔會換來母親搭載“時光機器”的返程票啊!

前天,我回老家探望喝農藥未死的小姨。她還不到60歲,很能幹。可受不了小兒子的惡言惡語就決絕的尋死。一屋子的兒子媳婦輩的振振有詞地安慰她,卻不解她爲什麼要尋死。我想安慰她,卻找不到說辭。

我想起來,後天又是一年一度的母親節。

龍應臺回家的讀後感4

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

在路上碰巧遇到送報的投遞員,她有好多沒有贈送出去的雜誌,就要了一本,她爽快地送給了我,於是,一本精緻的《城市情報》就拿到了手,看了這裏的一篇《回家》,這個文章寫得太精彩了,這個耐人尋味的故事就是《回家》,這個故事說的是這樣的。

一個愛好寫作的男人,悶在家中寫文章,他辭去工作,寫的文章寫的多,發表的很少,於是他迷惘了,是否走錯了路,不該寫作,他跟他妻子說了想法,不久,一封給他的電郵給了好多讚美之詞,是個女讀者寫的,說喜歡他的文筆,說他的各種好,他說給了妻子聽,妻子馬上要他繼續寫下去,究竟還有人欣賞,還有希望,除了寫,他還能幹什麼,妻子的提醒給了他勇氣,於是就拼命地寫,終於寫出了一片天地,他的一篇小說被拍成了電影,他成了著名的作家了,寫作的過程中,那個未謀面的女士經常給他寫電郵,他決定要見一見這個女人,結果是,沒有想到,那個女士就是他的妻子啊。

在這個文章中,他的妻子是聰明的,她用她的智慧把他錘鍊成了一個名作家,不停地鼓勵他,爲他加油,在他迷惘時,鼓勵他繼續自己的夢想,終於夢想成真,給我了一個啓示,一個人在十字路口時,是需要人鼓勵和關懷的,有了這種環境,那麼就離成功不遠了,當你看了我寫的這一切的一切,你會有何想法和啓迪呢?會給你一個什麼幫助呢?我希望會給你的人生指明一個方向。一個在遇到類似於這樣的事情時的方向。

標籤:龍應臺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