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讀《愛的教育》有感【薦】

讀後感3.19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愛的教育》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愛的教育》有感【薦】

讀《愛的教育》有感1

讀了《愛的教育》後我感到有很大的收穫。

故事大概講敘的是:安利柯身邊發生的一些小事,對他來說卻是一種教育。父親曾經對安利柯說過,你要愛護好母親,如果說出令母親傷心的話,就像針一樣刺痛了她的心。爲了你她可以去乞討,爲了你她可以付出整個生命。

有一次,安利柯對父親說,老師今天情緒不太好,有些不耐煩的樣子。父親說,你有時是不是也有些不耐煩,也許老師是帶病給你們上課呢?所以帶給他的煩惱永遠大於帶給老師的歡樂。除了父母之外,老師就是你最崇高親近的人了。

在生活中,我也常常會遇到一些事情。比如:犯了錯誤後,父母並沒有打我,而是告訴我以後該怎樣不犯錯,當時我很不想聽。但是過了一段時間,當我回想起父母說的話時,又覺得父母說的是對的,我應該虛心接受,跟着父母的思路來想,這樣就更容易記住父母的教育。我覺得父母對我的嚴格是愛,縱容就是害。

我要向安利柯好好學習,學習他那對父母的愛,對老師的愛,對同學的愛!

讀《愛的教育》有感2

在我孤獨無助的時候,是《愛的教育》這本書給了我勇氣、信心和力量,它是我永遠的知己。

在我讀小學一年級時,我總是一個人躲在教室裏的角落裏,不敢跟陌生的同學一起玩,我感到很孤單。

後來,教我語文的林老師發現我的性格內向,便用她微薄的工資幫我買了一本《愛的教育》。當時她的工資並不高,但是她還是爲我掏了腰包,當我拿到那本《愛的教育》時,我不停地撫摸着這本書,感覺到這本書彷彿有千斤重。因爲那可是我得到的第一本課外書,林老師也是第一個買書給我的好老師。

我撫摸着《愛的教育》,心裏頓時感到無比溫暖。這本書爲我的心靈開啓了一道門。有一次,我翻開了那本來之不易的書,吃力的用拼音,拼讀出來。原來文章的主人公安利柯也跟我一樣——在讀一年級時也常常受欺負時,滿腦子想的是寬容。他把事情告訴了老師,老師把欺負弱小的同學批評了一頓,還表揚安利柯的勇氣……我讀了《愛的教育》明白了:當我們面對困難的時候,要有勇氣和信心去克服。我於是不再感到無奈無助了,霎時覺得有一縷陽光照進我的心裏,我感到一陣安慰。

第二天,我鼓起勇氣把受欺負的事先告訴了老師,老師聽了教育大家要團結友愛,不能以大欺小,不能以強凌弱,還表揚我有勇氣,有進步了,這一句表揚是我進小學以來受到的第一次表揚。我心裏的陰影全消失了,我感覺心裏豁然開朗。從此,在我受到委屈、生氣時,我只要一看《愛的教育》,所有的怒氣、委屈全都會煙消雲散。《愛的教育》給了我勇氣和信心,是它讓我明白了要有勇氣面對困難,是它讓我學會了寬容。

《愛的教育》與我相知相伴,對我的幫助非常大。它是我永遠的知己,是我的精神食糧,是我的良師益友,千言萬語匯成兩個字——謝謝!

讀《愛的教育》有感3

感恩之心就像一把鑰匙,它開啟了愛的大門:愛心就像一陣微風,它無時無刻都在我們身邊。

在這個暑假中,我有幸讀到一本好書——《愛的教育》。《愛的教育》是以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恩里科在生活中看到的一件件平凡、細微的小事、老師講述的“每月故事”和恩科的父母親寫給兒子的一封封蘊含着人生哲理的信,娓娓地記述並向我們講述了師生之情、父子之愛、朋友之誼。

《賣炭人與紳士》的故事令我印象最深刻,彷彿還歷歷在目。這個故事爲我們講述了有錢紳士和貧窮的賣炭人高尚的品質:卡羅·諾比斯是個紳士的兒子,有一天他和賣炭人的兒子貝蒂吵得不可開交。諾比斯氣急敗壞地對貝蒂說他的父親是個叫花子。諾比斯的紳士父親知道了這件事後,非常生氣。那位善良的紳士抓起諾比斯的手,希望他的兒子能和貝蒂道歉。賣炭人知道後,急忙揮揮手,表示這不行。但是,紳士堅持這麼做了。最後,諾比斯取得了賣炭人的原諒。賣炭人與紳士握了手,還讓貝蒂去擁抱諾比斯。

這件事在我們眼中是非常微不足道的,但是它卻蘊含着我們都懂,但很難做到的道理:就像紳士與賣炭人,他們有愛去教育了自己的孩子,我相信,在諾比斯、貝蒂長大之後,有了自己的孩子,他們也會像自己的父親教育,讓自己的孩子學會寬容,學會尊重別人。

學會感恩,學會寬恕,學會尊重,讓我們做一個心地善良、懂得奉獻的人!

讀《愛的教育》有感4

《愛的教育》一書的內容是一個意大利四年級小學生在一個學年內所記的日記。全書共100篇文章。該著作由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耗時近10年完成。無論哪一章、哪一節,都把“愛”表現的淋漓盡致,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愛,處處扣人心絃、感人肺腑,使人讀後如同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愛的教育》一書中一個小故事都講述了一種不同的愛,其中每月故事更是讓人感動,讓我們覺得世間處處有真情。其中《尋母記》是最令我感動的一則故事。一個才13歲的孩子,孤身一人從熱那亞出發去美洲,這需要多少愛來支援他呀!然而到了那裏,母親卻又隨着主人到了其他地方。也許結果不是好的,可是又有誰知道他爲這結果付出了多少?看到這,我不禁潸然淚下。書中還提到了這樣一件感人肺腑的事情;二年級學生洛佩蒂爲了救一個站在當街的一年級學生,擋在車子前面,一年級學生得救了,洛佩蒂卻被車子軋了。同學、老師、校長紛紛稱讚他是“犧牲自己而救助朋友的人”,看到這,我心中悲喜交集。

《愛的教育》語言淳樸易懂,他沒有詩情畫意的言語,沒有暢談世事的豪情,沒有驚世駭俗的論點,但卻用最真的實事揭示了愛的真諦。

愛像空氣,天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而經常被我們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它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然而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因爲它不僅僅是個人的情感,更是一種以整個名族爲榮的尊嚴與感情。

讀《愛的教育》有感5

暑假裏我最喜歡看的就是《愛的教育》這本書,因爲特別感人,讓我印象深刻。這本書是意大利著名的作家亞米契斯寫的。我最喜歡看其中《尋母親》、《聾啞女孩》這兩篇故事了。

《尋母親》的故事說的是一位母親離開她的兒子和丈夫到了另一個地方去,他的兒子非常想念母親,,於是他就坐上了尋找母親的輪船,到了另一個地方。他找遍了很多的地方,雖然他又累又渴,衣服、鞋子全都破了,依然還在堅持和努力。終於,他來到了母親住的那座城市,他問了很多人,可是卻聽到人們告訴他,母親生病住院了。他來到醫院了,本來不願做手術的媽媽,看到自己很久沒見到兒子,心裏默默的說:“爲了兒子,我一定要堅強的活下去。”於是母親接受的手術,最終手術成功了,母親和兒子都很開心,因爲這樣他們局可以每天快樂的在一起生活。

你們覺得這個故事感動嗎?我看了這個小故事後非常感動,因爲文中的兒子不畏艱難,克服了很多困難,爲了能找到自己的母親,母親爲了能與兒子一起快樂的生活而堅強的與病魔做鬥爭。所以有了這偉大的愛,時間將會變得更加美好!

讀《愛的教育》有感6

讀了《愛的教育》,我百感交集,心裏受到了很多啓發,書中敘述了親情,友情……那是多麼令人感動 的情啊!所謂人間處處有真情,真情處處暖人心,就單憑那個“情”字就足以讓我思緒萬千,引領我與作者一起,走進了這個有情而純潔的世界。

書中向我們介紹了可愛和高尚的卡隆,嚴格而細心的德羅西,孝順而忙碌的克萊諦,和善而孤單的校長,勇敢而執著的瑪爾可……

我看到這充滿情趣的人物,想生活是如此的美好。

《愛的教育》裏有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那就是——《小小抄寫員》,書中寫到,小朱李奧看到父親每天早上工作,晚上就要寫檔案,換錢。

所以,就每天晚上起牀幫爸爸寫檔案,而爲了不讓爸爸傷心。所以總悄悄 的

我從中看出,朱里奧是多麼爲父母着想。會爲父母分擔困難

讀到這裏,我不禁閉目沉思,想想自己平常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跟朱里奧比起來,我慚愧極了。我相信,讀了這本書,我肯定能成爲爸爸媽媽的小助手。希望更多的人讀這本書,去感受其中偉大無比的愛。

讀《愛的教育》有感7

亞米契斯以一個13歲男孩安利柯的語氣,對這世界闡釋着愛與打動,滌盪着大家因權益而冷漠無情的內心。10個月的學校生活,讓安利柯學得的不但是專業知識,也有爲人處事的大道理,也學會了如何去善待自己身旁的每一個人。安利柯的同學們來源於不一樣的地區,擁有 不一樣的家世。因此,愛不僅是相互照料,還包括了公平、尊重、與包容。

有那樣一個故事:一名黑種人出租車駕駛員載着兩位白種人母女,小孩子問母親:爲何大伯和大家的面板顏色不一樣?母親說:那是由於造物主以便使這世界越來越絢麗多彩,因此鑄就了不一樣面板顏色的人。黑種人駕駛員備受打動,由於小孩子的母親並沒有告知小孩子面板暗沉的人影響力不高這類得話。在安利柯的全球,無論是媽媽靠賣野果謀生的克洛西,還是爸爸是士兵的可萊諦,無論是地地道道的當地小孩,還是不遠萬里的插班生,大夥兒在一起就沒有影響力勝負之分,手足情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一樣,每一個人即便人種影響力不一樣,但全是同一個祖國母親的子女,理應公平以誠相待。

就算是貧民區裏的難民也非常值得大家重視她們的人格,她們也是有自尊心,傷殘人也一樣這般。我們不能由於本身標準的優異而岐視她們,乃至取笑她們,這種全是不重視另一方的主要表現。大家理應像安利柯和他爸爸一樣,尊重難民和傷殘人,儘自身較大的勤奮去協助她們,平復她們心裏的痛苦,讓她們感受到世間的關愛,而不是遭人冷淡的人情冷暖。勞動人民更非常值得大家的尊重,儘管她們全身土灰、大汗淋淋,可是沒有她們的努力,談何今日的熱鬧?她們的身上的每一把灰全是摩天大廈的磚瓦窯,每一滴汗全是爲祖國的興盛而艱苦的榮譽,因此我們不應瞧不起勞動人民,而應當對勞動人民心懷感恩和尊敬。

俗話說得好忍一時晴空萬里,退一步開闊天空。在人和人之間的相處中,在所難免遭受他人無意的損害,如同克洛西並不是有心把墨水瓶砸在了教師的身上。安利柯的學校生活使我們明白了包容,明白寬容他人的無意損害。爭執是一顆鋼釘,深深地紮在心中,雖然鋼釘已沒有,心裏還會留有傷疤。而包容則是一根線,把二顆因惱怒而生疏的心又牽在一起。

期待每一個人都可以像這本書中的人物一樣,用仁慈的心應對全球,應對身旁的每一個人,多一點關愛,少點耍心眼,多一點和睦,少點爭執,那麼這世界會更爲幸福。

讀《愛的教育》有感8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親愛的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讀經典故事《愛的教育》吧!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的亞米契斯寫的,主要寫了小學三年級的安利柯在一個學年裏的日記。在日記中,他記述了許多的事情,他給我們講了許多好聽的故事,講述了他的老師、同學和家庭的故事。故事裏充滿了人間最美的愛。

有的故事中講述了老師對同學的愛,如在卡隆母親去世後,老師對他的安慰使卡隆堅強了起來。有的故事中講述了同學之間的友情,如安利柯與好友卡隆、可萊諦等之間的友情。還有的故事中描寫了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愛,如在書中爸爸、媽媽給安利柯寫了許多封信,信裏表達了對他各方面的指導和希望。還有的故事中講述了孩子對爸爸媽媽的愛,如鐵匠的兒子潑來可西,雖然爸爸經常打罵他,但他仍不說爸爸不好。又如《小抄寫員》中的敘利亞半夜起來幫爸爸抄寫,減輕爸爸的負擔。

雖然這些故事都很好看,但我最喜歡其中的五月故事——《萬里尋母》。故事主要講了瑪爾可從熱那亞到南美洲尋找媽媽,經歷了千難萬苦,最後終於找到了媽媽。就因爲有了他對媽媽的愛,他才能克服那麼多的困難,如書中寫到瑪爾可累極了,躺在草地上,好像看見媽媽在俯視他,他又堅持了下去,接受一次次的失望。還因爲有了朋友對他的幫助,他才能找到媽媽。如在尋找時他碰到的第一家人給了他錢並寫信幫助他。還有坐船路途中才認識的隆巴爾地老人募集錢送他到火車站做火車去找媽媽等等,許多好心人都幫助了他使他堅持了下來。最後還是因爲媽媽對他的愛,媽媽最終才活了下來。媽媽先開始一直不願意做手術,但看到他就同意做手術了。

《愛的教育》這本書告訴我們世界是離不開愛的,因爲有了愛,世界纔會更美好,因爲有了愛,我們的生活纔會更幸福。這本書真好,希望大家有時間也來讀讀這本書噢!

讀《愛的.教育》有感9

在這紛亂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帶着這個問題,我隨着意大利小男孩安利柯一起探究一起體驗國家之愛,社會之愛,父母,師長,朋友之間的小我之愛。《愛的教育》描寫的是平凡而善良的小人物以及他們的生活。

泰戈爾說過:“愛是亙古長明的燈塔,它定晴望着風暴卻兀然不動;愛是充實的生命,如盛滿酒的酒杯。”

《愛的教育》記述的都是些平凡的小人物:賣炭人、小石匠、鐵匠的猴子、殘廢的學童、小抄寫員、少年鼓手、父親的老師……他們以情感的力量、道義的力量、善的力量、美的力量打動了我們,感染了我們,震撼了我們。

也許我們並不懂該如何去愛,什麼是愛,但是愛一直在我們身邊存在。它充斥在我們呼吸的每一寸空氣。也正是因爲它的普通,所以它常常被我們忽視。可是在我們的生命裏卻少不了它,這些愛都已經融入我們的生命。比如父母對我們的愛。安利柯的父親總是在安利柯做錯一些事後,在安利柯的日記本上留下自己的想法。他們擁有一本共享的日記。可惜現在我們的日記本上都掛着小鎖或是密碼本。愛不僅僅是父母,朋友,師長之間的小我之愛,更多地還是國家、社會、民族的愛。比如每月例話中的《少年愛國者》中的意大利男孩保護自己國家的尊嚴,決不接受辱罵自己祖國的人的施捨。

愛應該是所有教育的源泉,只有在愛上所建立的教育才可以被稱爲成功的教育。雖然我們嘴上總是掛着“愛”這個字,可有誰能夠真正將愛發揮得淋漓盡致呢?若愛,請深愛。愛的不僅僅是我們自己,還應該去愛別人,我們不能自私自利到只愛自己。別人給了我們這麼多,我們怎能不感謝呢?只有愛,能夠洗滌我們複雜的心,只要有了愛,我們就會發現天那麼藍,陽光那麼暖,身邊擁有那麼多值得我們去愛的事物。

其實,對於愛,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愛是沒有限制的,它可以小到朋友、老師、家人之間的愛,卻也可以大到爲國家做貢獻,爲生病的人捐骨髓……愛是什麼?它沒有一個清晰的答案,但是我們知道,愛很偉大,它能創造奇蹟。

愛就像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沿途風景很美很美……

讀《愛的教育》有感10

讀了《愛的教育》,我十分感動。眼眶至今仍是溼潤的。

《愛的教育》主要講了愛的故事,以四年級小學生愛立可的所聽所看,反映了意大利人民的純樸善良,有對國家、對父母、對朋友的愛···把“愛”表現的淋漓盡致。全書共一百篇文章,有愛立可的作文,還有老師在課堂上讀的“每月例話”——關於愛與感人的故事。

這一百篇文章中,使我最感動的,是《少年偵探》。它講了一個少年隆巴第熱愛祖國,爲了戰爭勝利,爲國捐軀的故事,我敬佩少年爲保衛自己的祖國,不惜犧牲生命的精神,這是他對祖國的愛,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少年這種爲愛犧牲的精神,在我們身邊也經常出現:爲了救孩子而失去生命的母親,爲了救女友生命不惜犧牲自己的男人···其中我最敬佩的是爲救孩子而不惜失去生命的母親,母親們都深愛着自己的孩子,如果孩子處於困境,不管自己多麼痛苦,甚至犧牲生命,也要保護孩子,我敬佩這些爲愛犧牲的人與他們的精神。

相比起來,我就差遠了,我總是吃不了苦,一遇到難題就退縮:有一次,我在寫作業的時候遇到的一個比較難的題目,我就不想思考了,盯着窗外在發呆,我心裏想着:反正等下媽媽回來我就問她,如果她也想不出來就明天回學校抄同學答案,如果同學也不會,就乾脆隨便蒙一個或者不寫了,反正我是不想動腦筋了。等到媽媽回到家時,我問她:“媽媽教下我這道題,我不會。”媽媽沒告訴我答案,反而說:“這道題很簡單,你自己想吧。”我懶得動腦筋,就直接把本子收起來,想着還是問同學吧。第二天,我回到學校,不勞而獲地抄了宋芊芊的答案,心裏卻總覺得不舒服,不踏實。現在想來,我怎麼算的上熱愛學習呢?如果熱愛學習,就要像隆巴第一樣,因爲心中有熱愛,而不怕困難,堅持到底,想到這裏,我感到無比自責:現在可以不勞而獲抄作業,但是不熱愛學習,不勇於面對困難,就不能掌握更多的知識,將來怎麼辦?

全天下所有爲愛犧牲的人民,我敬佩你們,爲了愛,我也要不怕困難,堅持到底。

讀《愛的教育》有感11

媽媽最近給我推薦了《愛的教育》這本書,它是由意大利兒童文學作家埃迪蒙託?德?亞米契斯透過他兒子的日記所改編的,原名《一名意大利小學生的日記》。

本書主要是以一個意大利小學四年級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講述了從四年級開學的第一天到第二年10月份在校內外的所見、所聞和所感,以及家人爲他寫的一些勸誡性文章,建議他應該如何待人處事,還有老師在課堂上讀給同學們聽的每月故事。整部小說以一個小學生的眼光審視着身邊的美與醜、善與惡,完全在用愛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書中有許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其中最令我動容的故事是每月故事《六千里尋母記》:一個名爲馬爾科的十三歲孩子孤身一人,勇敢地踏上了千里尋母之路。當他不遠萬里來到母親待過的親戚家時,卻得知親戚已經去世,他到附近詢問母親所工作的地方時,又被告知,他們去了離這裏幾百英里的地方。後來馬爾科得到好心人的幫助,來到了一座大部分都是同鄉的小城鎮。得到了之前旅途中遇到的一位老人的幫助,很快有了足夠的路費繼續尋找他的母親。

終於來到了目的地,沒想到的是那戶人家又搬去了另一個很遠的地方,接下來的路途依舊艱難,腳底被磨破了,風餐露宿的,這一路上,從亞平寧山脈到安第斯山脈,馬爾科都咬牙堅持了下來,途中的艱辛可想而知。在與母親多次錯過之後,他終於找到了母親。

書中採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了一個叫安利柯的男孩的成長故事,記錄了他所見的許多事情,以及對這些事情的想法,處處都洋溢着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真切的愛。書的主題便是愛,在我們的生活中,愛也是無處不在的,不過卻正是因爲如此,我們反而對愛常常視而不見。父母陪伴我們,養育和教育我們是愛;老師對我們無私奉獻,盡全力教導我們是愛;同學之間的關心幫助也是愛,這些都是愛,都令我們感動不已。

蘇聯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書中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主人公安利柯受到了教育與薰陶,同樣我也爲其中的情感所動容,這些情感也令讀者感到無比溫暖,無數個溫暖的瞬間,無數個主人公不經意間流露的關心他人的想法,誰不會爲這些而動容,而感到心頭一暖呢?

閱讀完成,我放下書本,自己彷彿也得到一場“愛的教育”,也讓我愈發地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愛和溫暖,想要成爲一個有勇氣、充滿活力、正直的人,一個敢於承擔責任和義務的人。(曹藝軒)

讀《愛的教育》有感12

清明節的三天假期裏,我閱讀了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寫的《愛的教育》。

這是一本日記體小說,書中講述了安利柯在學校、家庭中發生的點點滴滴,其中很多故事我都很喜歡,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掃煙囪的孩子》。這個故事講了安利柯看到一個掃煙囪的孩子在哭,細問之後才知道原來他掙的30個索爾多丟了,他會被師傅打的。許多孩子見此情景,把自己的錢都給了他,很快就湊到了30個索爾多。

看了這個故事,我不禁被這些孩子的行爲感動了,同時爲自己幾個月前所做的事而感到羞愧。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乘公交車去新華書店買書。車到站了,我愉快地哼着歌,輕鬆地向書店走去。就在這時,我看見一位穿着美麗長裙的女士,正優雅地向前走着。旁邊伸來一隻髒兮兮的手,接着傳來一陣可憐的乞求聲:“女士,行行好吧,行行好吧……”原來是一名衣衫襤褸的乞丐在乞討。只見那位女士邁開大步,立刻走開了,並用尖厲的聲音大叫:“走開!走開!”轉眼間,我也路過了那個乞丐身邊,他同樣“不厭其煩”地乞求着。我剛想把手伸進錢包,一個聲音從腦子裏冒了出來:你給他一元錢,就意味着你會少吃一包零食。再說人家都沒給,你爲什麼要給呢?想到這兒,我拉上了錢包的拉鍊,繼續向前走去。

我現在才意識到當時自己的做法是多麼愚蠢。在我看來微不足道的一元錢,可以成爲乞丐手中一隻珍貴的饅頭。讀完《愛的教育》以後,我也明白了我們要關心身邊的人,要有寬容、平等、體貼的優秀品質。

讀《愛的教育》有感13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由一篇篇日記組成的,每一篇日記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也讓我們學會堅持。

記得有一次,我教奶奶打羽毛球,我先告訴奶奶打球的要領:打羽毛球時,眼睛要看準球,打得時候,敏捷有力。開始發球了,奶奶的眼睛盯着羽毛球,卻沒來得及打,羽毛球“啪”的一聲打在奶奶的鼻子上,疼得他“喲喲”的直叫。奶奶捂着鼻子:“小青,我纔剛學,你發輕點兒。”

“好好好。”我點了點頭。

我又發了一個球,奶奶這回對準球用力一甩,沒想到用力過猛,羽毛球拍甩得老遠,跌了狗啃泥。我見奶奶有點灰心,趕忙時說:“奶奶,沒關係,不要放棄,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奶奶聽了點了點頭。

這回我輕輕地發了一個球,沒想到奶奶接住了,而且發了過來。這下瞧把奶奶給高興的,在原地上又蹦又跳,像一個小孩子。

我又連續發了幾個球,奶奶居然都接住了,我高興極了,沒想到奶奶進步那麼大。“奶奶,今後,你要多多練習,這樣自己的身體纔會越來越棒。”

“好。”奶奶爽快地答應了。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肯努力,肯堅持,成功的大門會爲你開啓。

堅持,堅持,再堅持。

讀《愛的教育》有感14

今天,我讀了《愛的教育》裏的爭吵。這個故事是講安利柯和克萊諦因爲一場誤會吵架了。

事情的起初是這樣的,因爲安利柯的同學小石匠病了,所以老師叫他幫小石匠抄寫每月故事。他正抄的認真時,旁邊的克萊諦突然砰了一下他的胳膊肘,墨水把本子弄髒了,字跡也看不清了。讀到這裏,我覺得克萊諦有點做的不對。可是往下讀,卻發現安利柯還罵了克萊諦,並且還想報復克萊諦,也不願意接受克萊諦真誠的道歉。

雖然有幾次安利柯想起爸爸對他的教導“應該知錯認錯。要是你錯了,別人打你,你千萬不要還手,只要防禦就是了。”可是安利柯還是沒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最後,還是克萊蒂微笑着對安利柯說“讓我們像從前那樣做好朋友吧。”這時他們倆才和好如初。

這個故事告訴我,朋友之間要相互諒解,彼此寬容。即使在友誼斷裂之後,也一定要及時向朋友真誠的道歉並且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這樣才能讓友誼重新連起來。

讀《愛的教育》有感15

六年級了,書櫥裏的書琳琅滿目,許多書的內容已經淡忘了,唯有這本《愛的教育》給我的印象最深刻。

《愛的教育》是一本獻給九至十三歲小學生的書,由亞米契斯嘔心瀝血、耗時近十年完成的。本書透過一個小學生記日記的形式記述了一個小時的所見所聞,反映了社會各個階層的狀況,以高尚的愛心情感聯繫在一起,組成了一幅幅生動的人生畫卷,帶給我們愛與美的享受。

《愛的教育》讓我懂得了要勇於承擔。《愛的教育》中的卡洛斐玩的雪球不小心砸到了一位老人的眼鏡,鏡片碎了,扎進了老人的眼睛裏,老人眼睛嚴重受了傷。許多人舉起胳膊似乎要打這個傷人犯,面對羣情激憤的畫面,卡洛斐依然堅定地站出來承認自己的錯誤,還把自己心愛的郵集送給老人作爲賠禮。看完這個故事,我想到了自己。以前老師表揚我,我心裏非常開心,但一旦我做錯事,我會想盡辦法隱瞞。當老師批評我時,我立即會心懷怨恨。讀了《愛的教育》後,我只要犯了錯,就會有勇於承擔並且改正錯誤。

《愛的教育》讓我明白了要永不言棄。斯帶地,長相不太好看,有堅忍心,學習刻苦,愛讀書,自己買了很多書,在家設了個小小的圖書館,曾帶安利柯去參觀過。他透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學校的二等獎章。想想我,考不好就會灰心喪氣,就想着放棄,真不該。現在我考不好就會更加努力向上,爭取下一次取得好成績。

《愛的教育》讓我懂得了要樂於助人。在那座女子小學外,一位掃煙囪的孩子因袋子壞了而丟掉辛苦賺的錢。幾位善良的女學生你一枚我一枚地給他湊足了錢,那個畫面感動得我淚水漣漣。我以前看見路邊那些可憐的要錢人,我總會以厭惡的目光看他們,並迅速遠離。如今想起來,我好慚愧。我以後看見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一定要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我愛《愛的教育》,讀它時,我無時無刻不接受着愛的教育。我覺得這是每一個成長中的孩子都必須讀的書!

標籤:教育 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