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逆行的魚常新港讀後感(精選8篇)

讀後感7.37K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逆行的魚常新港讀後感(精選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逆行的魚常新港讀後感(精選8篇)

逆行的魚常新港讀後感1

好書伴隨着我們成長。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好書《逆行的魚》。

這個故事講得是兩個因遭遇小而離家出走的少年,一路漫無目的地到了黑龍江,在那裏看到爲了產卵而不惜一切代價逆流而上的馬哈魚,兩個迷失的少年受此觸動,重新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軌道。

掩卷而思,我爲“逆行”的馬哈魚感到震撼。馬哈魚爲了能完成逆行產卵的使命,忍飢挨餓只爲最大限度的減輕體重,減少阻力!而我,慚愧地感到自己都沒有馬哈魚這種頑強的毅力,心裏常常有很多很多的構想,但總是因爲一些小小的困難便沮喪、放棄。美好,但只會讓付出汗水的人收穫。

《逆行的魚》這個故事教會我:努力、付出,便會有希望。

逆行的魚常新港讀後感2

今天讀了一本書叫做《逆行的魚》。這本書以動物作爲主角創造了小狗灰利、老牛尤特茲、跛羊等等性格奇怪的動物形象。其中有一個故事我特別喜歡,就是《狗標本》,狗標本講的是一個小孩在校園裏發生的事情,到最後小男孩收到了一份禮物狗標本,不過我覺得這跟狗標本沒有什麼關係。還有外表噁心的蟑螂,有一顆堅強的心,就算被人踩到只剩下半個身體,它也會堅強地再次動一動鬍鬚,不肯就這樣死了。書中《瘋狂》這個故事裏講的是毛毛蟲爲了自己能夠吃上東西,拼命奔跑,爭着搶食物,《苦難的雞》講的是一隻禿頭雞,不和母雞搶食物,而且非常堅強地從嚴寒中活了下來,《黑色的尤特茲》講的是老黑牛對主人的誠心誠意,更是讓我流淚。

我把這些動物的性格結合起來,正是做人的標準誠實守信,謙讓堅強,誠心誠意。我覺得這些我們人也應該做到。

逆行的魚常新港讀後感3

學校給我們推薦了一本書,叫《逆行的魚》,我心中頓時冒出幾個問題:魚爲什麼會逆行呢?魚不都是順流而下的嗎?帶着這幾個問題,我去買了這本書。

這本書的作者是常新港。常新港是一位生活於白山黑水間的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他出版的《逆行的魚》、《麻雀不唱》、《傷花落地》等六十餘部作品都獲得多項大獎。

《逆行的魚》這本書其實是一個故事集,講的都是一些小孩子的故事。如:《在擁擠的人羣中》講的是一個這樣的故事,女生陳悅的學校要舉辦一次大掃除,家長們都要來,來了幾個家長就獎勵幾個紅旗。陳悅的父親來了,看見班裏同學的家長都是當大官的。在分配任務時候,班長的父親王經理給了陳悅爸爸一個危險的任務,擦吊燈。當陳悅爸爸站在高高的椅子上時,王經理並沒有扶着椅子,而是打電話去了,結果,陳悅爸爸重重地摔了下來。陳悅問王經理爲什麼沒有扶着椅子,可王經理說他一直扶着椅子,陳悅非常氣憤,只好自己把爸爸送去了醫院。

第二天,陳悅發現自己沒有得到紅旗,班長說你爸爸纔來了個十幾分鍾也叫做勞動?陳悅哭了,很傷心地哭了。

其他故事也都是差不多,都是講一些小孩子受到別人的排斥,沒有得到公正的對待。我覺得他們很可憐,他們在逆境中行走,作者把他們比喻成了魚。我終於明白了題目的含義。我覺得作者寫得很好,文筆很好,故事情節引人入勝,建議大家也去看看吧。

逆行的魚常新港讀後感4

在暑假的時候,我讀了一系列老師推薦的書,老師推薦的,不用說都是比較好的書啦,於是我翻開了其中的一本,叫《逆行的魚》的一本。

這本書很短,至少對我來說很短,一天閒的時候,就翻翻看。看着看着,就覺得這本書很好看,在椅子上翹着二郎腿看,在沙發上躺着看,在牀上趴着看……也就兩三個小時就看完了。

在讀完這本書後,我發現全部都是講有關於動物的文章,其中令我感觸最深的是一個叫《狗標本》的文章,從這篇文章中我瞭解到了有些人是多麼的邪惡,竟然下毒殺死了一隻狗。當然也有不是這樣的,至少我不是這樣的。

還有一個我也比較喜歡的文章,名字叫《瘋狂》,這篇文章是以一隻毛毛蟲的角度來寫的,我從這篇文章中瞭解到了動物會爲了自己的親人朋友捨命,但是人類當中這樣的人多嗎?毛毛蟲會知恩圖報,人類當中這樣的人多嗎?

我覺得這本書是帶有諷刺人們的味道的。

逆行的魚常新港讀後感5

水從高原從西向東流着,渤海口的一條魚逆流而行,它的遊技很精湛,因此遊得很精彩,一會兒衝過淺灘,一會兒劃過激流,它不斷地遊,最後穿過山澗,擠過石縫,游上了高原,然而它還沒來得及發出一聲歡呼,瞬間結成了冰。

若干年後,一羣登山者在唐古拉山冰川的冰塊中發現了它,它還保持着遊的姿勢,有人認出這是渤海口的魚。

一位年輕人感嘆道:這是一條勇敢的魚,它逆流而上。一位老者卻爲之嘆道:它只有偉大的精神卻沒有偉大的方向,最後得到的只有死亡。我寧願做那條勇敢的魚。

如果只是帶着試試的心態,那麼最後只會以失敗告終。嘗試純粹是一種藉口,還沒有做到就已經找好了退路。所以面對理想,只有兩種選擇:做和不做。而做,至少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性分給了成功。

那魚是勇敢的,它做到了,成功了。雖然沒能爲自己的成功歡呼雀躍,但它的軀體承載着它的信念留在了唐古拉山口,引人們讚歎,被人們景仰。也許,它可以在渤海灣獲得更久,但它只能溶於大海,做無名的一尾,終老之後屍沉海底。

如果在渤海灣曾經真的有這樣的一條魚,我寧願做那條勇敢的魚。

我要學的,不只是故事中逆行的魚的勇敢,更是對真理的探求。

逆行的魚常新港讀後感6

看到書面上一個奔跑的男孩,而且是逆風跑的。我猜測這人可能就是“魚”了吧。

開啟第一頁,看到了作者的寄語。讀完以後,心裏很不理解。這些跟題目有什麼關係嗎?我找到唯一的關係就是魚和動物。

看完這本書,感觸很深。知道了一種魚,叫大馬哈魚。原來我也聽我媽媽講過大馬哈魚。但這一次又讓我重新的認識了大馬哈魚。大馬哈魚是從江河淡水中出生的,但是他們是在大西洋里長大的。在海里待四年左右,再逆水回到了自己的“故鄉”,到那裏產卵。產完卵就死了。這就是大馬哈魚的一生。

讀完這個逆行的魚,我有幾個問題:1、那個少年和少女出走的原因是是什麼?我猜測是因爲高考沒有考好,他的爸爸媽媽說他。他一氣之下就離家出走了。根據是後面他們說了有關高考前的事,說明他們是高考過後纔出走的.。2、我想對大馬哈魚有更多的瞭解。於是,我上網查找了“大馬哈魚”。可是,網上的名字並不是大馬哈魚,而是麻哈魚。3、爲什麼作者要寫兩個人物?一男一女。而他們的遭遇應該也差不多。4、他們爲什麼要回去?是因爲被大馬哈魚感動了,還是因爲什麼?

當他們看到一條勇敢的魚逆流而上的時候,被那條魚的勇氣震驚了。因爲小小的一條魚竟然擁有着這麼巨大的勇氣。這種勇氣值得我們學習。

逆行的魚常新港讀後感7

假期裏,我看了一本叫《逆行的魚》的書,裏面的一個故事令我尤爲深刻。

在《逆行的魚》這本書中,作者利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完整的,生動的描繪出來了在動物眼中的世界。

故事裏講的是一個男孩,他叫雷加,和矮子朋友丁維在一所學校讀書。因爲學校在我國的邊界,所以,當江河結冰時,領國的戰士像紅螞蟻的軍隊一樣駕駛着坦克向我國邊界攻來。

爲了逃避戰爭,許多人都回了自己的家鄉,雷加的朋友丁維,老師夏老師,還有班長劉徵也不在例外。

戰爭結束了,雷加成爲了一個瘸子;而他的朋友丁維在家鄉遲遲沒有回來,他可能永遠也不回來了,雷加還清晰地記得,丁維說過他會幫自己畫一幅畫--雷加臉上的笑容。這就是雷加十五歲那年冬天的歷史。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戰爭就像一隻可怕的老虎,吞噬了千千萬萬人的生命。從古至今,人類就因爲個別人的貪婪而發動一次又一次的戰爭,使得家庭破碎,親人分離。我相信,只要努力學習知識、道理,戰爭總有一天會被打敗的,世界也會變得更和平。我們就可以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生活在一起了。

逆行的魚常新港讀後感8

《逆行的魚》講述的是大馬哈魚爲了產仔,不吃不喝,逆流而上的故事。

透過這一個故事,我明白了在困難面前低頭,你就永遠不會成功,只有堅持下去,學着大馬哈魚逆流而上,你纔有機會成功。這樣的成功是來之不易的,同時也是最有意義的,只有這樣,你纔可以受到鍛鍊,一步步的變強。記得有一次,我買回來一個3D拼圖,在沒有圖紙的情況下,我一點點艱難地拼着,途中幾次我都想放棄,但是我都咬着牙,堅持着,讓自己不要放棄,最終,我依靠我自己,將那一架直升飛機給拼了出來。這便是堅持的力量,也是我靠堅持取得成功的一件事例。

最後,我總結一下,面對困難,我們絕對不能低頭,我們要堅持下來,堅持着不讓自己倒下,然後,突破困難,只有這樣你纔可以邁向成功,只有這樣,你日後成功的次數纔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