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2018最新名著讀後感的範文

讀後感2.4W

1000字小說讀後感篇一:教師讀書心得1000字

2018最新名著讀後感的範文

寒假中,我認真拜讀了王曉春老師的著作《今天怎樣當教師》,雖然書中的100個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小學校園,然而卻關係到所有教育戰線上的教師們對教師這個職業的理解。今天,我們應該怎麼當教師?書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師德是不夠的,光激情燃燒是不行的,還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真正的專業水平。教師是一種使人類和自己都會變得更加美好的職業。教師以其創造性的勞動去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並在創造性的勞動中,享受因過程本身而帶來的自身生命力煥發的歡樂。教師在爲事業奉獻的過程中,其生命和才智也不斷獲得更新和發展。教師在爲孩子操勞的過程中,也享受着教育的快樂和幸福。那今天,我們應當怎樣做一名好教師呢?

一、愛崗敬業無私奉獻

我們一直認爲:沒有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就不可能成爲一名好教師,也決不可能爲人民的教育事業創造成績,做出貢獻。我選擇教師這一職業,是因爲我們崇拜蠟燭精神--他燃燒了自己卻照亮了別人。同時我們堅信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我想,只有當我們對事業注入深厚的感情時才能在教育的過程中得到內心極大的充實和滿足,甚至可以以苦爲樂,以苦爲趣,達到物我兩忘,醉迷其中的"孔顏之樂"的境地。做一名教師既是我們對人生事業的追求,也是自己人生價值的體現。我們想要體現自己的價值就必須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幹出事業,幹出成績。

我任教的是寄宿班,對於寄宿在校的學生,學校就是他的家,除了白天給他們上課,晚上還是留在學校裏陪伴着他們,可自己的兒子託付給外公外婆管,雖然對不起自己的孩子,可面對一個個活潑可愛、天真爛漫的孩子離開了自己的父母,我就是他們的代理媽媽,他們離不開我,我是他們四十個孩子的媽媽,自己的孩子受一點點委屈也值得的。教師的愛心更是特別要表現在關心和體貼上,是無微不至的:氣溫驟冷,提醒學生“多穿一件衣服”身體不舒服,提醒學生“按時服藥”,打球出汗了,提醒學生“趕緊擦擦洗洗把溼衣服換了”直至再三叮囑:吃飯前一定要把手洗乾淨。我愛天真爛漫的學生,爲了工作,爲了學生的成長,我在工作與休息、工作與病痛、工作與家務的天平上,對於前者,加重了砝碼,全身心地投入,這是我的追求。作爲一名教師,我只能用我的無私,奉獻給學生一份快樂,奉獻給學校一份榮譽,奉獻給社會一份熱誠。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獻身;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樂於奉獻、勤於探索、勇於創新是新世紀優秀教師的必備品性,三者缺一不可。

二、熱愛學生,誨人不倦

很喜歡一首歌中唱的:“愛是人類最美的語言,愛是正大無私的奉獻。”我總是在想,是不是就像雞媽媽愛小雞一樣,愛學舌功能也成了我們教師的一種本能,而且又正是這種愛,才得以使我們每天能滿腔熱情地迎接他們,無怨無悔地教育他們。十來年的教學,我們全力營造一種熱情洋溢的教育環境,以和藹可親的教態,關切溫暖的語言,溫柔親和的目光組織教學。由只提要求到多給關懷,由一味指責到千方百計讓學生品嚐成功。在教育工作中把信任和期待目光灑向每個學生,把關愛傾注於整個教學的過程之中。用愛贏得每一位學生的信賴。愛,包容了教師工作的所有內涵。“金鳳凰”可愛,“醜小鴨”更需要陽光,多給他們一份愛心、一聲讚美、一個微笑,竭力尋找他們的優點,出自真心地讚揚,去鼓勵。爲他們提供更多體驗成功的機會,讓他們揚起自信的風帆。相信“醜小鴨”一定會變成美麗的“白天鵝”。記得三(5)班的張倩,父母離異,從小媽媽帶大,但生活所迫,媽媽爲了掙錢去廣州做生意,把孩子放在了學校裏。孩子平時學習成績不是很理想,住校後,她明顯瘦了,從她的眼神裏我知道孩子很想媽媽,又爲自己的學習差而自卑,於是,我利用課間和晚自修時間給她補習功課,下課了,和她一塊兒走進寢室,坐坐她的小牀,聽聽她講的故事。就這樣,我慢慢走進了孩子的生活,走進了孩子的心裏。期末考時,她的學習進步飛快,母女倆高興得合不攏嘴。我想這就是愛的魅力。

三、以身作則爲人師表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不僅要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育人者必先行爲示範,爲人師表,教師的言行對學舌功能的思想、行爲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來說具有示範性。身教重於言教,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起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是生活在學生中間的,他的言行舉止都是廣大學生看得見的,因此我平時能嚴於律己,處處檢點。只有這樣,纔能有力地說服學生,感染學生、薰陶學生,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要當好教師,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在工作中,對待問題要多問“爲什麼”,學會理性的思考進行分析。老師們,讓我們輕鬆上陣,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觀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樂地生活,快樂地工作,做一個享受教育的陽光教師吧!

我接二(1)班,透過調查發現,孩子們非常喜歡過生日,找自己的好朋友慶祝一番,卻不知道父母的生日。爲此,我借“三八婦女節”之際,開展了爲母親送“特殊禮物”的活動,每人爲自己的母親送上一份有意義的禮物,看誰的禮物能稱之爲“特殊禮物”。孩子們有的送給媽媽一首歌,有的給媽媽寫一封信,有的送給媽媽一支護手霜等等李嘉凱在週記中寫道:“老師讓我給媽媽送一件特殊的禮物,我開始認真地觀察媽媽,媽媽每天除了上班,回家還要照顧我,買菜、做飯、洗衣服等等,媽媽太辛苦了。今天,我發現媽媽的手是那麼粗糙。我要給媽媽一支護手霜,以後放學回家要多幫媽媽做家務,讓媽媽手變得細嫩又光滑。孩子們會關心家長了,正如家長在回信中寫道:禮物雖小,卻表達了孩子們對家長的愛、對家長的理解、對家長辛苦的回報。有的家長還特意給我打電話表示感謝。對我說:“老師,謝謝你,你的教育真有用。本已對孩子失去信心,在收到孩子禮物時,聽到孩子的知心話時,一下子拉近了母子的關係,對孩子又增加了信心。”家長們表示會全力以赴配合老師,教育好孩子。就在這點滴滲透中,孩子們學會了去幫助別人,去播灑愛心。他們主動幫一年級小同學做值日,積極爲災區人民捐款、捐物。在學校的大掃除活動中,不怕苦,不怕累,積極完成學校佈置的任務。

今天,我們做教師,在於愛崗敬業,無私奉獻。

今天,我們做教師,在於熱愛學生,誨人不倦。

今天,我們做教師,在於以身作則,爲人師表。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但願被稱爲"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所有教育者,都以無私奉獻的精神去感染人;以淵博的知識去培育人;以真誠的愛心去溫暖人;以高尚的師德去影響人;以優秀的成果去鼓舞人;以充實的人格去塑造人。辛勤耕耘,默默奉獻,讓美好的人生在教育事業這面火紅的旗幟下熠熠生輝。

1000字小說讀後感篇二:3篇世界名著讀後感

1.《圍牆》讀後感

《圍城》是錢鍾書所著的長篇小說。故事主要寫抗戰初期知識分子的羣相。《圍城》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

《圍城》共分九章,大體可以劃做四個單元。由第一章至第四章是第一個單元,寫方鴻漸在上海和家鄉(江南某縣)的生活情景,以寫上海爲主。第五章可以算作第二個單元,是“過渡性”或“銜接性”的。第六、七章是第三個單元,主要描寫三閭大學裏的明爭暗鬥。第八、九章是第四個單元。方鴻漸和孫柔嘉在返回上海途中結了婚。以下是一篇圍城讀書筆記:

當、當、當??”已是深夜班10點了,輕輕合上《圍城》的最後一頁,內心很平靜,夜已悄悄地爬滿整個天空。遙望,不知哪兒還有光明。只有默默地等待,輕輕地守望,相信明天會是個好天氣。方鴻漸原來是有夢想的,正如我們的每一個人一般,年少輕狂的我們,按捺不住熱血的沸騰,無法向一切已墨守成規的事物妥協。我們總相信我們的人生只有我們能駕馭。於是鴻漸乘上開往法國的航班,開向自認爲的一片新天地。十四歲的時候,我信心滿滿的,只差沒有報告天下,憑海爲證,大言不慚地說有一天自己會如何如何。那時候總是很單純的,沒有意識地去做許多事。沒有責任的包袱,不懂世間的複雜,指天誇耀自己的偉大,卻在深夜獨自嚶嚶哭泣,很脆弱的。其實這是每一個孩子都會犯上一回的狂病,但這又何嘗不是一回人生的轟裂呢?幾年後,二十七歲的鴻漸踏上了他的返程之旅,帶着一張作假的文憑,心裏是滿滿的內疚。二十七歲的他仍會天真地想起嚴父,慈母的失望。彷彿當他多少年前踏上甲板的那一刻,人生的鎖鏈斷了一般,幾年的巴黎生活只是一場華麗的美夢,終有醒來的那一刻。鴻漸意識到了,當他意識到紅海早過了時,他就覺悟的認識,他並不能夠完全掙脫那條無形的鏈子。只不過三年後,當我面對滿地的落葉,我再也沒有多少傷感之情;當我再也不會爲漫天的雪花而歡欣鼓舞時,我已記不清多少年前說過了什麼。不是因爲時間很久,只是發現那些誓言很飄渺。過去也試着去實踐,但當我發現要用一生去允諾時,我放棄了。少了年少時的傲氣和心無旁騖的毅力,取而代之的是種顧慮,一種對現實的認識,不知是那位學者曾說過,孩子出生時都有他的角,死去時卻是一枚鵝卵石。鴻漸的身邊曾留有過鮑小姐的鮑肆之臭,也曾吸引過蘇小姐的文質之香,鴻漸也曾爲搏唐小姐的回眸一笑而努力過,但無論是哪一種,他都未好好抓住,任由最後一縷輕煙從指尖劃過,沒有勇氣跨出最後一步,鴻漸學會了妥協。在經過三閭大學一行後,他才真正意識到人世險惡。鴻漸有點累了,於是他選擇躺在孫小姐這張柔順的躺椅上休息一下。父母親的生活,我一直是不甚贊同的。沒有“非你不娶,非你不嫁”的愛情,沒有“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柔情,有的只是永遠爲瑣事忙碌的身影和時常爲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的聲音。我一直很不孝地疑惑這樣的兩個人爲什麼會如此甘心地被對方牽絆着自己的後半生呢?平靜的海面往往醞釀着巨大的風暴,鴻漸同柔嘉平淡的婚姻也有了一觸即發的危機。鴻漸覺得自己很無能,總認爲自己是一場悲劇的主角,他要發泄,既然不能對外人那就只能對自己的妻子出氣。柔嘉也不是好欺負的人,兩人之間的矛盾因爲更多人的參與而顯得不可收拾,鴻漸看着空空的小屋陷入了沉思。葬禮上,奶奶一直都在流淚,看着與她相伴四十多年的爺爺消失在殯儀館最後一道門後,最後一滴淚也悄無生息地落地。一直不明白在爺爺去世許多年後,奶奶口中批評着種種不是與眼中流露出的無限依戀竟是如此和諧,和諧地讓人辛酸,讓人猜不透。就如《圍城》中所講“年齡是個自然里程中無法超越的事實。”凡事一經隔膜,咫尺皆若天涯,又更何況是城裏城外呢?後記:那隻祖傳的老鍾從容自在地打起來,彷彿積蓄了半天的時間,等夜深人靜,搬出來一一細數“噹噹噹??”響了六下。六點種是五個鐘頭以前,那時候鴻漸在回家的路上,蓄心要對柔嘉好,勸她別再爲昨天的時鬧得夫婦不歡;那時候柔嘉在家裏等鴻漸回家來吃晚飯,希望他會同姑母和好到她廠裏做事。這個時間落伍的記時器無意中對人生包涵的諷刺和感傷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十一點了”我想“也該睡了”掩上日記本,掩上門,讓室外的黑色也浸染入這一室之中。

對於本書的男女主人公,我的腦海中方鴻漸只是一個玩弄是非、做事沒有頭腦,毫無原則、經不住誘惑的、可以說是個失敗的人。而孫柔嘉雖然看起來小鳥依人,沒有什麼主見的女人,卻是個最工於心計的人,是那種小小的身體裏蘊含着強大爆發力的人。在全書的最後,方鴻漸在經歷了愛情、事業和家庭的失敗後,這樣感嘆:在小鄉鎮時,他怕人家傾軋,到了大都市,他又恨人家冷淡,倒覺得傾軋還是瞧得起自己的表示。就是條微生蟲,也沾沾自喜,希望有人擱它在顯微鏡下放大了看的。擁擠裏的孤寂,熱鬧裏的淒涼,使他像許多住在這孤島上的人,心靈也彷彿一個無湊畔的孤島。我想,這不僅是方鴻漸當時的心情寫照,也是他這失敗的一生的真實寫照吧。

另外,我十分感謝錢鍾書,因爲,它是我看到了當時社會人與人之間的虛情假意。書中多次出現了恭維的話,開始我覺得十分看不順眼,認爲在人與人相處的時候,一見面隨之而來的就是恭維的話,如果是我聽了,絕對不和這個人交往。因爲這反映出這個人對我沒有一點誠信。但是,我在文中發現了這樣一段,令我冷笑:顧爾謙看到了李梅亭的字,不斷的誇讚李梅亭一首能寫好幾體字。沒想到李梅亭笑着說:“我字寫得很糟,這些片子都是我指導我的學生寫的”。當我看到這時,想,看你顧爾謙怎麼下臺。令我沒想到的是,人家顧爾謙臉色沒變,說:“唉,名實必出高徒啊!名實必出高徒啊!”。我那時真的無語了,我着實佩服老顧的社交功夫之深,臉色一點沒變。我忽然覺得自己幸虧沒在那個時代,現在很少有那種令人嘔吐的恭維話了。

我一邊讀《圍城》一邊想,我真得很佩服錢鍾書。他的閱歷以及知識實在是太高深了。他不僅在書中提出過摩登文明,還知道外國外交家和國家總統的一般神態及慣有動作,他也清楚地記得《儒林外史》裏某個極小的細節,還有各國經常有的活動,英國首相,甚至德國飛機員??我想,錢鍾書還可以做一名思想家。他在《圍城》中加入了許多自己的想法。比如說在25頁中,自己寫了一個“女朋友”的概念,很像數學裏的概念。還有什麼朋友之間的相處,科學家與科學的不同,中國人與西方人醜都有醜的區別等等。從着,我明白了一個文學家不僅文學要好,各方面的知識都要廣。

讀完《圍城》,我還有一個收穫——我學會了一種我從沒用過的寫作手法。在第3頁中,男孩的母親在和蘇小姐談話中,看到兒子在跟蘇小姐搗亂,就利用破折號轉移說話對象。即“在國內唸的書,生小孩兒全忘了——嚇!死討厭!我叫你別去,你不幹好事,準弄髒了蘇小姐的衣服。”這樣,能夠使文章更具有真實性。

最後,說一句題外話。在讀《圍城》的時候,我欣喜地發現了一個現象:在261頁中,“鴻漸見了她面,不大自然,手不停弄着書桌上他自德國帶回的Supernorma牌四色鉛筆。這時,我立刻想到了夏老師有一次講過魯迅在文章中就寫到他愛用順勝祥牌稿紙,這不是跟錢鍾書很相似嗎?我又立刻想到,夏老師在將語文閱讀試驗的時候,那裏面有一篇文章叫《童年·童韻》,其中的一段與魯迅先生《社戲》了描寫夜間麥田的景色十分相似,那時,夏老師就說,魯迅就像文學的導師一樣,我也有同感。

作爲錢鍾書最有名的小說,《圍城》整體的不管是結構、文字,都無愧於它的稱號。尤其是以那個老古鐘作爲文章的結束,更給人以充足的遐想空間,令人浮想聯翩。楊絳女士說,錢鍾書的“癡氣”,使《圍城》更富於真實性和戲劇性。錢鍾書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都包涵在《圍城》之中。我非常同意她的觀點,你們呢?希望你們都能讀一讀。

2.《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著名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長篇鉅著;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作者在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近十年間的廣闊背景上,透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爲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衆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以下是一篇平凡的世界讀書筆記:

這是對我來說很有意義的一部小說,因爲第一次讀它的時候是在讀高三的時候,當時正面臨着考學的壓力,是它給我帶來了動力,並讓我對文學有了另一種釋意-----樸實無華便是真,善,美。多年過去,再次拿起這本厚厚的書,再次讓我聞到了那黃土高坡的氣息。“平凡的世界”裏有一羣不平凡的人,是這羣不平凡的人組成了這平凡的世界,讀完這本書後人的靈魂也許得以淨化,也許還會改變你現在的很多想法。

據說這部小說在正統文學史上沒什麼地位。部分原因可能是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起,一向在文藝界居於主流地位的“現實主義”寫作手法開始受到嚴峻挑戰。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長篇,全景式地描寫了中國現代城鄉生活,透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平等人位代表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蕩氣迴腸。

黃土高原,自古以來就是一方苦難而又充滿希望的土地,路遙生於此,長於此。是這塊貧瘠的土地造就了路遙的求索奮鬥、不畏艱辛的性格,也正是那些揮不去的生活經歷使得路遙那麼地熱愛生命,使得他立志要在40歲之前要完成一部鉅著:爲了紀念那片貧瘠的土地,爲了紀念那個輝煌的年代,更爲了紀念那裏樸實無華生生奮鬥的人民。

路遙該是文壇中少有的英雄,他不僅把寫作當成了一種責任,更當成了一種無比神聖的使命。路遙是一個熱愛生命的人,他在創作手記中曾這樣寫道:“在這裏,我才清楚地認識到我將要進行的是一次命運的‘賭博’,而注則是自己的青春抑或生命。儘管不會讓世俗的觀念最後操縱我的意志,但如果說我在其間沒有作出任何世俗的考慮,那就是謊言。無疑,這部作品將耗時多年,如果將來作品有某種程度的收穫,這還多少對拋灑的青春熱血有個慰藉。如果整個地失敗,那將意味着青春乃至生命的失敗。這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好的一段年華,它的流失應該換取最豐碩的果實——可是怎麼可能保證這一點呢!你別無選擇——這就是命運的題目所在。”最終路遙賭贏了這場人生:一部《平凡的世界》完成了他的願望,只是代價異乎尋常地慘重,他輸掉地是生命!

我很喜歡路遙對於這部小說的出發點——“平凡”二字。他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遙卻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說孫少平,他受過了高中教育,他經過自學達到可與大學生進行思想探討的程度。作者賦予了這個人物各種優良的品質,包括並不好高騖遠。在路遙的世界中出現的都是平凡的人物,這是在這些平凡的人物裏他描寫着人性中的善與美,醜與惡。在他的世界裏,人的`最大的優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這點從孫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體現,。當他得到調出煤礦來到城市的機會時,他選擇的是煤礦。這不是又無他有多高的覺悟,而是他對自己工作過的地方的熱情和眷戀。他選擇了平凡。

路遙爲我們講述地不只是那個久遠的年代,更是一種人生應有的信仰和追求,亙古不變。這是一個喧囂浮躁、道德危機的時代,每一個還擁有夢想並在追夢的人們都該再重溫《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儘管命運是那樣的不公,儘管社會有那麼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夠不屈不撓、艱苦奮鬥、勇往直前終能獲得最後的成功。每一個正在虛度生命的人們都該讀《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珍惜。

路遙在教會我們忘我,忘我使生命永恆。人生容不得太多的自私,自私最終只會絕了自

己。看風使舵,趨炎附勢,均爲自私使然。一生若只是這般地生活,終將無價值地葬入黃土。路遙在教會我們要有獨立的人格,儘管你可能會遭遇孤獨。孤獨是人生自我證明的必經之路,只要你認定了自己的理想,那麼坦然面對孤獨將是你勇往直前最後的支撐點。

路遙在教會我們不必用盡生命去做一個漂亮的人,但應用盡生命去做一件讓人民叫好的漂亮事。前者只能證明你的處事圓滑,而後者則將見證你精彩的一生。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該看看《平凡的世界》,傾聽那些久遠的聲音,或許那樣我們會在這個因慾望日益膨脹而扭曲的時代,儘快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至於到油盡燈枯時,我們還在迷惘??

3.《基度山伯爵》讀後感

古往今來,世界上的通俗小說不計其數,但是優秀的作品寥寥無幾,其中大仲馬的《基度山伯爵》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佳作。他擁有的讀者數量之多,也是證明了他的價值,毋庸質疑,《基度山伯爵》就是通俗小說的典範之一。

大仲馬小說多達百部,大都以真實的歷史作背景,以主人公的奇遇爲內容,情節曲折生動,處處出人意外,堪稱歷史驚險小說。異乎尋常的理想英雄,急劇發展的故事情節,緊張的打鬥動作,清晰明朗的完整結構,生動有力的語言,靈活機智的對話等構成了大仲馬小說的特色。

故事講述的是一個無辜的人遭人蓄意陷害,被錯誤地關押,但他以精心策劃的計謀對那些曾出賣過他的人進行了報復。

生性活躍的青年水手埃德蒙-丹特斯,是個正直誠實的年輕人。但他平靜的生活以及迎娶美麗的默塞德斯結婚計劃被突然地打破了。因爲他最要好的朋友—費爾南德也想娶默塞德斯爲妻,並一直欺騙着丹特斯。

這位“好朋友”,爲了陷害丹特斯,就和與丹特斯有仇的唐各拉爾一同設計了陷阱,污其與拿破倫有聯繫,使丹特斯在婚宴上被警察帶走,並遭受到了法官維勒福的非法審判,於是將他關押在臭名昭著的伊福島伊福城堡監獄裏。

埃德蒙-丹特斯在那裏渡過了十三年惡夢般的生活。但是期間,他結識了一樣被誣陷的老神甫法里亞,他從神甫那學到了很多知識,並推出了自己的仇人。在法里亞的幫助之下,丹特斯策劃併成功地逃離了這個監獄。他找到了法里亞留給他的寶藏,化名成爲了一個神祕而富有的“基督山伯爵”。以他的機智和冷酷,巧妙地擠進了法國的上流社會,他報答了恩人,也一步步地讓那些曾操縱、奴役過他的人們付出了巨大代價,當復仇完後,他揚起了遠帆,永遠的離開了法國!

要是說起這部作品的特點,我認爲有最重要的是情節曲折,安排合理。

一般來說,成功的小說導師情節曲折,波瀾起伏的,基度山恩仇記再這點上堪稱典範,小說一開卷就吸引了讀者的目光。愛德蒙剛剛歸回來,年輕有爲,準備結婚,還做了代理船長,前程似錦。而是他的敵人唐各拉爾因爲嫉妒他,所以和他的情敵連手倒了一齣戲,使愛德蒙慘遭橫禍,而檢查官維勒福卻因爲保護父親而讓其無辜入獄,這一富於戲劇性的開場,正式爲下文做好了鋪墊。後來愛德蒙在黑牢中的描寫更是有聲有色,是全書最精彩的地方之一,再後來,他居然與死人偷樑換柱,這樣逃出了黑牢。這時,讀者都是屏住呼吸,爲作者的奇妙構思拍案叫絕。然而着也只是個序幕而已。後來他得到寶藏,成了億萬富翁,該名爲基度山伯爵。之後,就是他的復仇了。小說主要寫的就是復仇部分,大仲馬匠心獨運之處在於3次復仇寫的互不相同,各具其趣,但又與3個仇人的職業和罪惡性質互有關聯。而復仇的不同結果又使情節不至於呆板,讓人感覺富有變化,讀者也料想不到這樣的結局。讀完之後,掩卷再思,的確也沒有更好的結局了,因此不能不讚嘆作者的巧於安排。

大仲馬並不滿足於基本的情節離奇曲折,因爲篇幅較長,只有這樣的單純情節仍會顯得單調,於是他在其中穿插了不少驚險的場面,比如在羅馬附近出沒的綠林好漢,利用狂歡節進行綁架活動;維勒福夫人爲了財產投毒害人,卡得魯思夜入伯爵家偷盜?險象還生,具有奇峯突起,迂迴曲折,大起大落的藝術效果,但是又不遊離於主題之外,影響中心。這種大故事套小故事的手法用的也恰倒好處,每一個小插曲都寫的很精彩緊湊,而且都是爲了主題服務,例如中間寫的在島上的探險好似與主題無關,但是卻引出了仇敵的孩子阿爾貝??就是有了這些小故事才使情節複雜但不散漫,讀起來只覺得精彩,而不覺得了無生趣。基度山恩仇記的第二個藝術特點是,光怪陸離,熔於一爐。

小說觸及的社會面極廣,上至路易十八的宮廷,上流社會的燈紅酒綠,下至監獄的陰森可怕和犯人的陰暗心理,綠林強盜的仗義疏財,也有市民的清貧生活,這些全得到了精細的

1000字小說讀後感篇三:老人與海讀書筆記

《老人與海》雖然故事簡短卻寓意深刻,寫的是老漁夫聖地亞哥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魚的情況下,終於在第85天的時候發現了一條重量超過1500磅的哈魚,並開始了長達3天3夜的搏鬥,大魚才終於筋疲力盡浮上水面,被他殺死。在歸程中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最後回港時只剩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

這是一部寓意深遠的古典悲劇式的小說,也一部英雄主義的交響曲。海明威說:我試圖描寫一個真正的老人,一個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條真正的魚和許多真正的鯊魚。然而,如果我能寫得足夠逼真的話,他們也能代表許多其他的事物。故事描寫的老人聖地亞哥是個倒黴的人,84天沒捕到魚,而別的漁夫都把他看做失敗者。但這似乎預示着一場戰鬥的開始,果然,就在第85天,他真的發現了一條1500磅大馬哈魚,明知對方力量比他強,還是決心戰鬥到底。他對大魚說:我跟你奉陪到底!,最後終獲勝利。

在老人辛辛苦苦抓到了魚之後,考驗卻並沒有結束。魚因爲又大又長,他只好將魚綁在船的一邊。回航時,大魚的血腥味引來了鯊魚一次又一次的襲擊。於是,他用盡一切個人手段來反擊。魚叉被鯊魚帶走了,他把小刀綁在槳上亂扎。刀子折斷了,他用短棍。短棍也丟了,他外用舵把來打。儘管結果魚肉都被咬去了,但什麼也無法摧殘他的意志。上天似乎會憐惜過這樣一位偉大的老人,他將厄運一次又一次降在老人身上,最終他的頑強意志卻並沒能得到好的結果,回港時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

爲什麼海明威不讓老人最後獲得勝利呢?這樣不是更加能體現英雄的偉大、嗎?老人的故事不僅象徵着人與自然的關係,而且象徵着整個人類堅不可摧的精神。在現實中,他雖然失敗了,但在精神上,他卻是勝利者,他那頑強搏擊的精神,展示了人的高貴和尊嚴。遍顧所有的人生,誰沒有經歷過失敗呢?哪怕再成功的人。失敗的原因可以不盡相同,但無論如何失敗總是一個讓你難以承受的打擊。再出海,你就會有勝利的希望。我想,這種險惡的人生環境和這種堅韌的人生態度,正是這部作品越來越吸引人的原因。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故事中老人曾說:不過人不是爲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

這句話讓我想起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貝多芬曾經說過: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征服。他們說明了英雄的含義,生命的意義。而文中的這句話也點明瞭文章的思想:人要勇敢地面對失敗。從這個方面看,這本書不是寓言,也不是童話,而是一部現實主義的作品。勝利在這部小說裏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個人的生命價值,老人敢於挑戰極限,一次又一次地超越,不得不讓我們敬佩,他所帶給人類的是一種自信,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

《老人與海》給予我很多人生啓示。什麼是失敗,失敗就是要跌倒了重新鼓起勇氣爬起來,再一次跌倒再一次爬起,永遠不要失去了對生活的希望,不要失去了自己人生的夢想。什麼是英雄,英雄就是敢於面對挫折,挑戰挫折,戰勝自己,戰勝挫折的人,他們有勇氣完成自己也許失敗了很多次的夢想,這纔算得上是英雄。很喜歡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也瞭解到海明威的生平也有諸多坎坷,經歷了戰爭,經歷了疾病和精神的折磨,其實他一次又一次地勇敢過了,可惜最後,他還是選擇了以自殺來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也許他有自己的理由,但是他卻違背了《老人與海》中對失敗和英雄的闡述,這是一個遺憾。

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對失敗屈服,一旦屈服,那麼所有夢想都不會實現,這在

現實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意義,我覺得人生就像老人出海捕魚一樣,會出現那樣勇敢地去面對,即使沒有成功,也不會因爲沒有努力而給人生留下遺憾,我們也會是生活的強者,我們的生命也會因爲我們付出了努力而精彩。

讀《老人與海》這本書,我感到我渾身增添了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力量。無論是今後的教育道路有多少荊棘,多少挫折,我相信只有有老人那般不服輸的品質,我一定會是生活的強者。《老人與海》是一本值得去仔細品味的一本書,就象高爾基的《海燕》,能讓我們在暴風雨來臨前獲得勇氣,獲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