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材料

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會議記錄材料

材料1.8W

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35年如一日,紮根太行山,帶動10萬多農民羣衆脫貧致富,被譽爲“太行新愚公”。下面是語文迷爲大家提供的李保國報告會會議記錄材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會議記錄材料

會議記錄材料一:

李保國,男,46歲,河北農業大學教授。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李保國深知,爲人師者,“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一缸”。他大學畢業20年後,爲了不斷接受新的知識,毅然放下教授的架子去讀博士。他堅持根據生產實際需要開展科學技術研究,他主持的科研項目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分別獲得了國家、林業部、河北省的一系列獎項,如他主持的“太行山石質山地爆破整地造林技術”獲原林業部“國家七五重大攻關成果榮譽獎”,“太行山高效益綠化配套技術研究”獲原林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太行山低山片麻岩區‘聚續’生態農業工程技術”中心試點的前南峪村獲得“全球生態環境建設五百佳”提名獎,並獲得“河北省山區創業二等獎”,“優質無公害紅富士蘋果配套栽培技術研究”獲河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李保國每年在艱苦的農村工作超過200天。他帶領學生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第一時間轉化爲現實生產力,爲實現農村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協調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邢臺縣槳水試區,他們把一個窮山溝變成了花果山,成爲太行山區最綠的地方,榮獲聯合國全球環境500佳提名獎。在內丘縣富崗村,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運用到蘋果生產中,生產出的優質蘋果被評爲A級綠色食品,創出了國內著名的“富崗”蘋果品牌,在99昆明世博會上獲得銀獎,極品果賣到100元一個。大量的實踐,使學生看到了學農也會大有作爲;在與基層羣衆的接觸中,使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了可喜變化,鞏固了專業思想,堅定了“學農愛農”的決心和信心。

長期的科研工作,大量的科研成果,豐富的實踐經驗,使李保國最瞭解學科的前沿、農村的需要、果農的期盼。他及時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在實踐中獲得的經驗充實到教學內容中,把生產一線的資訊作爲自己調整教學內容的信號,更新教材,更新講授內容。他先後主講了《進階經濟林栽培專題》等9門課程,每年超額完成教學工作量。主持完成了《北方經濟林栽培學總論》等9部教材的編寫,在全國性刊物發表論文40餘篇;教學研究成果先後獲省級二等獎一項、校級一等獎二項。他的進取精神激勵着學生。他教的.畢業班,25%的學生考上碩士研究生,他帶的碩士研究生,70%考上了博士研究生。

李保國講:“我自己就是農民出身,農民的孩子上學不容易”。他自己出錢爲貧困學生交學費。他主動和學習後進學生交朋友,使他們努力上進,完成學業。別人不願意上的課他去上,別人不願意管的班他去管,別人認爲是“刺兒頭”的學生,在他的幫助下,不僅以優異成績完成學業,而且和他結下了深厚友誼。一些畢業十幾年的學生,有了困難他仍然一如既往給予幫助。

他曾榮獲“全國振華扶貧獎”,“全國科技興村先進個人”;先後6次被授予“河北省山區開發先進個人”,兩次被評爲“河北省中青年骨幹教師”;還榮獲河北省“特等勞模”,保定市“勞動模範”,“保定市教育系統紅旗手”,“保定市生產建設紅旗手”,和“河北農業大學太行山道路先進個人”等榮譽和稱號。

會議記錄材料二:

曾有作家主動提出爲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立傳,卻遭到拒絕。“不想出名,也沒有時間,有時間還不如多走訪幾戶農民。”李保國如是回答。

只是這一次,李保國再也無法拒絕。6月12日,距離李保國心臟病突發猝然離世63天,北京,人民大會堂,李保國先進事蹟報告會上,“李保國”這個名字浸潤着感情,從每個講述者口中一次次說出。

“他親自幫扶十幾個駐村工作組開展工作,總是無償爲農戶、企業提供技術指導。”河北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饒桂生清楚記得,曾有記者問李保國,“你有這麼好的技術,整日奔波在外,每年至少有上百萬元的收入吧?”李保國回答說,“不爲錢來不爲利往,一個心眼爲百姓,農民纔信你、才聽你”。

豈止是不拿工資、不持股份,“崗底的窮帽子,是李老師幫我們摘掉的,村民的好日子,是李老師用命換來的!”“硬漢”楊雙牛哽咽着,深情回憶:1996年8月,河北省內丘縣崗底村連降暴雨,山洪暴發,洪水沖毀了村裏200多畝保命田,山上果樹損失嚴重。村民們都覺得“日子沒法過了”。忙亂中,剛趕到村裏救災的李保國遞給擔任村支書的楊雙牛一張紙條:“需要果樹管理技術,我可以幫忙。李保國。”

就這樣,李保國帶着行李扎進了崗底村。崗底村的蘋果原來不套袋,賣不上價錢。李保國教果農套袋,有的人說:“蘋果不見光、不透風,還能長嗎?”李保國花錢買來蘋果袋,讓果農白用,他對果農說:“賺了是你們的,賠了算我的。”秋天到了,蘋果紅了,套了袋的蘋果細皮嫩肉,酸甜適口,一畝多賣了3000多元。如今,崗底村人均年收入31000元,100多戶買了小轎車。

“李老師是我們的恩人,我不相信,我就是不相信,李老師竟然這樣走了!”人民大會堂內,楊雙牛聲嘶力竭地喊着,那一剎那,他的眼淚一下涌了出來。

至今無法接受事實的還有李保國的妻子郭素萍。“保國,多想和你再去崗底看蘋果,多想和你接着在車上聊綠嶺核桃,多想咱家再吃一頓團圓飯,多想看到你再抱抱我們可愛的小孫子。保國,我想你!”

“我覺得我什麼都滿足,我就需要乾點事,別的我都不需要,你不知道我在底下跑着有多享受。”“我這輩子最過癮的是幹了兩件事,一件是把我變成農民,一件是把越來越多的農民變成我。”李保國生前說的話,一句句被回憶起,人們爲之動容。

“這是一次心靈洗禮。”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工作人員劉曉玉對報告會印象最深的是李保國的“三個家”:一個是永久的,在保定市河北農大家屬院;一個是臨時的,在平山葫蘆峪、邢臺前南峪等幾個主要幫扶基地;一個是流動的,在他那輛越野車上,“李保國教授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帶領10萬多農民脫貧致富,他是新時代的楷模”。

走出人民大會堂,教育部工作人員王濤眼眶裏仍泛着淚花。王濤感慨,一位大學教授竟然比“農民還農民”,心無旁騖地紮根農村,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作爲一名共產黨員,他今後會在工作中向李保國學習,努力成爲對社會對人民有用的人。

李保國走了,但他還“活”着,活在了太行山千千萬萬百姓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