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唐代詩人 > 元稹

元稹與茶的淵源

元稹1.52W

元稹和白居易是中唐時期著名詩人,他們是至交,25歲時元稹中進士,白居易也同榜中式,從此兩人同期爲官,同被貶外,又同倡新樂府詩,直到元稹於53歲時暴卒,數十年間親密交往,從未間斷。白居易《贈元稹》詩云:“不爲同登科,不爲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元異端。”故世稱“元白”。

元稹於唐穆宗長慶三年(823)出爲越州刺史兼浙東觀察使,“功夫兩衙盡,留滯七年餘。”(《醉題東武亭》)在越七年甚有政績,留下不少詩篇。白居易曾於唐德宗建中三年(782)避難越中,對越中山水風土留下深刻印象,穆宗長慶二年(822)出任杭州刺史,而翌年好友元稹過杭州赴越州任職。越杭僅隔一水,於是兩人以竹筒遞詩,互相問候,如《宿雲門寺》、《題法華山天衣寺》、《和微之春分投簡陽明洞天五十韻》、《會二同年》等。由於他們是當時名聞全國的大詩人,尤其是樂府詩,用俗言俚語入詩,達到“老嫗都解”的通俗程度;又由於他們的詩中,熱情讚美了越中風光:“天下風光數會稽”,“會稽天下本無儔”,“老大那能更爭競,勸君設募醉鄉人。”博得了越中人士由衷的讚賞。元稹《白氏長慶集序》和《舊唐書》白居易本傳都記載了這麼一件趣事:當時元白的詩篇能到市場上去換取老酒和茶葉。

唐時,越州平水一帶盛產佳茗。剡溪茶名馳全國,也多在平水鎮上交易,因此平水是越州茶葉集散地。一天,元稹去平水鎮,見學校裏不少兒童正在抄寫與白居易的`詩,且態度認真,數量不少。他奇怪地問他們這是爲什麼?兒童們說:元白詩可以到市場上去換取茶苟,而且商人們又求之甚切,其價高達一篇抵一金,這真是詩篇市場化了,這裏也說明當明飲茶之風已遍及民間,茶成了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元稹是一個嗜茶之人,他的以“茶”爲題的1言至7言的寶塔詩,是中國茶詩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元稹嗜茶,白居易更嗜茶。白居易輾轉各地,對各地名茶包括越州茶在內,十分熟悉,他是一個品茶專家。在一首謝友人李六郎中贈茶詩中道:“紅紙一封書後信,綠芽十片火前春。湯添勺水煎魚眼,末下刀圭攪麴塵,不寄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別茶人。”將當時煎茶過程、要訣寫得條理井然,說明他深得其中個味。無論順逆抑揚,茶是自己最好夥伴與密友。

附: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茶詩》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拓展閱讀:元稹的偏愛之情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南府,今河南洛陽)人,唐朝著名詩人。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世孫,父元寬,母鄭氏。他聰明機智過人,年少即有才名,與白居易同科及第,並結爲終生詩友,二人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詩作號爲"元和體"。

此詩爲悼念他的愛妻所做,表達他對愛情的忠誠,說明非伊莫屬、愛不另與。

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參考譯文:

曾經到臨過滄海,別處的水就不足爲顧;若除了巫山,別處的雲便不稱其爲雲。

倉促地由花叢中走過,懶得回頭顧盼;這緣由,一半是因爲修道人的清心寡慾,一半是因爲曾經擁有過的你。

標籤:淵源 元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