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唐代詩人 > 王之渙

詩人王之渙的簡介

王之渙2.24W

唐代詩人王之渙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詩人,他創作了許多詩歌,其中最爲有名的當屬《登鸛雀樓》、《涼州詞》。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王之渙的簡介,歡迎閱讀!

王之渙的簡介

王之渙(688─742),是盛唐時期著名的詩人,字季凌,又字季真,漢族人,祖籍晉陽幷州(今山西太原),其高祖遷今山西絳縣。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更是千古絕唱。他的詩句感人肺腑,充滿激情,深受後者喜愛。王之渙現存生平資料不多,只知早年由幷州遷居至絳州(今山西新絳縣),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縣令李滌將三女兒許配給他。因被人誣謗,乃拂衣去官,“遂化遊青山,滅裂黃綬。夾河數千裏,籍其高風;在家十五年,食其舊德。雅談圭爵,酷嗜閒放。”後復出擔任文安縣尉,在任內期間去世。

《唐才子傳》說王之渙爲薊門人,或因他年少有俠氣、從五陵年少遊、擊劍悲歌的性格而臆猜,靳能墓誌銘記載,之渙“本家晉陽,宦徙絳郡”,則晉陽(今太原)爲其原籍,家居絳州(今山西新絳縣)。墓誌銘說王之渙卒於天寶元年(公元742年)二月,享年55歲,推之可知生於武后垂拱四年(公元688年)。

王之渙出身於太原王家,爲當時名門望族。他的五世祖王隆之爲後魏絳州刺史,可能因此而移家絳州的。曾祖王信,隋朝請大夫、著作郎,入唐爲安邑縣令。祖王表,唐朝散大夫、文安縣令。父王昱,鴻臚主簿、浚儀縣令。從曾祖到父親,雖然皆爲官,但均爲小官。王之渙排行第四,自幼聰穎好學,年齡還不到20歲,便能精研文章,未及壯,便已窮經典之奧。他少年時豪俠義氣,放蕩不羈,常擊劍悲歌。到了中年,他一改前習,虛心求教,專心寫,在十餘年間,詩名大振,與王昌齡、高適等相唱和。後來,他曾一度作過冀州衡水縣主簿,時間不久就被人誣陷。於是,王之渙拂衣去官,在家居住十五年,晚年任文安縣尉,在任上死去。

王之渙是盛唐的著名詩人,他寫西北風光的詩篇頗具特色,大氣磅礴,意境開闊,熱情洋溢,韻調優美,朗朗上口,廣爲傳頌。爲盛唐邊塞詩人之一。“黃河遠上白雲間”,僅七個字,祖國壯麗山河景色躍然紙上。可惜他的詩歌散失嚴重,傳世之作僅六首,輯入《全唐詩》中。

不知何故,王之渙未走科舉之途,而以門子調補冀州衡水主簿。任衡水主簿時,王之渙父母均已去世,衡水縣令李滌將三女兒許配給他。王之渙才高氣盛,不願爲了衡水主薄的卑職而折腰,加上有人誣陷攻擊,他便憤然辭官而去,“遂化遊青山,滅裂黃綬。夾河數千裏,籍其高風;在家十五年,食其舊德。雅談珪爵,酷嗜閒放。”在家過了15年閒散自由的生活。後來他的親朋好友覺得他這樣一直沉於下層,不是辦法,便勸他入仕。後來補文安郡文安縣尉,仍是一不起眼之小職。他在職官風以清白著稱,理民以公平著稱,頗受當地百姓稱道。誰料不久,他竟染病不起,以55歲之壯年,卒於官舍,葬於洛陽。

如此有才華之人,可惜終不見用,天也不假其年。這也是諸多有才華的正直知識分子的常見結局。他的詩雖只流傳下六首,但這寥寥數首,確爲我國古典文學寶庫的精華。也爲衆多學子提供了參考。

盛唐著名詩人王之渙的故事

一天,冬雲低壓,雪花紛飛。王昌齡、高適、王之煥三位詩人來到旗亭,飲酒賞雪。興趣正濃時,忽然,來了一羣梨園伶官,登亭會宴。三位詩人馬上移坐於旁,圍爐靜觀。只聽樂工奏起樂曲,歌女清調嗓音,準備歌唱。

三位詩人見狀私下議論。王昌齡說:“我們三人齊名詩壇,難分上下。今日聆聽歌女演唱,誰的詩入曲一首,便在亭壁上畫一橫道,最後視優劣、多少分勝負。二位意下如何?”高適、王之煥欣然贊同。

首位歌女演唱的是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詩句是“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得意洋洋,趕忙在亭壁上畫一記號。

唱畢,另一位歌女又接着唱道:“開篋淚沾臆……”這是高適的《哭單父樑九少府》,也興奮地喊了一聲:“一絕句”!也在牆壁上畫了一記號。

第三位歌女又開口了:“奉帚平明金殿開……”這是王昌齡的《長信怨》,他興奮地又畫了一個記號,得意地說道:“二絕句!”

王之煥平日裏很自負,認爲自己早已成名,現在見歌女們都沒唱他的詩,心裏有些不高興。於是他穩了穩坐姿,清了清嗓子對身邊的王昌齡和高適說:“這幾個都是普通的歌女,她們只會唱‘下里巴人'的通俗詩文,可有些'陽春白雪'的高雅文章她們都不敢唱,只有進階的.歌女才配唱我寫的此類詩篇!”

他指着歌女中一位最年輕貌美,流着雙鬟的女伶說:“女伶中只有她才配唱我的詩。一會兒到她唱歌時,如果不是我的詩,我終生再也不敢與你們爭高低,我甘拜下風;如果她唱了我的詩,你們都得拜我爲師!”

“好!”王昌齡和高適都同聲讚歎道。

不多時,那個年輕貌美梳着雙鬟的歌女真的起身高歌了,而且她一張口便唱出了王之渙的《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歌聲悽婉動聽,牽人心絃。

聽罷,高適、王昌齡異口同聲讚道:“仁兄之詩確實高我等一籌,好詩,實在是好詩!”

歷史評價

靳能《唐故文安郡文安縣太原王府君墓誌銘並序》:慷慨有大略,倜儻有異才。嘗或歌從軍,吟出塞,皦兮極關山明月之思,蕭兮得易水寒風之聲,傳乎樂章,布在人口。至夫雅頌發揮之作,詩騷興喻之致,文在斯矣,代未知焉,惜乎。

司馬光《溫公續詩話》:唐之中葉,文章特盛,其姓名湮沒不傳於世者甚衆。如河中府鸛雀樓有王之渙、暢當詩。暢詩曰:“迥臨飛鳥上,高謝世人間。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王詩曰:“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二人者,皆當時賢士所不數,如後人擅詩名者,豈能及之哉。

沈括《夢溪筆談》:河中府鸛雀樓兩層,前瞻中條,下瞰大河,唐人留詩者甚多,唯李益、王之渙、暢當三篇,能狀其景。

計有功《唐詩紀事》:之渙,幷州人,與兄之鹹、之賁皆有文名,天寶間人。樂天作《滁州刺史鄭昈墓誌》雲:“與王昌齡、王之渙、崔國輔連唱迭和,名動一時。”

辛文房《唐才子傳》:之渙,薊。人。少有俠氣,所從遊皆五陵少年,擊劍悲歌,從禽縱酒。中折節攻文,十年名譽自振。恥困場屋,遂交謁名公。爲詩情致雅暢,得齊樑之風。每有作,樂工輒取以被聲律。

管世銘《讀雪山房唐詩序例》:摩詰、少伯、太白三家鼎足而立,美不勝收。王之渙獨以“黃河遠上”一篇當之,彼不厭其多、此不愧其少,町謂拔戟自成一隊。又:王之渙“黃河遠上”之外,五言如《送別》及《鸛雀樓》二篇,亦當入旗亭之畫。《讀書偶得三十四則》:或謂王之渙“黃河遠上”一篇之外,何不多見?餘應之曰:“神來之作,即作者亦不能有再。”

標籤:王之渙 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