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唐代詩人 > 王維

關於王維的四則故事

王維3W

王維不僅是公認的詩佛,也是文人畫的南山之宗,並且精通音律。是少有的全才。王維詩在其生前以及後世,都享有盛名。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王維的四則故事,歡迎閱讀。

關於王維的四則故事

王維簡介

王維(701―761),字摩詰,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開元九年(721)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其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他一生經歷曲折,青年時一舉登第,後經歷安史之亂,晚年沉醉於佛學。

一、少年膽識

王維很小的時候便很有膽識。相傳,有一年,知縣看到書上有記載說,當地大山裏有一種石膽,吃了可以長命百歲。於是,他便下令讓老百姓去找。可大山裏根本沒有這種東西,所以百姓們找不到。知縣很生氣,硬說是老百姓把石膽私藏了起來,很多人因此被抓進監獄。幼小的王維不忍心看見鄉親們受苦,就撿了幾塊石頭交給知縣說:“石頭有的是,可沒有石膽。”知縣大怒,呵斥他說:“書上有記載,怎麼可能沒有呢?”小王維不慌不忙地說:“龍和鳳凰書上也都有記載,可您能找到麼?”知縣無話可說,只好收回了尋找石膽的命令,並把因此入獄的人們都放了出來。

文人應作天地之良心,其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說真話。沒有膽量說出真話的人,註定成就不了什麼大事業。很多人知道這個道理,卻沒有足夠的勇氣,幼小的王維能夠做到,實在是很難得。

二、舉登第

開元七年(719),19歲的王維入京參加京兆試,事先得知,太平公主已命考官將一同應試的張九皋定爲此次的京兆“解頭”(即第一名)。王維本想憑真才實學奪魁,得知此事後,深感不安。當時的王維已是小有名氣的詩人,廣泛結交文人雅士和一些達官貴人。他來到岐王府中,將此事告訴了岐王,請求岐王能說動公主改變主意。岐王讓王維先從以往的詩作中選取佳作,抄錄成卷,再作琵琶新曲一首。幾天之後,王維前來王府。岐王給他換上華麗的衣服,帶他來到太平公主府第。公主設宴款待岐王,並安排樂舞助興。此時,岐王讓人將王維傳了進來,王維獻上一首自譜新曲《鬱輪袍》。公主聽罷,極口稱讚。岐王又將王維事先抄錄好的詩卷奉上,公主閱罷,又是一陣驚奇。因爲這些詩篇都是太平公主日常朗誦的詩篇,本以爲俱是古人佳作,未料想出自王維筆下。岐王開口對公主說道:“近日京兆試,若得此生爲解頭,誠所謂國之精英。”公主聽罷,急忙問爲何不讓其應舉。岐王答:“此生不得首薦,所以不願應試。據傳聞貴主已諭京兆試官,將解頭擬定爲張九皋。”公主聽罷,笑道:“哪裏是我的安排,無非是受人之託罷了。”然後,對王維說:“此次解頭,非你莫屬,我當爲你助力。”王維起身拜謝。京兆試畢,王維得中解頭,一舉登第。

雖然在今天看來,王維奪魁也有“走後門”之嫌,但這在唐朝是很正常的“干謁”。如果王維沒有真才實學,又怎能博得公主的賞識,讓她收回成命?莊子《逍遙遊》中有云:“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爲鳥,其名爲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有人羨慕鵬能遇到點化的機會,的確,不是所有人都能遇到這樣的時機,但前提是,你總得先把自己變成鯤吧。很多人都在苦苦等待機會,殊不知,機會只垂青於有準備的人。

三、堅守氣節

安史之亂(755―762)中,安祿山攻陷了長安,俘獲了一大批尚未逃走的官員,王維就是其中之一。當時的王維,官職並不算太高,但其在文人中的名氣很大。安祿山爲了籠絡人心,便費盡心思想要收買王維爲其所用。他把王維軟禁在普施寺,派手下的謀士輪番到寺院勸說王維。王維偷偷地託人在外面找了些瀉藥吃了,想就此因病矇混過關。

面對外界環境的壓迫,王維雖然沒有選擇捨生取義,但其內心的堅守仍然爲人稱道。其對大唐的忠心天地可鑑,所以朝廷纔會寬恕他。這是氣節的另一種表現方式。

四、與佛相伴

王維,字摩詰,名與字合在一起便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佛教人物維摩詰。維摩詰本是一位居士,後來修成正果,成爲菩薩。安史之亂後,雖然朝廷寬恕了王維,只給了他降職處分,但王維自己內心還是充滿了慚愧和自責,畢竟,對於那個時代的文人來說,氣節的重要程度絕不亞於生命。王維出生於一個虔誠的佛教家庭,自幼就與佛有着不解之緣。此時,能夠使他內心超脫的方法只有佛。從此,王維真正沉溺於佛理與山水之中,“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他精通佛學,且悟性很高,能把很多人看不懂的佛理理解得很透徹,甚至能與大師們論道,倒真有些維摩詰居士的意味。而且他是真正地融會貫通,能將佛理融入詩畫之中,尤其後期的一些詩,讀完之後甚至會使讀者也產生那種寂滅的心理。

有人認爲,王維遁出世俗是一種逃避,其實,這是一種自我調節的方式。在一條路走不通的時候,換個角度,或許就會出現第二條路。一條路走到黑而不知變通,這恐怕纔是人生中最大的悲哀。

王維的詩繪影繪形,有寫意傳神、形神兼備之妙,也被蘇軾稱讚爲“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新唐書》說王維在生前以及後世都享有盛名,唐代宗讚譽他爲“天下文宗”,錢鍾書稱他爲“盛唐畫壇第一把交椅”。世上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的說法,後人還將王維稱爲“詩佛”,此稱謂不僅指王維詩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維的宗教傾向,更表達了後人對王維在唐朝詩壇崇高地位的肯定。王維不僅寫的一手好詩,也是文人畫的南山之宗,並且精通音律,是少有的全才。他在藝術方面的貢獻,將永爲世人所銘記。

王維的詩詞

《紅豆》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少年行》

一身能擘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

偏坐金鞍調白羽,紛紛射殺五單于。

《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竹裏館》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觀獵》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回春射鵰處,千里暮雲平。

《出塞作》

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天野火燒。

暮雲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躲雕。

護羌校尉朝乘障,破虜將軍夜渡遼。

玉靶角弓珠勒馬,漢家將賜雪嫖姚。

《桃源行》

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

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不見人。

山口潛行始隈隩,山開曠望旋平陸。

遙看一處攢雲樹,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還從物外起田園。

月明松下房櫳靜,日出雲中雞犬喧。

驚聞俗客爭來集,競引還家問都邑。

平明閭巷掃花開,薄暮漁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成仙遂不還。

峽裏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

不疑靈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縣。

出洞無論隔山水,辭家終擬長遊衍。

自謂經過舊不迷,安知峯壑今來變。

當時只記入山深,青溪幾度到雲林。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歸嵩山作》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閒閒。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標籤:王維 四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