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唐代詩人 > 王維

鹿柴王維原文

王維2.29W

唐天寶年間,王維在終南山下購置輞川別業。鹿柴是王維在輞川別業勝景之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鹿柴王維原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鹿柴王維原文

鹿柴

唐代: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譯文

幽靜山谷裏看不見人,只能聽到那說話聲音。

落日影暈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註釋

(1)鹿柴(zhài):“柴”同“寨“,柵欄。此爲地名。

(2)但:只。聞:聽見。

(3)返景:夕陽返照光。“景”古時同“影”。

(4) 照:照耀(着)。

賞析

這首詩描繪是鹿柴附近空山深林在傍晚時分幽靜景色。詩絕妙處在於以動襯靜,以局部襯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筆先寫空山寂絕人跡,接着以但聞一轉,引出人語響來。空谷傳音,愈見其空;人語過後,愈添空寂。最後又寫幾點夕陽餘暉映照,愈加觸發人幽暗感覺。

大凡寫山水,總離不開具體景物,或摹狀嶙峋怪石,或描繪參天古木,或渲染飛瀑懸泉,其着眼點在於景物之奇。而此詩則從一個奇特現象着筆:“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層巖迭嶂,看去空無一人。可是有時會突然聽得朗朗笑語,但由於回聲多重反射,一時間很難判斷人聲究竟從何而起。人們大約都有類似經驗,本來很平常。但是將這種視覺與聽覺互補觀察事物方法以詩形式加以表現,就不能不說是一個創造。從詩表現說,它別出新意,不蹈故常;從作品接受者說,是那樣新奇有趣,儼如身臨其境,由此引起積極情感活動。前兩句詩用直白語言,略作點染,境界即出。詩開頭“空山”,二字,是相對於無人而言,同時表明詩人視野比較開闊,可以一視無礙;如果置身於隱天蔽日原始森林中,就得不到“空山”意象。從這兩個字,也可以窺見山中景物形勢特點。對句“響”字與“空山”相呼應:只有在沒有太多障礙物情況下,聲音才能在山谷中往復迴盪,方纔可以說“人語響”。因此,周遭景物必是疏朗。前二句寫幽靜,因聲傳神;後二句寫幽深,以光敷色。山中景色會因朝夕晦暝、風雨因時而變化。此詩則選取傍晚時分景色作爲描寫對象。這時夕陽返照射入樹林深處,又有一部分光線落到青苔上面。天色就要暗下來,各類景物斑斑駁駁,明暗對比鮮明。近處,投在地面上蓊鬱樹影漸漸拉長;樹林深處,因黝暗而顯得十分幽邃。這種景觀最佳時期是夏末秋初,而且必須是晴朗傍晚,陰雨綿綿是不行。詩第一個透視點是深林。

人感官無法直接測知樹林深處,此詩以不可見即想象中“無限”和“神祕莫測”寫幽深之感。而幽深之感唯在夏末秋初夕陽明天中爲最深。第二個透視點是青苔。這一景色即在目底,可以觀其形,可以辨其色。青苔生於陰暗潮溼之處,它生長,是濃密樹木遮住日光結果,而此刻卻在夕照中。這兩個透視點合在一起,互相映發,使詩意虛實相生。

這首詩創造了一種幽深而光明象徵性境界,表現了作者在深幽修禪過程中豁然開朗。詩中雖有禪意,卻不訴諸議論說理,而全滲透於自然景色生動描繪之中。

王維是詩人、畫家兼音樂家。這首詩正體現出詩、畫、樂結合。他以音樂家對聲感悟,畫家對光把握,詩人對語言提煉,刻畫了空谷人語、斜輝返照那一瞬間特有寂靜清幽,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