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唐代詩人 > 王昌齡

從軍行一王昌齡

王昌齡1.29W

《從軍行一》刻畫了邊疆戍卒懷鄉思親的情景。小編整理的古詩內容,供參考!

從軍行七首⑴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⑵。

更吹羌笛關山月⑶,無那金閨萬里愁⑷。

註釋

⑴從軍行:樂府舊題,屬相和歌辭平調曲,多是反映軍旅辛苦生活的。

⑵羌笛:羌族竹製樂器。關山月:樂府曲名,屬橫吹曲。多爲傷離別之辭。

⑶獨上:一作“獨坐”。

⑷無那:無奈,指無法消除思親之愁。一作“誰解”。

翻譯

在烽火臺的西邊高高地聳着一座戍樓,黃昏時分,獨坐在戍樓上任憑從湖面吹來的秋風撩起自己的戰袍。此時又傳來一陣幽怨的羌笛聲,吹奏的是《關山月》的調子,無奈着笛聲更增添了對萬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

賞析

組詩第一首,筆法簡潔而富蘊意,寫法上很有特色。詩人巧妙地處理了敘事與抒情的關係。前三句敘事,描寫環境,採用了層層深入、反覆渲染的手法,創造氣氛,爲第四句抒情做鋪墊,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顯得格外警拔有力。“烽火城西”,一下子就點明瞭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臺上。荒寂的原野,四顧蒼茫,只有這座百尺高樓,這種環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時令正值秋季,涼氣侵人,正是遊子思親、思婦念遠的季節。時間又逢黃昏,“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詩經·王風·君子于役》)這樣的時間常常觸發人們思念於役在外的親人。而此時此刻,久戍不歸的徵人恰恰“獨坐”在孤零零的戍樓上。

天地悠悠,牢落無偶,思親之情正隨着青海湖方向吹來的陣陣秋風任意翻騰。上面所描寫的,都是透過視覺所看到的環境,沒有聲音,還缺乏立體感。接着詩人寫道:“更吹羌笛關山月。”在寂寥的環境中,傳來了陣陣嗚嗚咽咽的笛聲,就像親人在呼喚,又像是遊子的嘆息。這縷縷笛聲,恰似一根導火線,使邊塞徵人積鬱在心中的思親感情,再也控制不住,終於來了個大爆發,引出了詩的最後一句。這一縷笛聲,對於“獨坐”在孤樓之上的聞笛人來說是景,但這景又飽含着吹笛人所抒發的情,使環境更具體、內容更豐富了。詩人用這亦情亦景的句子,不露痕跡,完成了由景入情的轉折過渡,十分巧妙、自然。

在表現徵人思想活動方面,詩人運筆也十分委婉曲折。環境氛圍已經造成,爲抒情鋪平墊穩,然後水到渠成,直接描寫邊人的心理——“無那金閨萬里愁”。作者所要表現的是徵人思念親人、懷戀鄉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寫,偏從深閨妻子的萬里愁懷反映出來。而實際情形也是如此:妻子無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徵人思歸又不得歸的結果。這一曲筆,把徵人和思婦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就全篇而言,這一句如畫龍點睛,立刻使全詩神韻飛騰,而更具動人的力量了。

作者軼事典故

一片冰心

王昌齡經過堅持不懈的追求,廣泛精心的研讀,終於在開元十五年,應進士試時一舉登第,被授予祕書省校書郎。王昌齡終究心有不甘,他於開元二十二年再應博學宏詞科的考試,並再次登第。然而,二次登第後官職仍舊未見升遷,僅被授予汜水尉。科場頗爲得意,仕途卻明顯失意,王昌齡受到打擊。在做了汜水尉五年後,即開元二十八年,他被遠貶荒僻的嶺南,任江寧丞。失意之後就是疏狂,就是放浪形骸。從長安赴江寧任所,他故意遲遲不去報到,在洛陽一住就是半年,每天借酒銷愁。到江寧後,又曾去太湖、浙江一帶遊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種明顯以消極怠工作爲反抗的手段,過於意氣用事也實在容易授人以柄。

《芙蓉樓送辛漸二首》作於王昌齡赴任江寧丞之日,這時他正遭謗議,送別至友遠行,當時悽切心情可想而知。臨別所囑,惟以玉壺冰心自明心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詩裏的南國煙雨和兀然傲立的孤峯,既是景語也是情語。王昌齡以忠節貞信作爲人生困境中的一種道德自信和超越力量,同時也表明,他對時代的公正並未失去信心。

旗亭畫壁

有一天,王昌齡、高適、王之渙三位詩人一起到酒樓去,賒酒小飲。忽然有梨園掌管樂曲的官員率十餘子弟登樓宴飲。三位詩人迴避,躲在黑暗的角落裏,圍着小火爐,且看她們表演節目。一會兒又有四位漂亮而妖媚的梨園女子,珠裹玉飾,搖曳生姿,登上樓來。隨即樂曲奏起,演奏的都是當時有名的曲子。王昌齡等私下相約定:“我們三個在詩壇上都算是有名的人物了,可是一直未能分個高低。今天算是有個機會兒,可以悄悄地聽這些歌女們唱歌,誰的詩入歌詞多,誰就最優秀。”

一位歌女首先唱道:“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就用手指在牆壁上畫一道:“我的'一首絕句。”隨後一歌女唱道:“開篋淚沾臆,見君前日書。夜臺何寂寞,猶是子云居。”高適伸手畫壁:“我的一首絕句。”又一歌女出場:“奉帚平明金殿開,強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王昌齡又伸手畫壁,說道:“兩首絕句。”

王之渙自以爲出名很久,可是歌女們竟然沒有唱他的詩作,面子上似乎有點下不來。就對王、高二位說:“這幾個唱曲的,都是不出名的丫頭片子,所唱不過是‘巴人下里’之類不入流的歌曲,那‘陽春白雪’之類的高雅之曲,哪是她們唱得了的呢!”於是用手指着幾位歌女中最漂亮、最出色的一個說:“到這個小妮子唱的時候,如果不是我的詩,我這輩子就不和你們爭高下了;果然是唱我的詩的話,甭客氣,二位就拜倒於座前,尊我爲師好了。”三位詩人說笑着等待着。

一會兒,輪到那個梳着雙髻的最漂亮的姑娘唱了,她唱道:“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得意至極,揶揄王昌齡和高適說:“怎麼樣,土包子,我說的沒錯吧!”三位詩人開懷大笑。

失孟交李

王昌齡在襄陽與孟浩然一見,孟浩然因舊疾復發而死。王昌齡因此在離開的路上很悲傷,沒有想到在巴陵意外的遇見李白,當時李白正在被流放夜郎的途中。他們倆一見如故,在江邊的小船上,邊泛舟邊吟酒,暢談文壇圈裏的交往故事。臨別,王昌齡寫了一首詩《巴陵送李十二》送李白:“搖曳巴陵洲渚分,清江傳語便風聞。山長不見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雲。” 李白對王昌齡的友情也念念不忘。後來聽說王昌齡被貶爲龍標尉,特地寫詩寄送,予以安慰。李白的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15]

冤死途中

755年安史之亂爆發,756年,59歲的王昌齡輾轉回老家途中,經亳州,被亳州刺史閭丘曉殺害。閭丘曉爲什麼要殺害王昌齡?史書記載甚少,留下千古之謎。但元人辛文房《唐才子傳》卷二“王昌齡”名下,有一句發人深思的話:“以刀火之際歸鄉里,爲刺史閭丘曉所忌而殺”。公元757年,張鎬奉命平定“安史之亂”。這年秋天,爲解宋州(今河南商丘一帶)之圍,令亳州刺史閭丘曉率兵救援。爲人傲慢、剛愎自用的閭丘曉,看不起布衣出身的張鎬,更怕仗打敗了“禍及於己”,於是故意拖延時間,按兵不動,致使貽誤戰機,宋州陷落。張鎬以貽誤軍機罪,處死閭丘曉。在行刑時,閭丘曉露出一幅可憐相,乞求張鎬放他一條生路:“有親,乞貸餘命”,意思是家有老母需要贍養。張鎬不愧是宰相之材,一句話就把閭丘曉擋了回去:“王昌齡之親,欲與誰養?”。

標籤:王昌齡 從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