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唐代詩人 > 王昌齡

從軍行七首其五王昌齡賞析

王昌齡2.32W

《從軍行七首》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組詩作品。第五首詩描寫奔赴前線的戍邊將士聽到前方b隊首戰告捷的消息時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軍強大的戰鬥力。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從軍行七首其五王昌齡賞析,歡迎閱讀!

【原文】

從軍行七首·其五

唐 王昌齡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賞析】

讀過《三國演義》的人,可能對第五回“關雲長溫酒斬華雄”有深刻印象。這對塑造關羽英雄形象是很精彩的一節。但書中並沒有正面描寫單刀匹馬的關羽與領兵五萬的華雄如何正面交手,而是用了這樣一段文字:(關羽)出帳提刀,飛身上馬。衆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嶽撼山崩,衆皆失驚。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其酒尚溫。

這段文學,筆墨非常簡煉,從當時的氣氛和諸侯的反應中,寫出了關羽的神威。論其客觀藝術效果,比寫揮刀大戰數十回合,更加引人入勝。羅貫中的這段文字,當然有他匠心獨運之處,但如果就避開正面鋪敘,透過氣氛渲染和側面描寫,去讓人想象戰爭場面這一點來看,卻不是他的首創,像王昌齡的這首《從軍行》,應該說已早著先鞭,並且是以詩歌形式取得成功的。

“大漠風塵日色昏”,由於我國西北部的阿爾泰山、天山、崑崙山均呈自西向東或向東南走向,在河西走廊和青海東部形成一個大喇叭口,風力極大,狂風起時,飛沙走石。因此,“日色昏”接在“大漠風塵”後面,並不是指天色已晚,而是指風沙遮天蔽日。但這不光表現氣候的暴烈,它作爲一種背景出現,還自然對軍事形勢起着烘托、暗示的作用。在這種情勢下,唐軍採取什麼行動呢?不是轅門緊閉,被動防守,而是主動出征。爲了減少風的強大阻力,加快行軍速度,戰士們半卷着紅旗,向前挺進。這兩句於“大漠風塵”之中,渲染紅旗指引的一支勁旅,好象不是自然界在逞威,而是這支j隊卷塵挾風,如一柄利劍,直指敵營。這就把讀者的心絃扣得緊緊的,讓人感到一場惡戰已迫在眉睫。這支橫行大漠的健兒,將要演出怎樣一種驚心動魄的場面呢?在這種懸想之下,再讀後兩句:“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這可以說是一落一起。讀者的懸想是緊跟着剛纔那支j隊展開的,可是在沙場上大顯身手的機會卻並沒有輪到他們。就在中途,捷報傳來,前鋒b隊已在夜戰中大獲全勝,連敵酋也被生擒。情節發展得既快又不免有點出人意料,但卻完全合乎情理,因爲前兩句所寫的那種大軍出征時迅猛、凌厲的聲勢,已經充分暗示了唐軍的士氣和威力。這支強大剽悍的增援b隊,既襯托出前鋒的勝利並非偶然,又能見出唐軍兵力綽綽有餘,勝券在握。

從描寫看,詩人所選取的對象是未和敵軍直接交手的後續b隊,而對戰果輝煌的“前軍夜戰”只從側面帶出。這是打破常套的構思。如果改成從正面對夜戰進行鋪敘,就不免會顯得平板,並且在短小的絕句中無法完成。現在避開對戰爭過程的正面描寫,從側面進行烘托,就把絕句的短處變成了長處。它讓讀者從“大漠風塵日色昏”和“夜戰洮河北”去想象前鋒的仗打得多麼艱苦,多麼出色。從“已報生擒吐谷渾”去體味這次出征多麼富有戲劇性。一場激戰,不是寫得聲嘶力竭,而是出以輕快跳脫之筆,透過側面的烘托、點染,讓讀者去體味、遐想。這一切,在短短的四句詩裏表現出來,在構思和驅遣語言上的難度,應該說是超過“溫酒斬華雄”那樣一類小說故事的。

【賞析補充】

這首詩描寫的是奔赴前線的戍邊將士聽到前方b隊首戰告捷的消息時的欣喜心情,歌頌了他們奮勇殺 敵、忘我報國的英雄主義精神。這首詩氣魄宏大,熱 情洋溢,一掃邊塞詩悽婉悲涼的一貫風格。

詩的一、二句“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 轅門 ”,採用倒裝的句式,描繪了戍邊b隊奉命開拔 及行軍途中的情景。“紅旗”代指戍邊b隊;“半卷” 既表現軍旗的舞姿,又傳達出了戍邊壯士奔赴前線時 鬥志昂揚的'高漲士氣。浩浩蕩蕩的b隊如湍急的鐵流 挺進在無邊的瀚海之中,使得征途上空煙塵滾滾,遮 天蔽日,陽光也彷彿驟然變得昏暗。“日色昏”三字, 借光線之弱渲染出了千軍萬馬急速突進時氣宇軒昂的 氣概和景象。從這人急馬疾的後續b隊腳下所濺起的 “風塵”之中,我們是可以想象到前線敵人之強大和 戰鬥之激烈待援。而將士的步伐愈快,就愈顯示出 他們那前赴後繼、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

三、四句“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是寫急行軍途中,忽然傳來前方b隊報捷的喜訊。“夜戰”二字含蘊無窮,它告訴我們:生擒敵酋的勝利來 之不易。沙漠中的夜戰,既要克服瞬息萬變的惡劣氣 候給將士帶來的困難,又要不顧白天行軍的鞍馬勞頓, 沒有深廣的謀略和敢於拼搏的精神,就難以克敵制勝。 從詩歌結尾的捷報中,我們可以聽出後續b隊將士乍 聞喜訊、喜出望外的縱情歡呼聲,敵酋垂頭喪氣的抽 泣聲,先頭b隊在浴血奮戰時驚心動魄的吶喊聲…… 同時也更能體會出先頭b隊將士們大智大勇、有我無 敵的英雄概?!

這首詩在藝術上的顯著特色是含蓄 深沉,耐人尋味。詩的第一句寫b隊急行軍時的情景, 但詩人只寫了漫漫政途上的滾滾風塵,並沒有直接寫 人。詩的第二句也沒有直接寫戍邊將士如何開拔出徵, 而是寫“紅旗半卷出轅門 ”,以紅旗來喻指j隊。這 兩句都寫b隊行動的情景,似乎都沒提到人,但畫面 上人的活動不但自見,且是畫面的主體。從而使詩句 顯得分外含蓄、深沉。詩的結句也頗見功力,它雖然 不說前軍獲勝 ,但是勝利的氛圍卻充溢於字裏行間。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敵酋被擒,敵兵這些 烏合之衆豈不如鳥獸散?因爲詩句充滿較大的想象 空間,使詩歌達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