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唐代詩人 > 王勃

王勃的童年故事

王勃1.38W

王勃出生於世代官宦的詩書人家,是遠近聞名的神童。在王勃的童年裏有着怎樣的故事呢?

王勃的童年故事

第一篇:王勃的`童年故事

客人對王勃的舉動難以理解,就問王福疇:“你家公子研好墨,不作文章卻上牀睡覺,這是何種學習之法啊?”王福疇笑答:“這是小兒的一個習慣,他往往是研好墨,上牀矇頭構思,然後起牀開始寫作,一氣呵成。”

客人聽後,思考片刻,頻頻點頭,並說:“此乃打腹稿!貴公子有他獨到之處啊!”

王福疇陪客人閒聊,不一會兒,只見王勃翻身下牀,走到桌前,鋪好紙,拿起筆,一首五言絕句頃刻而就。客人好奇地湊近桌前,王勃謙虛地說:“請伯伯指點。”客人一看,這首五言絕句立意新穎,合仄押韻,一字不易,於是驚歎不已,連聲稱讚“賢侄奇才”。

第二篇:王勃的童年故事

十四歲時,王勃以神童而被舉薦,在考覈中名列前茅,授予朝散郎的官職;十六歲那年,沛王把他召去當沛府修撰,對他很是愛重;十八歲那年,由於當時盛行鬥雞,各個王爺之間的鬥雞更是熱鬧非凡,王勃開玩笑寫了一篇《檄英王雞》(“聲討英王的雞”),惹得皇上大怒,立即把他逐出王府。他便到四川各地去旅遊,“遠遊江漢,登降岷峨”,得到山川靈氣的陶冶啓悟,在詩文上進步神速,“神機若助,日新其業”,每寫一篇文章都令人驚歎讚賞,特別是《益州夫子廟碑》,被認爲“宏偉絕人,稀代爲寶”。後來他又被啓用爲官,但因殺一犯罪的官奴而險些自己丟了性命,連累他父親也貶官。以後他棄官在家,一心著書。當他27歲時(虛歲28歲),去交趾探望父親,“渡海溺水,驚悸而卒”。

三篇:王勃的童年故事

王勃從小就是個有孝心的孩子。父親對他很慈愛,並經常教導他說:“人子不知醫,古人以爲不孝。”他便牢記心頭,暗中到處查訪良醫,希望學一手好醫道,作個孝子。在公元661(或660)年,當他才十一、二歲時,便令人驚訝地碰到一個遠遠超過他期望的絕好機會:在長安遇到了曹夫子。曹夫子名元,字道真,自稱是京都的人。他能象扁鵲那樣從遠處觀望人的氣色,清楚地透視人的五臟六腑;還能象華佗那樣作開胸洗腸一類的大手術。根據他收王勃爲徒後講述自己的師承,他實際上是《黃帝八十一難經》的直系傳人。該書是上古祕籍,由歧伯傳給黃帝;黃帝往下傳時又經過了53個傳人才傳到曹夫子手中。在這53個傳人中,就有第三十六個傳人扁鵲,並由他首次釐定了原書章句;還有第四十六個傳人華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