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唐代詩人 > 柳宗元

江雪唐代柳宗元賞析

柳宗元6.94K

短短二十個字情景交融,柳宗元被貶的境遇自然讓人會去聯想詩中的言外之意;諸多評論多直指此詩是託物言志,是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江雪 柳宗元賞析,歡迎大家閱讀!

江雪 柳宗元賞析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江雪》一詩是柳宗元被貶永州所做。永州又名九嶷、零陵、瀟湘、竹城,位於湘江上游,地處三省交界。永州多山,山區利於降雪。

短短二十個字情景交融,柳宗元被貶的境遇自然讓人會去聯想詩中的言外之意;諸多評論多直指此詩是託物言志,是也。“千山”、“萬徑”,柳宗元的心思已掠過當時他正身處的'山寺,直抵長安-長安,不僅僅是朝廷,更是他的故鄉;漁翁獨釣雪意,蓋近於“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人已超然於雪外——也是另一種“江湖之遠”。

來看看幾位古人對這首《江雪》的評說——

吳烻雲:“千山萬徑,人鳥絕跡,則雪之深可知。然當此之時,乃有蓑笠孤舟者出焉。噫!非若傲世之嚴光,則爲待聘之呂尚。賦中有比,大堪諷詠。”

徐增雲:“此乃子厚在貶所以自寓也。當此途窮日短,可以歸矣,而猶依泊於此,豈非一官所繫耶?一官無味,如釣寒江之魚,終亦無所得而已矣。餘豈效此漁翁哉!”

王堯衢《古唐詩合解》雲:“置孤舟於千山萬徑之間而以一老翁披蓑戴笠,兀坐於鳥不飛、人不行之地,真所謂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矣,何足爲輕重哉?江寒而魚伏,豈釣之可得?彼老翁何爲而作孤舟風雪中乎?世態寒涼,宦情孤冷,如釣寒江之魚,終無所得,子厚以自寓也。”

柳宗元另有《永州八記》,可與這首《江雪》相參看。在《八記》中他實現了一種發現——他發現了很多不爲時人瞭解的山水美景,在山澗、林木、峭石之間去尋覓前行的小徑,這種發現同時也是向內的,然而作爲一名節操不墜的被貶官員,並非僅有縱情山水而已,亦有一份江雪般的寒冷與孤絕。

此詩也可以撇開柳宗元的身世,從其他角度甚至是純詩的角度來理解。比如人生的境界與道路有千萬條,就好比是“千山”與“萬徑”,然而一場大雪降臨將其全然覆蓋,了無差別;只有一種冰冷包裹下的寂靜與歡喜。

有很多文章探索過柳宗元詩文的禪境,佛禪思想對柳宗元的影響。柳宗元曾說:“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積三十年…世之言者罕能通其說。於零陵(即永州),吾獨有得焉。”(《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蘇軾曾說:“子厚南遷,始究佛法。作曹溪南嶽諸碑,絕妙古今”。(注:《柳宗元全集·卷六·曹溪第六祖賜諡大鑒禪師碑·詳註》,中國書店1991年8月版第64頁)柳宗元認爲“佛之道,大而多容,凡有志於物外而恥制於世者,則思入焉。”(《送玄舉歸幽泉寺序》)有時人認爲柳宗元走的是“統合儒釋”的路子,見《禪對柳宗元詩影響》一文。

蒐羅了一下對柳宗元詩作的評價——

南宋嚴羽在《滄浪詩話》第一次將柳宗元作爲“元和詩壇”的代表作家,首次從純詩學角度探討了柳詩與屈騷之關係;首提“柳子厚體”和“韋柳體”。亦有人有論述柳詩對於宋詩的影響或者說宋詩對於柳詩的接受。

近年來通行的幾種文學史,都用“幽峭”、“冷峭簡淡”、“清峻簡潔”等近義詞概括柳詩風格。但另一方面,宋代以來影響最大的卻是蘇軾關於柳詩“枯淡”的評論。《東坡題跋.評韓柳詩》中說:“柳子厚詩在陶淵明下,韋蘇州(應物)上。退之(韓愈)豪放奇險則過之,而溫麗靖深不及也。所貴乎枯淡者,謂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淵明、子厚之流是也。”韓子蒼雲: “淵明詩惟韋蘇州得其清閒,尚不得其枯淡,柳州獨得之,但恨其少遒爾。柳詩不多,體亦備衆家,惟效陶詩是其性所好,獨不可及也。”(《竹莊詩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