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唐代詩人 > 李賀

《秋來》李賀唐詩鑑賞範文

李賀2.37W

秋 來

《秋來》李賀唐詩鑑賞範文

李賀

桐風驚心壯士苦,

衰燈絡緯啼寒素。

誰看青筒一編書,

不遣花蟲粉空蠹?

思牽今夜腸應直,

雨冷香魂弔書客。

秋墳鬼唱鮑家詩,

恨血千年土中碧!

李賀詩鑑賞

本篇寫秋天來臨時詩人的愁苦情緒。

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這原是古往今來有才智之士的共同感慨。詩人對於時光流逝表現了特別的敏感,以致秋風吹落梧桐樹葉子的聲音也使他驚心動魄,無限悲苦。這時,殘燈照壁,又聽得牆腳邊絡緯哀鳴;那鳴聲聽起來彷彿是在織着寒天的布,提醒人們秋深天寒,歲月將暮。詩開頭一、二句點出“秋來”,抒發由此而引出的由“驚”轉“苦”的感受,首句“驚心”說明詩人心裏震動的強烈。第二句“啼寒素”這個寒字,既指歲寒,更指聽絡緯啼聲時的心寒。在感情上直承上句的“驚”與“苦”。一個“苦”字給全詩定下了基調,籠罩以下六句。

“ 誰看青簡一編書,不遣花蟲粉空蠹”,上句正面提問,下句反面補足。面對衰燈,耳聽秋聲,詩人感慨萬千,我們彷彿聽到他發出一聲長長的嘆慨:“自己寫下的這些嘔心嚦血的詩篇,又有誰來賞識而不致讓蠹魚白白地蛀蝕成粉末呢?”情調感傷,與首句的“苦”字相應。

五、六句緊接上面兩句的意思。詩人輾轉反側,整夜無眠,深深爲世無知音、英雄無主的憂憤愁思所纏繞折磨,似乎九曲迴腸都要拉成直的了。詩人痛苦地思索着,思索着,在衰燈明滅之中,彷彿看到賞識自己的知音就在眼前,在冷雨灑窗的淅瀝聲中,一位古代詩人的“香魂”前來弔問我這個“書客”來了。

這兩句,詩人的'心情沉痛,用筆也詭譎多姿。習慣上以“腸回”、“腸斷”表示悲痛欲絕的感情,李賀卻一空依傍,自鑄新詞,運用“腸直”的說法,愁思縈繞心頭,把紆曲百結的心腸牽直,形象地寫出了詩人愁思的深重、強烈,可見他用語的新異。憑弔之事只見於生者之於死者,他卻反過來說鬼魂前來憑弔自己這個不幸的生者,真是石破天驚的奇筆。

“ 雨冷香魂弔書客”,詩人畫出了一幅多麼悽清幽冷的畫面,且有畫外音,在風雨淋漓之中,彷彿隱約聽到秋墳中的鬼魂,在唱着鮑照當年抒發“長恨”的詩,他的遺恨就像萇弘的碧血那樣永遠難以消釋!

表面上是說鮑照,實際上則是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己胸中的塊壘。志士才人懷才不遇,正乃千古同恨!

此詩上半篇採用的是習見的由景入情的寫法,下半篇則是全詩最有光彩的部分。“思牽今夜腸應直”,在牽腸情思的引發下,一個又一個恍惚迷離的幻象在眼前頻頻浮現,創造出了富有浪漫色彩的以幻象寫真情的獨特境界。詩人深廣的悲憤與瑰麗奇特的藝術形象之間達到了和諧的統一。在用韻上,後半篇也與前半篇不同。前半篇雖然悲苦、哀怨,但還能長歌當哭,痛痛快快地唱出,因而所選用的韻字正好是聲調悠長、切合抒寫哀怨之情的去聲字“素”與“蠹”。至後半篇,與抒寫傷痛已極的感情相適應,韻腳也由哀怨、悠長的去聲字一變而爲抑鬱短促的入聲字“客”與“碧”。

這是一首著名的“鬼”詩,其實,詩所要表現的並不是“鬼”,而是抒情詩人的自我形象。運用香魂來吊、鬼唱鮑詩、恨血化碧等等形象,主要是爲了表現詩人抑鬱未伸的情懷。詩人在世間找不到知音,只能在冥世尋求同調,不亦悲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