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唐代詩人 > 李白

讀李白作文

李白1.5W

讀李白作文1

歲月悠悠,湮沒於無聲。有一人,身着敞懷青衫,披散青絲,一壺酒,一把劍,傲立於歷史長河的岸。他是李白,盛唐的靈魂。

讀李白作文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生於那片聲勢浩大的盛唐山水,御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他是衆星捧月的那月,卻仍鬱鬱寡歡。他知道自己不善阿諛奉承,常伴君王左右亦不是他的志向。玄宗賜金放還,他仍意氣風發。縱然顛沛流離、歷經坎坷,但他喜笑悲歌氣傲然,九萬里風鵬正舉。滄海一聲笑,散發弄扁舟。他用時代的最強音,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這一聲吶喊,驚醒了多少千百年來被封建制度壓得喘不過氣來的人,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敢悄悄直一直腰,又扶起了多少人心靈深處最後一絲人格尊嚴。是他,李白,讓我懂得在面對兩難選擇時,及時兩袖只剩清風,也要堅定地選擇骨氣。是他教會了我挺直腰板,我就是我的自信。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追求自由,追求理想,追求沒有世俗的秀麗山水。他醉臥長安,天子難尋,不是粉飾,不爲虛名,一路向前,踏遍故國河山。他看天姥山,高吟:“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他看蜀道,高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他看廬山瀑布,高呼:“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的詩字裏行間流露他吞吐宇宙的豪氣,語言壯美使人深受震撼。

這一聲聲高喊,震醒了多少被功名利祿矇蔽的心靈,又振奮了多少失意彷徨的人撥開迷霧,找到新的精神寄託。是他,李白,教會我用容納宇宙的心靈去對待每一件事物。此路不通如何?換條路照樣走向自己光明燦爛的未來。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雲帆滄海,拂袖而去,徜徉山水,對月抒嘯,樂得輕鬆自在。

一星升起,他燦爛的是整個盛唐的星空。他飄逸,欲上青天攬明月;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狂放,我輩豈是蓬蒿人!他執劍,舞出一顆盛唐的劍膽。他喝酒,飲出一位詩壇的謫仙。他用酒滌盪自己的秉性,用詩解放自己的靈魂。

他是李白,早已映入史冊,成爲民族的精神瑰寶,成爲千千萬萬人民心中的偉人。

他是李白,我的星空中最亮的那顆星。

讀李白作文2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李白的詩總是那麼氣勢澎湃,氣宇非凡,像閃電,穿越千年的風雨,震憾着我的心。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又是何等的豪放!我一提筆寫作文就會想起口袋作文,所以轉發了這篇文章;若你爲寫作文發愁,請訪問()。

李白是個豪放的詩人,但也不乏柔情衷腸,他的一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竟也讓人黯然神傷:“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難怪孟浩然聽了這首詩後傷感得久久說不出一句話來。

我一直弄不清是什麼力量造就了曠世奇才李白。讀了《李白傳記》後才明白,李白是以生命在寫詩,所以纔有了不朽的詩文。他那坎坷曲折的一生造就了一個偉大的浪漫詩人。

公元626年玄武門之變後,李白的爺爺因逃難來到了西域胡地。李白在胡地長大,父親李客卻依然教他讀書寫字,以及一些大唐禮節。公元710年,李白十歲,這一年李白一家才返回大唐。生性頑皮的小李白,還是一樣愛玩,直到有一天遇上了一個磨鐵杵的老婆婆,悟出了“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繡花針”的道理,纔開始發憤讀書。十二歲那年,李白就作出了“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樣的不朽之作。十五歲時,李白就告別家人,上大康山拜師趙徵。二十歲又上峨眉山師從東巖子。五年後,李白告別東巖子,此後便浪跡天涯。

李白遊歷過許多山川湖泊和名勝古蹟,這不但開拓了他的視野,更使他的心靈得到了滋潤。他每到一個地方,總要結交幾個豪傑之士,或是接濟一些落魄文人。他不僅是詩人,也是豪俠。

李白的.一生總是生活在現實與理想的衝實中。他對政治很有抱負,但因才盛遭忌,只做了兩年的翰林學士,以致鵬鳥展翅翱翔的壯志受挫。他終日沉溺在詩酒中,其實是“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曠世的詩仙李白,他的詩如長江黃河般直瀉千里,波瀾壯闊,是中國文學史上不朽的奇蹟!李白有着太多能令我們學習的地方,他對學習的態度、方法;他對政治的抱負、看法;他崇尚自由的生活態度;不畏權威的無畏精神……

讀李白作文3

讀李白《月下獨酌》有感

原詩: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此詩我拜讀多遍,感悟非少,收穫甚多。

有關“月”的詩詞在古代頗多,單單李白就不下十首,然而《月下獨酌》卻獨有一番風韻:一開篇,李白便直插主題地點出“獨不可耐”而“邀明月”的心境。接着,他又將月與影子擬人化,點出了月與影子並不會飲酒,更現出了他的孤獨。

至此,僅僅到了詩的前奏部分,高潮也接踵而至。李白此時開始放聲高歌、盡情舞動,到達了似醉非醉的境界,與月與影子共同“交歡”。在詩的最後,作者李大詩人更是將這種情懷加以昇華,令讀者回味。

顯然,此詩是一首抒情詩。表面上看李白僅僅在抒發自己十分孤獨,但只要細心品味,稍稍加一些歷史背景便不難發現,其中還另有深層含義。依小生之愚見,全詩仍保留李白慣有的豪放、大氣的作詩風格,無論是“邀明月”、“同交歡”、“各分散”

以至於最後的“無情遊”(忘我的境界)和“相期邈雲漢”(我與明月將來在遙遠的天空見面)都表現出作者那狂放不羈的性格。詩中,多處提及作者之孤獨,惟有“邀明月”,這是因爲作者與親人分離的緣故嗎?非然,這其中隱含着政治的黑暗及作者缺少知音的複雜心情(我想應有消極與無奈),在詩句“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中月與影子都不會飲酒,不正暗示着作者缺少知音嗎?面對當時的黑暗朝政,作者多次被貶,懷才不遇,真乃:悲!憤!卻又無可奈何……

讀李白詩,品李白人。

讀李白作文4

夜,沒有喧囂,一切,彷彿整個宇宙如死水般沉靜。

也許,我不應該入睡,今夜,註定了要穿越時空,與你想見。

浩瀚的宇宙流動着美麗的繁星點點,一片璀璨,彩色的夢幻似乎已將所有遮掩,表面的流光也許是眩目的,但當繁華落盡,皎潔月光照亮黑夜,灑在人間的那一瞬間,就都明白,撕開玻璃紙,最打動人心的,還是那顆與衆不同的心。

五千年,起起落落,站在盛世頂端的,不是大唐的熠熠輝彩,而是你,濃縮了一個王朝的背影,在劍氣嘯成的月光下,獨飲那一杯愁斷肝腸的清酒,酒雖清,卻知其中苦澀滋味,只有你知道。

也許我並不懂你,也許是懂你真的很難。有的時候,感覺你的什麼故事我都不知道,但有的時候,你卻離我那般貼近。近的好象就活生生在我耳邊,講述着那些輕紗迷離的歷史,當我更想追溯時,卻觸摸不到你。多少次,當我爲此焦急時,總有一個聲音迴盪,習慣就好。習慣,這一切似乎只是個夢,連我自己也不清楚爲何會夢到你,你是一個印記,就像你的詩,永遠不會失去魔力,吸引着我。讀你的詩,無論是什麼,我總是喜歡,你仰天長笑,瀟灑揮別錦衣玉食,將千金散盡,只爲博得友人會心一笑。但當夜深人靜時,月光下,一個孤獨的背影,一壺酒,一把劍,漫天桃花與你的淚一起撒下。我知道,那杯中酒,是千絲萬縷的辛酸。

終於,你明白了,那錦繡長安不是容身之地,那隻不過是歷史必然留下的所謂繁華,那裏不屬於你,因爲仙人的家在青埂峯下。

離開,是你的選擇,是這選擇,完美了你的一生,給歷史留下一個與衆不同的李白。

讀你,只爲更親近你,只想更懂你。

讀李白作文5

酒入豪腸釀月光,繡口一吐半盛唐,千杯未醉影零亂,你自揮袖笑清狂

——題記

翻看一頁頁歷史書卷,我嗅到酒氣與詩香,定是你這樣的逸士,才能穿越歷史長廊,散發馨香。

狂——是你的歌。

放蕩不羈,你給後世留下一個鮮活的背影;自舞狂歌,你爲東方染紅一輪壯麗的太陽。你的足跡越過萬水千山來到碧溪之上。百丈懸冰,阻隔你羸弱的扁舟;步履匆匆,你來到蒼莽太行。積雪滿山切斷你前行的路線;你在蜀山話淒涼,無奈蜀道險又長;你在仕途跌跌撞撞,暗箭傷身不勝防。舉頭望明月,你卻參不透孤清的月光。你翹首問笛賦,終止不住那思鄉之情!鸛鵲樓臺,你恐驚天上仙人;桃花潭上,你踏歌別汪倫,唱出另一番愁腸。

時代賦予你禮讚盛唐,而你卻把生命融進詩中,把歲月揉進詩裏,一字一句,將歷史的燭光擦亮!

狂——是你的傷。

你曾志在穹宇,一心飛翔,你也曾想馳騁整個盛唐。國忠研墨,力士脫靴,你飲酒人醉心未醉,世人稱你酒中仙。你懷揣一壺美酒,任天子呼來不上船。你的每一次思想閃光,都會掀起人間千層浪。然而顯貴不滿你的鋒芒。犀利的筆鋒,終抵不住血劍刀光。昔日薄酒,今朝卻燒灼心腸,誰又能解你的清狂,誰又能知你的黯傷?是收是放,情存一念間。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管他浮世千般變,只爲一片冰心玉壺中!

悽悽冷風,舞動你的青衫,在往事激盪的波光上,誰能辨出,你回臂抽劍那一霎那,究竟將誰刺傷。

狂——是你的本性。

縱使世態炎涼,卻不忘那一壺薄酒,洗刷內心滄桑。烈酒在體內燃燒,醞成詩興之光。別人吟詩助興,你抒發一已清狂。藉着酒酣胸膽,你謾罵世風的低下,宮闕腐敗,容不下一顆赤熱心腸。懷才不遇,你另尋方向,宮門深鎖,你走出了院牆。莫愁前路無知已,長風破浪會有時。何不散發日邊,清溪弄扁舟,不帶一點行囊。你盡訪天下名川,只攜一支俊筆,妙手寫出千古名詩,世人皆贊你的瀟灑,惟我獨賞你的清狂。

來時轟轟烈烈,去時不留遺憾,誰又能這模樣!世人誤把清狂作輕狂,褻瀆你逸士真腸,你不語,卻用詩句,演繹你的瀟灑,冥冥中點燃詩興之光。

用生命,詮釋你的清狂,拂袖間,吹奏一支萬年長!

讀李白作文6

原詩: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此詩我拜讀多遍,感悟非少,收穫甚多。

有關“月”的詩詞在古代頗多,單單李白就不下十首,然而《月下獨酌》卻獨有一番風韻:一開篇,李白便直插主題地點出“獨不可耐”而“邀明月”的心境。接着,他又將月與影子擬人化,點出了月與影子並不會飲酒,更現出了他的孤獨,讀後感《[原創]讀李白《月下獨酌》有感作文》。至此,僅僅到了詩的前奏部分,高潮也接踵而至。李白此時開始放聲高歌、盡情舞動,到達了似醉非醉的境界,與月與影子共同“交歡”。在詩的最後,作者李大詩人更是將這種情懷加以昇華,令讀者回味。

顯然,此詩是一首抒情詩。表面上看李白僅僅在抒發自己十分孤獨,但只要細心品味,稍稍加一些歷史背景便不難發現,其中還另有深層含義。依小生之愚見,全詩仍保留李白慣有的豪放、大氣的作詩風格,無論是“邀明月”、“同交歡”、“各分散”以至於最後的“無情遊”(忘我的境界)和“相期邈雲漢”(我與明月將來在遙遠的天空見面)都表現出作者那狂放不羈的性格。詩中,多處提及作者之孤獨,惟有“邀明月”,這是因爲作者與親人分離的緣故嗎?非然,這其中隱含着政治的黑暗及作者缺少知音的複雜心情(我想應有消極與無奈),在詩句“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中月與影子都不會飲酒,不正暗示着作者缺少知音嗎?面對當時的黑暗朝政,作者多次被貶,懷才不遇,真乃:悲!憤!卻又無可奈何……

讀李白詩,品李白人。

標籤: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