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唐代詩人 > 韓愈

韓愈教你成爲優秀的教師

韓愈1.99W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這句至理名言雖隔千年,卻仍然流傳甚廣,且知名度還相當高。這句話是韓愈在《師說》中所說,可見,韓愈不僅僅是偉大的文學家和政治家,他還有着自己獨到的“教師觀”。

韓愈教你成爲優秀的教師

韓愈不僅是偉大的文學家和政治家,而且也是位偉大的教育家。韓愈在參與政治的過程中深刻認識到教育問題的重要性,他終其一生都在努力思索人才問題,並積極投身教育事業,其教育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他在教育實踐中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對教育事業的發展與進步做出了突出貢獻。韓愈所留下來的教育論著比較系統地論述了人才與教育問題的各個方面,其中許多都是具有建設性的觀點。這些觀點對於我們當前教師個人素質的培養及教學理念的更新都有積極意義。

一、善待人才

教育目的主要是培養人才,教育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人才的培養。綜合相關材料,我們發現人才這個概念在韓愈那裏有多方面內容,包括

(1)政治才能:如韓泰之治漳州與柳宗元之治柳州都受到韓愈的熱情稱讚,可見政治才能作爲人才的基本素質備受其推崇。

(2)博學能文:韓愈所讚賞的衆多人物都是具備淵博知識和文學創作能力的才俊。

(3)尤重德行:韓愈非常重視人的道德修養,在其眼中德行纔是人才最重要最基本的要素。

綜上,我們可以歸結爲德行與藝業兩個方面。

韓愈深知人才對於封建統治的重要性,因而他希望統治階級能很好地培養和選拔人才,從而使人才能更好地爲封建統治服務。韓愈所追求的人才理想是“士得其所”。在《馬說》中,他用識馬的道理來表明識別人才的重要。他認爲天下有賢士,四海之內定有其秀,關鍵在於“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正是由於統治者不識才、不惜才,才致使大量的人才的被埋沒。這是其基於自己“四舉於禮部乃一得,三選於吏部卒無成”的切身體會。這一建議在當今仍具有現實意義。他認爲人才應有別於常人,而受到特別的優待與賞識。只有優待與善待人才,給人才以應有的理解與尊重,人才才能夠爲我所用。這一點對於我們今天學校在培養、選拔、任用優秀教師時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

二、教師問題

韓愈在教育史上最突出的貢獻是他關於“師道”的論述。在其衆多的著作中,《師說》一文被世人公認爲是韓愈最重要的教育理論著作。其中蘊含的思想構成了韓愈教育思想的精髓。《師說》是我國教育史上第一篇比較全面地從理論上論述“師道”的文章,其歷史影響極其深遠。它的思想意義更在於它繼承並發展了前人關於師道的觀點,爲我國教育思想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比較進步的見解。《師說》是我國古代教育史中非常珍貴的一份教育文獻與遺產,其中精湛的思想一直影響着此後歷代教育工作者。

《師說》中所論述的觀點大體可歸納爲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存在的必要性

《師說》由“人非生而知之者”出發,肯定“學者必有師”的論點,這一思想的提出是很具現實意義的,它對當時“恥學於師”的社會風氣進行了有力批判。當代社會中不尊重老師的現象頻發,這是值得我們學校、學生、家長和整個社會深思的。

(二)教師的任務是傳道、授業、解惑

《師說》中開宗明義第一句話就是“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在我國教育史上,這是第一次完整地對教師的職責進行的論述。它從韓愈作《師說》起至今一直在啓示着教師忠實地履行自己的天職。韓愈所說的“傳道”當然指的是傳“儒家”之道,傳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授業”在當時是指講古文六藝之類的儒家經典,受到文化知識方面的教育。“解惑”則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解答學生在“道”與“業”兩方面的疑問。他認爲上述三項任務是緊密相聯的,但“傳道”是教師的首要任務,是目的,是方向,“授業”、“解惑”是進行“傳道”的過程和手段。三項職責有輕有重,有先有後,因而應有主有次、前後有序地來進行,決不能本末倒置。“傳道”、“授業”、“解惑”這三項任務隨着歷史的發展已被人們賦予了新的內涵。韓愈把“傳道”放在“授業”與“解惑”之前的思想,在今天則被理解爲把德育放在智育、美育之前。這一思想不僅在當時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且在當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社會價值。他着重強調了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這種把德育放在其他教育之前的思想有助於改變許多教師忽視德育而僅僅注重智育這一教育現狀,有利於教育的良性發展。他的這一思想中還包含了寓德育於智育之中、德育透過智育來進行的思想。它有助於教師明確自己的職責和首要任務,從而使其在教學中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師生之間應建立合理的師生關係

他認爲“道”是師生關係聯繫的紐帶和中介,能否爲師應用“道”來衡量。人不分貴賤與長少,只要有“傳道”“授業”的本領,就具備了做教師的條件。這種以“道”爲師、“學無常師”的主張在當時對打破士大夫妄自尊大的心理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關鍵在於“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師弟子之間可以“相師”,這有利於確立合理的師生關係。他不把師生關係看成是絕對的,而認爲師生關係是相對的,是可以隨時間的變化而相互轉化的。孔子“三人行必有吾師”“就有道而正焉”是韓愈“學無常師”的思想淵源。這種精闢的論斷是具有穿透歷史的震撼力,能夠經久而不衰。《師說》這篇文章正是由於具有了這種精闢的論斷才使其能夠大放異彩,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韓愈在闡述教師問題時,認識到了“道與師”、“道與業”、“師與生”之間既矛盾又統一的關係,含有樸素的唯物辯證法的因素。提出了教師既應忠於理想、傳播真理、又要學有專長、認真授業;既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又要求學生以能者爲師,提倡教學相長。這些卓越的見解,不但豐富了我國古代教育理論,而且對當今教師正確理解職責、政治與業務、教書育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均具有啓發意義。

三、教學經驗

韓愈不僅自己勤奮求學,而且親自參加教育實踐活動,招收並教育過很多學生。所以,在自學和教學方面均有相當豐富的經驗和卓越的見解。

(一)關於學習方面的經驗

韓愈不止一次地來強調學習的重要性。韓愈給我們提供瞭如下的學習經驗:

1、業精於勤

關於學生如何“進學”的問題,韓愈在《進學解》中提出的第一句名言就是:“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這是他治學多年寶貴經驗的結晶,也是他對先人治學經驗的`總結。意思是說學業的精進在於勤奮刻苦,學業的荒廢在於嬉戲遊樂;爲人行事的成功在於深思熟慮,而敗毀在於因循苟且。在這裏,他要求學生在業務方面要“精”,在德行方面在“成”,而達到精和成的惟一方法,就是“勤”和“思”;反之,如果嬉遊終日,不勤奮用功,那麼學業就會荒廢;如果隨隨便便,不認真思考,那麼德行就會毀墮。“詩書勤乃有,不勤腹空空。”這些雖然都是極平凡的道理,但是它卻揭示出學習的客觀規律。同時他還敘述了他自己爲學之勤已達到“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的地步。韓愈用最明確、形象、精煉的語言把這一學習經驗固定下來。這對後世人們的學習和思想修養起了極爲有益的影響,甚至變成了人們的座右銘。自古以來,凡是在學業上有成就的人都離不開這兩條寶貴的經驗。韓愈自身的成功不正說明了這一經驗的價值。他之所以能在文學方面有極其高深的造詣,恰恰就是依靠這兩條經驗。

2、博而求精

韓愈在教學實踐中領悟到博與精的辨證關係。博與精是辯證統一的關係:沒有博,也就沒有精;沒有精,博就是一種大雜燴。韓愈一方面強調“貪多務得,細大不涓”。另一方面又要求講究精約,提出“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勾其玄”。

韓愈還提出學習要講究系統性。他反對“學雖勤而不由其統,言雖多不要其中”的學習方法。所謂“不由其統”,就是不由系統方面着手,只是掌握一些支離破碎的知識,不能形成知識系統。嚴格來說,這樣的知識是沒有用的,也是很容易忘記的。所謂“不要其中”是指不能抓住問題的關鍵所在,而僅僅去關注一些細枝末節及一些無關痛癢之處。進而提出要“勾其玄”、“提其要”的學習方法即要注重學習的系統性。

3、尊重獨創

韓愈認爲師古聖賢人,要師其意不師其辭。以古人爲師不必拘泥於章句文辭,而是要學習古人文章中的思想、方法。如果只知道背誦、模仿古聖賢人的陳詞濫調,那麼到頭來只不過是一個剽賊罷了即所謂“降而不能乃剽賊”。他贊成吸取前人的優秀成果,但反對沿襲剽竊。他不屑於“踵長途之促促,窺陳編以盜竊”的行爲。他認爲那種謹小慎微地追隨世俗和沒有創見地抄襲一些陳年書籍是沒有出息的。他主張萬事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見,能“抒言立意,自成一家心語”,從而達到“閎其中而肆其外”的境界。他十分欣賞有創造性和有個人見解的人,“能者非他,能自樹立,不因循者是也”。韓愈自身就是其教育經驗的實踐者。韓愈的文章能造語生新,風格獨具,自成一家,就得益於其能很好地把學習與獨創結合起來。

(二)關於教學的經驗

1、重視因材施教

這一觀點是建立在人的能力、特點是不相同的,因而教學時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具體加以對待。他以工匠使用木材爲例來說明了這一觀點。最重要的是他還進一步把因材施教與因才使用緊密地結合起來。這一教學經驗至今仍爲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普遍認同,並被他們進一步運用於實際的教學中。

2、教學方法的生動活潑

韓愈在教學方法上注重生動活潑。他說“講評孜孜,以磨諸生,恐不完美,遊以恢笑嘯歌,使皆醉義忘歸。”教學是一種感情藝術,因而教學語言的生動性與教學的嚴肅性並不是對立的。教學的生動性並不影響教學內容的思想性,這是他多年教學經驗得出的精闢的論斷。試想一個對教育對學生漠不關心的人,他是不可能去想如何使課堂活躍起來這一類問題的。他能實現教學活動生動活潑、不拘俗套的原因正是在於他能“抗顏爲師”、“以師自任”及對教育事業充滿了深厚感情。

3、寫作教學上的創見

在寫作教學上,韓愈也是十分有見地的。他從“文以載道”觀點出發,主張“以道弘文”。他認爲文是手段,道是目的,文是形式,道是內容,文是爲道服務的。他認爲“道盛則氣盛,氣盛則文昌,文以貫道,文以明道,文以載道”。他還認爲寫文章要奇雄簡約,浩浩蕩蕩,形成一種勢不可擋之勢。因而他的文章能自成體系,形成所謂“韓文”派,對後世的文學發展影響深遠。

總之,韓愈的教育思想流傳至今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的學習、認真的研討與大膽的借鑑。現代教育是指以培養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現代人爲宗旨的教育。它的目標已凸顯出素質教育、通才教育、創造教育、個性教育等特徵。這同時也就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我們將如何應對?我們只有大膽地借鑑古今中外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才能應對現代教育的新挑戰。韓愈的教育思想中有許多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是與現代教育目標相契合的,因此我們研究其教育思想的目的就在於要找出這些契合之處,使韓愈的教學思想能爲我所用,爲現代教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