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唐代詩人 > 杜甫

杜甫律詩

杜甫1.15W

一、誦讀提示

杜甫律詩

先說讀這五首詩的共同要求:

杜甫的律詩章法極其嚴格,都是以兩聯爲一層,誦讀時應根據詩的內容在兩層之間作適當的停頓。凡內容明快、跳躍性不大者,停頓宜稍短;內容深沉、跳躍性較大者,停頓宜稍長,以求層次分明,詩意顯豁。

再說這首詩:詩的內容淺顯易懂,難得的是,詩人一反往常沉鬱的心態,顯得開闊明朗而又輕鬆愉快,這是全詩的基調。要讀得親切、平易,切忌誇張,因爲詩中的每一句話都是對一位極要好的朋友說的,是友情的表示。但要分清主次:就全詩來說,後一層爲主,前一層爲歡;就各層來說,最後一句爲主,前三句爲次。“次”是爲“主”蓄勢的,突出“蓬門今始爲君開”和“隔籬呼取盡餘杯”這兩句,才能渲染主客之間喜悅、融洽的氣氛。

二、整體感知

唐肅宗上元元年(760)春天,杜甫在友人幫助下,在成都西郊外院花溪畔營造了一所草堂,暫時定居下來,生活上也有人接濟他,從“老妻畫紙爲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江村》)可以看出他一家人的日子過得倒也平穩,有了生活的情趣。這首詩是第二年春天寫的,同樣表現了詩人的這種情懷。

詩題稱“客”而不稱“賓”,是有用意的。舊時注家以爲,稱“賓”有“敬之之義”,而稱“客”有“親之之義”,此說有理。證明是,一年前,也就是草堂新落成不久,有兩位客人先後來看他:一位是舊相識,偶爾過訪;另一位是專程來訪的遠道客人。詩人爲這兩位朋友都寫了詩,前者以《有客》爲題,後者以《賓至》爲題;再看詩的內容,也確實有“親之”和“敬之”之別。而《客至》這首詩題下還有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過”。可見是老朋友之間偶爾過訪,從詩中那些話的親切、隨意的程度來看,也確實非老朋友不能。至於崔明府其人,有的注家認爲是杜甫的舅氏,大約是因爲杜母姓崔的緣故;但“明府”是唐人對縣令的稱呼,杜甫草堂屬犀浦縣(治所在成都西北),說不定就是犀浦縣令,這個問題倒無關緊要。

這首詩前一層寫詩人在村居寂寞之中忽有朋友來訪,表達了喜出望外之情;後一層寫詩人倉促中只能以簡易的酒菜待客,然欲呼鄰翁來陪飲,以盡賓主之歡,表現了誠樸、率真的態度,可見雙方友情之深。

三、鑑賞要點

詩中的情致理趣。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羣鷗日日來。”寫的.是草堂外的景象:春無到了,春水遍地,溪面初平,鷗鳥飛來,或翔於水面,或集於溪邊。這是地道的南國水鄉風光。爲什麼一開篇詩人就寫景呢?從“但見”二字我們可以窺知詩人心中的奧祕:原來他太寂寞了,深盼有人來此,可是不見人來,但見羣鷗,也就只好日日與鷗鳥爲伍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爲君開。”上句承前,意思是既無人來,也就懶得去掃門前的花徑,由它凌亂下去,表現了詩人失望的情緒,只好甘守寂寞了。這其實正是爲下旬作鋪墊,因爲下旬說的就是“客至”,它給我們呈現出一幅動人的畫面:詩人已多日不聞敲門聲了,頗有冷落之感,這天忽聞有人敲門,急忙跑去,開門一看,驚喜萬分,竟然是自己的老朋友來了,頓時覺得眼前一片光明,生氣盎然。

“盤饗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這不是客套話,句句都是實情。老朋友來得突然,草堂距市鎮又遠,備辦來不及了,只拿家裏現成的酒菜來招待,更顯出主客之間的深厚友情。這跟《有客》中寫的“自鋤稀萊甲,小摘爲情親”一樣,都是彼此相親不見外之意。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從“盡餘杯”一語可以看出,這時酒宴已到高潮,詩人慾呼鄰翁與客人對飲,更增加了歡快的氣氛。至此結束全詩,餘味無窮——鄰翁來了沒有呢?這用不着交代,當然是來了。

這首詩以“但見羣鷗”起,以呼鄰翁“對飲”結,感情發展的脈絡極爲分明,十分耐人尋味,可以作爲詩人清新明快風格之一例。

標籤:杜甫 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