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唐代詩人 > 白居易

白居易元稹應和的詩

白居易3.09W

元稹,字微之,洛陽人。他天資聰慧,十五歲便明經及第。元稹與白居易是患難與共的好朋友,下面小編收集了白居易元稹應和的詩,供大家欣賞。

白居易元稹應和的詩

《樑 州 夢》

元稹

夢君同繞曲江頭,也向慈恩院院遊。

亭吏呼人排去馬,忽驚身在古梁州。

作品鑑賞

其實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醒時縈繞心頭情事,由於壓抑往往變得更爲強烈,便借夢境或幻覺來表現,這就是所謂潛意識。《牡丹亭》的“驚夢”,杜甫的《夢李白》,都是此種潛意識作用,文學上屢有反映。

這首詩爲元稹感夢而作。第一、二句“夢君同繞曲江頭,也向慈恩院院遊”,寫入夢。元稹與白居易中進士後又同於公元803年(貞元十九年)制舉“拔萃”登科。按唐朝慣例,進士錄取放榜,皇帝即在曲江賜宴,然後登慈恩寺大雁塔題名留念。曲江、慈恩寺向爲長安名勝,平時更少不了騷人宴飲,墨客流連。元稹和白居易也曾有多次遊寺。此詩先把往昔經歷的畫面剪輯成夢。慈恩寺爲高宗李治紀念生母長孫皇后所建,有十三院落。“院院”不僅加強“景深”,也深化了偕遊情趣。此是虛景,虛中有實。三、四句“亭吏呼人排去馬,忽驚身在古梁州”,寫出夢。

此時伴隨亭吏的'吆喝,畫面從慈恩寺夢中情景,轉爲梁州驛亭醒時驚覺。此是實境,實中有虛,前後相映成趣。“排去馬”爲此詩藝術構思關鍵,上承“院院遊”盎然遊興,下承驚醒時索寞意緒,先讓時間交迭產生錯覺,又把空間拉開擴大距離。此種“大跨度”“大寫意”結構方法,具有跌宕對比的強烈藝術效果。

這首詩平平敘事,無驚人之筆,委婉情致全蘊蓄記敘中,體現唐詩“本色”特點。王昌齡《從軍行》:“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首兩句也是平談敘事,不見感情起伏。

在第三句“更吹羌笛關山月”,爲戰士獨坐所聞,敘事是順接,感情則急轉。至第四句“無奈金閨萬里愁”,那突至猝發的跌宕變化,迷漫而不可排遣的兩地思念,迅速籠罩住整個抒情畫面,城堞、秋風、黃昏、羌笛頓時有了活躍的生命與跳動的旋律,前人所謂“氣象”“興趣”大抵指其渾成、真摯而言。元稹“忽驚身在古梁州”,也同樣表現了渾融真醇情性與蘊藉無盡風流。

同李十一醉憶元九

元稹

花時同醉破春愁2,醉折花枝作酒籌3。

忽憶故人天際去4,計程今日到梁州5。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李十一:即李健,字杓直。元九:即元稹。

破:破除,解除。

酒籌:飲酒時用以記數或行令的籌子。

天際:肉眼能看到的天地交接的地方。

計程:計算路程。梁州:地名,在今陝西漢中一帶。

譯文

花開時我們一同醉酒以銷春之愁緒,醉酒後盼着了花枝當做喝酒之籌碼。

突然間,想到老友遠去他鄉不可見,屈指算來,你今天行程該到梁州了。

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元稹

殘燈無焰影幢幢⑵,此夕聞君謫九江⑶。

垂死病中驚坐起⑷,暗風吹雨入寒窗。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⑴授:授職,任命。江州:即九江郡,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馬:官名。唐代以司馬爲州刺史的輔佐之官,協助處理州務。

⑵殘燈:快要熄滅的燈。焰:火苗。幢(chuáng)幢:燈影昏暗搖曳之狀。

⑶夕:夜。謫:古代官吏因罪被降職或流放。

⑷垂死:病危。

譯文

燈火將熄一片昏暗物影在搖漾,今晚忽然聽說你被貶謫到九江。

大病中我驚得驀然從牀上坐起,陰沉的風雨吹入了寒冷的門窗。

創作背景

其實元稹和白居易有很深的友誼。元和五年(810年),元稹因彈劾和懲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劉士元衝突,被貶爲江陵士曹參軍,後來又改授通州(州治在今四川達縣)司馬。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上書,請求逮捕刺殺宰相武元衡的兇手,結果得罪權貴,被貶爲江州司馬。

其實這首詩就是元稹在通州聽到白居易被貶的消息時寫的。

延伸:白居易和元稹自貞元中(公元802年左右)結識,因爲這一年他們同登科第,一起被分配到祕書省當校書郎,於是二人“同年同拜校書郎,觸處潛行爛漫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