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素材圖片 > 手抄報

追尋年味作文(精選10篇)

手抄報5.16K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追尋年味作文(精選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追尋年味作文(精選10篇)

追尋年味作文1

奶奶說:“年味是家人團聚。”媽媽說:“年味是鍋幾裏翻騰的水餃。”妹妹說:“年味是穿漂亮的新衣服。”而我說——

年味是總把新桃換舊符。

除夕早上,無論前一夜興奮到多晚,我總是提前準備筆墨紙硯,瞄準字帖上一幅幅別出心裁的對聯,認認真真地練習,爭取將一筆一劃都勾勒成新年完美的樣子。大紅色的長條宣紙,燙着鎏金底紋,流暢的字型方顯大氣和恢弘,遠觀能震撼到瞳孔。換用一隻更粗的毛筆,龍飛鳳舞地寫下“福”字,預示着今年的福到了!最後,在媽媽指揮下,爸爸將去年的舊對聯撕下來換上新聯,一左一右美觀對稱,遙相呼應。在我看來,過年的感覺蘊含其中。

年味是爆竹聲中一歲除。

過年不放炮,簡直索然無味!雖然爲了人類共同的生存環境,部分商販不再擺攤,我們還是買了夢寐以求的鞭炮!掛一串在門前,聽着響亮的聲音刺透空氣,心中的煩惱鬱悶頓時解除,意味着掙脫過去的牽絆,開始走向美好的新生活。堵上雙耳,夾緊胳膊,臉上止不住地溢滿笑容,在“地老鼠”的左右攻勢下慌忙逃竄,心靈好似也穿越回了無憂無慮的童年……在我覺着,過年的心情盪漾左右。

年味是春風傳訊紅包來。

見了親情朋友,長輩老師,少不得拱拱手道聲平安拜個年,他們也自不會虧待了我們,封給孩子們一人一個鼓囊囊的大紅包。最歡喜的莫過於串門,許久沒見的家人總會關切地問我辛苦與否,給我抓一大把瓜子和糖,哭勸媽媽無視掉我的蛀牙,更重要的是,他們總會交代媽媽:不要沒收了孩子的壓歲錢,只要他們自己花了,新的一年才能學業有成。這樣我便能喜滋滋地手下來。在我想來,過年的神采飛揚在內。

最重要的年味還是親人相知相守,彼此祝願。在新的一年中,少一點爭執,多一點理解;少一點任性,多一點體貼……愛之甜,是以年爲也。

追尋年味作文2

新年萬象更新,人人歡樂喜慶。當然少不了年的味道了。在老家,我便展開了尋找年味的行動。

我的老家,一個從山區逐漸變成繁華的城市,年的味道,自然離不開特色食品了——酥角。

準備好芝麻、花生、白糖和餃子皮,我捲起袖子,生好火,擦乾鍋鏟,做好一副上戰場的樣子。我往鍋裏倒芝麻,調好恰當火候,開始炒芝麻了。一鏟、一翻、一推,熟練的手法把芝麻弄得頭暈目眩,不一會兒就受不了開始“噼啦噼啦”地抗議了,我從容地再炒兩下,一股香味鑽進鼻子,嗯,好香!我把芝麻裝到一個碗裏,便又把花生扔下去開始爆炒。瞧,它們像一個個小姑娘,臉由粉轉到紅最後到深紅,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年味是跳着來的,它帶來了動力。再過幾分鐘,它們便開始變成乳白色了,彷彿被我的熟練手法嚇到,臉都嚇白了,“噼裏啪啦”的好不熱鬧!再過一會,我把它們裝到碟子裏,等它們冷卻了,我端着它們走到水槽邊,一拋、一吹、一接,我似乎可以聽見姑娘們的驚叫,真是震耳欲聾、連綿不斷啊!來回幾次便把原本紅裏透白的花生變得白花花的,還帶有香味。最後我把花生用攪拌機打成粉,與芝麻、白糖混在一起,攪拌均勻,第一步工程就完美落幕了!

第二步包油角時,我拿一個餃子皮往手心一攤,用勺子舀半勺餡往皮中間一倒,用手指沾一點水在餃子皮邊緣畫一圈,一託、一捏,一個油角就誕生了,配上美麗的花邊,真好看。一個個如穿着舞裙的姑娘,在“舞臺”上盡情地跳着舞,讓我怎忍心放她們下油鍋?但最終給我還是將她們放進了滾燙的油鍋裏,她們如小魚般在油裏翻騰,最後彷彿是鯉魚躍龍門,成了金黃的魚。此時,香味四處飄散,引來了爸爸媽媽的目光和胃口,有說有笑的,廚房裏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一家人在一起分享快樂,吃着特色小吃不正是最濃郁的年味嗎?

追尋年味作文3

本來,在記憶中春節是這樣的。

老屋裏很是熱鬧,儘管沒有各種霓虹燈點綴,但足夠多的福字也是令老屋喜氣洋洋。門前的竹竿掛滿了鞭炮,孩子們在井口旁邊玩耍。到了除夕上午,各路宗親便從外地,從城裏趕回來參加祭祖,沒有禮炮,沒有奏樂,只爲了團聚。在我記憶中除夕或者過年的八九點鐘,便會有各種雜技表演,但也許這只是我記得的很小一部分,其它都但淡忘了。

如今的我已然將要成人,我眼前所看到的已經不一樣了。祭祖的人看不出比以往多,但他們神色匆匆,點燃香燭,長者引領晚輩三鞠躬,少了些紙錢,放了鞭炮,於是便走了,不復以往之香火裊繞,人聲鼎沸。

除夕夜,人是團圓了,但吃完了團圓飯,人們便各自活動,大人們打撲克,孩子們奔向網絡,以往家人圍坐看春晚的日子不復存在。大年初一,傳統上是要一起牀就去拜年的,但是本該如此的我還是好像機械般起牀,過我的學習生活。我不禁在想:是年味淡了,還是我長大了?

或許年味根本沒有淡,因爲除了我看到的祭祖的簡化、焰火的漸少,還有我看到的各種新奇的過年方式。人們開始習慣了過年旅遊、過年學習、過年運動,牌桌上的人是越來越少了,電視前的人也是越來越少了。從此來看,年味真的沒有淡。我當初下結論說年味淡了,也許是我一時寂寞看到了片影便妄下結論。

的確,隨着時間的推移,我的年齡是大了不少。我已不如兒時天真,當時的我可以拿着鞭炮於各家各戶間串門,在想點燃的時候點燃。現在的我如果這麼做卻一定被說幼稚。的確,我必須爲這長大作出犧牲。但是如果僅從年齡上看我是長大了,如今我是高中生,壓力令我身不由己,我無力去管得了傳統這些東西。相對於長期漂泊在外的遊子,我也難體會其萬里歸家只爲一聚的艱辛,我沒有好像他們一樣的閱歷,從心底認識到家的溫暖,那麼我其實是還沒有長大的孩子,我只能夠在團圓之時感受到過年的溫暖,卻沒有爲之付出辛酸。

我一直有感於各種傳統的變遷,但也不好像老人般懷古傷今似的,過年對於我來說,我認識到的是傳承的力量,是華夏民族千百年來維繫團結的力量,這是我無法否定的。僅僅從我的微薄閱歷來看,年味沒有淡,是我沒有真正長大。

追尋年味作文4

從臘月初八開始,老院子就熱鬧起來。家家都做了臘八飯,嚐嚐這家的,嚐嚐那家的,看哪家的臘八飯裏的臘肉多,哪家的味道香。娃娃們要放寒假了,在外地讀書工作的也寫信回家告訴家裏父母何時回家過年了。院子裏涼曬出了各家醃製的臘肉,空氣中開始漂浮起過年的味道。

臘月二十八,母親將全家人都動員起來。該去菜店排隊買菜的去買菜,該到肉店割肉的去排隊割肉,母親叮囑每個辦事的“不要把錢弄丟,更不要把票弄丟”,臨近年關,全家人就指望這些肉票、菜票過年。娃娃們盼望着除夕早點到來,這樣就可以吃肉過年了。

臘月二十九,祖上傳下來的石磨派上了用場。每年都是臘月二十九開始磨湯圓粉子,大家輪流推磨,一磨就要磨到半夜。糯米加大米是按比例配搭的,如果糯米多了,其實沒有那麼多糯米,因爲糯米每人一年就只有二兩,所以一定得糯米加大米。大米如果多了,其實也不可能多。學生娃娃一個月三十斤,一般居民一月就只有二十六斤。想多也多不到哪去,年過完,全家依舊要吃飯。大家在推磨的時候,母親的縫紉機仍然在噠噠作響。母親還在給每個兒女趕製大年初一要穿的“新衣”。哪怕這些新衣是大的穿舊了改成小的穿的“新”衣服,但還是要算做新衣。因爲重新縫製的時候,母親把布料翻了一面。

臘月三十,一早母親就帶着姐姐們開始準備年夜飯。摘菜洗菜,煮肉切肉。大的不停的在忙,小的聞到肉香,口水忍不住想淌。一年到頭直到過年纔是真正的一家人團聚的日子,那麼多的兒女,大的早就在外地讀書、工作,小的還圍在父母身邊打轉。就靠父母兩人加起來不到一百元的工資養活一大家人,也只有過年才能一家人吃一頓團年飯。蜂窩煤的火就只有這麼大,只好把把擱置一年的柴火老竈重新點燃,紅紅的火焰在竈膛裏燃燒,姐姐們在老竈上炒出了回鍋肉、芹菜肉絲、韭黃炒肉、燴什錦……。菜板上開始切母親積攢很久的肉票纔買肉來醃製的醬肉。刀下去,醬肉的油順着菜板流。看見大人沒有注意,娃娃悄悄的想偷一片往嘴裏塞。“啪”母親一巴掌打在娃娃的手上。“大家都沒有吃,你就在菜板上偷”。娃娃把手縮了回去,母親嘆了口氣,又從菜板上捻起一塊放在娃娃嘴裏。醬肉真香,說不出來的好吃,滿口的香味鮮味在娃娃嘴裏循環,娃娃想,要是能夠吃個夠該有多好。

父親叫哥哥們支起了一年用一次的大圓桌,大家圍着圓桌坐下。一年中盼望已久,最豐盛的團年飯開始了。大家吃着團年飯,講述着各種見聞,述說着單位的、學校的、街上看見的、聽人家說的,都在桌子上大講特講。父親高興的看着大家朵頤,母親感覺哪個娃娃捻得少就往他(她)碗裏夾菜。積攢了很長時間的各種食物就是爲了這頓團年飯,大家團年了。

晚上,有人在街上放起了鞭炮,娃娃們開始跑出院子去看熱鬧,雖然知道父母是不會掏錢去買鞭炮,但過年還是允許娃娃們去看看熱鬧。一家人圍在屋子裏開始守夜,等待凌晨十二點的到來。母親帶着姐姐們又開始爲明天要吃的湯圓準備心子。這又是一年才能看見一回的寶貝東西。把紅糖切爛,加上芝麻、核桃仁、白天炒肉熬出的豬油混合攪拌,裝在一個大碗裏。明天一早就要用它包湯圓。大年初一必須吃湯圓,再窮再苦大年初一吃湯圓都是必須要做的事情。吃了它,新的一年才能夠圓圓滿滿。

大年初一,還是母親起得最早。她把臘月二十九就磨好,吊在樑上脫水的湯圓粉子取下,與幾個姐姐們開始包湯圓。待娃娃們起牀,穿上母親趕製的新衣,熱騰騰的湯圓已經煮好。雖說湯圓按人進行分配的,但湯圓咋個會是那麼圓、那麼香、那麼糯、那麼甜。父親與哥哥姐姐們圍在一起聊起了過去一年的事情。娃娃們開始在院子里拉響簧,產牛牛,滾鐵環、跳拱。大家笑哦鬧哦,我們過年了,今天大人不得把我們管。初一是不掃地的,屋子裏再髒也不準清掃。母親說,初一掃地會把一年的運氣都掃掉,其實母親是從來不相信鬼神迷信的,她也在圖一個吉利,了卻一個心願。

大年初二,是嫁出去的閨女回門的日子,在家,大年三十大家就在一起團圓,初一大家就在一起吃團圓,已成婚的姐姐就沒有什麼回門之說。反正是過年,天天大家在一起纔是最開心的日子。

大年初三,走親戚,家裏沒有親戚要走,最多是父親母親的好友來拜訪。這樣母親就會端出專門積攢的糖果點心來招待客人。娃娃趁客人離開父母送客時悄悄的吃上一塊。

一直到了人日初七,父親說“錦水春風公佔卻,草堂人日我歸來”。問母親,是不是我們去遊遊草堂?母親乾脆的回答,假都放完了,路那麼遠,門票那麼貴,幾個娃娃又要走了,就在屋裏待着和大家擺龍門陣。父親唸叨着“草堂人日我歸來,草堂人日我歸來,我就在屋頭,我歸什麼來。”

不覺年就過完了。沒有錢放鞭炮,但大家聽了鞭炮聲,不能天天吃肉,但大家三十晚上就是吃了肉。一大家人在過年的日子裏,團聚在一起,那麼輕鬆,那麼快樂,那麼舒服。年味就在大家裏。

忽然有一天,老院子撤了,左鄰右舍分佈去了城市的東南西北。過年成了每家人單獨的過年。沒有了過年時院子裏的喧鬧,沒有了每家人過年時做年飯飄出的香味,沒有了各家娃娃聚在一起的打鬧嬉笑。雖然買米、油、肉、菜不再要副食票,有錢就可以隨便買。但總感覺年變得冷漠了,熱鬧的年忽然消失,城市裏年三十不準放鞭炮,午夜鐘聲也敲不響了。大家開始回憶過去的年,追尋以往的年,模仿逝去的年。年變的不倫不類,但是大家仍然在過年,年啦,你的行程已經過去,大家又在期盼着來年。

追尋年味作文5

又是一年除夕將至,我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故鄉。

剛到老家,爺爺忙起來了。他帶我去商店買了“福”字。經過爺爺一番叮囑,我們開始認真貼“福”。爺爺說“福”字是帶來吉祥幸福的,能夠祈禱在新一年過上幸福的日子,所以要用心貼,我們一聽,幹得不亦樂乎。我拿來一張金“福”字,往上貼時,爺爺說該把“福”字倒着貼,才能夠“福到”。我聽了,恍然大悟,原來貼“福”字也講究呢,怪不得我常常看到人家門上倒着貼“福”!

除夕這天,奶奶忙了起來。她把磨好的麪粉﹑糯米粉倒入盆中,再加上紅糖﹑白糖和其它配料,做成鬆糕的原料。爺爺早已在竈前把火燒得旺旺的,奶奶快速把木盆放上去了。一會功夫,熱氣騰騰的咖啡色的鬆糕出鍋了。我看得眼花,來不及歡呼,奶奶又嫺熟地撒上芝麻﹑紅棗。在一旁的我早已饞了,趕緊切下一塊嚐了嚐,嗯——又香又甜,又鬆又軟,好地道的家鄉民間口味!

中午,奶奶用紅薯粉做了紅薯餃,餡是蘿蔔﹑瘦肉﹑豆腐﹑烏賊幹,剁成丁混合一起,再配上傳統的調料。一段時間後,奶奶把一個個紅薯餃放入蒸籠,過了一會,蒸籠周圍散發出陣陣香氣!出籠後,只見個個晶瑩剔透的紅薯餃衝我笑。我忍不住又先吃爲快,夾一個放入口中大嚼起來,啊,入口香嫩,芳香四溢。奶奶累得滿頭大汗,但看到我吃得美滋滋的,慈祥地對我笑了笑說:“孫子,多吃點,這可是家鄉的特產,在外面吃不到!”

每逢過年,我們家都會收到壽桃,這是50﹑60﹑70﹑80﹑90甚至100歲老人的子女把壽桃送遍整個村子,他們送來時臉上洋溢着笑容,能讓人感受到真心的付出,由衷的祝福。分壽桃的寓意是“家家老人健康長壽”。今年是奶奶70大壽,爸爸和爺爺挨家挨戶地送壽桃,增進了鄰里之間的親情友情。家鄉過年的味兒就是也不一樣越!

初八,祠堂裏又開始唱戲了。祠堂裏樓上樓下是人滿爲患,笑聲不斷傳來。我看了一會就不看了,因爲我看不懂,也許是我沒耐心,只能看熱鬧。最後只剩下媽媽和奶奶看。走出祠堂,鑼鼓聲、二胡聲還能夠傳出來很遠。整個祠堂則五彩繽紛,臺上的戲子演得惟妙惟肖,贏得觀衆們的陣陣掌聲……

初九,我們全家又踏上了回常州的旅途。可家鄉熱鬧的情景好像電影一樣浮現在我眼前——老家的年味最濃!

追尋年味作文6

20xx年1月14日,寒假一開始,我們夢想假日小隊的成員,章啓、蔣許樂、王家燁、夏翊涵、孫佳楠一行五人就直奔河坊街,去杭州年味最濃的地方——河坊街,去尋找十足的年味兒。

那天陽光燦爛,河坊街擠滿了大大小小的人,人山人海,熙熙攘攘,人們的臉上都綻放着燦爛的笑容,空氣中瀰漫着一種久違的.年的氣息。

瞧!那地道的冰糖葫蘆,現做現賣,山楂個兒大,皮很紅,又新鮮。我們每人一串,不舔不吮,大快朵頤,咬掉一顆後直豎起大拇指。手持紅紅火火的一串誘人的紅球兒,無不意味着“年”已來到了我們中間。

紅紅火火的掛飾總能吸引大小朋友的眼球,各種吉祥物,寓意着來年平安幸福!還有大紅燈籠高高掛起,無不意味着過年吉祥喜慶之意!

“嘿喲,嘿喲……”的聲音把我們大家吸引到了酥餅的製作現場,原來兩個叔叔正在手工打節節糕,他們你一錘我一錘,快慢節奏有序,敲打聲伴隨吆喝聲就像一曲快樂的樂章,美食的香味當然也抵擋不住我們的小嘴。

熱鬧非凡的美食小吃一條街,我們當然不會落下,在那兒我們饞遍祖國各地過年的地道美食特產,瞧,我們大家期待叫花雞出苞的表情……

夢想假日小隊的酷酷河坊街尋訪年味之行,是“年”在和我們做着默契開心的遊戲,我們樂開了懷!

追尋年味作文7

現在的年,已經沒有了當年的濃郁的味兒。

“從今天起,我國正式進入了春運高峯,今年乘客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3%……”廣播裏、電視上,都在傳播這樣的消息。年味開始醞釀起來了。

會有親朋好友來我家拜年,熱鬧增添了一點兒“年味”,但奇怪的是,來的人不少,送的禮不少,待的時間很短,說的話很少,好好像禮到任務就完成了,給人的感覺就好像還個禮走個過場罷了。

我們也會去親朋好友家串門,好多次我們剛坐下甚至還沒坐下,主人好像是有很多事情要辦一樣的,我們茶杯還沒捧上就離去了。劉少棠在《本命年的回想》中寫過年的情景是人們從臘八開始就醞釀年味,炒瓜子磕花生串門聊天,熱鬧得不亦樂乎,儘管當時人們的物質生活還很貧乏。而現在,送禮幾乎成了串門的唯一目的。

唯一比過去更有“年味”的就是大量購置年貨。人們刷着貴賓卡、會員卡,把一推車一推車的年貨搬回家。超市裏的人們洋溢着物質滿足後的笑容,卻因失去了精神的依傍而顯得僵硬沒有感染力。

大年夜一直到年初五,酒店的座位早就被定完了,大家去飯店吃所謂的年夜飯,看似“年味”很濃,但在情感還沒來得及充分溝通就該散了,各回各家,依然冷冷清清,第二天又得跑幾家親戚,送禮呢。

“年味”發展至此基本算是到高潮了,但它好像一隻未熟透的蘋果,吃起來酸澀澀的。還是以前小時候的過年過癮呢。雖沒有那麼多好吃的零食也沒有飯店裏的美味佳餚,但兄弟姐妹們一塊兒放兩元錢一包的小煙花能夠玩得痛痛快快,拿上個小電筒就可以去幽暗處探險,一副殘缺的撲克牌可以打到凌晨,一瓶可樂就讓我們心滿意足,一個小紅包就讓我們對新的一年憧憬無限……大人們圍坐在一起,好像有講不完的話……那種心心相通毫無防備其樂融融的氛圍裏纔有真正的“年味”。

現如今,很多過年時的儀式都開始簡化甚至省去了,貼春聯、迎竈神、祭祖宗、喝臘八粥的習俗都少見了,人們認爲這些太形式化了,那麼請問,實實在在的東西究竟在哪裏呢?

當外國爲中國春運規模之大而感慨,連紐約帝國大廈都爲中國年而亮起喜慶的紅燈時,他們是否知道,中國年的“年味“已經一年不如一年了呢?

追尋年味作文8

“年味在哪裏呀,年味在那裏?年味就在熱鬧的大街裏。”哼着輕快的歌兒,我、媽媽和小姨漫步在人潮洶涌的西湖花街裏,尋找着屬於廣州那獨特的年味。

雖然是花市開啓的第一天,但整條大街上卻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似被一張大紅色幕布包裹着的花街,到處張燈結綵。街道兩旁鬱鬱蔥蔥的大樹上,垂下了火紅色的流蘇燈飾,就那樣直直地落進我的心裏,泛起一片愉悅的漣漪。舉目望去,目光所到之處都是如火焰般熾熱的紅色。濃烈的年味令我的臉頰上也不禁爬上了一抹如霞般的淡粉色,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人們的腳步在緩慢移動,就像是濃稠的蜂蜜,不經意地緩慢流動着。

目光在街道中夾的那一排排紅色攤位裏流連。嬌豔的玫瑰、金燦燦的“五代同堂”、香氣撲鼻的百合花,還有翩翩欲飛的蝴蝶蘭,讓我目不暇接;如火般的紅色、如霞般的粉色和生命的綠色,也在同一時間闖入我的視線。此刻的我彷彿站在一條無盡的“五彩花河”旁,鼻息間滿滿的都是溫暖而濃烈的年味。

忽然,我的目光被一個小攤位裏的玩意兒給吸引住了。不同於附近攤位所賣的花兒,這家店賣的居然是手工製作的一個個小巧精緻的古代人物和粵劇玩偶。有如花似玉的貂蟬,有能文能武的文武生,也有清秀英俊的小生。而攤位裏排放得最多的便是猴年的代表——孫悟空了!只見那孫悟空的身上穿着一件大紅色的賀服裝,兩隻小手在身前輕輕地握拳,頭上也帶着一頂小巧的紅色發冠。乍一眼看過去,那滿身火紅年味的孫悟空彷彿在說:“恭喜發財!”

繼續往前走,目光從喧鬧的大街上挪開,不經意間望向了一條由大街通往內街的小巷子。雖然巷子口裏外面喧鬧的大街不過短短几米,但卻像是另一個清靜的世界般。沒有那到處紅紅火火的喜慶裝飾,沒有熙熙攘攘的人羣,也沒有嘈雜的談話聲。只有那稀稀落落的幾戶人家門邊貼着喜慶的對聯和倒“福”字,門前也放着棵矮墩墩的桔子。微風吹拂間,我似乎聞到了那一抹抹淡淡的年糕味兒,攜帶着屋裏暖暖的溫情和年味,緩緩吹入我的心間。

這一天,我在花街上尋找到了不同的“年味”:有紅紅火火的年味,有沁人心脾的年味,也有溫暖心扉的年味。年味就在我們身邊,年味無處不在!

追尋年味作文9

在“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中“年味”,是王安石耳邊的爆竹噼啪,嘴裏地屠蘇酒香;在“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欲狂。”中,“年味”,是林伯渠眼裏的通宵燈火,欣賞的欣喜欲狂;在“守歲家家應未臥,相思那得夢魂來。”中,“年味”是孟浩然鄰近的萬家燈火,夢裏的思鄉苦楚……然而在現代,繁忙的生活節奏,手機的“無窮誘惑”,傳統文化的遺忘及失傳,令我們身邊的“年味”漸漸變淡……今天,我和媽媽便踏上了尋找“年味”的旅途。

“哎呀,在嗎還沒到啊?”我望着眼前“九曲十八彎”的城中村巷路,禁不住勞累長嘆一聲。媽媽笑道:“就你這點耐力可不行,就快啦!”我們穿過幾條狹窄的巷道,踏過幾階陳舊的石階,終於,我們的眼前豁然開朗——蒸騰的高餅香,響亮的叫賣嗓,擁擠的人羣旁商鋪多熱鬧……“到了!”媽媽對我笑笑,“這就是城中村集市!”喧譁而熱鬧的人羣,把“年味”送進我的耳裏。

走在街上,熱鬧非凡。東張西望的我被琳琅滿目的商鋪挽留住了目光。每一條“長龍”盡頭都藏着誘人無比的美食:有兩角彎彎身子鼓的油角,如小艇般在油裏暢泳;有個子大大肚空空的煎堆,鼓着腮幫向你打招呼;有膚色金黃又苗條的糖環,像圓鏡般優雅味道香……在這些勾得人食指大動的美食後,是一位位經驗豐富、心靈手巧的糕點師傅。在油角攤前,我對一位阿姨包油角、炸油角的功夫佩服的五體投地:阿姨極嫺熟地左右分工,一手攤皮,一手挖餡,把餡極快地填進皮裏後立馬蘸水在指尖,一畫,一捏,那油角便像個圓鼓鼓的半圓月兒,可愛極了。阿姨最後疊交雙手,輕快熟練地在角邊打成對兒的小褶子,再把手在鍋邊一攤,油角噗通一聲落在油裏,笨拙地打了個挺,濺起了一咕嚕油泡泡。一時半會兒,阿姨突然抄起鍋勺,一把兜起油中暢泳的油角們,時機正準,油角炸得金黃髮亮,像鍍了金一般惹人喜愛。“油角,油角,吃了笑口常開喲!”年味像陣風,拂過我的鼻尖,帶來一陣香甜;年味像焰火,映入我的眼簾,爆發陣陣精彩;年味像蜜糖,化在我的舌尖,化作陣陣甘甜……我想,我已找到了“年味”。

今天過後,我更珍重這“年味”了。因爲我明白:“年味”就是愛,而愛,溫暖包容所有人的心。

追尋年味作文10

時光在靜靜地流逝着,似乎所有的一切都隨着它而變化着,但只要你用心體會,你會發現總有一些是不會改變的,就像年味,它如同那涓涓細流,流過更替的時代,流進我們的心坎。那種味道,從開始到現在,從未改變。

談起年味,爺爺當然是最有發言權的。我經常纏着爺爺問那時的情景。爺爺的那個時代,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雖然物質生活貧乏,,但他們的年依舊過得有姿有彩。大年三十,也就是年味最重的那一天,家裏的老老少少圍坐在一起,嗑着西瓜子,興致勃勃地談着舊歲和新年。他們會談到對新生活的憧憬,會談到一家人對平平安安的企求。那時沒有電視機,小孩兒晚上早早睡了,但到零點時又會被大人叫起來,渾身上下被打扮一新,一起到火場上放爆竹,回去後又要給長輩磕頭拜年,然後便會興沖沖地接過長輩們給的紅包——幾張紅紙包的壓歲錢,雖然只有幾角錢,但也足夠讓孩子們開心幾天幾夜了。

等到了爸爸小時候,改革開放正招着手向大家走來。每當除夕那天,大人會把家中的魚、肉都拿出來,小孩子也能穿上已將盼望已久的新衣服,這對平時吃粗茶淡飯、很少有新衣服穿的爸爸來說是多麼期盼啊!那天,爸爸會幫着爺爺奶奶炸肉圓、做煎餃。爺爺奶奶先用餃子皮和肉餡把餃子包好,一個個排列整齊後,將它們投進燒得滾燙的油裏,“刺啦啦”,餃子在油中翻滾着,騰起陣陣誘人的年味,這些平時都吃不到的東西,往往讓人垂涎欲滴,幾欲偷吃。在飯桌上,大人們會談談近來各自的情況,談談工資的增長,談着開始變得富裕的生活,更多的還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望!家裏那臺已是老古董的黑白電視機,雖然它信號不是很好,但那時可是快樂的源泉——可以收看春節聯歡晚會!

時過境遷,現在的除夕,從一大早,耳邊就會想起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過年的喜悅一下涌上心頭。夜晚的煙花更是美妙絕倫,綻放時如滿天星宿,照亮了神州大地。無數條短信首先插了翅膀,第一時間爲親人朋友送去了暖暖的祝福。晚上的一頓年夜飯,可謂是大團圓,親戚們都從百忙中趕了回來。雖然現在每一天都像在過年一樣,吃得好、穿得好,但這種閤家團圓的熱烈氣氛是平時都不能感受到的。浸泡在親人和朋友溫暖的關心和問候中,這種年味,真是幸福!晚飯後,人們習慣性地坐在客廳裏,談論着近來的房價,談論着新時代的高新技術,談論着現在富庶的生活,談論着當前各種富民政策。人們說着,笑着,平時忙碌的煩惱、工作的壓力,早就飛到九霄雲外去了!當然不可或缺的,總是每年的春節聯歡晚會。電視機早就換過幾代了,超大的液晶屏幕,超清楚的電視畫面,不能不說日新月異的高新技術爲我們的年增色不少。晚上八點整,隨着中央電視臺轉播大廳舞臺帷幕的緩緩拉開,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幾位風姿綽約的節目主持人。歌舞、魔術、雜技接踵而至,令我們歎爲觀止。最激動時刻的莫過於我們踏着新年的鐘聲,帶着對未來的展望,昂首步入了新的一年。

人們總說年味淡了,年味淡了。其實年味依舊。無論是古是今,是貧是富,人們對過去的思考、總結,對新一年的和平幸福、對親人團聚的企盼並沒有變,變得只是年的形式,變的只是社會和時代。

年味從遠古,緩緩流至今。那種味道,不曾改變。

標籤:追尋 精選 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