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素材圖片 > 手抄報

優秀漢字手抄報

手抄報9.39K

導語:古代的漢字屬於表意性文字,字形結構的標音表義傾向,使得漢字的筆畫、結構日益複雜起來,或者是因爲一個字從單義變成了多義,以下小編爲大家介紹優秀漢字手抄報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優秀漢字手抄報

優秀漢字手抄報

  優秀漢字手抄報1

優秀漢字手抄報 第2張

  優秀漢字手抄報2

優秀漢字手抄報 第3張

  優秀漢字手抄報3

優秀漢字手抄報資料:

說起漢字總覺得意趣盎然。其實,對漢字最初的感覺就是“三難”:難認、難寫、難懂。小時候經常逃學,可以這樣說基本上是漢字惹的禍,每遇此時母親便軟硬兼施、連哄帶騙把我送到學堂裏,對老師是千叮萬矚的要好好管教我。臨走時總會千篇一律地丟下那句寄寓她無限希望的話語:“聽老師話,好好念字,長大了好有出息。”當時我並不明白話中的意味,只單純地認爲,多認識幾個字就能不像她一樣長年累月地在田地裏忙活。然而,那時對漢字一點也不感興趣。隨着年齡的增長和母親嘮叨的增多,我也慢慢的對漢字在意起來了。上初中時,我從語文和歷史書上方纔瞭解到,漢字原本不是那麼簡單的,它有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後來上大學了才真正明白,漢字是世界語言中最具特色的一種文字,世界其他文字只是一個符號而已,而漢字不只如此,它還能讓人從中會出意讀出情來,它極富情趣而又意味深長。

單說它的演變過程,就很有戲劇性。可以這樣說,世界上還沒有哪一種文字像漢字那樣有着如此漫長的演變史。從漢字的字形變化和它的書寫規則來看,漢字演變歷時數千年。先後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及草書、行書等幾個頗具影響力的階段。其實每次變化都是時代的需要,而且與我們的書寫工具和材料息息相關。甲骨文、金文時代,是因字元書寫刻畫在龜甲骨和青銅器上而得名。據史料,在更早一點的半坡氏族,還有畫寫在陶器上的符號,有人稱之爲陶文。不過,那還不能算是文字,但也可看出漢字最初的起源。由於受書寫材料的限制,所以這些字元既大又圓,爲記一件事就需大量的書寫材料。甲骨不易得,陶器、青銅更是貴族們的奢侈品,因而,當時的文字是微乎其微,少而又少。或許是因爲這個原故,所以到了戰國、秦漢時期就出現了大捆大捆的竹簡木簡。據說聖人孔子有次搬家,居然汗牛充棟。漢武帝時,大學問家東方朔給漢武帝遞了一份奏章,竟然挑了幾位身強力壯的人來擡,可想而知,漢字的演變與社會的發展有着多麼密切的關係。尤其東漢蔡倫造紙術的發明,給漢字的書寫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同時也極大地推動了漢字的演變發展。隸書的產生是漢字發展史上一次重大變革,它直接影響到漢字的構造。秦時已初具雛形的隸書到此時便已趨向成熟,併成爲當時全社會通用的文字,隸書書法藝術也相應達到了輝煌的頂峯。我想這一切與造紙術的發明不無關係 。爲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新中國成立後也組織了一大批文字研究工作者,重新規範簡化了漢字,這就是我們現在通用的漢字,它也是世界上現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但是還有不少地區和國家,如臺灣、香港、澳門及東南亞等,由於受歷史和文化的影響,現在一直還在使用繁體漢字,這也是無可厚非的。

就因爲漢字難認難寫,故而歷經如此多的演變階段,過程也就如此漫長。雖說每次演變,漢字較前好寫多了,可是受漢字起源的影響,漢字註定要一筆一畫的寫。無論將來怎樣演變發展,如何追求簡化也絕不能再回到草書,否則,實在是太難認了。這或許就是漢字不同於其它文字而獨具特色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漢字的演變富有戲劇性,而它的產生卻很有傳奇性。漢字究竟起源何時,因爲年代久遠,確實難以考證,但是,關於這方面的傳說倒是不少。傳說中古代先民的“結繩記事”以現代人的眼光和思想,可以認爲這就是漢字起源最早的思路。當然,先民們是沒有思慮這麼多的 ,他們只不過是爲了勞動和生活的急需罷了。後來,隨着勞動生產的進一步擴大和深入,“結繩記事”顯然是行不通了,故而施以簡潔的圖畫以佐之,這也許便是後來慢慢衍化而成的象形文字的起源。關於漢字起源的傳說紛紜,但是最具影響力的是傳說中黃帝的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傳說倉頡造字是從牆上稀疏的月影和班駁的漏痕中得到的啓發。當即此時,天雨粟,鬼神夜哭,可見先民們把漢字的創造視爲神奇。以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器上刻畫的符號及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就足以證明,漢字在甲骨文出現之前就已經有幾千年的發展史了。可以這樣說,真正意義上的漢字就是甲骨文了。甲骨文儘管是一種最古老的文字,但對它的發現卻是十九世紀末的事情了。據說是有人在藥店買藥時發現的,當時並不把它當作文字,只認爲是巫師占卜用的符。後來接觸多了,有人才在意起來,漸漸地發現,這些神奇的符號居然與漢字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隨着研究的不斷深入才明白原來它就是最古老的漢字。

漢字的意趣更多的表現在它的產生和創造上。自古以來,漢字的形體構造就有“六書”之說,也就是說,漢字的產生有六種來源方式。關於“六書”的說法最早見於秦漢時期的典籍《周禮地官保氏》,但那裏面並沒有提出其具體內容。後來,東漢史學家班固、經學家鄭衆、文字學家許慎針對典籍各自闡明瞭“六書”的`內容,而且大同小異。清代以後到現在所沿用的“六書”,內容一般採用許慎的說法,次序卻採用班固的提法。具體內容排序依次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等。從“六書”排列的順序可以推想,漢字最初是由圖畫演變而來的。先民生活的遠古時代生產力低下,人們對自然只是簡單地感受,接觸最多的也不過是些與日常生產、生活直接相關的自然物象,爲了表達和傳遞消息的需要,他們便把這些物象以圖畫的形式簡潔地用線條直接把事物的大致輪廓畫出來,這便是後來的象形字了,如山、水、日、月、人、木等。隨着生產的進一步擴大和深入,接觸的東西越來越多越來越抽象,有些事情和物體要畫出來顯然是行不通的,所以說,儘管象形字來得直接來得形象,是漢字造字最基本的原則,但它的數量是最有限的。然而,聰明的先民並沒有因此而放棄,他們在原有象形字的基礎上更簡潔地添加點、橫、豎或是把這些已成型的字元組合在一起,於是又造出了一批數量可觀的字,這就是“六書”中提到的指事字和會意字,如上、下、中、亦、本等指事字,如出、淼、晶、明、衆、林等會意字。

值得一提的是,漢字濃厚的意趣主要體現在指事字和會意字上。姑且舉幾例談談,如“本”“末”它們是分別在“木”的底端或頂端位置添上一橫而成,這就告訴我們,這個指定的位置就表示是樹木的根和枝。因爲“本”的原意就是“根”而“末”的本意就是“枝”,所以後來就有了“本末倒置”、“捨本逐末”等詞。至於“明”“衆”“林”等它們是由某些獨體的象形字元經過組合或疊加在一起而成的,表意非常瞭然,只需稍微聯想和領會,就會明白其意。如“休”是把“人”和“木”組合一起,表示一個人靠在樹上,意思就是說人靠在樹上休息。可以這麼說,象形字給人的感覺是形象可感,而指事字和會意字卻使人回味無窮。既然象形字有限,當然也就會影響到指事字和會意字的產量。隨着時間的推移以及經驗的不斷積累,先民們便又開拓了新的造字思路,他們把表示事物形狀和聲音的字元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便造出了一大批形聲字,“六書”中數量最大的就是形聲字。至於轉註和假借,它們與前面提到的“四書”是有所不同的。它們是屬於用字之法,而前面提到的“四書”卻是造字之法。從造字功能強度來論,轉註、假借到現在幾乎是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可是,在古代那可是非同小可。古文中經常出現的通假字就能充分說明這一點。如今是絕不能再用的了,否則,那不叫通假字而是錯別字。在世界語言中,日本的文字跟中國的很有些相同,那是因爲受歷史文化的影響,千萬不要等同視之。它們不僅在表意上一點不同,而且連讀音也大相徑庭,所以,在有機會接觸日本語言文字的時候,千萬千萬不要把它當作漢字來對待,要不然就會鬧出大笑話來。就像英語,法國的跟美國的就很不一樣。因此,我們在學習世界其它語言文字的時候,一定要拋棄某些習慣的狹隘的傳統文化觀,唯有這樣才能學好更多的世界語言和文字。

就因爲漢字蘊涵着豐富的文化意趣,所以才吸引世界上如此多的人來學習研究。據統計,現在國外透過各種方式學習漢語的人數已超過3000多萬,一百多個國家2500餘所大學在教授中文。譬如東南亞地區學習漢語的就有160萬人。在韓國,有近200所大學開設了漢語課程,漢語考試也被正式列爲國家外語高考科目。法國也有近3萬人學習漢語,人數居歐洲首位。而在美國,漢語已經成爲學習人數增長最快的外語。以上情形表明,“漢語熱”正在全球興起。隨着中國經濟的不斷髮展,中國文化將會逐步走向世界,也許不久的將來漢語會像英語那樣備受世人的矚目。懂漢語,識漢字的人也會愈來愈多。同時,希望我們的文字研究工作者,能用自己辛勤的汗水研究挖掘出漢字更深的文化底蘊,讓世界更多更全更深地瞭解漢語、漢字,這不僅是中國人的驕傲,也是世界上所有學習漢語會寫漢字人的榮耀。我想,到將來普通話和漢字的普及不僅僅是在中國,而且在世界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標籤:漢字 手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