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宋代詩人 > 晏殊

晏殊《漁家傲·畫鼓聲中昏又曉》賞析

晏殊1.15W

《漁家傲·畫鼓聲中昏又曉》是北宋文學家的一首詞作。本詞爲此詞牌名“漁家傲”三字出處,此曲源自唐張志和《漁歌子》,是歌唱漁家生活的曲子,宋初較爲流行,曾更名爲《漁父》,後複用《漁歌》,至晏殊及范仲淹詞《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後定格。

  漁家傲·畫鼓聲中昏又曉

  畫鼓聲中昏又曉。時光只解催人老。求得淺歡風日好。齊揭調。神仙一曲漁家傲。

  綠水悠悠天杳杳。浮生豈得長年少。莫惜醉來開口笑。須信道。人間萬事何時了。

註釋

1、畫鼓: 有彩繪的鼓。 白居易《柘枝妓》:“平鋪一合錦筵開,連擊三聲畫鼓催。”

2、昏又曉:朝夕,整日。昏即天黑,曉即天明。

3、揭調:高調,放聲歌唱。

4、漁家傲:此調緣起張志和《漁歌子》,歷經漁歌子--漁父--漁歌子,再到本調。本寫漁家生活。漁家傲之名始於本詞。

5、杳杳:悠遠渺茫。

6、浮生:人生。老莊學派認爲人生在世空虛無定,故稱人生爲浮生。《莊子·外篇·刻意第十五》:“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7、長年少:青春常駐。長,音cháng,少,音shào。

在風光和煦的日子裏,大家齊聲唱着《漁家傲》的小曲,自由自在,盡情享樂,好似神仙。寓有光陰易逝,及時行樂之意。

作者介紹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進賢縣文港鎮沙河人,位於香楠峯下,其父爲撫州府手力節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爲“大晏”和“小晏”。

生平

晏殊14歲應神童試,真宗召他與進士千餘人同試廷中,他神氣自若,援筆立成。賜同進士出身。從祕書省正字官至知制誥,進禮部侍郎。後因事出知宣州,改應天府。又任禮部、刑部、工部尚書,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病卒於家,仁宗親臨祭奠。諡元獻。《宋史》本傳說:“自五代以來,天下學校廢,興學自殊始。”他平居好賢士,范仲淹、韓琦、孔道輔、富弼等都是他提拔推薦的。

晏殊是北宋文壇上地位很高的文人,《宋史》說他“文章贍麗,應用不窮。尤工詩,閒雅有情思”。和北宋前期大多數文人的作風一樣,晏殊的詩文詞都是繼承晚唐五代的傳統,他“贍麗”之中有沉着的內容,所以不流於輕倩、浮淺,故爲當時所重。他的詞今存130餘首,風格上既吸收《花間》(溫庭筠)、(韋莊)的格調,也深受南唐馮延巳的影響。他一生顯貴,尤其善於寫旖旎風光,歡愉情趣,但他的作品並不單純如此,而孕育着深厚的悲慼之感。如他的名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種人的意志所不能挽回的情景,即使只是個人一時的無名的悲感,也蘊含着人類永恆而無可奈何的`悲感,由此而感到人類普遍的永久的無可逃避的命運。由這種主觀的悲哀推而至於客觀世界的運轉,又何嘗不如此。“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這就不能不得出“珍惜現在”的結論:“不如憐取眼前人。”(〔浣溪沙〕)這比起《花間》溫、韋的清詞麗句來,就看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

詩詞成就

晏詞集中沒有朋友之間的合作,沒有一首是“次韻”之作。這可見晏殊填詞,純爲抒寫自己的性情,不是爲應酬而作(替歌女寫作不是普通所謂“應酬”)。因爲不是敷衍朋友,故有真性情。不象南宋時以詞作爲進身之階或交友之贄,沒有把詞當作“敲門磚”,所以有好作品。

晏殊詞中也沒有如柳永、張先等人作品中的那種羈旅愁苦,這是由於他一生富貴,仕途坦蕩決定的。

《東都事略》說他有文集240卷,《中興書目》作94卷,《文獻通考》載《臨川集》30卷,皆不傳。傳者惟《珠玉詞》3卷。汲古閣併爲1卷,爲《宋六十名家詞》之首集,計詞131首,清人輯有【晏文獻遺文】收入【宋四人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