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宋代詩人 > 楊萬里

楊萬里送別林子方的詩

楊萬里1.77W

古代因爲地廣不便,音息難通,往往一別經年,甚至終生無法相見,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這首詩吧!

楊萬里送別林子方的詩

朝代:宋代

作者:楊萬里

原文: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譯文及註釋

譯文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它季節確實不同。荷葉接天望不盡一片碧綠,陽光下荷花分外豔麗鮮紅。註釋

①曉出:太陽剛剛升起。

②淨慈寺:全名“淨慈報恩光孝禪寺”,與靈隱寺爲杭州西湖南北山兩大著名佛寺。

③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閣祕書。

④畢竟:到底。

⑤六月中:六月的時候。

⑥四時:春夏秋冬四個季節。

譯文及註釋二

譯文六月裏西湖的風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時節的不一樣:那密密層層的荷葉鋪展開去,與藍天相連接,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綻蕾盛開,在陽光輝映下,顯得格外的鮮豔嬌紅。註釋⑴曉出:太陽剛剛升起。淨慈寺:全名“淨慈報恩光孝禪寺”,與靈隱寺爲杭州西湖南北山兩大著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閣祕

英譯

What is West Lake in June the day scenery,The scenery and the other seasonsare s leaf by God as a green,The sun is bright red lotus。

鑑賞

這是一首描寫杭州西湖六月美麗景色的詩。全詩透過對西湖美景的讚美,曲折地表達對友人深情的眷戀。“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詩人開篇即說畢竟六月的西湖,風光不與四時相同,這兩句質樸無華的詩句,說明六月西湖與其他季節不同的風光,是足可留戀的。這兩句是寫六月西湖給詩人的總的感受。“畢竟”二字,突出了

創作背景

林子方舉進士後,曾擔任直閣祕書(負責給皇帝草擬詔書的文官,可以說是皇帝的祕書)。時任祕書少監、太子侍讀的楊萬里是林子方的上級兼好友,兩人經常聚在一起暢談強國主張、抗金建議,也曾一同切磋詩詞文藝,兩人志同道合、互視對方爲知己。後來,林子方被調離皇帝身邊,赴福州任職,職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興,自以爲是

作者介紹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男,漢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南宋傑出詩人,與尤袤、范成大、陸游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南宋四大家”。

蕭伯納是一個有着幽默細胞的戲劇作家,在他的一生當中,有着不多的經典幽默。那麼蕭伯納經典幽默都有哪一些呢?蕭伯納經典幽默有很多,諸如“不值一塊錢”、“夫人問年齡”、“外貌和智慧”等等。“不值一塊錢”是這樣的:有一次,蕭伯納正坐在沙發上沉思的時候,坐在他旁邊的美國金融家便對他說:“蕭伯納先生,如果您讓我知道您正在思考什麼的話,我願意給您一美元。”“啊,我的思考一美元也不值,”蕭伯納回答道,“我所思考的正是您!”也就是說在他看來這位美國的金融學家一美元都不值。“夫人問年齡”是這樣的:一位年過半百的貴婦問蕭伯納:“您看我有多大年紀?”“看您晶瑩的牙齒,像18歲;看您蓬鬆的捲髮,有19歲;看您扭捏的腰肢,頂多14歲。”蕭伯納一本正經他說。貴婦人高興得跳了起來:“您能否準確他說出我的年齡?”“請把我剛纔說的三個數字加起來!”蕭伯納的回答先是讓這位貴婦開心的不能自已,又讓她白開心一場。“外貌和智慧”是這樣的:有一位著名女舞蹈家給蕭伯納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她在信中建議道:如果讓他倆結婚,那將對後代和優生學都是件好事。她着重指出:“將來,生個孩子有你那樣的智慧和我這樣的外貌,該有多麼美妙!”之後,蕭伯納在回信中表示不能接受她的這番好意,他說:“那個孩子如果只有我這樣的外貌和你那樣的智慧,就槽透了。他貶低了自己的外貌也貶低了對方的智商。

在蕭伯納的一生當中,有着很多的作品。作爲英國現代傑出的現實主義劇作家的蕭伯納的作品都有哪些呢?1879年的時候,蕭伯納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小說《未成熟》,但是卻被拒絕出版。1884年,蕭伯納發表了長篇小說《業餘社會主義者》,對資本主義進行了強烈地批判。之後,蕭伯納在研究了易卜生的劇本之後寫下了《易卜生主義的精華一書》並於1891年發表。1885年,蕭伯納開始寫作長篇小說《凱雪爾·拜倫的職業》和《不合理的姻緣》。1892年起,蕭伯納開始正式創作劇本。1893年開始,蕭伯納相繼發表了第一個戲劇集《不愉快的戲劇集》:《鰥夫的房產》、《蕩子》、《華倫夫人的職業》;第二個戲劇集《愉快的戲劇集》:《康蒂坦》、《武器與人》、《風雲人物》、《難以預料》;第三戲劇集《爲清教徒寫的三劇本集》:《魔鬼的門徒》、《布拉斯龐德上尉的轉變》、《凱撒和克莉奧佩特拉》。

除了這三個戲劇集之外,蕭伯納的作品還有《皮革多利翁》、《傷心之家》、《聖女貞德》、《布拉斯龐德上尉的轉變》等等。其中,皮革馬利翁本是羅馬神話中的一位不愛女色的雕刻家,他愛上了自己的雕像,便去請求維納斯女神。在皮革馬利翁觸碰了雕像之後,雕像成了一位活生生的`美貌女子。皮革馬利翁非常高興,爲其取名爲伽拉忒婭,並帶她一同去感謝維也納女神。而《皮革多利翁》便是在這個故事的基礎上展開的表現兩個人之間可能會發生的一些問題得戲劇。

擴展閱讀: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是一首至今萬口傳頌的詠西湖荷花七絕詩,詩題爲《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詩的作者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歷任太常博士、寶謨閣直學士等職,南宋傑出詩人,與陸游、范成大、尤袤齊名,被後人推爲“南宋四大家”。楊萬里在詩歌創作上自成一家,創造了新奇幽默的“誠齋體”,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詩風。

這首詩寫詩人清晨步出淨慈寺,送別友人林子方到福建去做轉運判官,看見西湖的十里荷花,觸景生情,透過對西湖美景的讚美,曲折地表達對友人深情的眷戀。詩人用一“碧”一“紅”突出了蓮葉和荷花給人的視覺帶來的強烈的衝擊力,蓮葉無邊無際彷彿與天宇相接,氣象宏大,既寫出蓮葉之無際,又渲染了天地之壯闊,具有極其豐富的空間造型感。“映日”與“荷花”相襯,又使整幅畫面絢爛生動。全詩明白曉暢,過人之處就在於先寫感受,再敘實景,從而造成一種先虛後實的效果,讀過之後,確實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與四時同”的美麗風光。楊萬里這首西湖詠荷詩,華美中見壯闊,明快中見豪放,至今膾炙人口,長期以來被作爲古詩名篇選入小學語文課本。

楊萬里在詩題中提到的這位友人林子方究竟何許人也?歷來注家語焉不詳,筆者也一直不求甚解。最近見莆田闕下林氏族裔重修甘露林陵園倡議書,方知林子方即南宋名臣莆田人林枅(音jī,莆仙方言讀如“街”)。經查莆田縣舊志及闕下林氏族譜,可知林枅系莆田烏石山(即東巖山)下義門(今拱辰儀門)“孝子公”林攢之九世孫。枅之父林孝澤,宋宣和間進士,歷知南康軍,提舉廣東市舶,除轉運判官,知漳州,除直祕閣。林孝澤是宋代著名廉吏,夜裏私室讀書,竟囑咐家人不用官燭,其清介特甚。年八十餘卒,詩人楊萬里爲其撰寫墓誌銘。

林枅字子方,少年時即勤勉好學,性情豪爽而胸懷壯志,慨然以大丈夫自期。南宋高宗紹興二十一年(1511)登進士第,授福州閩縣主簿,後轉福清縣丞。因奏陳朝政切中時弊,宋孝宗嘉勉其“盡忠實”,除祕書省正字,參與編修《中興會要》,遷校書郎。補外任信州(今江西上饒)太守,任上關心民瘼,力主罷徵物力錢(即各種雜捐苛稅),並以公帑代輸物力錢,民感其德,秩滿離任就道時,數千郡民高舉“戀德”旗送其出境。轉任廣東轉運判官。後移使江西,任上大力推行救荒惠政,救災恤患,不遺餘力,爲瘟疫死亡者、士大夫貧困無力治喪者營冢埋葬。朝廷以“風力之士”繼授泉州太守,召除直祕閣,福建路轉運判官,申請豁免汀州額外稅負,減放寧化、泰寧二縣苗米。宋光宗即位,詔拜吏部郎中,不久除直煥章閣、江東轉運副使,改知慶元府。又以直徽猷閣知福州,一如既往勤於公事,主持修築月城四千丈。年六十二,卒於福州任上,歸葬莆田華巖寺後。林枅爲人剛方廉介,居官惜民財,寬民力。史稱其“持節分閫(任京外要職),所至有聲”,“吏畏民懷,爲當世所稱道”。有《林枅詩文集》二十卷存世。

後來林枅第三子林應之自義門遷陽城(今新度鎮洋城村),這一闕下支系稱“陽城房”,其裔孫奉林枅爲始遷開基祖,陽城大宗祠及孝子祠均立像奉祀,世代謁祭紀念。

關於這首詩的含義,有網友另持一說。論者以爲林枅召除直祕閣時,時任祕書少監、太子侍讀的楊萬里是林子方的上級兼好友,兩人經常聚在一起暢談抗金強國主張,也曾一道切磋詩文,可謂志同道合,互視對方爲知己。後來,林子方被調赴福州任知州,楊萬里爲林送別時寫下此詩,勸告林不宜去福州赴任。詩中之“西湖”乃指代南宋首都臨安。認爲詩歌第二句“風光不與四時同”的含義是:在朝廷裏任職和其他地方任職是不一樣的。“天”和“日”都是指皇帝。“接”有“挨着接近”的意思。“映日”即喻指受皇上眷顧。“蓮葉”、“荷花”都是代指林子方。“無窮碧”、“別樣紅”是說仕途看好,一片光明。說整首詩的隱喻含義是:畢竟在朝爲官和當地方官不一樣,你只有在皇帝身邊,纔能有所成就,官運亨通。

以上畢竟是論者演繹的一家之言。筆者以爲如此解讀,於封建王朝之官場邏輯不一定能說得通。自古當京官的“伴君如伴虎”的案例不勝枚舉,豈能說“只有在皇帝身邊,纔能有所成就,前途光明”?當然,從來“詩無達詁”,我們也不應苛求讀者能把詩人的原意完全詮釋準確,對以上說法不妨聊備一格供參考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