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宋代詩人 > 辛棄疾

西江月古詩辛棄疾

辛棄疾7.78K

辛棄疾詩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以下是小編爲您整理的西江月古詩辛棄疾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西江月古詩辛棄疾

西江月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解讀

那一年,詩人沒有朝廷的軍務,無所事事,隱居在江南的鄉下……

那個夜晚,輕盈的清風徐徐而來,掠過田埂,柔柔撫在詞人滄桑的臉龐,詞人臉上寫滿了夏夜的恬靜。

一串蟬鳴,劃破夜的靜謐,久經沙場的詩人依然一臉寧靜。螢火蟲在籬笆上思索着什麼,一會兒彷彿想通了,搖着小燈,飛向那方的叢林去了。蛙聲如鼓,跌宕起伏,遠遠近近,密密疏疏。稻花的香氣醉了幾千年,也醉了那個詞人來到的夜晚。老翁說起了今年的豐收,鄉音還是那樣親切,笑聲的爽朗感染着詞人停下了匆匆的步履。今夜醇酒如父,淳音如母,讓詞人一下子醉得踉踉蹌蹌。

沿溪而行,一衆水柔和得如秋波。茅店古老得如遙遠的歌謠,搖墜於樹叢邊,廟祠裏應該蛛網如麻了。幾隻貓在屋頂上靜坐,沉默,幽幽的眼神與未滅的社火相映。長的短的青草,是深深淺淺的記憶和明明暗暗的夢境。

幾星雨,撲落而下,星斗在山高處閃爍。夜已深,溫馨的回憶已經重溫,詞人的白衫袖已經淚溼。

醉臥鄉野,詞人飄滿稻花香蛙鳴的酣夢裏,金戈鐵馬的嘈雜聲已遠遠地離去……

賞析

此詞中所說的黃沙嶺在上饒縣西四十里,嶺高約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兩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餘畝。

這一帶不僅風景優美,也是農田水利較好的地區。辛棄疾在上饒期間,經常來此遊覽,他描寫這一帶風景的詞,現存約五首,即:《生查子·獨遊西巖》二首、《浣溪沙·黃沙嶺》一首,《鷓鴣天·黃沙道中即事》一首,以及這首《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的這首詞前兩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表面看來,寫的是風、月、蟬、鵲這些極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經過作者巧妙的組合,結果平常中就顯得不平常了。

鵲兒的驚飛不定,不是盤旋在一般樹頭,而是飛繞在橫斜突兀的枝幹之上。因爲月光明亮,所以鵲兒被驚醒了;而鵲兒驚飛,自然也就會引起“別枝”搖曳。同時,知了的鳴叫聲也是有其一定時間的。

夜間的鳴叫聲不同於烈日炎炎下的嘶鳴,而當涼風徐徐吹拂時,往往特別感到清幽。總之,“驚鵲”和“鳴蟬”兩句動中寓靜,把半夜“清風”“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來“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把人們的關注點從長空轉移到田野,表現了詞人不僅爲夜間黃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潤,更關心撲面而來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聯想到即將到來的豐年景象。

此時此地,詞人與人民同呼吸的歡樂,盡在言表。稻花飄香的“香”,固然是描繪稻花盛開,也是表達詞人心頭的甜蜜之感。

而說豐年的主體,不是人們常用的鵲聲,而是那一片蛙聲,這正是詞人匠心獨到之處,令人稱奇。在詞人的感覺裏,儼然聽到羣蛙在稻田中齊聲喧嚷,爭說豐年。先出“說”的內容,再補“聲”的來源。以蛙聲說豐年,是詞人的.創造。

以上四句純然是抒寫當時當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詞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卻是洋溢着豐收年景的夏夜。因此,與其說這是夏景,還不如說是眼前夏景將給人們帶來的幸福。

不過,詞人所描寫的夏景並沒有就此終止。如果說詞的上闋並非寥廓夏景的描繪,那麼下闋卻顯然是以波瀾變幻、柳蔭路曲取勝了。

由於上闋結尾構思和音律出現了顯著的停頓,因此下闋開頭,詞人就樹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峯,運用對仗手法,以加強穩定的音勢。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在這裏,“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輕微的陣雨,這些都是爲了與上闋的清幽夜色、恬靜氣氛和樸野成趣的鄉土氣息相吻合。特別是一個“天外”一個“山前”,本來是遙遠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筆鋒一轉,小橋一過,鄉村林邊茅店的影子卻意想不到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詞人對黃沙道上的路徑儘管很熟,可總因爲醉心於傾訴豐年在望之樂的一片蛙聲中,竟忘卻了越過“天外”,邁過“山前”,連早已臨近的那個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也都沒有察覺。

前文“路轉”,後文“忽見”,既襯出了詞人驟然間看出了分明臨近舊屋的歡欣,又表達了他由於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遠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體現了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底,令人玩味無窮。

從表面上看,這首詞的題材內容不過是一些看來極其平凡的景物,語言沒有任何雕飾,沒有用一個典故,層次安排也完全是聽其自然,平平淡淡。

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卻有着詞人潛心的構思,淳厚的感情。在這裏,讀者也可以領略到稼軒詞於雄渾豪邁之外的另一種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