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宋代詩人 > 文天祥

文天祥衣帶贊

文天祥2.57W

引導語:《衣帶贊》是由南宋愛國將領文天祥犧牲前創作的文學作品,是此內容爲“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下文是小編整理的相關資訊,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衣帶贊》,是南宋愛國將領,文天祥死後,人們在其衣服裏發現的作品。

文天祥大義凜然地走上了刑場。臨刑前,萬人觀睹,文天祥殊爲從容,對吏卒說:“吾事已畢,心無怍矣。”南向拜而死。在他遺體所着的衣服中,人們發現了他留下的《衣帶贊》:“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文天祥忌日再讀《衣帶贊》

今天,每年的1月9日,是南宋最後一位丞相文天祥的忌日。

這是按公曆推算的結果。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即1283年1月9日,文天祥於現在的北京就義,享年47週歲。如按陰曆計算,文天祥逝世的忌日則爲2011年1月12日(陰曆12月初九)。

文天祥一生事蹟,可以參考有關史料,有興趣的話,你也可以讀讀我寫的其它有關博文。

文天祥之所以千古留芳,自古以來受到中國人的敬愛,甚至連他當時的敵人,他的死敵也要敬他三分,是因爲他平生光明磊落、不懼強權、精忠報國、誓死捍衛中華文明,爲民族大義死而後已。除了最著名的《過零仃洋》詩篇中讓人刻骨銘心的末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外,還有他的《衣帶贊》,同樣令人扼腕嘆息、唏噓不已。

《衣帶贊》實際是後人在他就義時穿着的衣物衣帶中找到的絕筆遺言中的一段贊文。原文全文如下:

“吾位居將相,不能救社稷,正天下,軍敗國辱,爲囚虜,其當死久矣。頃被執以來,欲引決而無間,今天與之機,謹南向百拜以死。其贊曰: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 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宋丞相文天祥絕筆”。

後人將最後贊文的內容簡稱爲《衣帶贊》,這《衣帶贊》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贊”,其實是古代的一種文體。“贊”,是其文體名。“贊”,本意爲讚美,作爲文體也可用於評述。從六朝開始,文與史的區分日趨明顯,六朝人將史書的贊論視爲“文”。“贊”已被作一種特殊的獨立文體對待,這主要是因爲贊論講究聲律、對偶、辭藻、用典,合乎當時流行的駢文文體特徵。“贊”常以一種押韻的四言句寫成,篇幅相對都比較短小。在《文心雕龍·頌讚篇》中有專門的表述:“贊者,明也,助也。”。由此可見,“贊”有多種用法,其中就有闡明意蘊的意思。徐師曾在《文體明辨》中把“贊”分爲雜贊、哀贊、史贊三類。認爲雜贊專用於褒美人物、文章、書畫等;哀贊專用於哀人之歿而讚揚其德操;史贊則詞兼褒貶,可用於對歷史人物的品評。這種分法確有合理之處,值得參考。

文天祥的《衣帶贊》當屬於哀贊一類,既是自己秉承的人生理念和崇尚的道德準則宣示,也是對自己一生的總結,更是留給世人的一塊豐碑。

在獄中,文天祥不可能象齊恆公和孔子一樣擁有欹(qī)器警示自己,也不可能如東漢崔瑗一樣刻畫、張掛自己的座右銘,但他卻想方設法給自己製作了《衣帶贊》。這不是座右銘,更勝於座右銘;隨身攜帶,至死不渝。在囚牢中,文天祥不可能象岳飛一樣,還請母親在其背上刺下“精忠報國”的誓言,卻早早在自己的衣帶上題上《衣帶贊》勉勵、鞭策自己,誓死捍衛中華文明。這不是“岳母刺字”,實際更超“岳母刺字”!它不是長輩的叮囑和要求,而是嚴於律己,個人對自已的自律。

今天,在文天祥的忌日再讀《衣帶贊》,更使人感慨萬分、心潮澎湃。

近日,有些人擔心:如果按過去的孔孟之道教育孩子,孩子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大可能要吃大虧,因此,反對用傳統的.經典去薰陶、培養未來的一代。甚至有些地方反對孩子全文背誦《三字經》,或者提出要對《三字經》等進行刪減,這真是莫名其妙。

首先,什麼是吃虧?什麼是賺便宜?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持這種想法、說法的人自己弄清楚了沒有?!難道一切向“錢”看就好?難道孩子個個崇洋媚外,從小就學着沒錢撈錢,有錢移民就好?難道孩子一個個都是善於鑽營、油嘴滑舌、八面玲瓏就好?難道孩子人人都是自私自利、損人利己、損公肥私就好?其次,孩子自己也有其認知能力,這種說法的人難道對自己的孩子沒有一點信心?!是對是錯、是好是壞,在人生的長河中,在生活的磨礪下,孩子自會最終得出對自己最有用、最有價值的東西。做爲父母長輩,又何苦早早就要把這些經過千百年來檢驗和實踐得來的經典從孩子的視線中剔除,使孩子失去接受最好的文明教育和薰陶的機會。我並不是說過去留下來的所有經典都是好的,有些東西可能確實不符合現代工作、生活需求,有些甚至的確是糟粕,但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們批判地學習,讓他們自己學會去蕪存精、去僞存真,這難道不比迴避、“繞道”更有意義?!最重要的一點是,人總是要有一點信仰,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人總是要有一點骨氣。如果不給孩子這些經典,又要給孩子什麼?有比這些更好的精神糧食嗎?!如果這也不給,那也沒有,必然造成孩子的精神空虛,歪門邪道的東西必然乘虛而入,歪風邪氣自然大行其道,迷失的一代、迷失的民族自然而然。

一個人假若沒有了自己的理想支柱,自然失去自己的主張,何異行屍走肉;一個民族如果失去自己的精神文明,自然無法立於世界之顛,受制於人、備受欺壓在所難免。這是文天祥所擔憂的,也是他決不允許的,因此,他寧願捨生忘死、捨生取義。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 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在這一特殊日子裏再讀《衣帶贊》,真的是蕩氣迴腸、震聾發聵。由是以此小文以示紀念。

文天祥 - 傳奇生涯

家世淵源

“富田文氏”是西漢蜀郡太守文翁的後裔,五代後唐時期文天祥先祖文時遷徙至今江西吉州,開吉州廬陵淳化鄉富田文氏一脈。

文天祥在《先君子革齋先生事實》一文中是這樣說的:“先君子嘗考次譜系,文氏系成都徙吉,五世(七世—編者)祖炳然居永和鎮,高祖正中由永和徙富田。”《宋少保右丞相兼樞密使信國公文山先生紀年錄》(後面稱《紀年錄》亦云:“廬陵文氏來自成都,公六世(七世—編者)祖炳然居永和鎮,五世(八世—編者)祖正中徙富田。”所以現在有人把文天祥認作是客家人,是不確實的。

選中貢士後,他以天祥爲名,寶佑四年(1256)中狀元,歷任籤書寧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贛州等職。有《文山先生集》傳世。

亂世保國

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正月,因元軍大舉進攻,宋軍的長江防線全線崩潰,朝廷下詔讓各地組織兵馬勤王。文天祥立即捐獻家資充當軍費,招募當地豪傑,組建了一支萬餘人的義軍,開赴臨安。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發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馳援獨鬆關。由於元軍攻勢猛烈,江西義軍雖英勇作戰,但最終也未能擋住元軍兵鋒。

次年正月,元軍兵臨臨安,文武官員都紛紛出逃。謝太后任命文天祥爲右丞相兼樞密使,派他出城與伯顏談判,企圖與元軍講和。文天祥到了元軍大營,卻被伯顏扣留。謝太后見大勢已去,只好獻城納土,向元軍投降。

元軍佔領了臨安,但兩淮、江南、閩廣等地還未被元軍完全控制和佔領。於是,伯顏企圖誘降文天祥,利用他的聲望來儘快收拾殘局。文天祥寧死不屈,伯顏只好將他押解北方。行至鎮江,文天祥冒險出逃,經過許多艱難險阻,於景炎元年(1276)五月二十六日輾轉到達福州,被宋端宗趙昺任命爲右丞相。

文天祥對張世傑專制朝政極爲不滿,又與陳宜中意見不合,於是離開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份在南劍州(治今福建南平)開府,指揮抗元。不久,文天祥又先後轉移到汀州(治今福建長汀)、漳州、龍巖、梅州等地,聯絡各地的抗元義軍,堅持鬥爭。景炎二年(1277)夏,文天祥率軍由梅州出兵,進攻江西,在雩都(今江西於都)獲得大捷後,又以重兵進攻贛州,以偏師進攻吉州(治今江西吉安),陸續收復了許多州縣。

元江西宣慰使李恆在興國縣發動反攻,文天祥兵敗,收容殘部,退往循州(舊治在今廣東龍川西)。祥興元年(1278)夏,文天祥得知南宋行朝移駐厓山,爲擺脫艱難處境,便要求率軍前往,與南宋行朝會合。由於張世傑堅決反對,文天祥只好作罷,率軍退往潮陽縣。同年冬,元軍大舉來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豐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將張弘範的攻擊,兵敗被俘。

盡忠南宋

文天祥服毒自殺未遂,被張弘範押往厓山,讓他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說:“我不能保護父母,難道還能教別人背叛父母嗎?”張弘範不聽,一再強迫文天祥寫信。文天祥於是將自己前些日子所寫的《過零丁洋》一詩抄錄給張弘範。張弘範讀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兩句時,不禁也受到感動,不再強逼文天祥了。

南宋在厓山滅亡後,張弘範向元世祖請示如何處理文天祥,元世祖說:「誰家無忠臣?」命令張弘範對文天祥以禮相 待,將文天祥送到大都(今北京),軟禁在會同館,決心勸降文天祥。

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夢炎對文天祥現身說法,進行勸降。文天祥一見留夢炎便怒不可遏,留夢炎只好悻悻而去。元世祖又讓降元的宋恭帝趙顯來勸降。文天祥北跪於地,痛哭流涕,對趙顯說:“聖駕請回!”趙顯無話可說,怏怏而去。元世祖大怒,於是下令將文天祥的雙手捆綁,戴上木枷。關進兵馬司的牢房。文天祥入獄十幾天,獄卒纔給他鬆了手縛:又過了半月,纔給他褪下木枷。

元朝丞相孛羅親自開堂審問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樞密院大堂,昂然而立,只是對孛羅行了一個拱手禮。孛羅喝令左右強制文天祥下跪。文天祥竭力掙扎,坐在地上,始終不肯屈服。孛羅問文天祥:“你現在還有甚麼話可說?”文天祥回答:“天下事有興有衰。國亡受戮,歷代皆有。我爲宋盡忠,只願早死!”孛羅大發雷霆,說:“你要死?我偏不讓你死。我要關押你!”文天祥毫不畏懼,說:“我願爲正義而死,關押我也不怕!”

從此,文天祥在監獄中度過了三年。在獄中,他曾收到女兒柳孃的來信,得知妻子和兩個女兒都在宮中爲奴,過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兒的來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團聚。然而,文天祥儘管心如刀割,卻不願因妻子和女兒而喪失氣節。他在寫給自己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裏,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

獄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強忍痛苦,寫出了不少詩篇。《指南後錄》第三卷、《正氣歌》等氣壯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獄中寫出的。

不屈氣節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三月,權臣阿合馬被刺,元世祖下令籍沒阿合馬的家財、追查阿合馬的罪惡,並任命和禮霍孫爲右丞相。和禮霍孫提出以儒家思想治國,頗得元世祖贊同。八月,元世祖問議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誰是賢能?”羣臣回答:“北人無如耶律楚材,南人無如文天祥。”於是,元世祖下了一道命令,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顯位。

文天祥的一些降元舊友立即向文天祥通報了此事,並勸說文天祥投降,但遭到文天祥的拒絕。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見文天祥,親自勸降。文天祥對元世祖仍然是長揖不跪。元世祖也沒有強迫他下跪,只是說:“你在這裏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慮,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對朕,那朕可以在中書省給你一個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國家滅亡了,我只求速死。不當久生。”元世祖又問:“那你願意怎麼樣?”文天祥回答:“但願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氣惱,於是下令立即處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刑場。監斬官問:“丞相還有甚麼話要說?回奏還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還有甚麼可說的?”他問監斬官:“哪邊是南方?”有人給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說:“我的事情完結了,心中無愧了!”於是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今北京交道口南大街)被殺害。文天祥在刑場寫下了絕筆詩:

昔年單舸走維揚,萬死逃生輔宋皇。

天地不容興社稷,邦家無主失忠良。

神歸嵩嶽風雷變,氣哇煙雲草樹荒。

南望九原何處是,塵沙黯澹路茫茫。

衣冠七載混氈裘,憔悴形容似楚囚。

龍馭兩宮崖嶺月,貔貅萬竈海門秋。

天荒地老英雄喪,國破家亡事業休。

惟有一腔忠烈氣,碧空常共暮雲愁。

死後在他的帶中發現一首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文天祥死時年僅四十七歲。

後人評價他:“名相烈士,合爲一傳,三千年間,人不兩見”“事業雖無所成,大節亦已無愧”肯定他主要不是名相,而是以名相能爲烈士。

標籤:文天祥 衣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