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宋代詩人 > 文天祥

文天祥過零丁洋賞析

文天祥1.84W

伶仃洋,亦稱作零丁洋,在廣東省珠江口,域內有內伶仃島和外伶仃島。鴉*戰爭前,伶仃洋和伶仃島曾被英美侵略者的鴉*販子用躉船 和快艇強佔,成爲對我國進行鴉*私運的跳板。宋文天祥《過零丁洋》詩:“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

文天祥過零丁洋賞析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零丁洋在今天廣東中山南的珠江口,文天祥被囚禁在零丁洋的戰船之中。詩中說道:回想起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苦辛,如今卻戰火消歇,也已熬過了四十四個年頭。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一片凋零。我個人又哪敢言說是驟雨裏的浮萍呢?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虜的囚禁,可嘆我孤苦零丁一人。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呢,我要留下一片愛國的丹心,去映照汗青,名垂史冊。

惶恐灘在今天的江西萬安縣境內,河流湍急,爲贛江十八灘之一。汗青,指的是史冊。在紙張沒有發明之前,用竹簡記事。製作竹簡時,需要用火烤去竹子的水分,所以稱爲汗青。

文天祥(1236—1283),南宋愛國詩人。字履善,又字宋瑞,號文山,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末,全力抗敵,兵敗被俘,始終不屈於元人的威逼利誘,最後從容就義。

文天祥後期的詩作主要記述了抗擊元兵的艱難歷程,表現了堅貞的民族氣節,慷慨悲壯,感人至深。

這首詩是文天祥被俘後爲誓死明志而作的。一二句中,詩人回顧了平生的'顧盼,限於篇幅,作者在寫法上只舉出了入仕和兵敗一首一尾兩件事來以概其餘。中間四句緊承“干戈寥落”,作者明確表達了對當前局勢的認識。國家處於風雨飄搖之中,亡國的悲劇已不可避免了,我個人的命運就更難以說起。但面對這種鉅變,詩人想到的卻不是個人的前途,而是深深地爲國家遺憾!自己在軍事上未能取得勝利,沒有扭轉時局,感到萬分的悲痛!同時,也爲自己孤立無援,感到格外的痛心。我們從字裏行間,不難看出作者在國破家亡的巨痛與自責、嘆息交織的這種悲涼心態。最後兩句則是身陷敵手的詩人,對自身命運的一種毫不猶豫的選擇。這使得前面的感慨、遺恨平添了一種悲壯激昂的力量和底氣!表現出獨特的崇高美德!這既是詩人人格魅力的體現,也表現出了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魅力,其感人之處遠遠超出了語言文字的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