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宋代詩人 > 蘇軾

蘇軾《賈誼論》讀後感範文

蘇軾1.03W

高中時代聽語文老師高聲朗誦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讓我從那以後喜歡上這位豪放派的詩人,隨着年齡漸長,我讀了不少蘇軾的文學作品,給我映象最深刻的蘇軾作品是他的論說文,其中《賈誼論》更是令人百讀不厭。

蘇軾《賈誼論》讀後感範文

“非才之難,所以自用者實難”(“才能的獲取並不難,難的是才能的施展”,簡而言之,最讓人鬱悶的是英雄無用武之地),蘇軾《賈誼論》的開篇之句,說盡了自古英才的窘境,也說盡了自古英才的無奈。下面主要就人才的使用展開討論。

清朝人所著小說《平山冷燕》第八回借才女冷絳雪之口對人才進行了論述(……且就人才言之,聖人有聖人之才,天子有天子之才,賢人有賢才之才,宰相有宰相之才,英雄豪傑有英雄豪傑之才,學士大夫有學士大夫之才。聖人之才參贊化育,賢人之才敦立綱常,天子之才治平天下,宰相之才黼黻皇猷,英雄豪傑之才斡旋事業,學士大夫之才奮力功名。以此類推,雖萬有不同,皆莫不有一段不磨之才,以自表於世。……),我二十多年前讀該書時因喜歡這段論述,專門進行了筆錄,今天再次閱讀,仍覺得冷絳雪才氣橫溢。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但凡人類,都有自身的才能,關鍵是如何使用這些才能。

蘇軾在《賈誼論》裏論述了賈誼才華橫溢得遇明君(漢文帝),卻無法施展自身的才能,被貶爲長沙王太傅,最後憂鬱而死,因此得出“非才之難,所以自用者實難”的結論,他在感嘆賈誼的同時,何嘗又不是對自己一生雖有雄才大略,卻不能很好施展自身的才華在抱怨呢?

我認爲世間自古就不缺人才,但很多人懷才不遇,抱憾終生卻是不爭的亊實。蘇軾之類的'全才不多,各種各樣的專才卻層出不窮。常言道: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現實生活當中,由於各種原因,許多有特殊才能的人爲了謀生,選擇了不能施展自己特殊才能的專業,只能窩窩囊囊虛度一生光陰,對於國家來說也是人才的浪費。

要想使優秀的人才能得到正確使用,首先要有知人善用的領導,中國歷史有很多善於用人的統治者,如漢高祖劉邦,唐太宗李世民等,劉邦平定天下後“論功三傑”,唐太宗開科取士之後說“天下英雄盡入我轂中”,表明了他們善於納才和善於用才。得遇明主一展雄才是許多人才盼望的。然而有些才子在未遇明主之前,不善於毛遂自薦,使自身錯過被使用的機會常令人扼腕嘆息。所以人才要想被使用,還要找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華,吸引明主的注意。中國人歷來強調“心思如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才華如玉韞珠含,不可使人易測”,主要害怕才華一旦過於顯露,不但招人嫉妒,還可能受到迫害,所以要收斂才華,使用“韜晦”機制。但如果太過於收斂,過能會錯過很多機會。世上的英主能有幾人象劉備那樣“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象符堅那樣識王猛於草莽之中,即時委以重任。優秀人才要想施展自身的才華還要有較高的情商,協調好與周圍人的人際關係。賈誼之所以不能施展才華,同沒有搞好和漢文帝重臣灌嬰、周勃的關係有關,遭到二人排斥是必然的。最後一點就是才子們本身不要對世間的事情求全責備,喜歡求全責備是大多數文人的一個通病,他們往往喜歡非議施政者的政治綱領、大政方針。其實政治家的遠見卓識也不是一般文人所能理解的。蘇軾一生遭遇很到挫折,同他喜歡求全責備不無關係,王安石執政推行變法,他屢次反對,王安石罷相,司馬光盡廢新法,恢復祖宗制度,他也不能容忍,結果新黨舊黨均排斥他,他的仕途坎坷是必然的,他最後被侍妾王朝雲譏爲“一肚子的不合時宜”也是可以理解的。我有感於蘇軾的一生坎坷,卻在文學上取得卓越的成就,寫小詩一首作爲本文的結尾。

詠蘇軾

“天涯何處無芳草”,蘇軾平生多煩惱。安石變法他反對,溫公復辟他心焦。少年成名心氣高,不合時宜頻摔跤。黃州赤璧擅雄文,夜半孤舟泛波濤。杭州西湖修長堤,造福人民人稱好。曾經祈雨喜雨亭,曾經放鶴上雲霄。烏臺詩案命險休,信佛崇儒尊黃老。一生多才又多藝,詩文書畫並稱妙。命運坎坷總流離,紅顏知己卻不少。王弗之後王閏之,朝雲獨隨惠州道。人人養子望聰明,他被聰明誤一生。晚年文雄筆更健,信手拈來皆美文。歷盡磨難歸太虛,遺骨長埋在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