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宋代詩人 > 秦觀

淺析秦觀詞中的閒愁論文

秦觀3.15W

摘要:秦觀作爲中國文學史的傑出詞人,以詞名世,留下千古美名。又因他詞作的獨特風格而被後人評爲“千古傷心之人”,這種傷心凝結在詞作中便表現爲“愁”,而這種“愁”在秦觀的詞中似乎得到淡化從而表現爲淡淡的“閒愁”,實際卻是“愁”的深化和昇華,本文將針對這種“閒愁”而展開論述。

淺析秦觀詞中的閒愁論文

關鍵詞:秦觀;宋詞;閒愁

“閒”自古以來就是文學作品中的一種特質,老子的“無爲而治”,莊子的“逍遙自在”、“不物於物”以及陶潛的《閒情賦》,都體現了一種閒的生活觀。隨着文學的發展,由“閒”而衍生了許多“情絲”,如:閒情、閒適、閒愁等。早在南唐時,馮延祀便作了一首“閒情詞”《鵲踏枝》可謂開了閒愁詞的先河,而寫閒愁最爲出色則是秦觀,他的“閒愁詞”不是一種閒的生活觀而是“不閒”,深刻的表現了思想的複雜性。本文將以秦觀的“閒愁詞”爲對象來進行探討。

一、“閒愁”的內涵

“閒愁”最爲直白的解釋便是因閒而生的愁,也就是辛棄疾《醜奴兒》中所言的'“少年不知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爲賦新辭強說愁”的無病呻吟之狀;又或略帶幾分富貴之氣,正如魯迅先生說寶玉是“富貴閒人”一樣,閒常和富貴相伴。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其中“一曲新詞酒一杯”便表現了物質生活的富裕,“小園香徑”突出了環境的優雅,而“夕陽西下幾時回”則表現了“愁”。這種“愁”可以解釋年華易逝、青春不再的憂思感慨之情,也可以解釋爲富貴之人在爲他這種圓滿、豐富多彩的生活不能長久而表現的哀傷之情,正所謂“漫漫昔時流水今人家”,滄海桑田又曾饒過誰?人之常情,只是因爲這首小詞中夾雜了富貴之氣,而使得本應深刻的哀情淡化而趨於審美。所以,人們在品讀時,從中往往得到的是一種淡淡的憂傷。

“閒愁”的另一種解釋即它不是因“閒”而作,卻是因“情多情雜”而無意識產生的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愁,這種愁不知因何而起因何而愁,正所謂“情不知何所起而一往情深”,一樣的莫名其妙,難以解說。詞人眼中之物、耳中之聲、身邊之事都籠上了一層悲雲,那麼這種“愁”便自然的帶有朦朧性、多義性,帶有一種隱約含爍之美,言盡而意無窮。這樣的閒愁詞多被注爲“春愁”或“傷春”,如果稍加深入研究便會發現它有其深刻內涵。

二、秦觀“閒愁詞”中的“不閒”

“愁”作爲詞人的一種特質,是一種無意識的反映,所以世間萬物皆可引起詞人的愁,皆可寄愁;詞人以一顆“愁心”觀物,則物皆愁,而秦觀又善於把愁無意識的融入景中,所以他詞中的“閒愁”,表面看來多是因景而生,實是詞人內心深處的“愁”把本是客觀存在的環境愁化了,心中悲故而生愁景,所以秦觀筆下的景都帶有“愁”的意境,而這種愁又因何而生、所言何愁、難以捉摸,總之是那種愁的意境營造了愁的意味,顯得朦朧隱爍難以言清。

詞人詞中所表現的“情”也就隨之而朦朧多意了,是因分離而產生的思念之情,還是因貶謫而產生的憂憤之情,或是世事多艱而產生的滄桑之感,或是感慨生命易逝的無奈之情……如《滿庭芳》(豆蔻梢頭舊恨)這首小詞,在《秦觀集》中註釋爲它是秦觀從揚州返回高郵老家後的追憶之作;而《淮海集箋註》中認爲它寫的是舊日繁華生活,並嘆其逝若夢境,應爲紹聖初的貶謫之作。兩家之言皆有道理,卻也都只是推測,此詞究竟作於何時,因何而作,表達何情,還有待於研究。這也與秦觀的敏感性格有關,正是因爲對自然、生命和人世的敏銳的洞察使得他詞中之情“多細深”,而我們對那些難以捉摸、似深似淺、似淡似濃、似無味而又至純的“情”冠之以美名——“閒愁”,其實這正是詞人對人生、自然的深刻認識和深刻體驗。有時越是深刻的、本質的感受反而難以描摹,可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秦觀的一部分詞被註釋爲“閒愁”之作,所以歷代先賢在分析時都把它們當作“傷春”之作,可分爲有“春之意象”和無“春之意象”兩種情況。

(1)有“春之意象”:如《蝶戀花》“曉日窺軒雙燕語……持酒勸云云且住,憑君礙斷春歸路”等詞中,明顯的可以看到是傷春之作,但卻不是辛棄疾《醜奴兒》中“少年不知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欲賦新辭強說愁”的那般無聊、無病呻吟之作。作者之所以會傷春,一方面是敏感,對春的易逝之傷昇華爲對美好事物易逝之惋惜,進而對生命的擔憂恐懼,這是中國文人的一個抒情傳統。

(2)在上述這類詞中,秦觀的“閒愁”因春而來;而另一部分的“閒愁”之作,可謂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無因之果”了,既無“春之意象”的詞作:《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奈似窮秋。”這首小詞只六句就寫盡了“愁”。

“輕寒上小樓”說明是早春,可由於“曉陰”的天氣給此人的感覺是“窮秋”,兩句道出了詞人的“體寒”;室內的畫屏是煙水繚繞,“煙”和“水”本來就是一種流動無形之物,給人易逝之感,更何況是“淡煙”“流水”,更有一種抓不住、留不住的無奈之感,同時還伴有煙消雲散、流水無情的恐慌焦灼之感,使詞人心寒;下片緊接着“自在飛花輕似夢”用抽象的“夢”來喻具體的飛花,以無限而喻有限,意境更爲邈遠;飛花如夢,而夢又是什麼?夢和人世一樣有悲歡離合且轉瞬即逝,那麼飛花如夢是否也意味着“花”的生命如同夢一樣短暫,也經歷着生命中的聚散離合呢?而夢終究是人的夢,所以,這裏實是一人生來喻花,表現了詞人對“花”,即對“春”的留戀不捨和對自然地關懷、熱愛之情,繼而有“無邊絲雨細如愁”的感慨,正因爲詞人的“愛博而心勞”,自然的也就因愛而產生了多重的愁,人生不得志之愁、生命短暫之愁、花期匆匆而人無可奈何的憂傷之愁……交織起來,恰如那綿綿細雨一樣,迢迢不斷、細細密密,他在另一首詞中所言的“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最後一句“寶簾閒掛小銀鉤”中的“閒”字又道出了幾許難言之愁;整首詞以寫景入,以寫景出,可謂意味無窮,而其中的愁看似淡遠、輕閒實卻濃厚深沉。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秦觀詞中的“閒愁”是“不閒”的,有其深刻的內涵與意義,若把秦觀詞中的“閒愁”僅當作“春愁”或“代人言愁”來解釋,未免過於簡單。也許,秦觀留給我們的是一個說不盡道不明的意象世界,有待於繼續的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楊世明.淮海詞箋註[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894.

[2]王醒.秦觀集[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

[3]徐培均.秦少游年譜長編[M].北京:中華書局,2002.

[4]馮煦.蒿庵論詞[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