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宋代詩人 > 秦觀

詩人秦觀與蘇軾

秦觀7.75K

引導語:北宋詩人秦觀與蘇軾是什麼關係呢?下文是相關資料,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詩人秦觀與蘇軾

  

蘇軾與秦觀

蘇軾和秦觀都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和詞人。蘇軾是豪放詞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秦觀是婉約派詞人代表之一。根據歷史資料記載,蘇軾比秦觀大12歲,倆人雖然是師徒關係,卻也是生活中的摯友。蘇軾名滿天下時,秦觀還是一位學子,他十分欣賞蘇軾的才情和文風,便以弟子身份拜在了蘇東坡門下,成爲蘇門四學士之一。

後來,倆人一見如故,成爲了良師益友。蘇軾被貶謫至黃州時,蘇軾經常給秦觀寫信,讓秦觀多寫一些作品。蘇軾鼓勵秦觀說,秦觀之前所寫的“練兵”和“治盜”兩篇文章有很高的現實意義,對統治者來說也有很高的借鑑意義。隨後,蘇軾還勸告秦觀,讓他在學校之中少談論政事,畢竟談論政治立場是一件忌諱的事情。同時,蘇軾勸告秦觀,讓他一面寫文一面參加科舉考試,這樣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

《蘇軾全集》中有有兩篇是蘇軾寫給王安石的書信,其中有一篇就是蘇軾給王安石的推薦信。這封信的內容比較長,他列舉了秦觀是位全方位的人才,希望王安石能提拔秦觀,讓他爲北宋朝廷獻出一份力量。當時,王安石在北宋朝廷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王安石能重用秦觀,那麼秦觀也就會實現自己的抱負。

民間傳說中,秦觀是蘇軾妹妹的丈夫。相傳,蘇軾有一個長相美麗且冰雪聰明的妹妹,名爲蘇小妹,而這位蘇小妹長大後嫁給了秦觀。民間廣爲流傳的“蘇小妹三難新郎”就講述的是蘇小妹和秦觀的故事

秦觀是哪個朝代的

秦觀生於公元1049年,卒於公元1100年,根據時間來看,秦觀是北宋人。秦觀在文學和詩詞上都有很高的建樹,是北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婉約派詞人。秦觀自幼喜歡文學和史學,因仰慕蘇軾的才華,便拜入到蘇軾門下,成爲“蘇門四學士”之一。蘇軾非常看重秦觀的才情,曾經給王安石寫信,向他積極地推薦秦觀。

民間故事中,秦觀和蘇小妹是天造地設的一對佳人。倆人的愛情故事至今仍在民間流傳。相傳,蘇小妹是蘇軾的妹妹,因秦觀在比文招婿中得到了蘇小妹的親睞。隨後,倆人便成親,洞房花燭夜時,“蘇小妹三難新郎”,秦觀憑藉自己的才情,很快地便解答了蘇小妹的對聯,贏得世人讚賞。

“夢中題詩”也是關於秦觀的一個故事。秦觀非常推崇佛教,一次他在雷州海康宮亭廟下,做夢見了一位九天仙女拿着一幅畫像讓秦觀題字。秦觀二話不說就寫下:“竺儀華夢,瘴面囚首。口雖不言,十分似九。應笑蔭覆大千作獅子吼,不如搏取妙喜似陶家手。”秦觀醒來後,剛纔的夢境依然很是清晰,他甚至還能記住他在夢中的題字。秦觀拿出紙筆,立馬寫下這段話。後來,宋代有位名叫惠洪的`僧人,他曾著有《冷齋夜話》一書。書中寫到自己在天寧寺親眼見過這幅字,並確定這幅字出自於秦觀之手。清代一部名爲《宋稗類鈔》書籍,也提到秦觀題字這一事,並表示真跡存在於雷州天寧寺中。

秦觀代表作

秦觀是北宋著名的詞人和文學家,他的詞作婉轉清麗,深得世人追捧。根據史料記載,秦觀共著有一百多首詞,其中最爲著名的詞作是《鵲橋仙纖雲弄巧》、《踏莎行郴州旅舍》、《減字木蘭花天涯舊恨》等。

膾炙人口的名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出自於秦觀所作《鵲橋仙纖雲弄巧》一詞。全詞的內容爲:“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首詞作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與審美價值,“牛郎和織女”的故事已成爲文人筆下愛情的象徵,在這首詞中,秦觀既吟唱出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悲歌,又高歌出詞人對愛情堅貞的精神。這首詞將悲調和喜調融爲一體,展現了牛郎和織女悽美的愛情故事。上闋中,詞人借牛郎和織女的典故展現了人間的悲歡離合。下闋中,詞人用簡練的語言告訴世人,只要倆人真心相愛,就能克服千難萬阻。這首詞的後兩句也成爲戀人們常用的愛情誓言,表達出對對方忠貞的愛情態度。

後來,秦觀遭到莫名地貶謫之後,他的詞作大多以抒發苦悶心情爲主,吶喊出對現實的不滿。感情基調沉悶而壓抑,比如《《踏莎行郴州旅舍》就是秦觀遭遇貶謫後的代表作。言詞之間充滿了悲涼、傷感之意,抒發了詩人對政治的強烈不滿。

秦觀與蘇小妹

秦觀是北宋著名大文豪蘇軾的弟子,而在“蘇門四學士”中,秦觀也是名氣最大的一位。蘇小何許人也?相傳是蘇軾的妹妹,這位蘇小妹聰明伶俐,深得父母的喜愛。而蘇小妹和秦觀的故事最早源自於明代馮夢龍所寫的《醒世恆言》一書。

其中有一篇著名的故事講述的是“蘇小妹三難新郎”,而文中這位新郎,就是秦觀。話說,蘇小妹不但長得美麗,並且才華橫溢。蘇小妹到了該出嫁的年齡後,前來求親的青年才俊們趨之若鶩。蘇小妹的父親決定舉辦一場比文招婿,如果蘇小妹看中哪位青年才俊的文章,那麼他就有幸成爲蘇小妹的丈夫。前來參加比賽的人非常多,蘇小妹收到了多篇文章,其中很少有蘇小妹喜歡的。當蘇小妹看到秦觀文章時,心情大悅。她認爲除了哥哥蘇軾和蘇轍外,秦觀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文人。於是,蘇小妹決定嫁給秦觀爲妻。倆人拜堂成親後,蘇小妹在洞房花燭之夜,又以三副對聯爲難秦觀。幸虧秦觀才氣頗高,加上蘇東坡的幫助,很快就對上了蘇小妹的對聯。此後,倆人生活十分幸福。“蘇小妹三難新郎”的故事在民間有很高的傳唱度,一方面因爲百姓都喜歡聽才子佳人的故事,二是因爲人們對秦觀風流倜儻的性格非常認同,更加覺得才子和佳人正好是天造地設的一對。三是蘇軾重視秦觀是世人都知道的事情,爲了使這份情誼永久地發展下去,秦觀娶了蘇小妹,兩家更加親上加親。

蘇軾秦觀師徒情

熙寧十年(1077),蘇東坡從密州太守移任徐州太守,秦觀前往拜謁,師徒二人歡聚了一段時間。嗣後,秦觀仿照李白的名句“生不願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寫詩向蘇東坡致意:“生不願封萬戶侯,但願一識蘇徐州!”

邢恕評論秦觀的文章銖兩不差,不是從大秤上稱來的,而是從戥子上戥來的。有人告訴秦觀:“東坡先生誇讚你的詩文如美玉無瑕,倘若較量精雕細琢的功夫,沒幾個人能比得上!”秦觀說:“年少時,我喜歡作賦,雕琢的習慣早已養成,對於煉字我從不畏難。但有時候雕琢太過,就會辭華氣弱。”秦觀有自知之明,這個優點許多文人都不具備。後來,李清照將秦觀的詞定性爲“小家碧玉”,元好問將秦觀的詩定性爲“女郎詩”,都是針對他“辭華氣弱”的短板而言。

蘇東坡將秦觀視爲“異代之寶”,盛讚這位門徒有“屈宋之才”,但他偶爾也會出語批評。有一次,蘇東坡對秦觀說:“真沒想到,你近來居然學習柳耆卿,創作豔詞。”秦觀辯解道:“雖然我學問不濟,但還不至於此。”蘇東坡就拎出秦觀的詞句“銷魂當此際”來敲打他,認爲這是典型的柳永句式。敲打完畢,蘇東坡問起秦觀的新作,秦觀隨即吟誦“小樓連苑橫空,下窺繡轂雕鞍驟”,蘇東坡說:“十三個字只描寫了一個人騎馬從樓前經過,太浪費筆墨。”很顯然,蘇東坡對秦觀的作品期望值很高,他特別欣賞秦觀的代表作《滿庭芳·山抹微雲》,當衆稱呼秦觀爲“山抹微雲君”。

謫居黃州時,蘇東坡寫信給秦觀,勸他多著書,此前所論“練兵”、“治盜”的篇目很好,具備實用價值。至於時政,多有忌諱,少談爲佳。蘇東坡還勸導秦觀在著書的同時積極應舉,爭取早日考中進士。

在《蘇軾全集》中,收錄了蘇東坡寫給王安石的兩封書信,其中一封書信的篇幅較長,主題卻只有一個:向王安石極力推薦秦觀,表彰秦觀的幾大優點:“行義修飭,才敏過人,有志於忠義”,“博綜史傳,通曉佛書,講習醫藥,明練法律”。蘇東坡深知王安石的影響力巨大,只要他肯在公開場合誇讚秦觀幾句,世人就會重視秦觀的才華和品德。

蘇東坡有一個苦命的同胞姐姐,由於婚姻生活不幸,年紀輕輕就棄世了。民間故事卻給他杜撰出一個才智不凡的同胞妹妹。“蘇小妹三難新郎”流傳甚廣,那位遭到編派的新郎就是秦觀。倘若不是蘇東坡從旁支招,新婚之夜,秦觀連洞房都進不了。實際上,秦觀的妻子是徐文美,他鐘愛的女人是邊朝華。

古人認爲,玄虛的詩讖非常靈驗。宋朝時,於詩讖之外,又添詞讖。秦觀在處州夢中作詞,結尾是“醉臥古藤陰下,了不知南北”,預示他將死於古藤州(今廣西藤縣)。後來,蘇東坡聽儂君沔講起秦觀的這樁軼事,爲之老淚縱橫。

元符三年(1100)初夏,蘇東坡奉命從海南儋州移居廣西廉州,他寫信約秦觀在海康縣見面。令蘇東坡高興的是,秦觀“意色自若,與平日不少異”,但令他吃驚的是,秦觀自作輓詞一首:“……官來錄我橐,吏來驗我屍。藤束木皮棺,蒿葬路傍陂。家鄉在萬里,妻子天一涯。孤魂不敢歸,惴惴猶在茲……”,秦觀自料身後事如此淒涼,字字催人淚下。

只過了一個多月,秦觀就在藤州光化亭中暑去世。死前,他給客人講述夢中所得的長短句,直講得脣乾舌燥,想要喝水,涼茶端來了,他卻眼睜睜地看着它,微笑而逝。

蘇東坡得悉噩耗,兩天吃不下東西,但他懷疑這個消息屬於誤傳和謠傳。別人曾多次誤傳和謠傳過他的死訊,不足爲奇。蘇東坡抵達白州(廣西博白縣)那天,秦觀的死訊得到證實。他寫信給歐陽元老,哀嘆道:“當今文人第一流,豈可復得?此人在,必大用於世;不用,必有所論著以曉後人。前此所著,已足不朽,然未盡也。哀哉!哀哉!”

秦觀死於知命之年,在蘇門四學士中,年壽最短。噩耗傳開,一位愛慕他的歌姬傷心不已,自殺身亡。一年後,蘇東坡病逝於常州。

標籤:詩人 蘇軾 秦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