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宋代詩人 > 陸游

陸游《書憤》原文翻譯及賞析

陸游2.7W

《書憤》是南宋詩人陸游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全詩緊扣住一“憤”字,可分爲兩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壯年時期的豪情壯志和戰鬥生活情景,全詩緊扣住一“憤”字,可分爲兩部分。下面爲大家帶來了陸游《書憤》原文翻譯及賞析,歡迎大家參考!

原文:

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雪夜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譯文:

年輕時哪裏知道世事艱難,北望被金人侵佔的中原氣概有如高山。

讚賞劉錡等曾乘着高大的戰艦在雪夜裏大破金兵於瓜州渡口,吳璘等也曾騎着披甲的戰馬在秋風中大敗金兵於大散關。

我白白地自認爲是邊防上的長城,對鏡照看衰老的頭髮早已花白。

《出師表》這篇文章真是舉世聞名,千載以來誰能與諸葛亮差不多?

註釋:

⑴書憤:書寫自己的憤恨之情。書,寫。

⑵早歲:早年,年輕時。那:即“哪”。世事艱:指抗金大業屢遭破壞。

⑶“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復故土的豪邁氣概堅定如山。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氣,氣概。

⑷“樓船”句:此時作者三十七歲,在鎮江府任通判。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張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諸路軍馬,親率水兵乘樓船往來於建康、鎮江之間。但不久兵敗符離,收復故土的願望化爲泡影。樓船,指采石之戰中宋軍使用的車船,又名明輪船、車輪柯。車船內部安裝有以踩踏驅動的機械連接船外的明輪,依靠一組人的腳力踩踏前行。車船在宋代盛極一時。因這種戰船高大有樓,故把它稱之爲樓船。瓜洲:在今江蘇邢江南長江邊,與鎮江隔江相對,是當時的江防要地。

⑸“鐵馬”句:孝宗乾道八年(1172),王炎以樞密使出任四川宣撫使,謀劃恢復中原之事。陸游人其軍幕,並任幹辦公事兼檢法官赴南鄭(今陝西漢中)。其間,他曾親臨大散關前線,研究抗敵策略。但不久王炎調回京城。收復故土的願望又一次落空。鐵馬:披着鐵甲的戰馬。大散關:在今陝西寶雞西南,是當時宋金的西部邊界。

⑹“塞上”句:意爲作者徒然地自許爲是“塞上長城”。塞上長城,比喻能守邊的將領。《南史·檀道濟傳》載,宋文帝要殺大將檀道濟,檀臨刑前怒叱道:“乃壞汝萬里長城!”

⑺衰鬢:年老而疏白的頭髮。斑:指黑髮中夾雜了白髮。

⑻出師一表:蜀漢後主建興五年(227)三月,諸葛亮出兵伐魏前曾寫了一篇《出師表》,表達了自己“獎率三軍,北定中原”,“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堅強決心。名世:名傳後世。

⑼堪:能夠。伯仲:原指兄弟間的次第。這裏比喻人物不相上下,難分優劣高低。杜甫《詠懷古蹟》詩之五稱讚諸葛亮說:“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賞析

此詩作於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這時陸游退居於山陰家中,已是六十二歲的老人。從淳熙七年起,他罷官已六年,掛着一個空銜在故鄉蟄居。直到作此詩時,才以朝奉大夫、權知嚴州軍州事起用。因此,詩的內容兼有追懷往事和重新立誓報國的兩重感情,

詩的前四句是回顧往事。“早歲”句指隆興元年(1163)他三十九歲在鎮江府任通判和乾道八年(1172)他四十八歲在南鄭任王炎幕僚事。當時他親臨抗金戰爭的第一線,北望中原,收復故土的豪情壯志,堅定如山。以下兩句分敘兩次值得紀念的經歷:隆興元年,主張抗金的張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諸路軍馬,樓船橫江,往來於建康、鎮江之間,軍容甚壯。詩人滿懷着收復故土的勝利希望,“氣如山”三字描寫出他當年的激奮心情。但不久,張浚軍在符離大敗,狼狽南撤,次年被罷免。詩人的.願望成了泡影。追憶往事,怎不令人嘆惋!另一次使詩人不勝感慨的是乾道八年事。王炎當時以樞密使出任四川宣撫使,積極擘畫進兵關中恢復中原的軍事部署。陸游在軍中時,曾有一次在夜間騎馬過渭水,後來追憶此事,寫下了“念昔少年時,從戎何壯哉!獨騎洮河馬,涉渭夜銜枚”(《歲暮風雨》)的詩句。他曾幾次親臨大散關前線,後來也有“我曾從戎清渭側,散關嵯峨下臨賊。鐵衣上馬蹴堅冰,有時三日不火食”(《江北莊取米到作飯香甚有感》)的詩句,追寫這段戰鬥生活。當時北望中原,也是浩氣如山的。但是這年九月,王炎被調回臨安,他的宣撫使府中幕僚也隨之星散,北征又一次成了泡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這十四字中包含着多麼豐富的憤激和辛酸的感情啊!

歲月不居,壯歲已逝,志未酬而鬢先斑,這在赤心爲國的詩人是日夜爲之痛心疾首的。陸游不但是詩人,他還是以戰略家自負的。可惜畢生未能一層長材。“切勿輕書生,上馬能擊賊”(《太息》);“平生萬里心,執戈王前驅”,(《夜讀兵書》)是他念念不忘的心願。自許爲“塞上長城”,是他畢生的抱負。“塞上長城”,典出《南史·檀道濟傳》,南朝宋文帝殺大將檀道濟,檀在臨死前投憤怒叱:“乃壞汝萬里長城!”陸游雖然沒有如檀道濟的被冤殺,但因主張抗金,多年被貶,“長城”只能是空自期許。這種悵惘是和一般文士的懷才不遇之感大有區別的。

但老驥伏櫪,陸游的壯心不死,他仍渴望效法諸葛亮的“鞠躬盡瘁”,幹一番與伊、呂相伯仲的報國大業。這種志願至老不移,甚至開禧二年(1206)他已是八十二歲的高齡時,當韓佗胄起兵抗金,“耄年肝膽尚輪囷”(《觀邸報感懷》),他還躍躍欲試。

《書憤》是陸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詩感情沉鬱,氣韻渾厚,顯然得力於杜甫。中兩聯屬對工穩,尤以頷聯“樓船”、“鐵馬”兩句,雄放豪邁,爲人們廣泛傳誦。這樣的詩句出自他親身的經歷,飽含着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無法比擬的。

創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陸游居家鄉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六十有一,這已是時不待我的年齡,然而詩人被黜,罷官已六年,掛着一個空銜在故鄉蟄居。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報國欲死無戰場”,感於世事多艱,小人誤國而“書生無地效孤忠”,於是詩人鬱憤之情便噴薄而出。

作者簡介

陸游(1125—1210),宋代愛國詩人、詞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薰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爲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信念始終不渝。他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爲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不僅成爲南宋一代詩壇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詩9300多首,是文學史上存詩最多的詩人,內容極爲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風格雄渾豪放;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詞作數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放翁詞》《渭南詞》等數十個文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