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宋代詩人 > 李清照

淺談李清照的詞風格

李清照8.92K

李清照的詞委婉、清新,感情真摯,以南渡爲界,分爲前後兩期,前期詞主要描寫傷春怨別和閨閣生活的題材,表現了女詞人多情善感的個性,流露了她對愛情生活的嚮往和別離相思的痛苦。那麼李清照的詞的風格是怎樣的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淺談李清照的詞風格

淺談李清照的詞風格 篇1

李清照:第一位女詞人

李清照(公元1084-1151?),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人,宋代傑出的女詞人。

李清照生於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精通經史,長於散文,母親王氏也知書能文,在家庭的薰陶下,她小小年紀便文采出衆,李清照對詩、詞、散文、書法、繪畫、音樂,無不通曉,而以詞的成就爲最高。

李清照十八歲時,在汴京與太學生、丞相趙挺之之子趙明誠結婚,婚後,夫妻倆情投意合,如膠似漆,感情篤深,“夫如擅朋友之勝”,常投詩報詞,然而好景不長,朝中新舊黨爭愈演愈烈,一對鴛鴦被活活拆散,趙李隔河相望,飽嘗相思之苦。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汴京,徽宗、欽宗父子被俘,高宗倉皇南逃,李清照夫婦也先後渡江南去,第二年,趙明誠死於建康(南京),李清照獨身漂泊江南,在孤苦淒涼中度過了晚年。

目睹了國破家亡的清照“雖處憂患窮困而志不屈”,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李清照的詞委婉、清新,感情真摯,以南渡爲界,分爲前後兩期,前期詞主要描寫傷春怨別和閨閣生活的題材,表現了女詞人多情善感的個性,流露了她對愛情生活的嚮往和別離相思的痛苦。

李清照曾作《如夢令》,描述她少女時代在濟南的歡樂生活:“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她的構思新穎,意趣高雅,不是一般男性作家代言體怨詞所能相比的,如《一剪梅》下篇抒發詞人盼望丈夫來信的心情:“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

她在連遭國破、家亡、夫死之痛,所作詞章更爲深沉感人,後期的詞,多悲嘆身世,有時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以表達她的愛國思想,比如那首著名的《聲聲慢》,在南渡之初,還寫過一首雄渾奔放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借項羽的寧死不屈反刺徽宗高宗父子的喪權辱國,意思表達得淋漓盡致。

李清照文詞有兩大特點,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經歷寫詞,塑造了前所未有的個性鮮明的女性形象,從而擴大了傳統婉約詞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內涵。

二是善於從書面語言和日常口語裏提煉出生動曉暢的語言,善於運用白描和鋪敘手法,構成渾然一體的境界,由此構成了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被尊爲婉約宗主,是中華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

淺談李清照的詞風格 篇2

李清照,字易安,山東濟南人,是我最喜歡的女詞人,她長於詩詞,通曉音律,工散文,多才多藝,她的文筆細膩,委婉,多情,她的.一生命運多劫,顛簸不幸,卻以敏捷的才思,獨特的詩詞造詣,在歷史上佔據着重要的地位。

李清照是婉約派的詞人,故有婉約派宗主的稱號,她的詞清新婉約,情調優美,以情動人,讓人耳目一新,難以忘記。少女時的李清照,活潑率真,朝氣蓬勃,生活在富裕的書香門第,一切都是那麼的幸福,“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首《如夢令》把一個天真爛漫的少女形象栩栩如生的刻畫出來。少婦時期的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相親相愛,共同致力與書畫金石的蒐集和整理,但多情自古傷離別,趙明誠赴任在外,空虛,寂寞的閨中生活,使李清照的詩詞充滿了深深的離愁,閨怨。“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燕子歸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李清照的這首《一剪梅》,把自己的相思抒發的淋漓盡致,難捨難分的愛,割之不捨的情,夫妻之間微妙而真摯的感情躍然紙上,讀起來朗朗上口。再看這首《醉花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字面上沒提離別之苦,相思之情,但是卻更含蓄的道出了離別的相思苦,相聚遙遙無期,花因風吹而瘦,人因相思比花還瘦,思念趙明誠的真切纏綿的感情不言而喻。

南渡之後的李清照,經歷的太多的磨難,國家的滅亡,丈夫的去世,悽慘的經歷讓她飽嘗苦頭,一直到晚年,她都不能擺脫幽憤和愁苦。“風住沉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這首《武陵春》把李清照的悽苦的心情描述的更爲逼真,這許多的傷心事加起來,這小小的舟兒怎麼載的動?追撫往事,睹物思人,物事而人非,只有躲起來悄悄的流淚。晚年的李清照,已經是窮困潦倒了,從原來的官宦富庶到現在的窮困困頓,從以前的悠閒生活到現在的身世多劫,怎樣的一種反差,她此時的詩詞情調大都傷感,懷念中原,悲嘆身世。或許,苦難也是人的一種財富,李清照的晚年之作《聲聲慢》,可謂是上乘之作,“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首詞抒發了她飽經憂患,孤獨無依的悲愁,隻身飄零,孑然獨處,悽清冷落的苦楚奔涌而出,瀉與筆端,全文都是以“愁”字來的,最後在以“愁”字結尾,畫龍點睛。也曾有文人稱讚這首詞流轉如珠,手法高妙,可謂“大珠小珠落玉盤。”

在封建社會男人自居的舊時代,李清照不可不爲女中英雄,她成功的塑造了女詞人的形象,她不僅是一個柔情的女子,也是一位豪爽的女文人,讀她的烏江,“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何等的壯志雄心,李清照也是愛國的,對自己和國家的前途都一直是有着深沉的憂慮。

“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如此的讚譽對李清照來說,亦不爲過。她以她自己的獨特的睿智的頭腦,在歷史寫下了永不磨滅的一筆,喜歡她,情真真,意切切,愁深深!喜歡她多愁善感,喜歡她的與衆不同!

淺談李清照的詞風格 篇3

《點絳脣·蹴罷鞦韆》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詞描述少女的天真情態,形象生動地刻畫了一個天真純潔、感情豐富卻又矜持的少女形象。

點絳脣·蹴罷鞦韆

作者:李清照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譯文

蕩罷鞦韆起身,懶得揉搓細嫩的手。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掛着晶瑩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滲透着薄薄的羅衣。

突然進來一位客人,她慌得顧不上穿鞋,只穿着襪子抽身就走,連頭上的金釵也滑落下來。她含羞跑開,倚靠門回頭看,又聞了一陣青梅的花香。

《點絳脣·蹴罷鞦韆》賞析

靖康之亂前,詞人李清照的生活是幸福美滿的。她這時期的詞,主要是抒寫對愛情的強烈追求,對自由的渴望。風格基本上是明快的。《點絳脣》(“蹴罷鞦韆”)很可能就是這一時期中的早期作品。

這首詞的上片用“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給讀者描繪出一個身軀嬌小、額間鬢角掛着汗珠、輕衣透出香汗剛下鞦韆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潑、憨態可掬的嬌美形象。緊接着,詞人轉過筆鋒,使靜謐的詞境風吹浪起,寫少女忽然發現有人來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連鞋子也顧不上穿,光着襪子,害羞地朝屋裏就跑,頭上的金釵也滑落了。這把封建社會深閨少女的另一種心理和行動,也就是在封建禮教束縛下的遵守所謂“禮”的心理和行動,逼真地摹寫出來了。但是,她害羞地跑到門邊,卻沒有照常理立刻躲進屋裏去,而是“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李清照這兩個短句和李煜《一斛珠》中的“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一樣,成功地寫出了少女的情態。同時,李清照這兩個短句還生動地表露了少女的內心世界。她嗅青梅,不是真的嗅,而是用以表現其若無其事來遮掩她的緊張。這和歐陽炯《賀明朝》中的:“石榴裙帶,故將纖纖玉指,偷捻雙鳳金線。”晃衝之《傳言玉女·上元》中的“嬌波溜人,手捻玉梅低說”,都有類似之處。這和今天現實生活中,年輕的姑娘以擺弄辮梢、手絹等,來掩飾她的害羞、緊張也是類似的。至於“回首”,那也和歐陽炯《南鄉子》中“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顧,笑指芭蕉林裏住”的“回顧”,李珣《南鄉子》中“玉纖遙指花深處,爭回顧,孔雀雙雙迎日舞”的“回顧”一樣,雖然它們所表現的內容、表達的感情,並不完全相同,但它們都是以簡單的回頭看的動作,表現比較複雜的內心活動的。李清照這兩個短句中的“回首”是少女對來人打攪了她自由玩樂的不愉快,她要看看打攪她的來人是誰,她要看看把他弄得那麼狼狽的是誰,是什麼樣的人。這表現了她的天真、勇敢,表現了她對封建禮教束縛輕視的一面。這種思想感情,就其內容來說,遠遠超過了這一生活側面的描寫。

在李清照之前,雖然絕大多數詞都是寫婦女,但是,能夠描繪出婦女的形象,並寫出婦女的內心世界,而且有一定意義的卻不多。李清照這首《點絳脣》語言質樸,形象生動逼真,不但有心理描寫,而且有一定的深意,的確是一首寫封建社會的少女(詞人的自我寫照)的好作品。它和李清照的著名詞作《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聲聲慢》(“尋尋覓覓”)等完全可以媲美。

淺談李清照的詞風格 篇4

《詞·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賞析】

這首詞在南宋人黃升的《花菴詞選》中題爲“酒興”。

玩詞意,似爲回憶一次愉快的郊遊而作。詞人命舟備酒,暢遊於清溪,因沉酣竟不知

日之夕矣。沉沉暮靄中,回舟誤入曲港橫塘,藕花深處。這是一個清香流溢,色彩繽紛的,

幽杳而神祕的世界。它給詞人帶來的是巨大的驚喜和深深的陶醉。

花香、酒氣,使詞人暫時擺脫了封建社會名門閨秀的重重枷鎖,顯現出她開朗、活潑,好奇、爭強

要勝的少女的天性。於是有爭渡之舉。當輕舟穿行於荷花之中,看着棲息在花汀漁浦的鷗鷺驚飛,她感

受到了一種強烈的生命的活力。這種活力就從詞短促的節奏和響亮的韻腳中洋溢而出。

這首詞楊金本《草堂詩餘》誤 作蘇軾詞,《詞林萬選》誤作無名氏詞,《古今詞話》、《唐詞紀》誤作呂洞賓詞。從“誤作”之多,也可看出此詞之放逸已超出了“閨秀詞”的範圍,所以有人把它列入男性作者的名下。但南宋人黃升的《花菴詞選》、曾慥的《樂府雅詞》

都把它作李清照詞,應當是可信的。

標籤:李清照 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