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宋代詩人 > 范仲淹

范仲淹《依韻酬邠州通判王稷太博》

范仲淹3.01W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後。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祖籍邠州(今陝西省彬縣),後遷居蘇州吳縣(今江蘇省吳縣)。

依韻酬邠州通判王稷太博

作者:范仲淹

南豳日日接英標,公外追隨豈待招。

惡勸酒時圖共醉,痛贏棋處肯相饒。

一拋言笑如何遣,頻得音書似不遙。

獨上西樓爲君久,滿城明月會雲銷。

范仲淹其他作品集賞析

剔銀燈

與歐陽公席上分題

范仲淹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孫權劉備。

用盡機關,徒勞心力,只得三分天地。

屈指細尋思,爭如共、劉伶一醉?

人世都無百歲。

少癡騃、老成玌悴。

只有中間,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牽繫?

一品與千金,問白髮、如何迴避?

【鑑賞】

范仲淹的這首詞寫的是對歷史的評價、對人生的看法,是爲詞之別調。然而,作者尚未完全擺脫詞爲“小道”、“末技”的世俗之見的影響,這就決定了本篇的風格必然是戲謔的'。

上片大意是,昨天夜裏讀《三志》,不禁笑話起曹操、孫權、劉備來。他們用盡權謀機巧,不過是枉費心力,只鬧了個天下鼎足三分的局面。與其像這樣瞎折騰,還不如什麼也別幹,索性和劉伶一塊兒喝他個醺醺大醉呢。下片則化用了白居易《狂歌詞》的詩意,人生一世,總沒有活到一百歲的。小的時候不懂事,老了又衰弱不堪。只有中間一點點青年時代最可寶貴,怎忍心用來追求功名利祿呢!就算作到了一品大官、百萬富翁,難辭白髮老年將至的命運!全篇純用口語寫成,筆調很詼諧,似乎是赤裸裸宣揚消極無爲的歷史觀、及時行樂的人生觀和一派頹廢情緒。實際上它是詞人因政治改革徒勞無功而極度苦悶之心境的一個雪泥鴻爪式的記錄。胸中塊壘難去,故須用酒澆之。憤激之際,酒酣耳熱,對老友發牢騷、說醉話,頗有雪芹“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難言況味。

御街行

范仲淹

紛紛墜葉飄香砌。

夜寂靜,寒聲碎。

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

殘燈明滅枕頭敧,諳盡孤眠滋味。

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

【鑑賞】

此詞是一首懷人之作,其間洋溢着一片柔情。上片描繪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寫孤眠愁思的情懷,由景入情,情景交 融。

寫秋夜景象,作者只抓住秋聲和秋色,便很自然地引出秋思。一葉落知天下秋,到了秋天,樹葉大都變黃飄落。樹葉紛紛飄墜香砌之上,不言秋而知秋。夜,是秋夜。夜寂靜,並非說一片闃寂,聲還是有的,但是寒聲,即秋聲。這聲音不樹間,卻來自樹間,原來是樹上飄來的黃葉墜階上,沙沙作響。

這裏寫“紛紛墜葉”,主要是訴諸聽覺,借耳朵所聽到的沙沙聲響,感知到葉墜香階的。“寒聲碎”這三個字,不僅明說這細碎的聲響就是墜葉的聲音,而且點出這聲響是帶着寒意的秋聲。由沙沙響而感知落葉聲,由落葉而感知秋時之聲 ,由秋聲而感知寒意。這個“寒”字下得極妙,既是秋寒節候的感受,又是孤寒處境的感受,兼寫物境與心境。

“真珠簾卷玉樓空”,空寂的高樓之上,捲起珠簾,觀看夜色。這段玉樓觀月的描寫,感情細膩,色澤綺麗,有花間詞人的遺風,更有一股清剛之氣。

這裏寫玉樓之上,將珠簾高高捲起,環視天宇,顯得奔放。“天淡銀河垂地”,評點家視爲佳句,皆因這六個字勾畫出秋夜空曠的天宇,實不減杜甫“星垂平野闊”之氣勢。因爲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情,以月寫相思便成爲古詩詞常用之意境。“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寫的也是這種意境,其聲情頓挫,骨力遒勁。珠簾、銀河、月色都寫得奔放雄壯,深沉激越。

下片以一個“愁”字寫酌酒垂淚的愁意,挑燈倚枕的愁態,攢眉揪心的愁容,形態畢肖。古來借酒解憂解愁成了詩詞中常詠的題材。范仲淹寫酒化爲淚,不僅反用其意,而且翻進一層,別出心裁,自出新意。他《蘇幕遮》中就說:“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這首詞裏說:“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腸已愁斷,酒無由入,雖未到愁腸,已先化淚。比起入腸化淚,又添一折,又進一層,愁更難堪,情更悽切。

自《詩經。關雎》“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出,古詩詞便多以臥不安席來表現愁態。范仲淹這裏說“殘燈明滅枕頭欹”,室外月明如晝,室內昏燈如滅,兩相映照,自有一種悽然的氣氛。枕頭欹斜,寫出了愁人倚枕對燈寂然凝思神態,這神態比起輾轉反側,更加形象,更加生動。“諳盡孤眠滋味。”由於有前句鋪墊,這句獨白也十分入情,很富於感人力量。“都來此事”,算來這懷舊之事,是無法迴避的,不是心頭縈繞,就是眉頭攢聚。愁,內爲愁腸愁心,外爲愁眉愁臉。古人寫愁情,設想愁象人體 中的“氣”,氣能行於體內體外,故或寫愁由心間轉移到眉上,或寫由眉間轉移到心上。范仲淹這首詞則說“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兩者兼而有之,比較全面,不失爲入情入理的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