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自我評價

孩子的自我評價

“從覺察到自我,瞭解自我的性質和運作方式,到拋棄自我或達到無我,是一個超越的過程。也許這是自我認知的最後終結,而生命體的死亡只是自我認知的停止或中斷。”

孩子的自我評價

當年的我坐在慕尼黑大學的教室裏,聽着講臺上的白麪板藍眼睛的教授用英語說出這段話的時候,腦海裏出現的是佛家的老僧。

每一個人降臨在這世上,問自己的第一個問題必然是“我是誰?我在哪裏?我屬於什麼地方?”,猶如很多失憶者在醒來之後的第一句話一樣,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首先會需要確認自己的存在,自己的歸屬,然後就是對自己的行爲和能力的判斷以及對我們內心狀態的預估。

自我認知從字面上理解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簡單的說,自我認知是指個人對自己的瞭解和認識、對自己的情緒和感受的認識與調節,以及自我評價、自我規劃的能力等,其中包括認識自己的長處與缺點,意識並調整自己的情緒、意向、動機、脾氣和慾望,並對自己的行爲進行自律和反省,人的一生都在進行,它是一個漫長的旅程。

可我們是否對於“自我認知”有一個非常客觀和清醒的瞭解嗎?我們經常會談論自己的孩子不自信、膽小,做事情沒有目標,不能很好和別人合作。我們風風火火的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了要求孩子大膽,鼓勵孩子自信,幫助他們設定目標上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幫助您的孩子認知他自己。

去年,一個非常膽小的孩子進入了我們的視線,她在陌生環境中顯現出的恐慌和自我保護讓我們覺察到在她經歷中的顛簸。果然,由於父母的工作關係,她從小就更換了不同的城市與學校,讓她在大腦裏沒有辦法回答自己的“歸屬問題”,她的膽小在我們不斷的讓他感受到自己的歸屬感中慢慢的消失了。

如果說人對個體存在的認識和歸屬感的影響了他的安全感,那麼孩子是否能夠準確的認識自己行爲和能力上的水平則體現在孩子的目標設定和自信感。當一個孩子對自己的行爲和能力估計偏低的時候,他的目標設定就會差強人意並且體現出不自信,當他對自己的`行爲和能力估計過高的時候,孩子就會出現我們經常說的“眼高手低”的狀況。

每個人定義的快樂與幸福都是不一樣的,到底什麼工作什麼生活狀態能讓我們快樂與幸福?作爲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快樂與幸福,這個答案則來自於人對自己心理狀態的認識。我們是否經常機會整理一下自己的心情,我們是否會幫着孩子分析自己的情緒?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分析自己的情緒,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到使用自己的情緒。

這幾年,我們越來越多地關注到“自我認知”的重要性,同時也存在些誤區:首先,是對“自我認知”的誤解。人們把自我認知和通常意義上說的自負、有個性、自我爲中心等同起來而忽略了它的科學性和客觀性。其次,個體缺乏進行“自我認知”的時間和空間。在我們的家庭和學校裏,很少有涉及這樣的教育內容,很少有人會問孩子他會因爲什麼開心,因爲什麼難過,憤怒和興奮,很少有人問我們現在的情緒如何,很少有人傾聽我們的感受和想法。最後,個體對自己的認知來自於外界對自己的評價(社會機會、學校機會、家庭機會),而缺乏自己對自己評價的機會。關於我是誰,我是一個怎樣的人,我的需要是什麼,我要怎樣的生活等等這些似乎更多的是經由別人來告訴給我們的。來自於父母、老師、同伴等重要他人對我們的成長和發展至關重要,但也可能導向負面的結果。

那麼,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幫助孩子提升對自我的認知?我們爲父母提供幾點建議,這些看上去很小的細節如果能堅持成爲父母和孩子交流中的習慣,就能有效的幫助孩子們分析自己、認識自己。

第一,      告訴孩子他的祖國,他的家鄉和他的家庭。和孩子講家族的故事和他自己的故事。透過述說家庭成員及祖輩的故事,孩子能夠了解到家族的歷史,強化身份的認同。孩子也很喜歡聽自己更小些時候的故事,瞭解自己的歷史。一本相冊,可以成爲父母和孩子回憶、分享、交流的美妙時刻,有促於提升孩子的歸屬感。一個玩具、一件衣物都是重溫舊日時光的好東西。

第二,      在與孩子制定目標和計劃執行過程中調整孩子對“自己的行爲和能力”的認識。制定目標中我們能夠較容易看到孩子對自己能力的認知是偏高還是過低,這個時候我們不用進行干擾,而是在孩子執行計劃的過程中透過和他分析和思考自己的行爲結果來讓孩子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認識。透過調整後的孩子會更好的做出自己能夠達成的目標和計劃,這樣目標的達到率的提高自然就會激發孩子的自信並且創造了各方面能力提高的機會。

第三,   鼓勵孩子自我反省和自我評價。比如,晚上睡前和孩子一起簡單回顧一天的活動,反省做得滿意的地方和不滿意的地方。在這過程中,父母也對自己的某些事情進行反省,比如“我也許應該換一種方式來做這件事情”之類的話,能夠幫助孩子以這樣的方式內省。父母不要總是在給孩子評價,當孩子完成某件事情,試試讓他(她)來談談自己是如何看待這件事情的,重要的是孩子如何看待自己和自己所做的事情。

第四,  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心理感受。在和孩子聊天的過程中,和孩子交流他最喜歡的,最煩惱,最不開心和最有成就感的事情都有哪些。在孩子看電視看電影和獲取一些資訊的時候,交流他的感受。讓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並且我們需要幫助孩子總結和歸納他的感受能讓他更好的瞭解自己,逐漸的他能進行自己喜好的選擇,自己需要的選擇。

人的存在是一個系統,人的成長是一個過程,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瞭解自己,是一個美麗的旅程。孩子們在這個旅程的起點躍躍欲試,而我們也同樣在這個旅程中,讓我們就在這樣的攙扶中,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過程也是我們更加了解自己,瞭解人生的過程。

旅程中,有你,有他,有我們,真好!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