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應急預案

中學衛生安全工作的應急預案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難免會有事故發生,爲了降低事故後果,就常常需要事先準備應急預案。應急預案要怎麼編制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中學衛生安全工作的應急預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學衛生安全工作的應急預案1

爲保障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保證正常教學秩序、我校加強對食品衛生工作管理,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把維護學生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充分認識加強學校衛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和長期性,按照上級有關部門關於學校突發事件“沉着應付、措施果斷、快速反應、高效處置”的總體要求。在認真做好學校食品進貨、加工、消毒、留樣等工作的基礎上,盡最大可能防止食物引起的中毒事件的發生,保障師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特制定本預案。

(一)工作原則

樹立“責任重於泰山,安全第一”的思想,抓平時,敲警鐘,以防爲主,統一領導,分級負責,措施果斷,快速反應,高效處置。

(二)組織管理

學校校長負總責,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切實加強領導,成立食品衛生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學校食品安全工作。一旦發生學生食物中毒,立即啓動應急預案,領導小組協調開展工作。

(三)食品衛生安全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副組長:

組員:

(四)工作措施:

1、學校嚴格執行《食品衛生法》、《學生衛生工作條例》、《學校集體用餐衛生監督辦法》和《食物中毒事故處理辦法》等有關學校食品衛生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規,在食品和食堂用料的採購、存儲、加工和供應、銷售等各個環節,加強管理和監督。

2、定期組織學校食堂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進行身體健康檢查,進行食品衛生、營養知識、食品加工知識的培訓,使他們瞭解《食品衛生法》等法規的基本精神及食品衛生的基本要求。嚴格落實學校食堂從業人員培訓後上崗制度。凡未取得健康證和未參加食品衛生知識培訓或培訓不合格的人員一律不得從事學校食堂工作。

3、安排專人管理校內食堂,定期和不定期對食堂進行檢查;定期召開食堂承包人會議(作好記錄),對發觀的問題及時通報、整改;平均每學期聯繫衛生防疫部門檢查1—2次;經常徵求師生對食堂飲食衛生和食品質量的意見,督促食堂不斷改善食品加工條件,提高食品質量,確保食品衛生安全。

4、學校與師生竈每年簽訂安全責任書,特別強調食品衛生及食品購入渠道,不得以盈利爲目的而忽視食品安全。

5、加強食品衛生安全教育,提高師生防範能力:增加投入,改善學校食堂就餐條件,減少師生外出就餐次數,防患於末然。

6、學生出現食物中毒現象,迅速將學生送往醫院救治;由班主任聯繫家長,同時,政教處、總務處組織人員進行調查,並報學校和派出所備案。

中學衛生安全工作的應急預案2

一、應急組織機構。

(一)學校衛生安全工作領導小組。

1、組長:xx。

2、副組長:xx、xx。

3、組員:體衛處、總務處。

(二)學校衛生安全工作組。

1、學校流行性疾病防治工作組。

(1)組長:分管副校長。

(2)組員:學校中層領導、校醫及各班班主任。

2、學校食品衛生安全工作組。

(1)組長:分管副校長。

(2)組員:總務主任、班主任、學校醫務人員、從事食品衛生工作相關人員等。

3、防治流行病工作組。

(1)組長:分管副校長。

(2)組員:中層領導、校醫、各班班主任等。

(三)工作職責與要求。

1、建立學校衛生安全工作責任制,由學校衛生安全領導小組帶頭,工作組長具體負責。全面加強學校衛生安全防範,確保學校師生健康。每期檢查考覈,列入學校工作目標管理。

2、建立學校衛生安全資訊上報制度,由各組組長督促各部門建立學校衛生安全資訊上報,由教務處、總務處、辦公室、醫務室分別進行資訊收集。

3、每學期對食堂全體人員進行衛生知識培訓並進行閉卷測試,並堅持按A級食堂標準及食品衛生每週一次檢查,食堂食品24小時留樣。每學期安排衛生健康小報評比、出衛生專刊兩次、召開一次學校衛生安全專題會議,每月對寄宿生進行二次食堂衛生質量師生問卷調查,每月15日學校進行衛生檢查,把衛生安全常規性工作落在實處,落實工作由各工作組負責。

二、應急處置。

(一)學校衛生安全緊急情況的'分類。

1、流行病。

社會總動員進入流行病防治期,或在學生羣體情況較大面積發燒咳嗽等具有流行病症狀的情況,以及發現經醫院確診有我校在校學生。

2、食品食物中毒事件。

師生中大面積、短時間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現象。

3、急性腸道、肝炎等傳染病疫情。

師生中發現不明原因的劇烈嘔吐、腹瀉、噁心等;發現確診病人或社會大面積流行。

4、流行性感冒等一般流行性疾病。

師生中隨季節變化出現大面積的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等。

(二)學校衛生安全緊急情況處置。

1、防流行病工作程序。

(1)班主任發現學生髮燒、咳嗽等可疑症狀——報告醫務室。檢查學生狀況——報告校長室,決定處理方案——轉送病人至市級以上醫院隔離治療——症狀確診爲流行病後報學校衛生安全工作小組——啓動工作方案——上報縣衛生防疫站和教育主管部門、進入緊急狀況。學校領導發表廣播講話,穩定師生情緒。

(2)封閉病人所在班級或辦公室,與病人接觸的人員一律隔離:由學校安全組人員與公安武警人員進行管理,設定隔離區域,由防疫部門劃出警戒線。

(3)各部門和學校有關人員對全校進行大面積消毒,醫務人員對隔離人員進行檢查確診。未在隔離區域內的師生員工由縣教育局決定作出安排。

(4)封閉期內,在省、市、縣有關部門指導下,學校全面做好組織工作,後勤保障工作,安全保衛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家屬安撫工作。

(5)省、市、縣防疫部門下達解除隔離通告後,學校按照防止“非典”流行病的預防方案,並經縣教育局同意恢復正常教學秩序後,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和各種預防防治工作,落實晨檢制度、消毒制度、清掃制度,確保學校正常教學秩序與師生健康安全。同時寫出報告,分別向有關部門彙報。

2、食物中毒事件應急處理程序。

(1)發現師生出現食物中毒症狀,報學校領導小組商定,啓動工作預案,並上報縣衛生防疫和教育主管部門,迅速進行處理。

(2)迅速將有食物中毒症狀師生送往附近市、縣級醫院搶治療。學校安全保衛人員封閉食堂,飯菜取樣交市、縣衛生防疫部門檢驗,並由學校領導進行廣播講話,穩定師生情緒。

(3)省市、縣衛生防疫部門拿出檢驗報告,與學校共同分析食物中毒原因,迅速追根尋源,查出造成食物中毒的責任原因。涉及市場營銷部門的食物質量問題,報請工商、公安、防疫等部門迅速查處。屬於學校食堂經營食品問題,查清事故責任,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在此基礎上,寫出事故調查報告,上報有關部門。

(4)按照救人第一的原則,全力做好中毒師生搶救工作。同時耐心細緻做好師生及家屬思想工作,妥善處理各種問題,使患者較快的恢復健康。

(5)加強學校食堂管理,按照《食品衛生法》的要求認真整改。同時,加強師生食品衛生安全教育,使廣大師生掌握一定的食品衛生安全知識

3、防止腸道傳染病、肝炎的工作程序。

(1)師生中發現不明原因的劇烈嘔吐、腹痛、噁心等,醫務室檢查、由專人送至附近縣、市級醫院檢查治療,檢查結果確診後迅速報告學校衛生安全工作領導小組,並向縣衛生防疫部門和教育主管部門報告,啓動應急方案。

(2)按照省市、縣防疫部門要求,配合做好有關消毒隔離工作,採取各種措施穩定師生情緒。如需要設定隔離區域、封閉有病源接觸史的有關人員,學校安全保衛人員配合有關部門工作,劃出警戒線,有關工作進入工作狀態。

(3)配合省、市、縣防疫部門對校區進行大面積消毒,有接觸史的人員由醫務人員進行檢查確診和治療。未在隔離區域內的師生上報縣教育局後決定是否放假或正常上課。

(4)學校有關工作人員按照上級部門的要求做好組織工作,後勤服務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保證隔離區域內隔離人員情緒安定,生活方面得到保障。

(5)經省、市、縣有關部門發佈解除報告後,組織師生返校恢復正常教育活動,加強衛生教育,確保師生健康。

三、安全防範。

(一)學校衛生安全工作。

做到:

一個目標——高度重視學校衛生安全工作,創建平安和諧校園。

二個層次管理——校級統一管理,3個安全工作組分層次管理。

三項落實——人員落實、責任落實、經費落實。

四項重點工作——衛生健康安全教育、衛生健康資訊網絡申報、全校愛衛工作、食品監督與檢查。

五項常規制度——衛生安全責任、學生教師晨檢報告制度、食品質量監督制度、定期消毒制度、寄宿生管理制度。

(二)學校衛生安全預警的四個層面到位:

第一層面:班主任、醫務人員、食堂管理員、寄宿生管理員第一時間到位。

第二層面:學校3個衛生安全工作組成員10—20分鐘內到達現場開始工作。

第三層面:學校衛生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成員30分鐘內到達現場研究部署,制定緊急措施,宣佈啓動預案。

第四層面:上級衛生防疫部門,教育主管部門電話通知一小時內到達現場,提出緊急方案,指導學校開展工作,對緊急事件檢查勘察,拿出權威意見。

(三)明確責任、定期考覈、獎懲兌現。

凡在學校衛生安全工作方面作出顯著成績,及時妥善處置緊急事件,指揮果斷,工作有力,得到上級衛生部門表彰的,學校給予一定獎勵。凡未及時申報疾病資訊,未在規定層面上到達緊急事故現場的,工作失職或不力造成嚴重後果的,未認真落實常規制度、工作目標未完成的,緊急狀況臨陣脫逃的,均給予一定行政處罰,扣發安全責任獎,年內不得晉級評優,造成重大事故的追究其司法責任,並給予解聘,開除公職等處理。